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6200000002

第2章 结婚老风俗(2)

花烛——花烛为合卺时所行之礼。迎娶一般在男家进行,招郎则在女家进行。结婚之日,设花烛礼场于室内厅堂。新娘进门,即由喜宾迎至礼堂,也称为“华堂”。与新郎并立向内行参拜礼,接着相对行交卺礼。礼毕,由喜娘领新夫妇入洞房。然后饮多为糖水泡红枣的交杯茶,枣与“早”谐音,谓之早生贵子。合卺后,尚有告祖及见舅姑等礼节,也有的是在筵席后新郎新娘向宾客敬茶时进行,叫喝“新人茶”。

送嫁——女子将行结婚之时,在男家称迎娶,在女家称出嫁。出嫁之前,新娘沐浴,化妆打扮。出嫁之时,行告祖和辞父母之礼。女子出嫁由兄弟姐妹等送之,一般男女各两人,称之为男高宾、女高宾,又称送舅。婿家待高宾之礼甚重。

亲迎

亲迎,就是新郎亲自去迎接新娘。古时迎亲在黄昏,婚礼的取义就在于此。婚是个形声字,其中的一部分在这里,新郎是受父亲之命去迎亲的。到了女家,女家的人要出门相迎。新郎进门要献上礼品雁,这个仪俗叫“奠雁”,是古婚礼中比较重要的仪程。然后,新郎要把新娘很礼貌地接到车上,迎往家中。

后世的迎亲之举似乎要复杂得多。迎亲的队伍往往十分壮观,有多至几十人的。新人在汉代坐的是轩车或轺车,唐代用图绘的障宪车,宋代以后才流行起人们所熟知的花轿。在迎亲的队伍中,也包括了吹鼓的乐队等。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迎亲的队伍中有许多挑夫拿着“开道”、“回避”的大字木牌和提灯,还举着金瓜、斧钺等什物,新郎戴官帽,新娘则凤冠霞帔。因为婚姻是人生大事,虽然这些举措逾礼,但是官府一般也不加干涉。

迎亲的轿子要有人压轿。旧时北京娶亲是太太压轿:她在喜房给天地爷上香以后,用小镜子照轿,用芝兰香熏轿,再往轿子里撒一些桂圆、荔枝、枣儿、栗子、花生之类的“喜果”,然后盘腿坐在轿子里压轿。有些地方压轿不用太太,而用父母双全的童子,取新婚夫妇和合到老、早生贵子之意。这种婚礼求子的习俗,还有福建等地的“桂花”,即同时迎来两个披挂花红的孩子,以此来祈求早得贵子。

迎亲的队伍来到女家,一系列仪俗就接连不断地开始了。女家听到娶方来的信息以后,并不是立即就迎进门来,而是将院门紧闭,或是拦起来,这叫拦门。这时,便要有一番礼仪性的对答,比如由娶方的娶亲人喊:“开门,开门,别误了良辰吉时。”要求鼓手们奏些喜庆乐曲,或者由娶亲人唱拦门喜歌。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娶方才能进门。

进门以后除了特别的寒暄之外,娶方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代表吉庆的意义。女家也要设筵款待娶方。不过,这纯粹礼节性的。

旧时有一些地方,姑娘的开脸和装扮是娶亲人来了才开始的。此时,这边送亲的人陪着娶亲的人和新郎,那边的新娘则同时在装扮。装扮完毕,新娘由娶亲太太搀扶上轿,或由兄长背上轿。离别之时,新娘可能哭哭啼啼,但这不犯忌讳,新娘哭哭啼啼上轿,人们反认为是大吉大利。据说,新娘哭得越响,婆家越有财。许多少数民族婚礼中则有“哭嫁”之举,有大套的《哭嫁歌》。有些地区,娶亲的轿子离开以后,娘家人要泼一盆水,表示女儿如泼出去的水。

