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武人老照片似的闲淡生活的仰望。
此刻
我暂时不去想时光的漫长与否
不去想
古战场上菩提树般的生离死别。
我仅仅想了想
文帝刘恒年少时
在这莽莽群山下
第一次对窦漪房敞开了
薄如蝉翼的心扉。
《虚幻之音》
一切皆为虚幻。
Δ一
拾级而上,一颗心
就从人间抵达了天上。
有悲,却无泪;
有笑,却无声。
……那些苦行僧一样的行云,
在观音山顶
打坐在流水的琴声中。
那一刻,我听见
最辽阔的声音
恰恰是苍茫的寂静——
像无数只婴儿的手,敲响了
世界这只大木鱼……
Δ二
不知何时起,我相信了
仰望即飞翔。
以至于我将美当成了真理。
水是美的;
山是美的;
山水的相遇是美的。
——我在山脚和山顶望见的,
同一片天空:清澈、透明、高远
是美的。
我与观音山仰望着同一轮月亮,
月光是美的。
我从何而来?
却偏偏皈依了这虚幻之美。
Δ三
普渡溪中,有轻盈的鱼虾
与细碎的浪花。
多年来,
青草、野花、修直的林木
普渡着蝴蝶、露珠、飞鸟的灵魂,
一颗心,普渡着另一颗心。
万物皆菩提。
我在一粒沙、一滴水面前
如此的虚怀若谷,
如此的大音希声。
我看见烟雾于竹林升起,
看见洁净的莲高出了淤泥,
看见安静的灯光
在一卷经书中安居下来。
是啊,一条河
已经找到了大海,死已经找到了生。
今夜繁华褪尽,
观音寺拨亮了万物心头的酥油灯。
Δ四
在观音山。听不到的声音
可以闭目观之。
一阵风
将一只月亮从黑夜
吹向了空中。
我深信,每一个看见它的人,
都将听见慈悲之音,
逍遥之音。
这不可言说的美妙
仿佛一首汉诗。
诗中有三个人:我
月亮,观音山。
我们在寒冷的高处回头:
所有的温暖
都是纤尘不染的堤岸。
《绿珠》
上好的月光从天而降,仿佛
这个时代的佳人
步下天庭。
春天姣好,夏天同样
赏心悦目。
我不再隐藏
一只绿羊的行踪。
嗨!
这是最好的时刻——
一只绿羊掀开红色的盖头。
仿佛
一棵松树葱茏的树冠,
在月光下
离开了树身。
像我那年回到了故乡——
胸中的柳树已到了壮年。
嗨!
我压根就拒绝它的童年
与暮年。
我只在乎我
是谁。
一只绿羊
在月光下
吃着遍地绿草。
春天
陪着一棵松树的头颅,
夏天
有迷人的鸟叫声。
即使是静夜,即使
我不能随便踏入
别人的梦境。
而绿羊来了。
我说它像绿珠。
哦,绿珠你好!
从古代到当代,
我只配做一个
人。
如同绿珠
只配做一只羊。
嗨!
我干嘛要纠缠在一个人
与一只羊之间,干嘛
如此在意它的肤色。
在众羊之中,
它是如此的孤单,
如此的
触目惊心。
露珠还没有来临。
蝴蝶安睡。
绿珠的焦虑,明显不是
一只羊的焦虑,更不是
绿色的
焦虑。
那一定是唐代
遗传下来的焦虑。
一个朝代呀,
谁能忽略大漠上空的孤烟?
我在夜半起身
看月光附体的模样。
看绿珠
像一颗祖母绿嵌在月色中,
朦胧呀!
肝胆相照呀!
如果松树上
停留着积雪;
如果黑发中早生了白发;
我会抛开看见的一切,
就此隐居
在西南八百米的地方,
听绿珠像一只羊一样
诵读羊的经书。
美啊!
