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0600000017

第17章 书界人物(4)

在运动的第三阶段,即《人民日报》号召“坚决肃清胡风集团和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6月13日)时期,楼适夷又写了他的第三篇表态文章《不要忘记》,竟是一首诗。全录如下:

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破获,

擦亮了群众的眼睛,

一个个暗藏的家伙,

都现出了他们的原形。

有的狂妄自大,

好像只是思想有些毛病;

有的满脸阴沉,

谁也莫测他的高深;

有的笑口常开,

见了面总是恭维人;

有的假装正经,

看起来好像又干练又忠诚;

伪装得倒是形形色色,

原来他们却是一家人。

就在我们的身边,

就在我们的跟前,

这批反革命分子,

曾跟我们“握手言欢”,

称过“同志”,

当过“朋友”,

还曾一起喝过酒,

却没有把他们看清,

等到一揭发出来,

才不觉大吃一惊。

但是不要忘记,

你身边还有坏蛋呢。

揭穿了这一套伪装,

还有另一种化身,

这一批是肃清了,

也还会暗藏着另一种。

我们要时刻警惕,

守卫党和人民的利益,

像守卫自己的眼睛,

连一粒砂子,

也不要让它吹进。

如果一次又一次地,

老是“大吃一惊”,

那么你,

也会变成革命的罪人。

一九五五年七月十三日

楼早年也写诗,并不以诗名世;中年多搞翻译,少有诗作。他的这首诗,所表述的内容大致与上一篇批判文章相同,只是在第三节中加入了“斗争未有穷期”的誓言,所传递的正是上层绷紧阶级斗争弦时发出的嘎嘎声。“反胡风运动”进展到这一阶段时,所有与胡风有过友谊的人士都有履冰临渊的危机感,而楼适夷却突然来了诗兴,似乎仍在“隔岸观火”的处境及心境中。这当然是错觉!未久,他便感受到“东窗事发”的切肤之痛了。

在运动的第四阶段,即《人民日报》号召“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的时期(8月4日起),“反胡风运动”转入了“肃反运动”。就在此时,楼适夷遇到了麻烦,更准确地说,是发现了潜伏已久的危机。他在《忆胡风》中写道:“(一天)我无意中发现藏在办公室抽斗里一本发信的复写留底本,不知何时到一位主持运动者的桌上去了……信稿上查不出什么‘现行’,于是算旧账,查历史,有人召我谈话……”他在《我谈我自己》中更明确地谈到:“当时社的另一领导叫秘书偷我的信稿,想把我打成‘胡风分子’,没有打成!”

“算旧账,查历史”,很容易就会翻出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间楼适夷主编《时代日报》“文化版”时的“旧账”。抗战胜利后胡风和他的青年朋友们“整肃”文坛,把郭沫若、茅盾、沙汀、严文井、姚雪垠、碧野、马凡陀、田汉、刘盛亚、陈白尘等一大批进步作家绑上祭坛,弄得天怨人怒,已没有什么刊物“再敢发表这一派作者的文字”。楼创办“文化版”后耽心稿件不足,胡风便把积存的稿件源源不断地送去。楼在《我谈我自己》中自述云:“他把阿垅的文章、路翎的文章送来,批评这个,批评那个,我都给他登了,如批评马凡陀、臧克家、姚雪垠、田汉的我都登了。”楼主编的副刊从此不缺稿件,胡风的“整肃”于是得以延续,一拍两好。由于《时代日报》是“苏商”办的,副刊的主编又是知名的进步人士,“胡风派”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于是更被放大了。直言之,“胡风派”在抗战后推行“整肃”运动,伤害了许多进步作家,造成了自我孤立的严重后果。解放初“胡风派”动辄得咎及在运动中少有人同情,大抵也与此“旧怨”有关。《人民日报》前后刊载的三批关于“胡风集团”的“材料”中,第一批“材料”中的第二类是“一贯反对和抵制党所领导的由党和非党进步作家所组成的革命文学队伍”,第三批“材料”中的第五类是“用种种恶毒的和下流的词句咒骂革命文艺界的党的领导,咒骂革命文艺工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咒骂党和革命文艺界对于他们的批评”。这些,都是很能激起“民愤”的东西。从某种角度上看,郭沫若、茅盾、臧克家等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沙汀、姚雪垠等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兴高采烈”,都可以得到解释。