娶亲队伍的归途不得走来时走的路,称“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大树等,都要把娶亲轿子罩起来,为的是避邪。如果遇到另一家娶亲的,轿夫们要比试技艺,尽量使轿子抬得平稳一些,同时还要喊号子以壮声势,有的地区新郎双方要换胸花。如果遇见出殡的,娶送亲人员都要说:“今天吉祥,遇上财宝啦!”有的少数民族娶亲的路上要吃“茅宴席”,即款待跟着迎亲队伍送亲的女方亲属。有些地区娶亲的人中途在十字路口要停下,必须要主人家敬献一些礼品后才又上路。至今这种风俗在有些地方仍保留着。

拜堂

娶亲的队伍回到男家时,也并不是马上进门,而是把喜轿关在门外,俗称此为“憋性子”,意思是把新娘的性格憋得柔顺些。喜轿进门以后,又有许多仪俗。虽然这些仪俗并不一定全部存在于某一地区,但也都是存在过的。同时不只汉族有,少数民族也有。这里概述如下:

撒谷豆。即在喜轿进门以后,撒谷、豆等,用意是避邪。这是一项比较古老的仪俗,宋以后比较流行,其用意在避“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

喜轿到院子里,要从预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过,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日后夫妻会越过越红火。

落轿以后,新郎要象征性地朝喜轿射三次箭,称“桃花女破周公”,也叫“煞”,也是避邪驱祟的意思。

新娘从轿里出来,又有传席之仪。所谓席,也就是铺在地上的红毯。这种习俗在唐代就普遍存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春深嫁女家》写道:“何处春深好,春深嫁女家。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从诗中可以知道,当时铺的是毡褥。到宋代,人们娶媳妇,轿子进大门,也是“传席以入,弗今履地”,这种仪俗的用意,即传宗接代。清人笔记《不下带编·卷二》记载说:“今杭惜用米袋承毯,名曰‘传袋’,又曰‘袋袋相传,以袋隐代’。

”近人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也记述了浙江的传席风俗:“新妇进门,布袋铺地,辗转更换,令步其上,谓之传袋,犹言传代也。”出轿时,用米袋直铺至花烛前,新娘脚踏米袋,曰步步高、代代好。

下轿以后,一些地区有跨鞍的仪俗。新娘要跨过马鞍,“鞍”与平安的“安”谐音,这个仪俗的意义就是祝福新郎新娘平安。

新娘入洞房之前,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仪式,那就是拜堂。拜堂在唐代即已比较流行,俗称“拜天地”,一般是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堂的仪俗较杂多、五彩缤纷。华东、西北一些地区有所谓“拜人”,所拜的都是来客中放礼钱的,诸如姑、姨、舅、叔等。只要比新郎辈分大或同辈而年龄大的,都要放“拜礼”,都要受拜。拜人时,司仪按预先拟好的礼单唱名,然后由“接礼的”找所唱者接礼,接礼后,司仪唱“×××礼钱×块,磕下哇”,新郎新娘便鞠躬行礼。客人多的时候,这种仪式要进行一两个小时。

拜堂以后,便是大宴客。婚宴作为重要的宴饮活动,自然有极多的讲究,比如座次的排列、菜肴的配置、敬酒祝酒等,一些民族还大唱宴席歌,以此来营造气氛,抒发情感。

进洞房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仪俗也是一系列的。诸如:坐帐,亦称“坐福”,即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或床边,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女人一头。

撒帐,这项仪俗是指亲朋在新人入洞房以后,把喜果等撒向新娘怀中,撒在合欢床上,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一个角落。撒帐的仪俗始于汉代。据记载,汉武帝娶李夫人的时候,要宫人撒五邑同心花果,他们则用衣裙盛着,接到的越多,就预示着得子越多。后世的撒帐和汉武帝时的撒帐用意是相同的,只是所撒的物品有些不同了。一般常见的是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男孩女孩“花搭着生”。

入洞房以后还有吃“子孙饺子”的仪俗。旧时北京的子孙饺子是由女家包好带来的,由男家煮熟,同时男家还要做长寿面。吃子孙饺子的时候,照例要有一群孩子在窗外问“生不生?”娶亲太太或新郎回答“生!”或者干脆把饺子煮得半生不熟,让新娘自己说“生”。这叫“讨口彩”,是早生孩子的吉兆。

