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5000000039

第39章 人物风采(1)

红军桥

在瑞金城东6公里处叶坪村,有一座木头搭建的桥,横跨绵江河,是洋溪村的主要通道。它的旁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驻地,即叶坪革命遗址群。这座桥被群众称为“红军桥”。这座桥不仅把当年毛泽东主席联系在一起,也成为党和苏维埃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1932年的一天,毛泽东赴叶坪村相邻的洋溪村去调查农业生产方面的情况,研究部署中央苏区经济建设工作,途径绵江河,发现架在河堤上的几块木板由于岁月沧桑和洪水的冲击已经腐烂,人一上桥,桥身便晃晃悠悠,吱呀作响,非常危险。

毛泽东见不远处赶来陪同调查的乡干部老谢,一边招呼一边焦虑地说:“老谢你看,这座桥都成这个样子,再不修一修,说不定哪天就要塌了,人走在上面多危险呀!”老谢的脸刷地红到脖子根,不好意思地回答:“最近农忙,没时间顾上了,再说,农忙也很难雇人。”毛泽东在了解情况后说:“党的干部一定要急群众之所急,不能因为其他工作忙,而忽略群众的基本的生活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根据地的建设!”

毛泽东接着说:“现在不好请人,我们自己动手。”

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乡干部改变了原先雇请工人修桥的打算,发动乡村干部利用午休时间找木头备石料。到了施工的日子,毛泽东早早地来到河堤边,与乡村干部一起抬木头、扛石块。老谢很不安地说:“毛主席,您工作那么忙,这里由我们来做就行了。”毛泽东拍拍老谢的肩膀说:“既然来了,就一起干吧,人多力量大嘛,早一天修好就早一天方便群众。”临近黄昏,绵江河上又重新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新木桥。

谢大娘家的“天窗”

谢大娘住在叶坪村的北端,左邻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谢家祠,也是当年全国苏维埃区域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央苏区中央局的驻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等人就居住在谢大娘家的二层楼上。

一天晌午,毛泽东外出归来,看见谢大娘在房间里纳鞋。由于房间采光不好,谢大娘用线头穿了几次针眼都没有成功。毛泽东连忙走过去,笑呵呵地说:“大娘,让我来。”说话间,就把针和线连上了。毛泽东来到房间内看了看,问到:“房子光线不够,为什么不多开个窗呢?”大娘摇了摇头说:“房子后长了棵大树,即使窗子开得再多,也被它遮光了。”毛泽东听谢大娘一说,心里不由暗暗自责起来,是谢大娘把采光好的房间让了出来,自己同住在一幢房内却没有及时发现。

当晚,毛泽东辗转难眠,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来。

次日清晨,毛泽东叫警卫员拿来锯子、铁锤等工具,将谢大娘住房的楼板撬开了一平方米大小的方孔,用木锯将楼板锯成一个个栅栏状,再用铁钉固定,做成了一个平躺式的“窗口”,同时将房顶上泥瓦换成了玻璃瓦。

不一会儿,暖暖的阳光从玻璃瓦透过天窗照进了房间。谢大娘感激地握住毛泽东的手,连连称谢。至今这扇奇特的“窗户”,依然还保留在谢大娘的房内,不仅成了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内的一道风景,也成为人们探究当年苏区干群关系的独特的“窗口”。

红 井

1933年4月,毛泽东随临时中央政府机关迁往瑞金城西的沙洲坝,住在元太屋。

在这期间,毛泽东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一天,毛泽东来到村口,迎面走来一个中年汉子,挑着满满的两桶水,随着步履肩上的扁担一颤一悠,桶内混浊的水不时往外溢出。毛泽东关切地问:“老表,这水往哪挑呀?”

挑水的人叫杨家兴。他没想到在村口遇上的是毛主席,边走边说:“挑回家做饭。”

毛泽东一听,连忙说,你等会儿。

“这水你从哪挑来的?”毛泽东进一步问道。

“池塘里。”杨家兴说完,转身就要走。

毛泽东快步走到杨家兴面前,拦住说:“你带我去看看。”

毛泽东和杨家兴来到池塘边,只见村边连着几口池塘,有的妇女在浣洗衣服,有的挎着菜篮在洗菜,有的在涮马桶,旁边还有三三两两的老表用水桶来挑水。“其他地方没有水源吗?”毛泽东接着问。

“沙洲坝这个村,是个荒沙地,常年干旱缺水。平时,外乡人都说,有女莫嫁沙洲坝,无吃无穿无水洗手帕。”杨家兴无奈地回答着。

毛泽东听了之后,想了想说:“为什么不打口井呢?”

