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市场调研和社会需求预测机制,根据社会需求总量和所需人才类型,合理规划招生规模,设置专业方向,使教育资源围绕社会需要进行有效配置;二要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三要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立自强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国家现行的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正确估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切忌好高骛远;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促进大学生及其家长择业观念的转变,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寻找解决生存问题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四)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更优厚的政策支持
加强基层单位的工作、生活环境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工资待遇,增加岗位编制,对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在安家费用、科研项目启动、职称评定、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信息服务、精神鼓励和政策保障:一要逐步增加银行小额贷款金额,并给予利率、还款年限方面的优惠政策;二要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创业指导服务;三要在税收、管理方面给予更宽松、优惠的政策;四要搞好大学生就业前管理服务T作,使他们在择业“空隙”阶段继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适应社会。
(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体系,针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毕业生设立专门服务窗口,提供免费的就业政策咨询、岗位信息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社会保障机构对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为其办理失业登记,发放失业救助金并免费提供相应服务,将家庭困难的毕业生纳入重点帮扶范围。
(六)改革现行兵役制度,广泛吸收大学生参军
从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参军到逐步实施全部大学生义务服兵役制度。这样做可以:第一,有利于我国军队素质建设,适应军事现代化建设需要。我国现行征兵制度主要是征集城镇和农村低学历青年参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必然使得绝大多数人具备高学历,现有兵役制度将无法满足我国军队现代化的需要,广泛吸收广大知识青年,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参军完全有可能使我国军队现代化进程向前迈一大步。第二,有利于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服兵役不仅对解决就业有缓冲作用,还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吃苦、奋斗精神,使其成为文武兼备的全能人才,更有利于大学毕业或复员后与社会有效衔接。
课题组成员:梁仲靖郝树声
执笔:梁仲靖
甘肃省民众关心的社会热点——腐败和反腐败问题
王玉祥
近二十多年来,腐败和反腐败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腐败行为的存在,不仅浪费了社会财富,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恶化了干群关系,而且极大地干扰、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秩序,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安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了解广大民众对腐败行为的认识、态度和情绪,并倾听民众要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呼声。
一、调查概况
本次腐败和反腐败舆情调查的范围是甘肃省兰州市、永昌县、静宁县和夏河县。被调查对象主要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十大阶层,此外还包括少量学生和僧侣。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计访谈20多人次,发出问卷522份,收回有效问卷520份,有效率为99.62%。
在问卷调查中,有些被调查者只回答了部分问题,或没有填写自身的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等,而且,少数被调查者的回答还存在不合规范乃至自相矛盾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时,只能视情况将部分问卷作废。在本节后面的分析论述中,经常有被调查者总人数少于520人的现象,便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次腐败和反腐败舆情调查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因此,对于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我们在看到它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同时,还需看到其局限性。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结论都具有普遍意义。
二、被调查者对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的关注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517位被调查者中有220人将腐败和反腐败作为自己最关心的七个社会问题之一,关注该问题的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2.5%,可见民众对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
从十大社会阶层角度看,关注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的在专业技术人员、产业工人和办事人员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达到56.16%、53.75%和50.98%;商业服务业员工、经理人员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次之,所占比例分别为45.95%、45.83%和43.48%;农业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又次之,分别为34.48%和31.25%;私营企业主和下岗失业人员所占比例最小,分别仅为26.92%和25.64%。
通过对调查问卷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对腐败和反腐败问题关注与否,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参与度有一定关系。
总的来看,51岁至60岁的人对这一问题最为关注。在这一年龄段中,有64.86%的人将该问题列为其最关心的7个社会问题之一,而21岁至50岁的人关注该问题的则较少,其比例约在40%至45%之间,至于20岁以下(含20岁)的人,关注这一问题的就更少,所占比例仅为本年龄段的22.22%。
在是否关注腐败和反腐败问题上,性别差异十分明显。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在299位男性被调查者中,关注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的有148人,约占49.50%,而在216个女性被调查者中,关注同一问题的仅有71人,只占32.87%。男性被调查者与女性被调查者的总人数之比为100:72.24,关注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男性被调查者与女性被调查者之比则为100:47.97。这些数据反映出,男性比女性更关注腐败和反腐败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女性政治参与的根本不足。
调查中,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对腐败和反腐败问题表现出了较高的关注率,但仅有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对该问题的关注率也不低,而居于二者之间的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对该问题的关注率却很低。这种情况似乎表明,被调查者是否关注腐败和反腐败问题,与其文化程度没有多大关系。不过,由于此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数量较少,仅凭这些样本还不足以排除调查中的偶然性,因此,要真正证明上述判断,我们还需要对该问题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三、被调查者认为发生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反腐败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发生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面对这一多选题,517个被调查者中有391人选填“权力过于集中且对权力缺少监督”,367人选填“对腐败分子惩治力度太轻”,244人选填“某些人的道德品质低下”,154人选填“人的本性是自私的”,150人选填“腐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23人选填“不知道”,5人选填“其他”。选填各项的人在被调查者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5.63%、70.99%、47.20%、29.79%、29.01%、4.45%和0.97%。由此可见,民众对发生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虽然认识还不完全相同,但已相当集中,绝大多数人都将其与“权力过于集中且对权力缺少监督”和“对腐败分子惩治力度太轻”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