蒲公英已到了飞翔的一刻。
而斑鸠叫着,
在槐花丛中收拢扇子一样的尾翼。
绿珠开始了
一只羊在人间的第三日。
它绿色的眼睛里
停留着美丽的光芒。
露珠一样的喜悦,
青草一样的忧伤。
绿珠看见的,我
写在了纸上。
我写下一个人
不曾看见的神秘,或者陌生,
事物的黑洞
并非事物的反面、侧面或底部。
时间是看不见的。
你只能看到色彩和线条,
只能依靠内心的光芒,
让死去的重新活过来。
也包括爱。
绿珠迈动绿色的蹄子,
像青草在春风中走动。
夜突然深了。
月亮这几天日渐消瘦。
唉,过了五月
就是六月。
这种呆板的日子
似乎没有尽头。
绿珠是令人爱怜的。
我好像要将它抱上夜色中的山顶。
黑暗也在从山脚上山。
我相信
分行的黑暗
会给枯燥的诗句带来光泽。
总有令人期待的诗人。
仿佛
明天的雨水
是他们带来的。
我保留了画月亮的权利。
画绿珠,我
还有点力不从心。
夏天的风,有
秋天的味道,不是说
我们可以从夏天跳跃至秋天。
绿珠赞同我的观点。
它举起绿色的蹄子,像一棵树
举着苹果的叶子,或者菠萝的
叶子。
有时候,叶子也像语言,
在语言的树上缠绕着。
唉,我还不能拒绝语言,至少是
和绿珠不一样的语言。
我故意让月光照耀绿珠。
它可以选择自己的泪水,
不是流淌,而是飘动,像五月的柳絮,不知道
会飞进哪一个窗口。
虚无一定不像黑洞,我以为
应该像光,你以为
看见光了,事实上
远远不是。
我们坐在播种后的田垄上
谈论绿珠的生死,好像
谈论世界的生死。
如果不用形容词,那好
我们用用捉摸不定的表情。
好比镜子。
我看见的绿珠,与你看见的
不同。
在母亲节。
绿珠的来历
不明
将验证事物的偶然性。
一只绿色的月亮,在绿珠的眼中
不是黄色的,不是蓝色的,不是红色的,不是白色的,不是紫色的,不是黑色的。
我写诗的时候。
绿珠在我的左边,
和右边。
仿佛一双对称的翅膀。
我故意不飞。
我坐着的时候,夏天也坐在周围。
群鸟飞来。
杨柳不舍。
绿珠不声不响。
它的沉默恍若一片绿色。
它的心跳不在时间中
计数,而是在钟声里荡漾。
如此的跳动
令人绝望。
令人
忘记了律令与秩序。
仿佛新的神话时代
即将来临。
绿珠在鼓掌,仿佛两支船桨
划开了水面。
嘎吱、嘎吱、嘎吱。
哗啦、哗啦、哗啦。
风来了,风并非为我而来。
《枉山书简》
Δ沅水
水面上的光,就是眼睛里的光,心尖上的光。善卷临水而坐,烟波荡漾中,上游的桃花顺水而来,善卷听见了花瓣轻擦水面的声音仿佛琴音。他安静地闭上了眼睛,他要做这抚琴者的知音,一天,两天,……时光风一样经过了他的草堂,影子从左边移到右边,鱼竿始终在身旁沉默着,善卷知道,鱼就在花瓣的中间游弋着。月亮看见善卷,月亮悄悄地蹲在一根树枝上,叶子晃动着,除了水流的声音,世上好像再没有任何的声音,善卷知道,星星也在漂流的桃花中间停止了行走。
沅水漫长,垂钓的日子漫长。有竹筏漂来,渔歌漫长。善卷忘记了漫长的尺度,他只懂得每一个瞬间,花开的瞬间,叶落的瞬间,他睁开眼睛的瞬间。钓鱼?鱼翔浅底,该多好。竹生林间,该多好,一个人立于宇宙之间,冬衣皮毛,夏衣葛絺,春耕种,秋收敛,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该多好!没有人知道,善卷只是在喂鱼,将体内的爱,一点一点喂食给它们。他喜欢,看鱼们优哉游哉地样子,他喜欢,用一颗心钓到的鱼群,在身体里游来游去的快感。一块青石已被他坐暖了,坐光滑了,他觉得,那石头已经是他的一部分了。
沅水流淌,那是一条江的命运。
善卷看着它,每一日都仿佛前一日的回放或重播。
橙黄橘绿的时节,他在林中一边击鼓,一边唱歌,背着竹筐的农夫环坐四周,他望着不远处枉水、沅水交汇的水花唱,农夫们常常忘了日影的倾斜。他唱,风吹断了竹木,却吹不断流水。他唱,人皆劈木为柴,树木无怨色,是为了火焰。农夫们听着,都流动起来,都燃烧起来,风从江面吹来,弥漫着水草的幽香。
Δ山色
善卷目睹一只蝴蝶衔着一粒露珠从身边飞过。他抬头望了望枉山,有雾,在轻轻移动,夏日的草色在雾色中若隐若现。上山的路只有一条,从低处到高处。他不知道这条路是谁走出来的,也不知道自己是第几个由此上山的人。
这是洞庭湖进入沅江的第一座山峰。“山拥翠屏千叠秀,涧拖轻练一条深。”善卷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他看见更高的山在远处,一座连着一座。雾已经散了,万物清晰地扑入眼帘,绿的叶,红的花,黄的蕊,毛茸茸地,覆着水珠子,晶亮晶亮的,与泪水,与汗水,都不同。山上只有他一个人,有鸟鸣,却看不见鸟的翅膀。百步之内,生长着百种植物,善卷逐一为它们命名,有一多半了,他能在心中默念它们的名字,还有一少半,他用目光微微碰了碰。