古代婚礼有同牢合卺的仪俗。“同牢”指新人入洞房以后一起吃一牲牢。一起喝酒则叫“合卺”,卺是由同一个瓜、瓠等分剖两半儿做成的瓢。南北朝时的齐,合卺用方(食器),两卺用锁锁着。唐代用酒杯,称“双杯”。宋代将两杯用彩线相连,对饮一杯,称“交杯”,喝毕,掷杯于地,若一仰一合,象征阴阳调谐,大吉大利。同牢、合卺发展为后世的团圆饭、喝交杯酒。交杯酒也叫交心酒、合欢酒、合婚酒、卯颜酒等。和古礼的合卺一样,喝交杯酒标志着男女完婚,有祝福新人和美的意义。方式是用红绳系住两只杯子的杯柄,夫妇一起举杯饮酒;有的是同时喝掉一半,然后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与古代合卺如出一辙的是喝和合茶。喝茶时,要求新郎新娘共坐一条凳子,新郎把左脚放在新娘右腿上,新娘同样,新郎左手与新娘右手相互放在肩上,双方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成正方形,放一只茶杯喝茶。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同吃一份牲牢。牲牢本来多是用于祭祀的,指整牛、猪、羊。古时同牢在新房进行,新郎脸向东,新娘面向西,一起吃牲牢,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之人。后世团圆饭和同牢仪俗基本相同。北京吃团圆饭是让新郎、新娘坐于首席,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奉陪,吃馒头表示“满口福”,吃丸子表示“团圆”、“圆圆满满”,吃四喜肉表示“喜喜欢欢”。

与同牢、合卺同样表示成婚的还有“结发”(一称合髻)。结发本来指束发,后来把原配夫妻称作结发夫妻。结发本来不是婚礼的仪俗,后来演化出婚礼结发的仪俗,即将新婚夫妻的头发象征性地结扎一下,也有新郎新娘分别剪一绺头发用彩线扎在一起做信物的。

闹洞房

闹洞房是传统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可以算作是婚礼的高潮,各地都有闹洞房的习俗。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据说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祟,闹洞房能驱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的阳气,因此有俗语:“人不闹鬼闹”。闹洞房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能增添热闹气氛,驱除冷清之感,因而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暖房”。旧时代男女结合多是经人介绍,相互之间比较陌生,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陌生感,为新婚生活开个好头。此外,闹洞房还能使亲友彼此熟识,显示家族的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感情。

闹洞房活动在进行到一定时候,新郎要领着新娘“作揖认亲”。凡是男家的尊长,都要在傧相的赞礼声中一个个进来让新郎新娘拜见,而且要赏一个红包给新娘作见面礼,称之为“作揖包封”。同时,长者要拱手回个“半礼”。这种仪式,能显示家族的团结。

闹洞房是“三天不分大小”,新郎新娘乃至新郎的父母往往会被他人甚至晚辈们取笑捉弄,被捉弄取笑者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当然,闹洞房的人也不能太出格,不能闹得太久,以免影响新婚夫妇休息。尤其不可粗暴起哄,引发不愉快的事。近年来常有因闹洞房过分给新郎新娘带来身心伤害,甚至导致新娘受伤、瘫痪的报道,这样闹洞房就超过了限度,应当引以为戒。

