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参政党的目的是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共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第四,提出了保证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参政和监督作用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与协商;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举荐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强调要支持民主党派做好自身建设工作并对这个问题做了专门规定。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总原则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这样就从政策原则上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履行监督职能提供了切实保证。第五,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合作和协商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就中共中央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问题进行协商,这种会议一般每年举行一次;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邀请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举行高层次、小范围的谈心活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由交谈,沟通思想,征求意见;由中共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和交流重要情况,传达重要文件,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问题,这种会议大体每月举行一次,重大事件随时通报。
从以上可以看出邓小平关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思想趋于完善,达到规范化、制度化阶段。它对于稳定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格局,发展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稳定中国的政治局势,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深刻地体现了政治制度文明思想。
(三)政党制度建设的原则
邓小平系统地总结了政党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结合执政党的特点,得出了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即公开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合理可行性原则、稳妥性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借鉴性原则等一系列民主性的政党制度建设原则,使我们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深刻地体现了政党制度建设的政治制度文明思想。
一是坚持政党制度建设的公开性原则。党规党法是全党统一的行为规范,全党一切组织和所有党员都要遵守。因此,它的制定、执行、修改、废止,必须体现公开的原则。就是说,党的制度建设的全过程,不允许暗箱操作也不允许由领导机关或少数人包办,必须公开地进行。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要认真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要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直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由党员或党员代表进行认真的讨论,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听取意见不是走形式而是要集思广益,把广大党员的合理意见反映在政党制度中,使党的各项制度更符合实际。
二是坚持政党制度建设的参与性原则。让党员群众参与党的制度建设,这是民主原则的重要体现。党的制度是对党内权力结构的规范和认定。广大党员通过参与党规党法的制定、修改,监督党规党法的执行,既可以提高他们遵守党规党法的自觉性,又可以通过参与党的决策和执行的程序,起到制衡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的作用,防止个人或少数人的独断专行。如果把广大党员排斥在党的制度建设之外,一方面不利于增强党员的制度意识;另一方面党的制度的执行也得不到党员的有效监督。历史经验证明,我们党有一些好的制度,或者因为全党的参与不够,广大党员不了解,形同虚设;或者因为没有广大党员的监督,致使其不完善之处得不到及时纠正;或者因为没有党员群众对于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制衡作用,造成个人专断。正确地总结这一历史的教训是极其重要的。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战斗力所在,党的一切工作离开广大党员的参与就一事无成。党的制度建设也是如此。只有让广大党员参与党的制度建设,才能增强他们的制度意识,调动他们监督制度执行的积极性。需要指出的是,对参与性要有正确的理解,参与是一个总的原则,并不是要每个党员不分职务不分情况事事都要参与。党员参与党的制度建设要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哪些制度必须由全党参与,哪些制度应该由哪级组织、哪些党员参与,要视制度的性质和适用范围而定,决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因为片面强调参与性而造成党内政治生活的无序状态和影响党的工作的全局。
三是坚持政党制度建设的合理可行性原则。党的制度必须是合理的。所谓合理,就是党的制度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党的组织机构、党的活动和党的肌体运转的规律。建立健全党的制度是为了充分激发党组织的活力,提高运转效率,决不是设置框框窒息党的生命。凡是与此目的相反的制度,都不能认为是合理的。党的制度同时必须是可行的。所谓可行就是党的制度必须能够在实践中执行。建立健全党的制度不是为了摆花架子,完全是为了增强党的战斗力。因此,一切制度都必须能够执行。要做到这一点党的制度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决不能草率从事。那些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而制定的制度往往是好看而不好用。
四是坚持政党制度建设的稳妥性原则。对政党制度建设,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对党的制度建设必须采取积极态度。因为政党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全党的制度意识还比较淡漠的情况下,无论是旧制度的改革还是新制度的建立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在这里新旧观念的互相撞击是不可避免的。在旧观念下形成的惰性是很顽固的。同时,新制度的产生及其被接受也要有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党的制度建设采取积极的态度才能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必须打掉消极为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否则制度建设就会因步伐艰难而难取得重大进展。各种制度之间要互相协调,不能互相抵触和矛盾。因此,要瞻前顾后,精心操作,不可盲目冒进。旧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都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循序渐进而不可急功近利。当前可以做到的,一定要积极去做;条件还不成熟,一时还做不到的,则要努力创造条件,待条件成熟后再去做。而且政党制度建设不能采用群众运动大轰大嗡的方式,只能采取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方法。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改革旧的制度制定新的制度,然后经过试点再逐步全面推广。