俯瞰江面,似乎是静止的。鸥鸟与鹭鸟有些飞的高,有些飞的低,但都在浪花的上面。善卷用一个上午观察着天空与流水的中间,一定有风吹过了,他的衣袂略略动了一下,他感觉自己的心动了一下。细细的炊烟从山下的屋舍上升起,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忘记了饥饿。原来,秀色真的可餐。他坐在一棵小树下,隐约有根向下、向四遭延伸的力量令他欣慰。
落雨了,枉山上有他建造的木亭子,可容一人。
善卷知道,一场雨水,落在了山上和山下。在雨中,雾气重新拢了回来,烟雨朦胧,山色朦胧。嘀嗒、嘀嗒的声音真是美妙无比,是雨与万物相遇的声音,和谐而舒缓。他的内心也仿佛一片宽的、窄的叶子,在乐声中变得坦然、平静、淡泊,大半生了,他总是在遍野青草中找到自己,那些童年的、少年的日子多么像被时间收藏的草根,风一吹,就再次回来了,他站起来,走入了轻盈而细密的雨中,回首间,他看见小小木亭也在雨中,沐浴着。
在山脚下,他得仰望枉山。刚刚还俯视的人间,此刻已是他的家园,他看见一头牛拴在一人高的木桩上,身披蓑笠的邻人行迹匆匆,草鞋溅起的雨水落在身后。田园不芜,家就在。善卷笑了一下,雨水落进口中,微甜,老天赐的吧。善卷的视线中,山色渐渐模糊起来,但高度还在。高度,就是世人心中的山吧。
Δ聆听
他听见的,仿佛是万物的呼吸。
他在一片甲骨上刻下“德”字。左边是道路,他觉得那是沅江的此岸,蚂蚁在上面爬动,牛在回家,一只花翅膀的公鸡正追逐另一只白色的母鸡,方圆百里的耕夫、樵夫有的走着,有的站着,有一棵柳树,斑鸠在树上筑巢。土做的路,一段直,一段弯,江水也一段直,一段弯,草也一段直,一段弯……他慢慢刻着,刀痕同样是一段直,一段弯。
左边完了,他刻右边。右边是一只眼睛,一道直直的视线。他先闭上左眼,用右眼望前方,然后,再闭上右眼,用左眼望前方,无论怎样,他看见的,就是他能看见的事物,包括沅江的彼岸。善卷在想,也许没有一个人可以用两只眼睛同时看到两个方向的东西。他静静地刻,他听得见万物均匀的呼吸声。
善卷望着眼前的甲骨,那一只眼睛被他刻成了大地的眼睛。
就让大地代替自己看一下世间万象吧。
他闭目聆听起来。各种脚步声,深一脚,浅一脚的,时远时近。一朵云,此刻挂在了悬崖上,他能感觉的到。一只蝴蝶,振动着双翼,他能感觉的到。一粒尘土,飞了起来,他能感觉的到。一颗心,在另一颗心中居住下来,他听见,两颗心一起跳动的“咚咚”声,一种天长,一种地久。他听见冬天来了,雪落的声音,在窗外,像天使在舞动翅膀。神奇啊,漫天的洁白让万物都变得洁白,为什么?洁白是冰凉的,灶膛的柴火噼噼啪啪地响着,这是火焰的声音,外面洁白,内里温暖,善卷想要的,莫过于此了。
他不知道,此刻,甲骨上的字已经走出了柴扉,一路走远了,身穿洁白,怀抱着温暖。
他或者听见了,他独坐着。刻痕在甲骨上,一言不发。
Δ隐逸
在石洞里,善卷简朴的如同一块石头。
洞外,有松果从树枝落下来,“咚”的一下。隔一会儿,又“咚”的一下。善卷数着松果的数字,数不清的,他知道。他接着数松树顶的星星,数不清的,他也知道。
善卷映着火光读书,他觉得书比火的光芒还要夺目,金灿灿的。
距灵泉瀑布几丈远的地方,善卷种下了谷子,春种一粒,秋收万颗,他的喜悦令田垄上的光更亮了。看惯了白沙睛月、孤峰暮雨的他,又一次将大地的恩惠刻在龟甲上。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戴德而活。风声沙沙而来,叶子落了下来,一片一片的,铺满了山洞外的小路。落叶多好,不悲不喜,不急不躁,善卷想隐在其中,做一枚叶子,春天到枝头眺望风光,秋日到地头与泥土为伴,大隐,就要隐到时光中去,不被时光所弃。
没有隐讳,没有隐痛。热了,头上顶一棵草,就有了荫凉。
他从山洞出来,背着书,往更深的山中隐去,他望了一眼枉山,依然在沅水边高耸着,饮牛的地方还在,洗耳的地方还在,竹林还在,风还在。他像一只黄鹤,隐去了,没有人再看见他从容行走的样子。有人说,善卷是一条鳝鱼,顺沅江游走了。有人说,善卷是一卷书,读书破万卷,总有一卷就是他。没有人为他画像,口口相传的,只是一个名字,一个人,最后活在名字中,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