听说要打井,池塘边的人一下就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不是不想呀,以前连肚子都填不饱,大伙就没心思了,将就着喝塘水了。”

“过去办不到的事,我们今天要办到,而且要办好。”毛泽东动情地说。

在毛泽东的带领下,苏区军民一起开挖了一口宽1.7米、深6米的水井,并从干涸的河床上挑来了鹅卵石,用三合土垒砌了井壁。毛泽东还下到井底铺设了过滤澄水的石砾和木炭,井水常年不干,清凉甘甜。从此,沙洲坝群众结束了饮用脏塘水的历史。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几次派人要填埋水井,沙洲坝人民奋起抗争,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水井。解放后,沙洲坝人民对水井进行了维修,取名“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表达了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怀念。红井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群众是我们的手脚

1931年9月2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从永丰迁驻瑞金叶坪村。叶坪的区、乡干部前几天就开始忙着动员群众让出空房,组织村民整治村周环境,清扫垃圾,以迎接他们的到来。

村子北头的谢老汉,早就与老伴商量好了,将楼上光线好又通风的房间都让了出来,自己搬到楼下带着两个年幼的孙子一块住。收拾停当后,见村干部领着个高个、面容和善的红军向他走来,一进屋村干部就向他介绍,“这就是以前常听大名却未见着的毛泽东,安排住在你们家。”谈话间毛泽东很随和地登上二楼,看见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感激说:“老谢,给你们添麻烦了。”

谢老汉一听,不好意思地回答:“不嫌弃就好!委屈你啦。”

毛泽东呵呵地笑了一阵,之后又问:“你们住哪呢?”

老谢回答说:“就在楼下。”

毛泽东笑着继续说:“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以后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跟我说,您老可不要客气哦。”

谢老汉听了毛泽东这些亲切的话语,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毛泽东住下后,与同住在这里的苏区中央局委员们一起开始着手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和成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各项准备工作。谢老汉见毛泽东一天到晚都是忙这忙那,自己孙儿很不懂事,每天不分早晚,有事没事总要哭闹一番,影响毛泽东手头工作,很过意不去,总想找个机会搬出去。于是,找到村干部,要求搬到别的地方住。村干部也觉得他说得在理,就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帮助他很快联系了其他的房子。

老谢从村干部家回来后,想到能早一天搬开就可以早一天不影响毛泽东的工作,就出门邀了几个邻居来帮忙,抬的抬,打包的打包,急着要搬走。

不一会儿,搬动杂物的声音还是惊动了毛泽东。毛泽东满脸笑容地走下楼来,问老谢:“你这是干吗呢?”老谢只好将几个孙子吵闹要搬家的事告诉毛泽东。听说老谢要搬家,毛泽东的笑容从脸上消失了,当即批评村干部,严肃地说:“这个房子本来就是老谢的,如果现在让老谢搬走,我们就反客为主了,就损害了老谢的利益。”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群众是我们的手脚,如果离开了群众,我们的工作就寸步难行,我们的革命事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村干部听了毛泽东的话,羞愧地点了点头。毛泽东招呼大家把老谢家的东西又搬了回去,随后上前握住老谢的手说:“我是你的房客,房东要走了,我还不知情,我有责任,咱们还是要同在一个屋檐下。”毛泽东风趣的话语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使在场的同志深受感动。

“我不能例外”

1934年春,中央苏区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加剧,为了补充实力,各地猛烈开展了扩红运动。红军队伍的扩大,对粮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粮食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为支援前方红军,临时中央政府开展了节约粮食运动。毛泽东带头提出每天节约二两米。本来毛泽东的身体就不太好,再加上吃不饱饭,毛泽东经常感到头晕眼花,身体越来越虚弱。警卫员吴吉清目睹毛泽东日渐消瘦的身体,心痛地劝道:“主席,你节约了几天就行啦!你的身体哪受得了呀!”

