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3900000026

第26章 大明王朝 走进繁荣和勃兴(3)

面对如此复杂纷纭的线索,除非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比较,才能得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增强了对鄱阳筷子巷的认识。河南省光山县的赵氏《宗谱》,为破译了这个历史悬案提供了重要依据,赵家宗谱出现了这样的记载:“赵宋之后避敌于闽广间,其子孙苗衍散于江左江右,至今数百年矣。念始祖杉公,原籍江西鄱阳县瓦屑坝双港桥筷子巷赵家湾,经元乱于明初经由鄂麻迁河南光邑。”这看似非常混乱的短短66个字,不但叙述了这个家族辗转迁徙的家史,而且还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始祖杉公,原籍“江西鄱阳县瓦屑坝双港桥筷子巷赵家湾”。我想,只要是鄱阳人,一看见这17个字,就会联想到双港塔下,那座曾以捕鱼为主业的赵家湾。赵家湾的赵姓,据《鄱阳县志》民国稿记载,“始祖赵端于宋政和由饶城迁双港赵家湾”。宋政和是北宋徽宗年号,为公元1111——1118年间。这个时期,北宋朝廷开始面对一拨又一拨的农民起义,宋江等人在山东扯起了反贪官的大旗,接着浙江的方腊又起来谋反。所有这些,震惊了官民。这些史实无不证明,赵氏宗谱中提供的迁徙背景。之中虽然同时出现了瓦屑坝、筷子巷,包括双港桥等地名,但都存在,并从明初沿袭到今天。可见,那条迄今尚未让人一时弄明白的另一个移民点——筷子巷,无疑指的就是鄱阳的筷子巷。有人会说,历史不是推论,它需要史实,能说这就是真实可靠的史料?为了解开这个疑团,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鄱阳的筷子巷。

年纪稍长的鄱阳镇人都知道,解放街往东的尽头叫湖夹埂。湖夹埂的得名,是南有墨湖,北有球场湖,两湖相夹有一条土埂。从湖夹埂进城,也就是进鄱阳镇的街市——解放街,转拐南端就是一条规模不小的巷弄,这就叫筷子巷。筷子巷东面是墨湖(墨湖以前可以直通大河),往西是髙家巷,南边接架木棚,架木棚的南端挨饶河一溜叫戴家河。现在这些地方有的已经折迁掉,人们很难看到我描述的旧迹。2009年12月6日下午,我因讨教鄱阳籍教育家段铮先生的家事,特地拜访了县人民银行退休干部、82岁高龄的老人李翰炤先生。不想歪打正着,顺手牵羊了解到了筷子巷。原来,段家与李家,都曾是筷子巷的老住户。一百多年前,段家在这里开过规模不小的鲜鱼加工厂——鱼行。而李家则因家境贫寒没有本钱,只能从事经理代销毛竹的营生,也就是卖毛竹的伢人。据李老先生回忆,这条巷原是鄱阳的“贫民窟”,是穷人居住的地方。因为河边是毛竹集散地,于是聚集了一些削筷子、编竹篮做篾匠的手艺人,所以才有这么个朴实的巷名。

我们常说,鄱阳因水而兴。这条筷子巷更是如此,架木棚之名就是木材集中的地方。为什么木材会在这一带集中,因为这里水路四达,它处在饶河与对面乐安河的,丁字形一横-竖钩的交叉点上,往东的昌江到此结束,向西的饶河从这里开始。而信江的货运,经马背嘴、珠湖山走十字河进乐安河,也在第一时间抵达鄱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水上咽喉。祁门、婺源、德兴、乐平、上饶、铅山等地的竹木,无不在此停靠。德兴、乐平、万年和鄱阳饶埠、芦田、三庙前,景德镇、浮梁和鄱阳鱼山、凰岗、古县渡及游城、滨田、屯田、段坂等地乡民都可以乘船率先到达这里。如果追溯徽商的发展史,有不少徽商就是通过昌江运销竹、木、瓷土、生漆、茶叶等土产,经鄱阳流经江西或入长江,积累资本后,向江左发展而成为巨富的。同时,有更多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流离失所者,随着竹木筏漂泊到鄱阳谋生,特别是经过战争的蹂躏之后,来鱼米之乡混口饭吃的更是有增无减。筷子巷之成为贫民窟,完全是这块地方能更多提供短工挣钱的机会。此外,与筷子巷紧临的墨湖,还有一块奇特的土地,湖中有个湖洲,能同时容纳好几百上千人。据李老先生回忆,抗日战争时,洲上曾搭棚卖票演戏,看戏的人必须通过船才能登洲。联想到瓦屑坝当时的环境,那是放大了的墨湖湖洲,而筷子巷的墨湖湖洲,则是缩小了的瓦屑坝。两处都是借水进行移民活动的最佳场所。在这种情况下,筷子巷作为瓦屑坝移民的分散集中点,或中转站也不是没有可能,否则瓦屑坝移民的先祖们为什么要把瓦屑坝、筷子巷连在一起?

