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3800000006

第6章 李傕、郭汜之乱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吕布伏杀,随后牛辅也被杀,李傕等人归来时无所依托,本欲解散部队逃归家乡,又怕仍得不到赦免,武威人贾诩当时在李傕军中任职,贾诩对李傕说:“听长安人议论说欲诛尽凉州人,各位如果弃军单行,则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你们了。不如率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事情如果成功了,则奉国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迟。”

李傕等人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到处说:“朝廷不赦免我们,我们应当拼死作战。如果攻克长安,则得天下了;攻不下,则抢夺三辅的妇女财物,西归故乡,还可以保命。”部下纷纷响应,于是同郭汜、张济等人结盟,率军几千人,日夜兼程,攻向长安。

王允听说后,派董卓旧部将领胡轸﹑徐荣在新丰迎击李傕。徐荣战死,胡轸率部投降。李傕沿途收集部队,到达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人。五月,李傕等人又与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会合,一起围攻长安,八日后城陷,与吕布展开巷战,吕布败走,王允等人遇害。李傕等人纵兵劫掠,百姓、官员死伤不计其数。李傕等人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威逼献帝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皆为中郎将。此时,汉少帝(弘农王)刘辩的妃子唐姬自从少帝被李儒毒杀后回到娘家颍川居住,李傕攻破长安后派兵掳掠关东地区,掳获唐姬,李傕欲娶唐姬为妻,唐姬坚决不答应,也始终没说出她是少帝妻子的事,后来尚书贾诩知道了此事,告诉了汉献帝,献帝十分伤感,下诏接回唐姬,让她住在少帝的园中,派侍中持节封唐姬为弘农王妃,自此,唐姬终生未再嫁。八月,诏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杖节镇抚关东。

同年九月,又赐封李傕为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被封为镇东将军、平阳侯,外出屯驻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以贾诩为尚书。李傕举博士李儒为侍中,献帝诏曰:“儒前为弘农王郎中令,迫杀我兄,诚宜加罪。”辞曰:“董卓所为,非儒本意,不可罚无辜也。”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朝政,随自己喜好任免官员,又常纵兵劫掠,几年内三辅百姓损失殆尽。汉代司隶校尉负责监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及弘农七郡的官员。初置时能持节,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权劾奏公卿贵戚,起到和刺史相同的作用,但比刺史地位高。朝会时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都有专席,当时有“三独坐”之称。东汉时司隶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故为百僚所畏惮。司隶校尉对京师地区的督察也有所加强,京师七郡称为司隶部,成为十三州之一。司隶校尉成为政权中枢里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董卓称之为“雄职”。曹操在夺取大权后,也领司隶校尉以自重。李傕领司隶校尉则可以完全控制朝政,假节杀犯军令者。

同年十二月,曹操派使者进贡,并写信向李傕等人献殷勤,李傕等人认为曹操虽然表面上派使者进贡,但并不是真心诚意的,准备扣留曹操的使者,这时黄门侍郎钟繇加以劝阻,说只有曹操心系王室,于是李傕等人对曹操使者厚加赏赐。

兴平元年(194年),屯于郿城的征西将军马腾有私事求于李傕,没有得到应允,于是率兵相攻。汉献帝派使者劝解,没有成功。随后屯于金城的镇西将军韩遂率兵前来劝解,继而与马腾联合。朝臣种邵、马宇、刘范(刘焉之子)暗中与马腾联系,欲使马腾袭击长安,愿为内应,以诛杀李傕等人。于是马腾、韩遂屯兵长平观。后来种邵等人事情败露,逃奔至槐里。李傕派郭汜﹑樊稠以及侄子李利与马腾、韩遂大战于长平观下。马腾、韩遂大败,被斩杀一万多人,二人退回凉州。樊稠等人随后追击,韩遂派人要求和樊稠对话,因为两人是同乡,于是韩遂和樊稠单独在一起交谈,十分亲密,谈笑了很久。李傕又令樊稠及侄子李利带几万人围攻槐里,种邵﹑刘范等人皆被杀死。李利返回长安后告诉李傕说:“樊稠和韩遂单独在一起笑谈,不知道交谈的内容,样子十分亲密。”于是李傕与樊稠开始互相猜疑。但李傕还是让樊稠以及郭汜开府,与三公合为六府,皆参与选拔官员。这时长安城内盗贼猖獗,白天都出来掳掠,于是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分兵守在城内,各守其界,但还是不能控制。后来,朝廷下诏赦免马腾等人。四月,以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降将军。

据《后汉书》记载,献帝在长安时,办过一件很值得称道的事。当时的长安,经连年动乱、饥荒,谷一斛卖到50万钱,长安城中人相食。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用米豆为饥民做糜粥,但饿死者并没有减少。献帝怀疑所发米豆不实,亲自在御前量试做糜,证实发放中确有克扣现象,于是下诏杖责侯汶,并责问京官们为何米豆发下去仍有如此多的人死亡?从此以后,米豆得以如实发放,使饥民们切实受到赈济。这是公元194年的事,那一年他才14岁。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等人相互争权夺利,矛盾越来越激化。二月,樊稠欲带兵向东出关,向李傕索要更多的士兵,李傕顾忌樊稠勇而得人心,又因为当初樊稠私自放走了韩遂。于是让樊稠过来参加会议,让外甥骑都尉胡封在会议上刺死了樊稠,兼并了樊稠的部队,如此一来诸将之间更加相互猜忌。李傕经常在自己家设酒宴请郭汜,有时还留郭汜在自己家住宿。郭汜的妻子害怕李傕送婢妾给郭汜而夺己之爱,就想挑拨他们的关系。

