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3900000005

第5章 先秦——南北朝 从孕育到奠基(2)

从经济状况看,汉代鄱阳的农业发展还是比较好的。《汉书》卷六十四《严助传》中说,“越人欲为变,必先田余干界中,积食粮乃人。”田,指耕种。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越人如果造反,必然会在余干的边界囤积粮食和人。余干的边界指什么地方?鄱阳。如果我们的粮食不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严助也就不必替朝廷担忧。

在《江西通志》、《饶州府志》、《鄱阳县志》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字句:“鄱阳有黄金采”。这段话来源于《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鄱阳“武阳乡右十余里有黄金采。”黄金采是什么?唐朝的颜师古注释说:“采者谓采金之地”,从古代遗存的资料和近代矿物学家们的野外勘探证实,当时的采金主要指昌江、乐安河中的沙金。虽然如此,多少能看出我们鄱阳在一千多年以前的经济状态。另据许怀林《江西史稿》说:“汉代的浔阳、余干、鄱阳,也是重要的造船基地。”

因为是谈两汉,中间曾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公元9年,王莽篡政,不但改国号为“新”,而且改了很多的郡县名,如:南昌改为宜善,艾改为治翰,宜春改为修晓……鄱阳则改名乡亭,不过,时间很短,只有14年。

对于两汉时期的鄱阳来说,把鄱阳降格是两汉,升格还在两汉。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鄱阳为三国东吴孙权的势力范围。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在东吴丞相张昭,宗室孙韶,重臣顾雍,大将吕范等建议下,以“鄱阳土广人段”为理由,意思说鄱阳土地面积大人口多,要求从豫章郡分出,增设为鄱阳郡。从此,为鄱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区升格和后来成为州、府行政区划打下了基础。

说到这里,有个插曲。2001年吧,贵州省黔西县来了三个人,到鄱阳寻访他们始祖车千秋的墓地。车千秋本姓田,是汉武帝后期丞相,因深得汉武帝看重,为照顾他年纪大腿脚不便,特赐可以乘车上朝,结果田千秋感激涕零,改田为车姓。他们的后裔说,族谱上记得清楚明白,说车千秋的坟墓埋在鄱阳,特地来鄱阳寻找祖坟,以便整修,最后不果而回。从这件疑案里可以看出,在汉朝时,鄱阳是深受朝廷重视的江南地区。至于车千秋的坟在何处,有几个疑点,希望有心人和后来者们破译:

一、枧田街乡有个叫城墩的地方,此处为深山老林,城在何处,为何称城?

二、从枧田街往西有条水流叫千秋河,到枧田集镇与大源河相连,上游经城墩,此河河名与车千秋同名,是巧合还是有缘故,此外,枧田以田为地名的为什么比别处要多?

三、高家岭的番水,本来地名就很特别,据韩山的何氏族谱称,何氏原为韩信的后裔,在何氏家谱中有这样的记载,说番水曾有丞相坟,运坟是不是与车千秋有关系?

以上三点都是与汉代相关值得探讨的问题。

孙吴与鄱阳

如果说先秦以前鄱阳的地广人多,决定了鄱阳最早建县的事实,那么三国时鄱阳的辽阔,同样决定了她升格为郡的基本条件。郡——这个重要行政地位的确立,为后来鄱阳的历史走向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鄱阳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我是这样认为的,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孕育阶段、奠基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鼎盛阶段。

从秦建县到两汉的四百多年里,这是鄱阳文化的孕育阶段,她基本上还是受中原文化,也就是北方文化的影响,是后期楚文化的继续漫浸。比方说东汉时,鄱阳有一个叫雷义的人物,他就是两汉以来受独尊儒家文化影响的结果。

到了三国孙吴政权时期,鄱阳文化开始了自己的转型,特别是孙权分豫章立鄱阳郡,到两晋南北朝的宋齐梁陈,彭蠡湖不断向东南扩张的四百年间,应该是鄱阳文化的奠基阶段。

隋唐和五代十国时期,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鄱阳文化,尤其是湖文化的特征和特性日渐凸显。虽然这期间只有350多年,却是鄱阳文化的广泛吸纳和茁壮成长阶段。