当然,赵氏宗谱所提供祖籍地址,在现代人看起来较为混乱。假如,我们倒退到六百多年前,而且以一个移民的身份来经历,恐怕会认为这是较完整的记忆了。根据史料记载,明初的移民对象较为宽泛,之中有大地主、失地农民、手艺人、多人口中五丁抽一的家庭成员、战俘、少数民族等等。试想,当一个或一群人,在迫于无奈下,将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求生存时,满脑子除了空白之外,谁会有心事周到谨慎地考虑,所到达目地之外的问题?可以说,六百多年前那段难忘的经历,既给先祖们留下了伤疼,同时又造成了失忆。本来,大的战事已经结束,人民可以过几天平静的生活,做梦也没想到遭遇这种猝不胜防的结果——远离故土、远离亲人。这些移民中,说不定里面还有半大的孩子,有的人恐怕还是第一次走出家门。长期封闭在农村,以致走出村子后难免分不出南北东西。在这种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下,移民们到落籍地的首要任务,无疑是重新扎根,首先解决生存问题,接着考虑立业安家。到基本安定之后,笫一代人说不定已经垂垂老矣,这时他才记起了自己必须交待的事,来自何处何地。不过,劳累和挣扎,使他们原曾受伤的记忆,差不多快要变成失忆,无奈中便把模糊的记忆残片,留给了自己的后代。在他们的子孙再次经过战争、饥馑、流离、失散、迁徙之后重新寻找自己的根时,就出现了因混乱而理不清头绪的难题。而后代们在无力了却先辈心愿的情况下,只能权且将先人们的移民地,作为落籍处的地名,更有不少人因为自己出生地没有筷子巷出名,才让筷子巷取代了故里。于是出现了上面所列举以筷子取名的街巷,犹如姜夔的先人将芝山西面的湖称作九真湖,人们讹音为韭菜湖,以致姜夔也念念不忘,在年青时到湖南旅游时,在缅怀祖籍时写道:“九真何茫茫,乃在清汉间。衡茅依草木,念远独伯姊”,这就是移民情结,移民后裔们总是念念不忘对自己先祖移民地的追记。当他们在失去筷子巷的具体所在地时,移民后代只能用这种方法来释怀。所以,我敢肯定地说:鄱阳镇的筷子巷就是明初的移民地,不过它主要是发挥中转功能,是到瓦屑坝移民点外的另一个集中地,为瓦屑坝大规模移民临时“减负减压”处,于是才出现了像河南光山县赵氏始祖的追忆。

江西填湖广的重要移民点之一——油墩街

前些时候我笼统地说过筷子巷,尤其让我坚信的是,河南光县赵氏宗谱中出现的:“江西鄱阳县瓦屑坝双港桥下筷子巷赵家湾”,这一连串的鄱阳地名,说明在元末明发生的移民活动中,我们这个古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赵氏宗谱中那些看似混乱,却有关联的地名,竟被600多年前的移民后裔记住,并在那些略显矛盾的地名前,毫不犹豫地冠上江西鄱阳县,能说这是一种偶然,而不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因此我敢断言,除瓦屑坝之外,筷子巷也是鄱阳一处让移民及其后裔,念念不忘的移民点。不但如此,在明和后来的清朝这段历史时期,鄱阳还有一处至今让湖北移民后代惦念的分家地——油墩街。

