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彼此志趣相投,理想一致。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魏文帝曹丕的弟弟曹植(曹操第四子),很有才华,十多岁就能吟诗作赋。曹丕却很妒忌曹植,做了皇帝以后,常常对曹植进行打击。
先是由滥国使者诬告曹植酗酒怠慢皇使,企图罗织他亵渎朝廷尊严的罪名,好在曹植得到太后的庇护,才仅以降爵为安乡侯而了结此案。按着是不断变换曹植的封地,叫他不得安宁。就在封安乡侯那年,又改封他为鄄城侯,第二年名义上还封为鄄城侯。太和元年将其封地改封在浚义,后又还封雍丘,以后又封到东阿。再者是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连母亲也不能让他轻易见到。
为此,曹植常常抱怨空有满腹学问却无用武之地。他曾经多次上书给魏文帝,畅谈自己的看法,却始终得不到重视。有一次,他上书说:“过去伊尹作为陪嫁的小臣,是低贱到了极点;姜尚在当屠夫钓叟的时候,也是敝陋到极点。等到他们被推举到商汤和周文王那里的时候,实在因为“道合志同”的缘故,决不是靠了左右近臣的引荐。”
“道合志同”通常也称作“志同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