进入两宋和元朝的近四百年岁月后,鄱阳文化逐渐成熟了,她的个性也有了较大的突变。在北宋,鄱阳铸钱、铸铜镜包括景德镇的制瓷技艺的提高,以及彭汝砺的高中,都是前期鄱阳文化的积累。到了南宋,四洪、特别是布衣姜夔的出现,以及元朝形成的“东湖十景”,把鄱阳文化的成熟勾勒得一清二楚。

大明王朝和大清及到新中国建立后的20世纪80年代的六百多年,是鄱阳文化的鼎盛时期。河流经济的繁荣和发达,推动了鄱阳文化走向了新的高峰。鄱阳码头地位的提高,使饶河调成了江西的大戏。渔鼓、灯彩、民歌、渔俗……所有的各种文化元素和文化现象都充分得到体现,并表现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

有人会问,现在呢?我想已经进入创新发展阶段。这些,后面我都会说到。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三国时期,看看孙吴对鄱阳的影响。

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长沙太守孙坚的大儿子孙策,占据了从芜湖到南京这段东北流向的南岸,也就是历史上称作为江东的地区,开始了自己的霸业。遗憾的是五年之后,这位年仅26岁的霸主,被人刺杀身亡。孙策临死前,将自己开创的霸业,交给了19岁的弟弟孙权。从此,孙权便在这片土地,后来又扩大到长江中下游的夏口,即今天的武汉以东、长江以南,包括岭南和越南的广大地区。

公元203年东汉献帝建安八年,孙权派征虏中郎将吕范收复了鄱阳。七年之后,公元210年分豫章立鄱阳郡,就是把鄱阳从西汉时划归豫章——现在的南昌管辖——分出来,成立了鄱阳郡。鄱阳郡管辖赣东北8个县,它们是:鄱阳;广昌,今鄱阳石门街及安徽东至;乐安,今德兴市东包括乐平;余汗,今余干;鄡阳,原为鄱阳地;历陵,原为鄱阳地;葛阳,今弋阳县西;上饶。据许怀林先生说应该是9个县,还有建平,而这个县我至今未查到相关资料。孙权这一分立,不但提升了鄱阳的行政地位,也为鄱阳后来的发展定下了调子。大家都清楚,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非常看重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是从春秋时便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源自孔老夫子的总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后面还有几句,这里就不引用了。那么,什么是名分?以我在这里说鄱阳事为例,就有一个名不正,言不顺之嫌,要我说鄱阳事?以什么名义?教授?专家?官员?统统不是,于是就要替我冠上一个合适的头衔。有很多时候,电视、报纸替我冠那些头衔,都是名不副实,言而不顺的。结果呢,带来一个疑问,你讲的可靠?我回答说可靠,都是有根有据并引经论据。但人家可以呸你,凭什么你的可靠,你充什么权威,道理是这么简单,这是中国的文化带来的认知,谁也改变不了。可见名分很重要。孙权在收复鄱阳后第七年就将鄱阳升格,鄱阳从此就有一个好名分。所以在西晋陈寿写的《三国志·吴书》中,鄱阳这个符号,出现了差不多有20来次。试想,如果鄱阳没有这个名分,能有这么高的频率出现?也就是从这时候起,鄱阳在后来的朝代中,就有了州府的地位。也就有了自己的文化,否则,说鄱阳文化就无从谈起,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名字,也轮不到鄱阳。

尽管,鄱阳后来的发展确实与孙权有一定关系,但当时的鄱阳也的确事关孙吴政权的安危大计。孙权在收复鄱阳的第七个年头,鄱阳山越族人彭虎,率数万人反吴,在镇压了这支农民起义的队伍后,才决定立鄱阳为郡。公元217年东汉建安二十二年,一个叫尤突的鄱阳民,接受了曹丕的授印,准备投奔曹魏,后被贺齐与陆逊镇压下去。公元226年孙权黄初五年,鄱阳山越民彭绮自称将军,攻陷了好几个县,当时的鄱阳太守王靖因镇压不力,受到孙权谴责,改周鲂任太守,周鲂用了三年时间才将彭绮抓获。公元236年孙权嘉禾六年,山越民彭旦又起来造反。第二年,孙吴中郎将周祗在鄱阳征派壮丁,郡民吴遽等被迫反抗,杀了周祗,攻陷了好几个县。何谓山越民,为什么鄱阳的山越民屡屡造反呢?山越民是古越人的后裔,生活在今天的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相连数千里的山林地区。他们反抗的起因到底在哪里?鄱阳太守周鲂有过总结:“此间民非苦饥寒而甘兵寇,苦于征讨,乐得北属。”孙权的不断征讨和他的要兵要粮,使老百姓,尤其是山越民无法生存,这就叫“官逼民反”。从这些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鄱阳是人丁旺盛,粮食富足的地区,否则,孙权也不会分豫章立鄱阳郡,这就是东吴看好鄱阳的真正目的。