对油墩街这个移民点,恐怕知道的人很少,绝大多人都可能是第一次听说。其实,在我刚刚接触这三个字时也不敢相信,因为此前接触过的史料和资料中,都从未涉及到这个地名,也可以说是闻所未闻吧。但是,油墩街对于“江西填湖广”,并在鄂东南重要移民中转地——现湖北省阳新地区的居民来说,同样与筷子巷一样重要,是他们先祖分家的地方,是江西移民迁徙到湖北的首发地。我得到这个信息纯属偶然,到深圳与儿子们聚居,闲暇时在南山书城过书瘾,不经意中从一本《中国老村——阳新民居》书中获得。原来,在元末明初发生的移民活动中,鄱阳除经瓦屑坝大量移民安庆地区之外,又有过“江西填湖广”的大规模移民。这看似毫不相干两处移民,无论从起始时间及背景,都是既有着关连又互相交叉的,所不同的是一部分移民奔安徽怀宁地区,一部分则奔鄂东南的阳新,然后又从这里散发到湖北其它地方,如咸宁、通山、大冶甚至成为“湖广填四川”的移民。

据史料记载,江西填湖广不但是元末明初大规模移民活动中的组成,而且一直延续到清朝。大量江西人迁居到湖广,湖广指元代包括现在的湖南、广西、海南全省区以及广东、湖北、贵州;明代有所缩小,基本上只辖有两湖地区,现在的湖南和湖北两省;清代虽然分置为湖南、湖北,但“湖广”之名仍然约定俗成。这次移民,影响十分深远。从已掌握的资料来看,湖南、湖北人中除极少数是土着的后裔外,绝大部分人的祖先,是从两湖以外其它省迁来的。考查其原籍,来自十多个省区,之中有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内蒙、四川等。居前三位的是江西、安徽、广东。

为什么江西移民会占其他省的首位呢?在元、明以前,江西是全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北宋时期,江西人口曾居各省之首,经济开发在南方属于先进地区。及至明代,虽然江西人口较浙江稍逊一筹,居全国十三布政司的第二位,但每年所纳税粮有时甚至要超过浙江。不过,从总体趋势上看,当时东南沿江、沿海区域经济已日趋多元化,相形之下,地处内地的江西,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注定了其发展水平将日趋下风,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准,也只能是每况愈下。明人张瀚就曾指出:(江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挟技艺经营四方,至老死不归。”试想,鄱阳既为江西所辖,岂能不受行省“领导”,不参与这一重大活动?

从湖广移民的大流域看,长江中下游的江、浙、皖、赣约占移民总数的90%。也就是说,长江流域内有一个由东向西的移民趋势,而且是两湖移民来源的主要特征。在这90%中,江西移民又占90%。据推算,两湖人口中有60-70%,是江西移民的后代。“居楚之家,多豫章(指江西)籍”。所以,民间以“江西”来代称移民的来源。而江西移民,主要出自明清时期的饶州、南昌、吉安、九江四府。今鄱阳、余干、景德镇、乐平、南昌、丰城、九江、德安、吉安、泰和等市县,赣北多于赣南。

当时,成千上万户外省移民,扶老携幼,远途跋涉,迁入两湖,自主择居,看似无序,实际上很有规律。受相对地理位置和迁移距离的影响,各省移民有一个大致的分布范围。陕西、山西等北方移民集中落户,在湖北的北部和西北部,比如陕西移民占郧阳地区人口的40%。越往南,数量越少,远徙湖南的就极其有限了。而广东、福建移民,又主要定居在湖南的南部。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移民,在两湖的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湖北东部的家族比例中,江西移民占80%,而在西北部还不到30%。

阳新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脉北麓,地处鄂赣交界,与江西修水、武宁、瑞昌三地相接,是多山之乡,百湖之县。也是公元前221年建县,全县有两千多平方公里土地,98·3万人口,2009年财政收入7亿元。综上所说,这也就奠定了上述移民的地理特征。复原当时的移民路线,可以看到,移民是水陆并举迁入两湖。进入湖北以水路为主,移民充分利用了长江,一乘船溯江而上,先选择鄂东定居,所以东部江西移民最多。此外,在江西一侧的修水、武宁、瑞昌,通过幕阜山中段的白岭和大洞两个关口,也就是现在的316国道,成为陆路移民的主要通道。