婚后礼仪

婚典之后,男女双方应当去熟识姻亲双方的家族,这也有它较固定的礼仪。诸如认大小、回门、试厨和庙见等。

成婚只是完成了男女的结合,所以除了前述一系列的“成妻”、“成夫”仪式外,还要举行“成妇”、“成婿”礼。周代的婚礼是成婚后的第二天,新妇要早起沐浴,用竹器盛枣儿、栗、姜、桂、干肉作见面礼来拜见舅姑(公、婆)。第三天,公婆用一杯酒飨新妇,新妇答杯,然后公婆从西阶下堂,媳妇从东阶下,表示从此新妇代替了主位,公婆是客,这便是“著代”之礼。如果公婆已经去世,便在三个月后到宗庙行“奠菜”的庙见礼。也有不论公婆是否在世都行庙见礼的。古人重视“成妇”过于“成妻”。晋代以来,新妇三日拜公婆,宾客列观。唐代在婚后次日拜公婆,并拜新郎的尊长及故旧,称“拜客”。后世也有当夜拜公婆的,但次日仍要献茶。旧时北京的这项仪俗称做“拜三代”,俗称“认大小”,即新娘子辨认、识记丈夫家的长幼三代。首先要拜叩祖先,俗说不拜祖宗,新娘子还算不上这一家的人。之后再给父、母(公、婆)等长辈行三叩首礼。对于平辈则只是一揖,惟独对于大姑子则叩首,称“高见礼”。受礼的长辈们可以给新婚夫妇一些珠翠、首饰、衣料、化妆品等作为礼品。与庙见用意一致的仪俗有“上新坟”或“喜坟”,即婚后的第三天新郎领新娘一起到祖坟烧纸供祭。

婚嫁之礼以男家为重,但女家也要庆贺一番。“回门”仪俗及“成婚”的存在就是明证。回门也就是婚典的第二或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到女家,女家设宴款待宾客。宋代的时候,新婿要在第二天到岳父母家“复面拜门”,否则与回门一起进行。一般来说,女家的礼数以此日为正,客人也是这一天来得最多。照例,这天女家的亲友们也要戏耍新郎,热闹一番。

新郎也要像新娘在男家认大小一样,在这里也叫拜尊长,认大小。

试厨,就是新婚第一天,新娘亲自下厨做饭来伺候公、婆。但一般都是礼仪象征性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社会中男女地位以及角色的不同。

婚典俗信

我国传统的社会的礼俗一般都没有严格的区分,它们都是靠俗信支撑的。俗信一般分为人际俗信、道具俗信和衣饰俗信。

婚礼上的“道具”很多,其中大项的是喜棚和喜房。喜棚是为了设宴招待客人所搭的临时性建筑,也叫“酒棚”。这是喜事的门面,所以要搭得讲究、漂亮,突出喜庆的气氛。比如窗框要漆成红色,窗的四角绘彩色的蝙蝠象征“福”,娶亲的正中绘红双喜字,嫁女的正中绘单喜字。门框下要贴喜联,比如“易日乾坤定矣,诗云钟鼓乐之”,“吹笙堪引凤,攀桂喜乘龙”,横批则写“天作之合”、“龙凤呈祥”。

喜房也就是洞房,是新婚夫妇的居所。通常做新房的是正面靠东的房间,民间说新妇娶到东房则“敦敦实实”。新房的门口照例要贴喜联,窗上要贴双喜字,屋顶角也要贴几个喜字。桌上则要放一些祝福早生子、多生子、生贵子的红枣、花生、石榴、桂圆等等。山东仪俗,婚床要放得紧靠山墙,寓意“有靠山”。

除了喜棚、喜房以外,传统婚典上还有许多小的道具:

秤杆。这是挑盖头用的。秤谐音“称”,取“称心如意”的意思。

弓箭。有的系三支羽箭在花轿上,有的置于男家院里香案上的斗中,有的则是由两人拿着,夹花轿而行。

北京满族旧日举行婚礼时,新郎要抽弓搭箭向未揭盖头的新娘虚射三次。据说,这种仪俗是为了破除邪祟。

马鞍。多放在男家门口,花轿来到的时候,新娘从花轿中出来,必须从鞍上跨(京有骑乘的)过,取“平安”之义,故而有些地方的仪式歌说:“新人跨马鞍,一世得平安!”