总之,三国东吴时期,是鄱阳后来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虽然在当时,曾经发生了多次山越农民起义,但总体来说,给鄱阳带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的效果,尤其是三国东吴给了鄱阳这么个地位,加上后来接连发生的几件大事,都与鄱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提升,直接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呢?

孙吴时期发生的几件事

关于孙权,我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觉得他似乎没有刘备的政治作为大。其实,历史上的孙权,是个非常有政治才华和能力的霸主。他的特点是善于用人,本人也很智慧。我们都熟悉《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的故事。真实的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的计谋,是小说作者罗贯中张冠李戴,把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事,放在了诸葛亮的头上。公元213年东汉建安十八年,曹操以40万的兵力,进军东吴的濡须口,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巢县西的巢湖,并且攻破了孙权的江西营,活捉了东吴都督公孙阳。这时候,孙权带领7万将士与曹操对峙,并坚守了一个多月,最后迫使曹操撤兵。这期间的有一天,孙权乘船观察曹营的动静,曹兵看见吴国的战船划来,一阵乱箭,对着吴船的一侧猛射,以致孙权的船,差点让射来的箭弄得侧翻了过去。面对这种突发情况,孙权非常镇静。他命令水手将船调个向,有意让曹兵再次发动进攻。果然,又一阵乱箭照船上射来,这下正好,开始的箭在船右边,后来的箭射在左边,船平衡了,孙权也满载而归。就是这么个事件,让罗贯中借去了,成了诸葛孔明的草船借箭,可见历史与文学的区别有多么大。孙权在与曹兵对峙的一个月中,58岁的曹操看见东吴的舟船排列井然,器仗安置有序,队伍纪律严明,不得不对27岁的孙权由衷地佩服,以致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之子,豚犬耳”的感叹。仲谋是孙权的表字,刘景升指刘表,刘表的儿子叫刘琦、刘琮,那可是一对草包。由此可见,孙权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联系到在他统治时期发生在鄱阳的事,我们更会心存感谢。

三国东吴期间,鄱阳有哪些事与孙权有关系呢?

第一件事不用说都知道是将鄱阳立郡。在鄱阳立郡时,第一任太守步骘,“骘”字读质音,查字典得注意部首,不能查左耳,要查马字部,雄马的意思,步骘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在鄱阳半年左右便去了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到广东后一下子收复了交州七个郡,包括两广和越南北部,并分出交州部分地区设立广州。广州这个地方,就是从他开始才有的。

第二件是黄武元年三月,鄱阳出现了黄龙。黄龙是什么,中华始祖黄帝的化身。孙权前一年称吴王,第二年鄱阳出现黄龙,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所以,鄱阳自三国起便有了黄龙信仰,后来还立了庙。我相信很多人走南闯北,见过不少庙宇,像鄱阳祀奉黄龙并立庙的恐怕不多。年纪稍大点的人都知道,鄱阳的黄龙庙在姚公渡上首,正对着乐安河。

第三件是将郡治迁回吴芮故城,即鄱阳镇。关于吴芮故城,历史上曾有争议,一说鄱阳镇,一说故县——也就是古县渡。说在鄱阳镇的是依据南北朝刘宋王朝的《宋书》,说在古县渡的是《太平寰宇记》。我的观点很明朗,吴芮故城指今天的鄱阳镇,依据还是这两本书中的两段文字。