五是坚持政党制度建设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正确处理党内关系、调动党员积极性、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组织保证,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败。邓小平认为,集体领导问题,是民主集中制的一个基本问题。他指出,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在实践中还有许多缺点。有少数党组织的负责人,仍然有个人包办的行为。有的则是以集体领导的外表掩盖个人专断的实质。邓小平总结党内实行集体领导的经验,要求那些把集体领导变为有名无实的组织纠正自己的错误。鉴于斯大林违反集体领导、搞个人崇拜的教训,邓小平提出不允许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并提出:“继续坚决地执行中央反对把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真正巩固领导者同群众的联系,使党的民主原则和群众路线,在一切方面都得到贯彻执行。”《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5页。
邓小平指出:“如果搞得不好,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4页。
邓小平强调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传统的制度。坚持这个传统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2页。
他还指出,我们讲团结必须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严格地维护党的纪律,极大地加强纪律性: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全党必须服从中央。必须严格执行这几条,否则,形成不了一个战斗的集体,也就没有资格当先锋队。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全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各级组织、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党章的规定,一切行动服从上级组织的决定,尤其是必须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这一点在现在特别重要。谁要违反这一点谁就要受到党的纪律的处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要把它作为重点。有好多事情,形式上似乎比过去民主,但在实际上,命令主义、少数人或个人独断专横的现象却是十分严重的。他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集中,从而也就不可能有认识的统一,行动的统一。我们强调加强集中统一和反对分散主义,更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应该误解,以为强调集中统一,就可以抛弃民主集中制的那个民主。为了加强集中统一,反对分散主义,就更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民主这一方面。”《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5页。
六是坚持政党制度建设的借鉴性原则。邓小平指出党的制度建设要大胆借鉴外国政党的经验,但不可照抄照搬。党的制度建设也要采取开放的态度,借鉴外国政党制度建设的好经验。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具体政党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政治制度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执政党应该继承、学习、借鉴和利用的宝贵财富。但是必须从我们党的实际出发,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比较各国政党制度的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即使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也不能简单搬用,而要从我们党情出发,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加以改造。对于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例如多党制等不能盲目崇拜。对于外国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或兄弟党的经验也要采取这种态度。邓小平把多党合作制度和西方的多党制进行了比较后指出:西方国家的各政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多党制”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他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理想,许多人就没有理想。这种情况是他们的弱点而不是强点,这使他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制”。《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页。
而中国的政党制度即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种政党制度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祖国和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建设。
(四)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制度建设
加强党的自身制度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政治主体文明的需要。但是,严格说来,一个领导现代化的政党,是不能仅仅用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来体现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的。真正体现这种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还得靠制度,靠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从根本上说,代表人民掌权,首先要有人民的授权。这就需要有授权和委托的一整套机制和程序。没有体制和机制,相互间关系的性质无从体现;体制和机制不合理、不科学,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就不顺。只有体制和机制科学了,人民群众才有认同感,代表人民群众的党才能获得最广泛的合法性。因此,在党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方面,党的建设需要下大力气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运行机制。邓小平把党的制度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道理就在于此。邓小平在《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问题是党要善于领导,要不断地改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因此,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领导并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包括有计划地选择改革时机,确定改革目标,制定改革策略,有步骤地推进改革进程,并随时调控改革的规模和速度,力求避免任何突发的和不可控的事件和行为。这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因此要求我们党要时刻注意自身建设,而且要使党的自身建设制度化。
首先,要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牢固的民主集中制的观念是对每一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在党内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早就指出:“随着民主政治的开展,民主教育比任何时候还要迫切,无论在党内或在群众中,过去这点都是极其不够的。实际的政治斗争,是党员和群众的最好锻炼。我们除在学校中、民革室中、训练班中,应注意民主政治的教育外,对每一个民主运动都要精细地布置,不可丝毫草率,要使之完全符合民主政治的要求,真正动员起广大民众来参加,动员起全党来领导。如此,才会使运动本身收到效果,也才能教育党教育群众。”《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