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征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顾客是上帝,我们都得罪不起,所以我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他被雇用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剑砍绳结,说明他放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割断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倒向自己,保证了顾客的安全。这几个例子都体现了正确的选择与放弃有助于成功的道理。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只有敢于放弃,才有机会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受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所有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思考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惟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运用你的思想,但无论如何运用它,它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力量。
没有正确的思考,是不会克服旧习的,如果你不学习正确的思考,是绝对防止不了挫败的。
人性中普遍存在着防止正确思考的绊脚石,这就是轻信别人!正确思考者的脑子里永远有一个问号,你必须质疑企图影响正确思考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看清别人的优势,挑战自己的劣势。
当生活中需要我们二者只取其一的时候,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智者曰:“两害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正是放弃的实质。忍痛割爱也是理所当然。
7.风险后面是成功的果实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胆略的重要性,把胆略上升到胆商的高度。一般而言,成功者需要较高的智商和情商。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往往错失良机,未能将自己的人生推向应有的高度。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缺乏胆商。
胆商是对个人胆识、气魄的一种形象表征。胆商高的人具有非凡的胆略,能够临危不乱、破釜沉舟、力排众议;具有决策的魄力,能够把握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以最快的速度应对环境的变化。没有敢为天下先、勇于承担风险的胆略,任何时候都成不了大业。大凡成功人士,都有着敢闯敢试敢干的过人胆略。一个人的胆商在某些关键时刻甚至决定组织的兴衰成败。
被誉为“香港鲨胆大亨”的郑裕彤也是一个豪气大度的商人。他做生意的风格就是大胆有魄力,他对大计划、大动作特别感兴趣,尽管难免有冒然出击失利的时候,但从数十年的总体来看,他那数以百亿计的巨额财富大厦正是由一系列的大动作大举措堆积而成的。
1946年,21岁的郑裕彤新婚才两年多,他在香港开始独立执掌“周大福”珠宝店务。到了1956年,“周大福”的一位股东自觉年事已高,将股份转给了郑裕彤。郑裕彤当上老板后,立刻施展才智勇敢拼斗起来。
1960年,“周大福”改为“有限公司”,那些多年来对公司有直接贡献、而且又能干和值得信任的职员,郑裕彤就像对待朋友一样分派股份给他们,使他们有归属感,更加努力工作,结果当年的盈利就达到500万港元。从此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营业额就直线上升到以亿为单位了。
郑裕彤的第一项大动作是“新世界中心”的兴建。在九龙尖沙咀远远望去,丽晶酒店和新世界酒店直耸云霄,从酒店往下看去,维多利亚港和香港北岸全景一览无余。1970年,郑裕彤从太古洋行手中购得尖沙咀“蓝烟囱”旧址时出价137亿港元,是当时最贵的价钱。
郑裕彤就是郑裕彤,他的胆量和魄力,他的豪气大度的性格,使他的第一次大动作就成功得耀眼于世了。新世界果然没有辜负主人对它的深切希望。几年后,仅地价就已高达10亿港币,更何况在这块土地上已建起两家酒店、几万平方英尺购物中心、9000个商业单位……1985年,新世界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高达94%,营业总额有147亿港元;丽晶酒店的客房出租率也高达80%,营业总额347亿港元,跻身世界10大酒店之列。
三年后,随着成功的东风,他又拿出胆识和度量放眼全球,走向国际地产业。1988年郑裕彤与李嘉诚、李兆基合作,投资海外地产的最庞大的计划,共计投资28亿港元,购得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旧址,在该地建设现代化的“太平洋村”,也就是闻名于世的加拿大“李郑屋村”。
郑裕彤虽然有“鲨胆彤”之称,但他仍智勇双全,他的经营之道是稳中求进,并非一味靠博。在他看来,地产和珠宝都是一门“长做长有”的生意,他的豪气有度量作风其实是有其成熟的准备与长远考虑作基础的。
胆商不是匹夫之勇,不是蛮干。胆商是一种胸襟,能看淡得失成败;胆商是一种责任,能对事业负责;胆商更是一种见识,能把握大局。
可以说,胆商是气魄、学识、能力、水平的综合表现,胆商是人生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混合体。胆商就是一种胆略,胆略决定战略,战略决定成败。所以,拥有较高的胆商,也就拥有了成功的基础。风险后面是成功的果实,而胆略是穿越风险的惟一法宝。
8.关键时刻冒点险
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恺郭尔曾说过:“在一个人生命的初始阶段,最大的危险就是:不冒风险。”
在某种程度上,生活就是一场博弈。敢冒风险的人,在人生战场上才能赚得最多的钱,在事业上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才可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探险,如果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
有限度地承担风险,无非带来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如果我们获得成功,我们可以提升至新领域,显然这是一种成长;就算我们失败了,我们也很快可以清楚为什么做错了,学会以后该避免怎么做,这也是一种成长。所以,关键时刻冒点险,对于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石油界的亿万富翁卜保罗·格蒂是一位走运的人,但早期他走的路却并非那么平坦。他读书时候的志向是想当一名作家,后来又决定要从事外交部门的工作。可是,等毕业了之后,他却对俄克拉荷马州迅猛发展的石油业产生了兴趣,格蒂的父亲便是在石油业方面发财致富的。搞石油业显然偏离了格蒂的主攻方向,但他还是想自己试一试。
格蒂的第一笔钱是通过在其他开井人的钻塔周围工作赚到的,他的父亲严守禁止溺爱儿子的原则——可以借给儿子钱,但却从不白送钱给儿子。格蒂有时也偶然从父亲那里借一些。格蒂虽然年轻,但有勇气,爱思考,从不鲁莽。如果一次失败就足以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的话,这种冒险事他从来没有干过。他前几次冒险的投资真的都失败了,但是在1916年,他终于碰上了第一口高产油井,倚仗这个油井,他为以后打下了幸运的基础,那时他才23岁。
或许这里有走运的成分,但格蒂的走运是应得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错。那么,格蒂怎么会知道这口井会产油呢?他确实不知道,尽管他已经收集了他所能得到的所有资料。
“机会总是存在的。”他说,“你必须相信这种机会的存在。如果你一定要求有肯定的答案,那你就会捆住自己的手脚。”
对于未知的东西,你不冒险去尝试,就永远也不会成功。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样一件事,因为存在一定的风险,甲经过细算,认为有60%的把握,便抢占时机,先下手为强,因而取胜;乙在谋划时过于保守,认为必须有90%甚至100%的把握才下手,结果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