《宋书》是梁朝沈约写的,《宋书·州郡志》是这样写的:“鄱阳太守,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豫章立,治鄱阳县。赤乌八年,徒治吴芮故城”。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乐史写的。之中有一条故鄱阳县:“即吴芮所居故城也,在彭蠡湖东,鄱水之北。”

先看《宋书》的记载,解释成白话文,应该是这样的:鄱阳太守这个官职,是建安十五年由孙权分豫章设立的。那时从豫章郡分出鄱阳设立鄱阳郡,郡治在先是鄱阳县。赤乌八年,从鄱阳县的治所迁徙到吴芮故城。这段文字非常明了。三国吴初,郡治在鄱阳县。这个鄱阳县实际是西汉初设的(一种说法是秦朝),就是现在的古县渡。早在战国末年,吴芮便在鄱阳镇筑了城。公元245年东吴赤乌八年,孙权政权把郡治从汉时的鄱阳县所在,迁到了吴芮故城,也就是今天的鄱阳镇。乐史的这段话读后难免让人糊涂,结果把人带进了误会,以至造成吴芮故城在故鄱阳县这么个错觉。其实,《太平寰宇记》还有一段文字可以证明我的推断,这本书的鄱江水条说:“鄱江水,自当县,浮梁,乐平,余干等三县合为鄱江,在郡城南,又经都昌县,入彭蠡湖。”既然,鄱江水是由本县、浮梁、乐平、余干等县合为的,鄱水之北,当是郡城,即鄱阳镇了。看来《太平寰宇记》的作者乐史虽然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但也还是在不自觉中,把吴芮故城带回到鄱阳镇了。

两晋时期

在正式说事之前,先作个说明。我在此前第四、第五节中,多次提到番易加左右阝(耳)为鄱阳的事。由于习惯了传统的说法,反手为左,顺手为右,以致把邑说成左,阜说成右,按照现代汉语规范的笔法要求,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规范的笔划,阜为左,邑为右,这是我治学不严带来的口误,在此表示歉意。

下面,我们话归正题。

公元279年西晋武帝咸宁五年,司马炎以20万人马,分六路出兵,结束了孙吴的统治,鄱阳列入了西晋王朝的版图。

在中国历史上,西晋是短命的王朝之一,前后不过51年光景。尽管这样,对于鄱阳却有两件非同一般的事。

公元313-316年,也就是西晋末愍(mǐn敏)帝司马邺的建兴年间,一位叫虞溥(pǔ普)的山西佬儿来到鄱阳任内史。内史这个官职在古代比较复杂,朝代不同,职责不一样。虞溥作为地方官的内史,主要是管理地方的民政事务。说具体一点,他作为地方行政首长,不像太守、刺史,可以党政军权一肩挑。而是只管民政包括财赋方面的事。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风起云涌

    三国之风起云涌

    在群雄争霸的乱世,主人公利用机缘巧合以及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从弱小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天下归一
  • 坠入凡间之爱会重来

    坠入凡间之爱会重来

    他们本该是一对神仙眷侣,却因为命运而被阻挠,看他们被打入凡间后如何收场!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一场美好的缘分开启,却又是一场孽缘!
  • 破阵

    破阵

    《新唐书》记载,“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有虎臣……也。至师行数千万里,穷讨殊斗,猎取其国由鹿豕然!”其大意是,大唐所以能称雄,攻打其它国家像逐鹿逮猪,靠的是虎将拼死厮杀,攻敌破阵。有一员虎将,名叫王孝杰。少年从军,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其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武则天对他大加赞赏:“昔贞观中,得此蕃城,其后西陲不守,并陷吐蕃。今既尽复于旧,边境自然无事。孝杰建斯功效,竭此款诚,遂能裹足徒行,身与士卒齐力。如此忠肯,深是可嘉”,后又言:“贞观中,西境在四镇,其后不善守,弃之吐蕃。今故土尽复,孝杰功也。”公元697年,王孝杰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孤军深入东硖石谷,不想兵败,以身殉国。后,朝廷赠夏官尚书、耿国公。后世赞曰:“孝杰乃心国家,敢深入,以少当众,虽败,功可录也。”“临难忘躯,有进无退。百万争邻,丹血相萃。战气方酣,鼓音忽惫。死敌为忠,足劝万代。”这是什么?这就是破阵精神。为国为家,血战疆场义无反顾,战阵杀伐、破阵击敌,马革裹尸是此生最大荣耀。来世,还当为男儿,卫我华夏!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王朝更替屡见不鲜。但有的政权能长治久安,而更多的王朝或政权却“稍纵即逝”,刚刚夺到的“江山”就得而复失,十分短暂。通过对这些长短不一的王朝、政权的考察,本书提出了“瓶颈危机”这一值得重视的重要概念。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要经历这种类似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
  • 汉兴六十年