“算旧账,查历史”,也很可能会翻出建国后楼适夷同情、关怀、帮助胡风的若干“旧账”。上面已述及,第一次文代会中,他曾真诚地劝告胡风不要沉默,胡风于是在第二天的小组会上作了发言,并写出书面意见送交大会主席团;一九四九年梅志的《小红帽脱险记》发表后,各地转载困难,他曾主动要求由国家出版局来出版单行本,送交编审局被驳回后,他仍据理力争,闹到了文化部;一九五四年初胡风的处境维艰,他曾与冯雪峰不避嫌疑地去看望胡风,并带去一份日本作家作品目录,希望胡风选几种译出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梅志曾感念地谈到:“这是他们的好意,不愿他的作品遭到和路翎、阿垅-样的命运,更不愿他再写文章惹祸!”

“想把我打成胡风分子,没有打成”,事情当然不会如此简单。楼适夷在《我谈我自己》一文中曾略述过“逃脱”的过程,他写道:

后来反胡风时我们就大检讨一番,我和姜椿芳、叶水夫联合写了检讨文章发表在《文艺报》上,又在《人民日报》照样转载,过了一关。

他们写的这份“大检讨”题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是怎样进攻“时代日报”的》,署名为“前《时代日报》编辑部同人”。顺便提一句,执笔的这三位“同人”解放初都有相当高的地位,楼适夷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姜椿芳时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副局长、叶水夫正在牵头筹办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由于该文发表时间甚晚,未被收入当年各种批判“胡风派”的专辑之中;又由于是集体署名,迄今尚未见有论者将此文与他们挂起钩来。

笔者在拙着《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中曾谈到楼适夷侥幸“逃脱”的原因之一,写道:

顺便提一句,楼适夷等侥幸过“关”的缘因,是因为另有一人顶了罪,那人便是当年《时代日报》派往胡风处拿稿件的小编辑顾征南。他根本就不是“胡风派”,却被冤枉地牵扯进了胡风事件,无辜地当了25年的“反革命”。

“顶罪”说并不是毫无根据。楼、姜、叶三人的那份“大检讨”近三千言,涉及到两个时段中的若干人:其一(1945年9月至11月),揭露“面目比较隐蔽的胡风分子王元化和满涛”主持《时代日报》副刊“热风”时期的活动;其二(1946年底至1948年初),揭露胡风派来的“坐探”顾征南在该报担任“外勤”期间的活动。在此,只引证与顾征南有关的部分,其文称:

到了一九四六年底,他们便派了一个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党羽顾征南,打进到《时代日报》来。当时上海及全国的人民斗争的情势日益紧张,社会各阶层对国民党发动内战与压迫民主运动愈来愈感到不满,经常发生罢工和骚动;顾征南利用《时代日报》外勤力量的不足,以不要名义、不计报酬、代跑新闻的办法混进报社里来,表面上装得非常进步积极,等到骗取了编辑部的信任,就立刻与胡风反革命集团施展里应外合的手法,执行其当坐探的任务。那时《时代日报》开辟了几个带文艺性的副刊,需要大量组织外稿。胡风反革命集团找到了这个空子,便通过顾征南不断地送来许多胡风分子的稿子。当时《时代日报》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并更好地为和平民主的文化服务,吸收来稿一般地比较广泛,同时认为胡风虽然自有一个“小宗派”,毕竟还是进步阵营内的“朋友”,因此在一九四六年底到一九四八年初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在大量涌到的胡风分子的来稿中,采用了其中的一部分,虽然在审查中我们退还了他们来稿的三分之二,但留用的三分之一,仍旧是一个相当的数量。现在检查起来,几乎胡风反革命集团大部分主要分子,如阿垅、舒芜、方然、路翎、扬力(贾植芳)连同胡风本人,都或多或少地在《时代日报》几种副刊上发表过文章。由于我们政治上的麻痹,使这个报纸部分地被反革命分子利用而进行了反动的宣传,这实在是一件十分痛心的事情。