“不,绝不能让前线战士饿着肚子去打仗,我们在后方挺一挺就过去了。”毛泽东不顾小吴的劝说。

有一天午餐,小吴瞒着主席偷偷向伙房多要了一蒲包饭,毛泽东发现后,要求小吴送回伙房。小吴说:“主席,饭都拿来了,你就吃吧!下次,我不多拿就是了。”

“不行,我是党的干部,应该带头执行,我不能例外。”小吴知道毛泽东的脾气,只好极不情愿地把饭送回了伙房。

由于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身体力行,广大群众也自动开展了节约粮食运动,从而节约了大量粮食支援红军,保证了前方军粮的供给。

此外,临时中央政府在动员节约粮食支援前线的同时,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鼓励开荒种粮、种菜。毛泽东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在沙洲坝元太屋后的黄土岗上整畦种菜。

有一天,毛泽东又起早来到他开垦的那块菜地,恰巧遇到正在晨练的赤卫队。看到主席埋头锄草,汗水湿透了衣衫,平常白天忙于调查,夜里又要整理材料,常常通宵达旦,纷纷劝说:“毛主席,你工作那么忙,这地还是由我们来种吧!”

毛泽东听了,向他们挥了挥手说:“谢谢你们啊!要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我不能例外。”说完,又干了起来,直到把地锄完,才回去。

“我不能例外”,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严于律己,从不特殊,克己奉公的美德和当代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做群众的主心骨

1933年夏,瑞金下肖区两个干部来到沙洲坝元太屋向毛泽东汇报工作。一进屋,毛泽东看见他们脸有难色,心急火燎的样子,心里便猜出几分,知道他们工作上又碰到什么难题了,便放下案头工作,一边给他们倒上凉茶,一边安慰地说,不着急,先歇一歇。

毛泽东听完区干部最近开展工作的经过,提醒道:“有没有开展宣传动员呢?各项工作要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必须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不是开一两次会就可以完成的,关键要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目前工作又多,不仅时间紧,任务重,如农业生产、认购公债、扩红支前、节约粮食等等,工作要分轻重缓急来处理。平时,你们工作一忙,往往就顾此失彼了。”听毛泽东这么一说,两个村干部脸上露出了笑容,说:“毛主席,你帮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接着,毛泽东端起桌上的桃子招呼他们说:“来,吃桃子。”并对两个区干部说:“你们看,一个桃子,它就有一个桃核,桃核是很坚硬的。群众他们也应该有一个核心,这核心就是共产党。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在群众中起核心的作用,就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把解决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毛泽东的一席话,让两个区干部豁然开朗。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下肖区干部身体力行,工作踏实,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各项任务都能出色完成。尤其在扩红支前活动中,出现了“八兄弟当红军”的典型,在中央苏区影响很大,还受到《红色中华》报的表扬。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巡视团巡视员的朱开铨同志,在《六十六年之革命生涯》一书中回忆道:“毛主席教育干部,从不使用刺激的批评使人难受,而总是从爱护出发,启发干部自己来认识。”

(原载《党史文苑》,2008年7月)

毛泽东在瑞金

陈云同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央苏区是他一生当中辉煌的时期之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是全国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和红军的指挥中枢。陈云由1933年1月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局委员、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党团书记、副委员长,中共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常委,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陈云在中央苏区所作出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健全工会组织,开创了工人运动新局面

1933年1月,全国总工会机关随上海的党中央相继迁入中央苏区。全国总工会迁到瑞金后,与全总苏区执行局进行了合并,统称为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简称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陈云任党团书记兼副委员长。全总执行局成立后,开始着手健全中央苏区各级工会。陈云在深入福建长汀县城等地调查研究的同时,参加了组织筹建工作。他根据苏区工人运动的特点,结合多年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按产业分别召开苏区工人代表大会,先后建立了五大产业工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33年4月,中国农业工人工会最先建立。刘少奇在成立大会上作了《目前的政治形势与中国农业工人的任务》的报告。会上通过了《中国农业工人会章程》和“农业工人经济斗争纲领”,毛泽东还向农业工会提出了扩大红军、检查土地、加紧春耕夏耕等要求。接着,中国店员手艺工人工会也宣告成立。刘少奇主持成立大会,陈云出席了大会。随后,中国纸业工人工会、中国苦力运输工人工会、国家企业职工工会相继成立,从而结束了中央苏区只有地方职工工会,没有系统产业工会的历史。此外,还在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和赣南等5个省分别成立了职工联合会。中央苏区共有62个县成立了职工联合会。省、县还建立了系统的产业工会。“在中央苏区的基本区域(即巩固的苏区)……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工人加入了工会”,到1934年,全中央苏区共有工会会员14.5万人。在陈云等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的领导下,中央苏区的各级工会得到了健全和加强,统一了苏区工人运动。