    汉兴六十年

    丰沛当年帝业兴,歌风台上击筑琴。公私仓廪俱丰实,无为而治称文景。武帝开边意未已,阿娇脉脉倚长门。大漠轻骑催战云,弱冠系虏请长缨。男儿吴钩霜雪明,捐躯报国谁复论!长安西市游侠儿,故剑情深望杜陵。汉家本重霸王道,曾虑儒冠误苍生。长信秋风悲画扇,可怜飞燕啄皇孙。王莽谦恭未篡时,光武起兵南阳郡。云台二十八将星,秀丽江山长歌行。煌煌四百年间事,留与渔樵唱三更。
热门推荐
  • 绝世魔神在都市

    绝世魔神在都市

    我封子陌,一个孤儿,本想平平淡淡的生活,却不料被人陷害,阴差阳错的继承了太古时期最强者的本源传承,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人生。本以为一切安定时,才猛然发现自己已深陷阴谋,这时上古诸神也纷纷从墓地里渐渐苏醒过来。这一切的一切,是有人故意为之,还是一场意外导致?当王道与霸道相遇时,会发生怎样的火花?
  • 伊本佳人怎可放过

    伊本佳人怎可放过

    两人本是的专业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在一次意外相遇后,她对他一见钟情,殊不知他也一样。。。。。。朋友劝她勇敢面对,大胆去追,但她却始终犹豫不决。。。。。。最后就是人间美满大团圆。本文不虐,走温馨路线。
  • 继续给十五岁的自己

    继续给十五岁的自己

    错误已经开始了,我是否还要坚持那份最初的信仰
  • 蝶印之锁心咒

    蝶印之锁心咒

    当爱情消失,一个选择原地等待,一个选择追逐流浪,千年的等待和寻觅,最终,成全了谁的情?谁的爱?
  • 末世生化异变上王的降临

    末世生化异变上王的降临

    她是重生后唯一的系统持有人,还有个莫名其妙跑出来的小跟班闵泽鑫;而他呢,则是被人掌控着命运的傀儡,奉命前来夺回系统。在命运和爱情的选择下,她会如何抉择?是为了妈妈而毁灭他和他背后的组织,还是以她的能力恢复他,而让他忘记一切,并且放走组织,牺牲妈妈?
  • 幻影魔城2

    幻影魔城2

    下婴国太子被杀后灵气误入魔窟,经得千难万苦终于修炼有成,眼看能够重回人间复仇,却又突生变故进入鬼域。跌宕起伏,看人性变迁,感平淡无求。
  • 乱世冥魂

    乱世冥魂

    混沌初开,六族争霸,烽火连天,冥魂觉醒从父之路,寻亲之旅,遇奇国异事,冲关斩将,百感交集,不知身份,不知天下优坏的他,是否能如愿了事,待看井风一族如何逍遥闯天涯!!看庸才主角,如何一步一步带领世界走向和平!
  • 如山歌

    如山歌

    父爱如山,这是一部歌颂父爱的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 我只是名普通的高中生

    我只是名普通的高中生

    普通的高中生,被刚转校的女同桌刺杀,刺杀失败!?欺诈师、催眠师、制毒师、杀手、盗墓者、易容师……一切的一切,只是从无聊的生活开始,便开始变得危机重重……在看似正常的都市之中,到底隐藏了什么,我们身边真正的都市其实就是这个样子的……我只是名高中生而已,应该不是我干的……我只是名高中生而已交流群:297871986,大家没事进来聊一聊吧~~~
  • 腹黑少爷俏银狐

    腹黑少爷俏银狐

    不知为何被打入人界,迷迷糊糊的被墨渊捡走改穿上了女仆装,大人这样真的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