斗。放在男家院中或香案上,盛五谷,红纸封口,或插入弓箭、秤杆,意思是“粮食满仓”。

镜子。或用来装饰花轿,或由新娘来的时候揣在怀里,或放在斗中,意思是照妖驱邪、破暗宜家。

婚礼上的衣饰,也是极其讲究的。晚近一些的传统婚礼,新郎穿长袍,新娘则凤冠霞帔。凤冠饰有银制或其他质地凤凰模型,戴冠给人以艳丽、娇媚之感;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穿上了既保护上衣,又有装饰作用。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也是红底,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

盖头也是传统婚礼新娘的主要装饰。它的原型当是古时的罩面纱。六朝到隋唐时,新娘用扇遮面,故而同牢合卺后有“却扇”的仪俗,即新郎除去新娘的障面物,同于后世的“挑盖头”。盖头又叫“蒙头红”、“蒙头巾”、“埋头红”等,是蒙在新娘头上的一块红布。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是一部世界文化百科全书,从人类历史、衣食住行、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军事技术、风俗传说、名胜古迹七个方面讲解世界文化常识,展示世界文化发展的轨迹,为读者提供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大家尽情畅游在辽阔深邃的世界文化知识的海洋中。
  •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本书分为哲学类、史学类、宗教学类、文学类、语言类和自然科学类六大类,并于每类之前介绍该类的“读书经”。全书在各种国学名著中都介绍该书的作者、成书时间、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精彩片段、现实意义以及阅读该书的方法。
  • 美国文化管窥

    美国文化管窥

    本书是院级教研立项“美国文化研究”的结项成果,包括对待美国文化的心态与做法,感受得州的自然与文化,印度人说英语对我们的启迪等内容。
  •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一书付梓,既是对定南改革发展的回顾,也是定南人民感谢伟大的党、讴歌伟大时代的另一种表达,更激励着我们在奋进的历程中以务实铸就辉煌,以豪迈续写新篇,定南的发展步伐也定将因有名家们的印迹而更加深远、更加铿锵激越。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史话:海上丝绸之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兴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孤单境界中有你

    孤单境界中有你

    男主角是你们心爱的鹿晗,女主角是沐慕,女二是女主的闺蜜顾菇
  • 爱情与恩情

    爱情与恩情

    十年前,一个小乞丐刘恬甜流落街头,饱受别人欺负,被江家二小姐江妍雪救了,并成为朋友,可是,十年后,几乎同时爱上了一个叫蔡亚骁的男人,因为江妍雪曾救了自己,刘恬甜放弃追求蔡亚骁,可是命运像是开了个玩笑似的,江妍雪突然失踪了,而刘恬甜因为长的跟江妍雪很像,所以,刘恬甜阴差阳错的替名江妍雪,谁知,蔡亚骁竟然喜欢上刘恬甜,后来刘恬甜嫁给了蔡亚骁,谁知,江妍雪突然出现,刘恬甜的身份暴露,无奈之下,刘恬甜走了。
  • 幻离海凤

    幻离海凤

    想知道幻离海人鱼族的秘密吗?想结识幻离山世外高人吗?想知道神疆大陆究竟谁人称霸吗?想知道丸子小姐最终花落谁家吗?你想要的,都在这里。她是深海异族遗珠,通过人世诸多磨难和历练,层层揭开多年前深海暴乱之谜,迫不得已陷入各方势力争霸权谋之战,感情的纠葛、权利的争斗徐徐拉开大幕。
  • 我会等你

    我会等你

    当骑士们的故事被重新组合,当林零的选择变成兰斯洛特,当英格兰与罗马的战争即将打响,每个人,又会又怎样的命运。
  • The Foreigner

    The Foreign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搂过鬼夫小蛮腰

    搂过鬼夫小蛮腰

    十八岁那年,为了让我活下去,大伯让我嫁给了一个男鬼。而结婚那天,母亲死去,大伯失踪,一桩桩事情接踵而来。为了找到失踪的大伯,我毅然踏上了一条本不属于自己的路。
  • 暗法门

    暗法门

    世家出身自可出将入相,然而有着悲惨童年的人,是否就注定不能游走于商、政两界,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呢?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 协议新娘老婆休想逃

    协议新娘老婆休想逃

    一张结婚协议,从此将他俩绑在了一起。但是,对她来说,这场婚约不过是一场交易,只因他们都需要一个结婚对象。对他来说,这场婚约是意外之喜,只要能拥有她,哪怕是假结婚,他也愿意。他喜欢她,而她却不知他的心意。他将她宠上了天,而她却一心要逃离他。他在心里起誓,这次,你休想逃。
  • 画筌析览

    画筌析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