楼适夷等人的“大检讨”对顾征南或许有一定影响。顾征南于五月十四日被“隔离审查”,其初始罪状是由于对周扬一九五四年底的《我们必须战斗》一文有意见,曾上书毛泽东为胡风鸣不平,于是被抓了“现行”;下狱受审时又增加了历史问题,说他是受胡风派遣打进《时代日报》的“坐探”。平反昭雪之后,顾征南在回忆文章《我所认识的胡风先生》中写道:“我在《时代日报》工作,那是地下党直接领导下的战斗阵地,却要我承认是‘胡风集团’派进去的‘坐探’。其实我进《时代日报》在先,以后才和胡先生来往的。”这里的“坐探”云云,就是“前《时代日报》编辑部同人”在“大检讨”中为免责而强派给他的。

楼适夷等人的这篇“大检讨”中还有一段也涉及到顾征南,文中写道:

顾征南在一篇《胡风(七月)和(希望)》中更露骨地颂扬了胡风,恶毒地咒骂批判了胡风的进步文艺界,在文章最后并大声疾呼:“是的,以上一切事实,证明在八年抗战中胡风做了些什么?那么,让一群侮蔑胡风,妒忌胡风的文化骗子们反省和谴责吧……

顾征南回忆文章的第三节题为“往事追忆——我写《胡风(七月)和(希望)》”,对当年撰写该文的经过作了认真的澄清。他说这是一篇楼适夷指定的“专访”,“在访问胡风以前,楼老向我作了交代,着重地写胡风为抗战文艺作出的重大贡献”,稿成拟题似为《胡风访问记》,“我将写好的稿子交给适夷同志,他很少改动就发稿了。题目改为《胡风(七月)和(希望)》”。这节文字当是顾征南对楼适夷等人所作“大检讨”的非常委婉、隐晦的反驳。

一九八○年顾征南曾去探望老领导楼适夷,谈话间对当年事有了进一步了解。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虽然他(指楼适夷)已年过七十,但仍如以前那样坦率。他一见我说,“反胡风运动”时,因胡风与《时代日报》的关系,我们老姜、冰夷、水夫自然要揭发、表态,就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你的身上,我们的批判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拿到稿费,几个人去吃了一顿’,说完哈哈大笑,我听后真不是滋味。

楼老晚年依然直率,有错便认错,即使是对老部下也是如此;顾征南虽然有点郁闷,但他也明白“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的道理。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即使没有楼适夷等人的这篇“大检讨”,顾征南也许还是会被打成“胡风分子”的。就在一个月前,上海《文艺月报》(7月号)已刊载了署名“亦方”的揭露其“现行”的文章《顾征南的罪行》;一个月后(9月),该文又被收进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坚决彻底粉碎胡风反革命集团》第二册,被该书点名的诸人都是已被上层认定的“胡风分子”。

楼老晚年对自己在“反胡风运动”中表现有所反思,他在《记胡风》中写道:

应该感谢后来那场所谓的“文化大革命”,使好多人懂得了一种道理,大轰大嗡,是容易把人的头脑搞昏的,不但怀疑别人,有时甚至自己到底是好人是坏人,也搞不清了。

一场悲剧终于落幕了,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时代的历史的悲剧,我们大家的心情都一样,祝愿这样的悲剧,今后永远不再重演!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丧失,是从建国前个性意识消解于政党政治的那一刻开始的。而个性意识的复归,须得从独立思考重新起步。经历了几番时代风雨的洗礼,楼老做到了——

楼老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艺界思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曾为冯雪峰、胡风、吴奚如等蒙难者的彻底平反做过不少工作。早在一九七九年九月,他与刚出狱的胡风取得联系后,便负责地把胡风对文艺事业发展的书面意见转送给时任中央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部长的胡耀邦;一九八○年他对老领导夏衍的《应该忘却而未能忘却的往事》持有异议,即撰文逐条驳斥,并克服种种阻力公开发表;一九八一年他在一次作家座谈会上谈到“我相信党中央”时,也强调“我也相信我自己”,提倡“应该说老实话,说心里话”;一九九一年他为牛汉、绿原主编的《胡风诗全编》作序,盛赞胡风“是忠诚的文学战士”,称其“用自己整个的生命,谱写了一篇雄伟庄严的文学史诗”;一九九二年初他在致王元化信中又写道:“我佩服他(胡风)三十年硬不低头,这一点比雪峰出色。”他的反思逐渐深入到了较深的层次,不仅不再有轻信与盲从的阴影,还能对数十年的师友有着独具个性的评价了。