我们再回到移民出发地的鄱阳,为什么油墩街也成为了重要的移民点?众所周知,鄱阳农村称之为街的地方寥寥可数,鄱北:石门街、梘田街、田畈街、油墩街四个地方;鄱中:四十里街、铺田街;鄱南:永平街,全县总共不过7个。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首先,我们看看街的定义,“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地方”;《说文》说:“街,四通道也”;《三苍》说:“街,交道也”。可见街的最起码的条件——四通八达,也就是交通枢纽吧。油墩街地处我县西北,稍西有漳田河,往南有庙前湖,都与鄱阳湖相通,这是水路;陆路,它是古代通往江州,今九江的驿道的重要站点,辐射范围很大。往南与铺田街相通直达县城;往东与田畈街相直抵浮梁;往北与谢家滩、石门街相连转程安徽;往西更是登庐山访浔阳,出赣去鄂的必经之途,水陆交通都很方便,加上又是古代鄱阳的居民聚集地,它之成为移民点也就不奇怪了。从我所知,油墩街周边虽然多是明代移来的都昌人,实际上作为村落早已存在,其相邻不远的汉墓群足以说明这一点。

还是那句老调,历史需要证据,中国幅员辽阔,同地名的地方很多,未必彼油墩街就是此油墩街。不过,从阳新地区至今保留的方言土语中,也能寻到油墩街乃至鄱阳的踪迹。据研究阳新民俗的学者王炎松、何滔考证,“阳新方言,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流行的西南官话回然有别。历史上是由于明清时期江西的移民迁居境内,使阳新方言相当接近赣方言。”当然,这两位学者只是说相当接近赣方言,而没有说是油墩街或鄱北或鄱阳方言,但从举例中我们按图索骥进行对照,就会发现下面所说的,分明是鄱阳话:如“瘦肉”叫“精肉”,“厕所”叫“东司”,“大”读成“它”,“道”读成“涛”,“坐”读成“挫”,“撞”读成“仓”,“造”读成“操”,“欢”读成“豁”,“原”读成“曰”以及幸运叫“行时”,去年叫“旧年”,女人称“云仔”,怎么办为“是何解”,英雄称“好佬”,嫁女叫“把人家”,生病叫“不好过”,干瘦叫“壳壳仂”等等等等。此外,阳新方言象鄱阳话一样,在音调上没有去声,没有卷舌声母,所有去声的“浊辅音”都被“清辅音”代替,能说这种现象仅仅是一种偶然?从地缘说,阳新接近江西的九江与宜春,为什么语言又接近我们?所以说这是因为筷子巷与油墩街的缘由。原来,油墩街也是元末明初之后的一处重要移民点。可见,在中国历史上,鄱阳人早已散落在全国各地。

同类推荐
  • 三国霸道

    三国霸道

    欧阳天本是欧阳家的下任家主继承人,因车祸意外穿越到三国。争霸、猛将、美女、、、、、
  • 崛起清末

    崛起清末

    特战大队长张仁杰为追回国家机密手刃叛徒,大意之下造到暗算,灵魂回到清末。中法战争在即,张仁杰能做什么?立足台湾,如何发展壮大?日寇觊觎,吞并台湾之心不死,面对敌人,张仁杰如何抵挡?一切尽在崛起清末!(本书种田文,慢慢发展,不是一口吃成的胖子,不能一上来就和列强抗争,请伴随张仁杰一起成长!)
  • 呼唤同志

    呼唤同志

    我叫新红旗,新中国的新,一颗红心的红,五星红旗的旗。我叫新红旗,我的名字很伟大,我的人生很渺小。我叫新红旗,我来自2016,我现在站在1950年新春的北京城中,我面临着一个选择。我是要闷声发大财,还是要成为一个爱国者?答案是肯定的,我要做一个爱国者,所以我需要呼唤同志,需要同志们的力量,来完成一个梦想,一个伟大的梦想!
  • 悔梦仙缘

