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人名曰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其为华夏人文始祖,为上古时期姜氏部族首领,后因其善于御火而得王位,号炎帝。
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此乃后话,暂且不题。
炎帝后领其部落与黄河北岸公孙氏轩辕黄帝多年征战,于坂泉(注①)一战落败,而后炎帝又与公孙氏族结盟,进而战败蚩尤,华夏一统。
炎帝乃大德之士,其亲尝百草,开创华夏医史,后得神位,称天神,诸天四帝之一,着离火位,居南方。
公孙轩辕氏一统华夏,逐后东迁,氏族发展壮大,几有同化姜氏一脉之象,姜氏一脉虽也属华夏正统,却始终非是汉人,姜氏自不甘心氏族被同化,而举族迁址东南,定居于东南之滨——木秀雨林,以炼丹制药等岐黄之术为生,此有言为证:,“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因神农氏身尝百草而济世人,族中多有名医圣手,只要有人行于天下,定是一方名医圣手,然,此次举族东迁,虽然公孙氏族愤怒不言于表,然姜氏一族也不得重用,后族之人多是寂寂无闻之人,至多是行走江湖之人,少有参政。
辗转几百年,至殷商,纣王无道,姜氏有一人曰姜尚,号子牙,字飞熊,其至昆仑山学道而归,后辅佐西周文王,文王故后辅佐武王,伐殷商而立西周,而后接天帝旨,而封诸神。
后归营丘(注②)而立齐国,位传十二代,至齐恒公而灭于田,逐至东海,后归于木秀雨林。
三百年后,玉帝突传谕旨,降一剑于此,其剑名曰月痕,令其部族守护..。谕旨突至,神农族人不知所措,却又不敢有违天命,只得纳纳接旨,于神剑降落之处搭设法阵,加以守护。
后神农神临木秀雨林,安抚族人,方使得其族人心中大定。
岁月悠悠,至神剑降世已有千年时光,而神农后裔因世态变迁而逐渐式微,由当初一大部族至今,只留数百人不等的小小村落于此,然,部族虽已式微,却始终不曾离去。
依然遵守天命,日夜守护着神剑月痕,自上古时代,神农求得伏羲先圣一卦,卦曰:“姜氏行德于天,厚德与民,终得一十二神位,终于商周,姜尚而止,封三百六十五路凶神,至唐殁,月痕现世,着天命之人,全姜氏脉。”
此番世道,已至唐朝盛世,贞观二十四年,太宗皇帝李世民仁德治世,万民安康,木秀雨林姜氏一族只得留几百口于此,因此处地处东南蛮荒之地,人烟稀少,千里之内只见无边的原始森林与沼泽蛮荒,虽归属大唐,却多属三不管之地。
东南之地虽然看似荒芜,实则此处东南二位皆临大海,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只因此处被那千里夺命沼泽隔绝,鲜有人烟罢了,故此,虽然姜氏一族于此逐渐式微,却也生活的甚是安逸。
风景绝美的木秀雨林,奇花异草遍地,参芝银牙满山,也难怪当初姜氏一族会迁址于此,而放弃繁华的海曲,居于此避世之地,然,此处经姜氏一族数百年建立,早已不复当初那般蛮荒之象,虽然看似人烟稀少,至山边看去,却也是炊烟袅袅,犬声阵阵,倒有是朝闻雄鸡破晓啼鸣,暮看老雁归窝休憩。
倒也有一番世外桃源之意,村子不大,约有几百户人家,近千口人,村中建筑多为木屋,木屋并非落地而建,而是打桩离地,约三尺余,有像彝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建筑,此地居东海沿岸,潮湿燥热,多雨水,毒虫,这种建筑有防虫防潮之用,使得木屋可长久使用而不腐朽,也可防地热毒气入侵。
沿村中小径往北,行三里,有一山,名曰镇剑山,此名乃是姜氏族人自后来取的,本是一座无名小山,自神剑降落于此后,姜氏族人便自炎帝所授一阵法,布于此处,镇守神剑,故取名镇剑山。
小山并不高,约莫百八十米,山腰处有一不显眼的山洞,高约四米,宽或有三米,漆黑的山洞弯弯曲曲不知几许,山洞夯道狭窄却无灯光,一路漆黑,夯道路道崎岖,时常有水塘,暗河穿流,极其难行。
且进洞中几十米便有无数岔道,岔道通往山外各处,抑或是直达遥远的地方或者海底,抑或是交错纵横,犹若迷宫,不知底的人到里面定然找不着北,沿山洞一直往下走,行三个时辰便可达洞底,此处有一巨大石室,石室高达三十几米,长宽可达百米,洞中有九根巨大石柱撑顶,倒不虞其垮塌,石柱粗达一丈,排成一个圈。
每根石柱上都有一个石龛,其中有棕油,此时正在猛烈燃烧,散发出刺眼的火光与炙人的热量,若靠近石柱仔细看去,每根石柱之上皆有一道道奇异的符文,其中隐隐有火光流动,鬼异非常。
穿过这石柱围城的巨圈向里走去,便可以看见圈子中央有一座祭坛,祭坛高两米,宽达十米,祭坛之上符文遍布,其中火光流动,诡异非常。
祭坛正中央,插着一把无鞘的长剑,长剑剑身古朴,有点类似先汉时期的汉剑,看上去却非是金铁所铸,倒类似于石质,却又非是石质,整把剑剑身犹若石灰岩一般的颜色,青色泛白,其上有一道道不规则的水波一般的纹路,隐隐有青色光芒流转,这便是那至九天坠落的神剑——月痕。
注①坂泉:相传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其地所在,有三说:(1)在山西省阳曲县东北,相传旧名汉山。(2)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3)在今山西省运城县南。而如今在延庆县张山营镇有两个村庄,分别叫上阪泉和下阪泉。它们在过去原本是一个村庄,叫做阪泉村这里也有可能是阪泉之战的战场。
注②营丘:营丘(今临淄),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定居,遗址位于临淄韩信岭附近。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传至六世胡公静,为避东方莱夷侵扰,被迫迁都薄姑(今博兴县境内)。公元前859年,七世献公率营丘人杀其兄胡公,返都营丘。因临淄水,故更名临淄。此后,临淄为齐都城,历时6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