2007-12-25修订

同类推荐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本书包括“十五”甘肃省粮食工作回顾、“十一五”甘肃省粮食行业发展规划、粮食政策法规选编三部分。
  •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热门推荐
  • 剑泛天澜

    剑泛天澜

    一壶清酒一剑,一张素琴一念,空笛独奏,幽梦环绕,一曲悲歌起,忆当时年少,秋风了,忽然而已。
  • 诛仙之剑

    诛仙之剑

    话至逐鹿之战,黄帝以轩辕神剑重创魔门,魔门首领蚩尤率领的八十一兄弟被诛杀,后魔门几乎消尽,却不料数千年后,天心魔门领袖羽逐航打败其余另数个魔门分支,创下天魔宗,同时亦以席卷天下之势,妄图将各个门派一网打尽,不料......
  • 属于讨厌鬼的幸福爱情

    属于讨厌鬼的幸福爱情

    身为跆拳道高手的她,生活似乎是幸福的,她拥有着一个愿意为她天天做饭的天使弟弟,还拥有着四个感情深厚的同性朋友。唯一让她烦恼的是,有两个帅哥在追求她,一个是校内的,受万千女孩欢迎的,温柔大学霸。另一个则是校外的,犹如孤单候鸟一般,但比较孩子气的,可爱的落难王子。坚持着心中所爱的她,到底会情归何处呢?
  • 蜡笔小新好有爱

    蜡笔小新好有爱

    她们只是普通的女孩,他们确是身价百倍的大富豪。这么高的差别,她们也不在乎,在一起就好。爱真的很简单。他们本身素不相识,只是生活在校园中日久生情,从朋友变到爱人,这过程中又有什么颠簸?尽情期待哦~
  • 地球最后一位天神

    地球最后一位天神

    末法时代,一个失忆却并不知道自己失忆的前天神,在经历一个又一个事件后最终找回记忆,并顺收手拯救世界的故事。
  • 地先生

    地先生

    术道上的每一种称谓都有特殊的含义:盗墓的叫土夫子、无门无派的叫白先生,给尸体缝头的叫补天姥姥……我们这行叫地先生。鬼顶香、剥皮煞、啄目蛊、九人窟……我接手的每一桩生意都波云诡谲,危机四伏,杀过去,才能神惊鬼惧,笑傲术道,杀不过去,就是尸骨无存。一路走来,我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实就是一个能给我收尸下葬、烧纸上香的人……
  • 暗恋的小小事

    暗恋的小小事

    ”程桉,我喜欢你“”程桉,我刚刚说的都是玩笑话。“程桉,我是真的...真的喜欢你。
  • 重生异界化为猫

    重生异界化为猫

    快回家的时候,遭遇袭击,然后被身为异界创世神的爷爷拉到了异界,开始了新的旅途
  • 科技时代的巨龙

    科技时代的巨龙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我愿意推选它成为华夏国的总统!”“它实在是太可爱了!我愿意为它生孩子!”“在这个连一只狗都能成为子爵的时代,它的出现简直可以说是震动银河系的!”什么情况?林沌摇着自己的小尾巴,抬着高贵的小脑袋看着城中聚集的为它疯狂的人类,心想着自己不就一条存在于科技时代的巨龙嘛!哦,不可否认,自己这条巨龙目前还并不巨,因此只能用非常可爱来形容......××××××××××××××××××××××××××××××××××××××××××××××××××××××××不是绝对的硬科幻,没有升级打怪,纯属宅文,不喜勿入。本书对智商要求极高,好吧,差不多应该是的。我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推荐票,你到底躲到了哪个角落?
  • 暮央奈泽

    暮央奈泽

    刚踏入罪恶社会懵懂无知的名校大学生沈暮央没多久就被A市技术顶尖牛逼的奈阁集团华丽丽地录用了,从未想过有一天与传说中顶尖牛人顾奈泽有任何交集的她,万万想不到的是奈阁集团的大Boss顾奈泽竟是她...妈妈死党的..儿子!什么孽缘这是?沈暮央同学囧了。顾奈泽样样都好,出身世家,外表清俊,气质绝佳,举止优雅,唯一一点不好的是...太主动...当然这项技能只对沈暮央同学使用。然而,他们却在相爱相杀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