“苏区工人组织了坚强的阶级工会。这种工会是苏维埃政权的柱石,是保护工人利益的堡垒,同时它又成了工人群众学习共产主义学校。”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曾对苏区工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33年3月13日,全总执行局与中共临时中央临时中央政府在叶坪洋溪村合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陈云还兼教了工人运动史课程。陈云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生动的讲课风格,深得学员欢迎。在陈云的带动下,各级工会都举办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训练班,提高工人素质,一大批经过培训的工会干部迅速充实到各部门。“一年以来,在中央苏区,工会供给了差不多一万个工人干部到苏维埃、红军、党、团、各种群众团体工作。各苏区在苏维埃机关的负责人,工人占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各级苏维埃主席多数是工人、雇农、苦力,红军长官占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中央苏区的工会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同类推荐
  • 河山寂寥

    河山寂寥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河北南部的城市地理;山脉与河流;原始的村庄,疏散与聚拢;北河沿;垴顶山等。
  • 胡适的圈子

    胡适的圈子

    本书从胡适的朋友圈着手,切入胡适波澜起伏的人生与情感世界,作者舍弃了那种常见的文史资料堆积的枯燥写法,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打捞胡适与朋友们交往中发生的一个个鲜活、生动、有趣的故事,给读者以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本书还配有150幅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照片也以生动传神的生活照为主,进一步勾勒出胡适丰富的情感世界,让读者看到大师亲切、温情的一面。
  • 春天里的四季

    春天里的四季

    从少年时代的故乡河北大名县写起,一直写到2000年退休以后的家居生活。从中充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师尊的感恩之情,以及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血肉之情。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宋词三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宋词三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故乡

    故乡

    本书精选现当代著名作家写故乡的优秀散文,从故乡风物、故乡往事、家园情思等角度抒写了人类的乡愁这一永恒的文化主题。
热门推荐
  • 今生今世情深缘浅

    今生今世情深缘浅

    君恋天涯时,我已过海角。各有芳草栖,不曾花颜绕。相逢似相识,前生情未了。
  • 无限反转

    无限反转

    当所有人都怀疑你的选择与判断当所有人都不解你的愚蠢与冒进当所有人都放弃对你的支援与鼓励那么,是时候搬出你几卡车的五毛硬币来雇人数着玩一玩了!
  • 我是炼鬼师

    我是炼鬼师

    睡觉是我的乐趣,打架是我的爱好。恶搞是我的癖好,霸道是我的信条。云朵是我的名字,炼鬼是我的工作。调戏别人是我的恶趣味,男女老少不限,主要看颜值。从小就嚣张,不服你咬我。好东西是我的,其他你随意。极品嚣张大姐大穿越异世,凭着独一无二的炼鬼术称霸天下!各路美男争抢,她邪魅一笑——“小鬼们,吃肉了!”(男强女强,全新出炉~)
  • 觉醒奥秘

    觉醒奥秘

    从天才到白痴只是轻轻一幢,从白痴到智者只是红光一闪,张浩在天才,白痴,智者中的转变,改变了他自己的一生也改变了整个大陆的一切
  • The Warden

    The Ward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夜空最亮的星

    夜空最亮的星

    曾经,她问他梦想是什么,他说,用他的大脑征服世界。十年后,他功成名就,记者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他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当年那个问他梦想是什么的女孩能嫁给他。
  • 熟读《弟子规》争做好员工

    熟读《弟子规》争做好员工

    本书详细讲解了《弟子规》中论述的为人应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方面达到的基本要求。书中借由先哲风范,引用圣贤智慧,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现代企业员工工作、生活的实际,赋予了《弟子规》全新的理解、全新的立意,讲解了诸多现代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理念。
  • 末世完美

    末世完美

    末世已经悄然来临,主角又该如何在末世之中争取一线生机,传说中的完美又是什么样子,蜕变为神的旅程,追求完美的血腥道路,主角该如何进化为完美生命体……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本书作者回首往昔,叙述了她与父母坎坷的生活历程,特别是他们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际。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松树的风格、淡定的秋色和永远的怀念。
  • 魔物少女:时光剥蚀的爱恋

    魔物少女:时光剥蚀的爱恋

    她是光明和黑暗的结合,为了使自己的力量不被发现,她将自己本体的力量掩藏,不料被神界帝王发现,本是将她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