    悔梦仙缘

    妖,有何罪?花果山被你们焚烧,青丘山被你们屠尽。你们等着!仙?走开。佛?没兴趣。倒不如小伙伴们战天斗地,跟她打造一个铁通也似的懵懂江山。
  • 屠清

    屠清

    清末有三屠,袁世凯镇压义和团,杀人无数,是为屠民。岑春煊弹劾官员成性,断了无数人前途,谓之屠官。张之洞发展工业花钱如流水,实乃屠财。可是,当王国瑞来到了清末,清末三屠都不得不服。袁世凯:“我也只是屠杀本国之民,而王国瑞在战场上屠杀无数洋人士兵,我不如也。”岑春煊:“我也只是弹劾本国之官,而王国瑞的出现让无数洋人政府倒台,我不如也。”张之洞:“我也只是花费本国之财,而王国瑞却能用洋人的财富发展本国,我不如也。”王国瑞:“我就是清末最大的屠夫,屠洋人之兵,屠洋人之官,屠洋人之财,是为屠洋!”这是一个带着超级金大腿,穿越到了清朝末年脚踩岛国鬼子,痛殴北方毛子,抢掠猴南洋猴子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魔力神

    魔力神

    原名《妖魅纪》~极寒蛮荒,寒风凛冽,雪精灵吟唱着壮丽的史诗神话。启贤之地,信仰汇聚,传教徒一起歌颂着至高魔力神。妖族领域,生机盎然,妖灵们舞蹈着生命的美妙旋律。黄沙领土,沙石翻涌,狂沙在咆哮着迎接他们的君王。禁忌之地,黑气弥漫,亡灵在虚无中探索存在的意义。主大陆,种族林立,魔力生生不息,永恒流淌......少年站在山巅,迎风而立,眺望着远处,握剑的手愈发用力,目光也愈发坚定。世间无垠,信仰万千,又与我何关?我只想找回我爸妈。少年执剑出,踏上了寻人的征程,闯向了精彩绝伦的万千世界,走向了冥冥中注定的道路......
  • 做人做到位

    做人做到位

    做人做到位,成功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做一个能让自己心灵放飞的人。用点心思,琢磨做人的道理,提升做人的修养,为自己奠定一生成功的基础。事业成功的人,通常是那些把人放在第一位的人。做人做到位了,事业做到位了,财富自然也就随着来了,事业自然也就成功了。
  • 清末英雄传之沧海横流

    清末英雄传之沧海横流

    作品简介:小说以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为依托,用简洁鲜明而不失细腻的笔触,形象描绘了主人公们的反海盗、捉土匪、中科举、反贪官以及与封建落后势力作斗争而最后辞官的传奇经历,提出了忠臣与英雄人物在那沧海横流的封建落后势力的强压下是难以发挥作用的,需要后来几代人不断努力,国家才有前途的主题思想。作品故事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有蕴含哲理的清新笔调与刻划人物的心理的叙事艺术,把独特海域风光和诱人气息的海洋文化介绍到文学领域中来。作者:蕃炘
  • 荆棘冰封:天帝王座

    荆棘冰封:天帝王座

    关于统治世纪的争霸故事,境界修炼,强者之路。
  • 小民的幸福人生

    小民的幸福人生

    遭挫折,遇空间,人生改娇妻萌娃来报道,幸福人生万年长没有惊心动魄的遭遇,只有平淡如水的人生
  • 半剑苍生

    半剑苍生

    瑰丽缤纷的仙侠世界……江湖恩怨,三界纷争……一个如我们一样的少年,一步一步踏过人生的旅程。因为迷茫和痛苦而沉沦,但终究要学会成长……就算指剑问道终极,也有一段要回首的往事……
  • 腹黑王爷的杀手小娘子

    腹黑王爷的杀手小娘子

    书中描写了女主燕然为报仇做了杀手,后来因没战胜灭门仇人宰父,而害死了自己的妹妹后,自责而死,不想却带着前世记忆投胎于诗墨王朝巫马大将军家,前世没保护好自己家人的她,发誓要护这一世家人的平安,不论付出什么……
  • 残魂泪

    残魂泪

    他,因情陷入一场阴谋,走过黄泉路,跨过鬼门关,他能做的,只有尽力。
  • 梦里落花又逢君

    梦里落花又逢君

    短篇言情小说,偏聊斋。与热播电视剧,华胥引风格类似。
  • 英雄无泪

    英雄无泪

    他,曾令整个世界颤栗。他,曾令各国所谓的超级特工望成莫及。他,号称地下世界最强的杀手,却在风头鼎盛之际毅然选择回到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