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张掖市委书记田宝忠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驰名中外的甘州大佛寺,史载建寺已逾九百余年,甚至还可追溯更远。
它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室内塑置34.5米长的硕大卧佛,他“视之若醒,呼之则寐”,面容恬静,神态安详,堪称亚洲室内卧佛之最;西夏至清代曾有四位皇帝敕赐寺名,可见佛寺影响之大;明英宗朱祁镇御赐佛经《大明三藏圣教北藏》6361卷,卷帙浩繁,是流传千古的国家级镇寺法宝;原寺院规模宏大,结构独特,殿堂棋布,寺塔轩昂,誉为河西大寺之冠。据1420年来张掖的波斯贴木儿王朝画师火者?盖耶速丁?纳哈昔后来在他的《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说:“甘州城中有一大寺,广长皆有五百公尺。”还有那涅槃像出土、忽必烈出生、别吉太后庙祀、赵悬来做“皇家佛”等记载和传说,为大佛寺增添了缕缕神秘色彩。
甘州区博物馆设置于大佛寺,馆藏数千上万件文物珍品,形象生动地记录着张掖几千年的沧桑历史和文化轨迹,其中有绝无仅有的石器彩陶、金饰银具、铜佛铁塔、木刻骨镌;有价值连城的泥塑壁画、砖雕字画、碑碣钟鼎、典籍史册,还有缣帛玉器、经橱雕版、钱币印章、兵器战车等等,皆与佛寺一起构成张掖绚丽华贵的文化宝库。
世间最为珍贵的物质,莫过于精神文化遗产。宗教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漫长而纷繁复杂的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萌发于民,根植于众,普遍而长远地受到尊崇、保护。它在历史的长流中,不断演进、嬗变,在兴——衰——兴的交替中发展,形成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人类聪慧创造和辛勤劳作的结果,最终为后世留下的还就是这些精神文化财富。千年佛寺就是例证,它和其它文化遗产一样,是先祖与贤达留传给张掖世代人民弥足珍贵的宝中之宝!
文化遗产是需要很好地继承。继承贵在保护;没有保护,继承就是一句空话。大佛寺从建起到当今,跨越了六大朝代近十个世纪,它虽历经沧桑,数度兴衰,但还是安然无恙地向今人展示其历史的风采。这当然来之不易,无疑缘于无数贤良之士的保护。若不是这些地面保留的寺庙碑塔和地下出土的各种文物,咋能看到张掖遥远的古代文明?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每一级社会组织,每一位男女公民都要站在尊重历史、弘扬文化的高度,履行应尽之责,做出前对得起古人、后对得起来者的事情,让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由甘州区博物馆主持、陶琦先生主编的《大佛寺诗联选》,是一本古今诗人吟颂张掖大佛寺的诗联荟萃,作品主题鲜明,咏意厚重,风格迥异;诗集编排得体,融贯尔雅,和谐成篇。这对弘扬佛寺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将会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