一次李傕送酒菜给郭汜,郭汜妻子把菜中的豆豉说成是毒药,郭汜食用前郭妻把豆豉挑出来给郭汜看,并说了李傕很多坏话,使郭汜起了疑心。过几天李傕再宴请郭汜,把郭汜灌得大醉,郭汜怀疑李傕想毒害他,赶紧喝粪汁催吐解酒。于是二人率兵相攻,交战连月,死者数以万计。李傕请贾诩为宣义将军,来帮助自己。汉献帝派人劝解,没有成功。

同年三月,安西将军杨定害怕李傕谋害自己,就与郭汜合谋劫持汉献帝到自己的营中,但计划被人泄露给了李傕。李傕派他哥哥的儿子李暹率数千人围住宫门,胁迫献帝出宫。太尉杨彪出去对李暹说:“自古帝王没听说有徙居臣家的,你们怎么能如此?”

李暹蛮横地说:“我家将军,大计已定,深恐郭汜入宫为逆,故派我前来迎驾,暂避一时,君敢来相阻,莫非与郭汜通谋不成?”

杨彪无法再与他理论,只好回去禀报献帝。献帝无奈,在李傕的威逼下,被载回大营。宫中妃妾财物以及御库中的金银珠宝,也都被李傕洗劫一空,用车载回大营。他还放火烧宫殿、官府、民宅。堂堂天子被劫入军阀大营,如同傀儡,任人摆布。

李傕对汉献帝多有怠慢,汉献帝敢怒不敢言,晋升李傕为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同年六月,李傕部将杨奉与军吏宋果欲除掉李傕,事情败露,杨奉引兵叛逃,于是李傕的势力稍稍衰弱。不久,张济带兵从弘农赶到劝和,欲接汉献帝到弘农,献帝也派使者来劝说,李傕、郭汜二人准备议和,想各自交换儿子作人质,但李傕的妻子十分爱护自己的儿子李式,不愿交换,和计未定。后李傕答应各自交换女儿作人质,双方和解。

同年七月,汉献帝出长安东归,李傕引兵出屯池阳,张济、郭汜以及原董卓部下杨定、董承皆随天子车驾东归,汉献帝以张济为骠骑将军,开府如三公;郭汜为车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皆封列侯。又以董承为安集将军,沿途诸将屡有争执。

这场危机刚刚过去,新的灾难又降临到献帝头上。李傕、郭汜后悔让献帝东去,又联合起来追赶。杨定见大势不好,单骑逃亡荆州;张济又与李傕、郭汜联合,一同追赶献帝。献帝在杨奉、董承得知张济要劫驾的消息后,连夜奔往弘农,半夜时分,李傕、郭汜、张济赶到,双方大战一场,死伤无数,就连御物国宝也都丢尽,献帝由董承保护,才得以逃脱。献帝逃入曹阳,已经夜幕低垂,无处住宿,只好露宿一夜。天亮了,杨奉、董承保护献帝逃走,后面追兵又到,将领们劝献帝上马速行,献帝不肯丢下百官自逃,这样且战且走,许多大臣被杀,军士也所剩无几。战到天黑,来到河边,太尉杨彪等人主张连夜过河,好不容易找到一条大船,众人拥着献帝,伏皇后的父亲伏完,一手扶着皇后,一手拿着一匹绢。来到河边上,天寒水冷,无法下去,伏完打开绢裹住献帝身子,由众人抬到船上,伏皇后是由父亲伏完背过去的。船小人多,人人争上,被挤落水者,和被船上人打落水者,不计其数。天明,才到彼岸,来到大阳,等李傕知道后,已追赶不及。董承、杨奉只为献帝在民间找到一辆牛车,其余随行人员只得步行,来到安邑。河内太守张杨、河东太守王邑,前来见驾,并供应吃穿。献帝封张杨为安国将军,王邑为列侯,逃难路上,来不及刻印,就刻在石上画成字以代印玺。献帝和伏后就住在荆棘篱中,无门可关,群臣议事,以茅舍为朝堂。落难中的帝王的狼狈相,十分凄惨。

在定都安邑还是回洛阳的问题上,董承与杨奉发生矛盾,董承主张回洛阳,杨奉主张定都安邑。杨奉派遣军队袭击董承,董承逃往野王,投奔张杨。张杨决意调兵迎驾,先派董承去洛阳,修筑宫室。建安元年(196年)秋七月,汉献帝回到洛阳,因宫殿尚未修成,暂住在故中常侍赵忠的宅第里。八月,迁居南宫杨安殿。张杨仍回野王,杨奉出屯梁地,董承、韩暹宿卫宫禁。

