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军渡过黄河后开始分兵行动。一路南下湖广地区,由“曹操”罗汝才率领。另一路西入武关,打算重回陕西,由满天星、一斗谷等首领率领,兵力大约八个营十余万人。第三路从卢氏向东进发,由李自成、张献忠和高迎祥等部组成,在攻打汝宁未果的情况下,转而进入南阳和湖广的襄阳一带。诸部分头行动,这样不仅行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也可以分散官军的注意力。
1635年李自成等部攻下了明朝的龙兴之地凤阳,将龙兴寺、皇陵烧为灰烬。起义军烧毁皇陵的消息传到京城,令崇祯皇帝大为惊骇,更加疯狂地镇压农民起义军。崇祯皇帝为了尽快剿灭农民军,一边下令严惩失守凤阳的有关官员,一边加紧调兵遣将,集结兵力。他下令洪承畴率兵入河南,命山东巡抚朱大典接替凤阳巡抚,急趋凤阳上任。松潘副将秦翼明刚刚到达河南,就接到朝廷命令,马上由归德增援凤阳。
此时农民军同明军已经在秦西展开了一系列决战,先后攻克了马川、宁州。消息传到明军大营,总督洪承畴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正当他犹豫不决时,骄横无比、气势汹汹的武将曹文诏闯进帐来,请求同西面义军决一生死。洪承畴此时正愁无人迎战,兴奋得拍拍曹文诏的肩膀说:“剿灭这股劲敌,非将军莫属啊!我正愁找不到人前去救援,将军请立即出征,我一定会给你后援的!”曹文诏得令后,带上三千部卒,直扑宁州。
李自成等人听说曹文诏率军前来的消息,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一下把这个十恶不赦的刽子手砸成肉饼,为死难的兄弟报仇。但李自成并没有大意,而是制定了更为详细周密的计划。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杀得曹军伤亡惨重。自高自大的曹文诏见大势已去,便拔剑自刎了。
这场漂亮的围歼,使得农民军气势大涨,主将李自成声威震动汉中,而明军则士气低落,总督洪承畴闻讯拍案痛哭,后悔不该让曹文诏出战,整个统治阶层也为曹文诏的阵亡而震惊。
这次战役之后,李自成更是如鱼得水。在故土作战,地形熟悉,人民拥护,为歼灭敌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李自成一面着手联络各路义军,一面与洪承畴展开游击战。时而行军,时而攻城,牵制明军,同时打击地主,把地主们剥削来的粮食分给百姓。这样一直坚持到高迎祥等主力回到汉中。经过了这场斗智斗勇的战争,李自成和部下经受住了考验,部队得到了锻炼,作战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1636年,当李自成率兵纵横关中之时,闯王高迎祥部遭到了卢象升的围攻,损失惨重,最终挣脱包围,向秦地转移。
而后,后金祭告天地,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得皇帝尊号。从此,满清贵族打着大清的旗号进攻中原,明王朝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由于********的激化,起义军在与明军作战的同时又肩负起抗清的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高迎祥部是农民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自然被明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急欲除掉他。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到达陕西,和洪承畴分担防务。孙传庭充当了围剿高迎祥部的主力。一场以高迎祥部为主要目标的反动围剿开始了。
高迎祥率部转移到黑水峪,尚未站稳脚跟,洪承畴和新上任的陕西巡抚孙传庭便尾随而至,双方于是混战在一起。起初,农民军还打了一个小胜仗,而且官军的参将李遇春也被击伤,差点成了农民军的俘虏。恰在这时赶上连绵大雨,高迎祥率领着农民军到处转移,躲避大雨,部下都疲惫不堪,许多人还生了病,就连高迎祥本人也疾病缠身,只能强打精神勉强指挥战斗。这一状况的出现,自然要影响到农民军的士气。这时,洪承畴和孙传庭又使出毒计,对农民军进行分化瓦解。孙传庭命令手下在附近竖起两面大旗:一面白旗,一面红旗。到白旗下的表示投降,到红旗下的表示顽抗。这一手还真的起到了分化瓦解的作用。不少农民军士兵竟然跑到白旗下,向官军投降,甚至一些农民军首领,如干公鸡、一斗谷也暗中勾结官军,准备受抚。
连续几天的激战,农民军伤亡惨重,处境越来越艰难。一天,官军趁雨后大雾,从四面八方把农民军阵地包围起来。在乱军当中,高迎祥的坐骑不知被谁偷去。高迎祥没有办法,便踉踉跄跄地向一个山洞跑去,结果被官军发现俘获。
崇祯皇帝听到高迎祥被俘获的消息,十分振奋,下令立即解来京师处死。由于擒获高迎祥之功,洪承畴和孙传庭各晋升一级。参加此役的官员都得到了不同的升赏。高迎祥之死对陕西的农民军打击很大,使得不少农民军首领纷纷向官军乞降。比如张妙手和蝎子块都先后受抚,他们的部众也被遣散。而后,蝎子块被孙传庭借故杀死。此次变故,使得农民军斗争一时间处于低潮,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李自成听到高迎祥战败被杀的消息后,十分悲痛。但他毫不气馁,继承了“闯王”的名号,继续与官军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