一年多来,汉献帝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经过太多风霜雨雪,受过太多惊吓和窝囊气,回到洛阳怎能不使他高兴?他开始封赏有功之臣,张杨为大司马、兼安国将军,杨奉为车骑将军。可是,好端端的一个洛阳皇宫,已被董卓烧为平地,满目是凄惨的残砖破瓦,到处是荒凉的荆棘萝蔓,百官无处安身,在破壁颓垣中暂时栖身,没有粮吃,自尚书以下的官员,都亲自出城去采野谷,有的饿死于墙壁之间,有的为士兵所杀。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汉献帝回到洛阳,董承暗招兖州牧曹操,曹操率军过来迎接天子。曹操以洛阳残荒为由,让汉献帝移到许都居住。建安二年(197年),左将军刘备诱杀杨奉。张济因军中缺粮,出兵到南阳掠夺,攻打穰城,战死。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曹操派谒者仆射裴茂下诏召集关中诸将段煨等人征讨李傕,灭其三族。李傕的首级被送往许都,高悬示众。

同类推荐
  • 魏源评传

    魏源评传

    《魏源评传》采用述评结合的方式,以魏源的治经、经世、改革思想为主要内容,阐述了魏源思想发展的轨迹及如此发展的根由,肯定了魏源的改革思想及其在学术上的成就,赞扬了魏源的爱国情怀。
  •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武将世家,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 于右任传

    于右任传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丰富多彩而又曲折复杂的人生道路,也介绍了他的晚年生活。
  •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茨娃女儿、妹妹、马克·斯洛宁、利季娅等人回忆茨维塔耶娃,茨娃两极化的性格,对待朋友和生活的态度,临死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茨维塔耶娃之死……在书中得到立体的呈现。这些回忆是相关传记写作时常援引的资料。
  •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热门推荐
  • 酷酷王子殿下的捣蛋丫头

    酷酷王子殿下的捣蛋丫头

    一声无聊,引发了一个赌局,接着引发了一系列的事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三界苍茫

    三界苍茫

    一剑斩六合,九鼎镇八荒。五灵幻两仪,三生叹苍茫。
  • 幻世纹章

    幻世纹章

    神历300年,旧文明灰飞烟灭的第三百年,帝国文明的第三百年,第二场浩劫来袭,毁灭的阴影笼罩在几块大陆。他,幻爵,年轻俊美,有着一张仿佛来自皇城般好看的脸,幻神之子,体内却没有圣血能力,以平民的身份生活在暴风王城。可是,阻止第二场浩劫成为救世主的宿命,却选择了他。觉醒圣血能力,圣血共鸣召唤守护兽,圣血空间藏下神器破天。掌心纹章闪耀光芒,挥动武器,发动术,血雾沾染了他星辰般明亮干净的眸,为了阻止杀戮而杀戮。血的羁绊,命运逆转,帝国凶险,幻之纹章,会有怎样的结局?
  • 开国十少将

    开国十少将

    本书收入王诚汉、朱云谦、萧全夫、张至秀、傅传作等十位少将,介绍了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片断。
  • 如旧倾情

    如旧倾情

    喜欢一个人,该是卑微到骨子里的,她就好似四月吹来清爽的风,九月里湿润的雨。这是一个关于爱唠嗑的小王子和喜欢小猪佩琦的宋组长的故事。“你一直喜欢我好不好?”“好。”
  • 都市诡话2

    都市诡话2

    无论伊氏兄妹搬到哪个城市,死亡诅咒总是如影随行,他们能预知哪些人将会在诡异事件中死去,却也将自己拖入了死咒包围的深渊。画中恶鬼索命、随意扭曲的变形人、吃人的五角怪屋、海中爬出的灵瞳恶女、能把活人拉进去杀死的恐怖片、让人一梦不醒的恶灵、迷失的异次元公寓,惊悚恐怖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他们用脆弱的身体拼命抵抗,这些无助的人们惊声尖叫,他们想要活下去!然而,眼睛会欺骗他们,环境会迷惑他们,头脑会误导他们。人怕鬼,鬼玩人,他们一次次眼睁睁地看着被诅咒的人坠入死亡深渊。到底怎样才能活下去!
  • 逃离的爱:总裁,你落网了

    逃离的爱:总裁,你落网了

    小时,她被远送美国,大时,她被情所伤。“祈总,夫人去夜店了,”某男挑了挑眉;“祈总,夫人在公司当中调戏了男人,”某男身边有一股低气压,助理当时表示就不好了,少夫人,你够了;“祈总,夫人说要和你离婚,”某男拿出电话,“去把你家少夫人绑回家,”又继续自己的工作。
  • 末世系统之女配慢慢来

    末世系统之女配慢慢来

    嘤嘤嘤,芮璃只是看本小说,怎么就穿了呢,,要被他人欺辱么?前世的特工,这一世又怎么会屈服,既来之则安之,芮璃的末世天下,即将到来【封面是墨墨自己做的,不太好看】
  • 五行阵记

    五行阵记

    先天五行,人之修行根本。人之道,修行、修心、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