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1500000066

第66章 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

临终抢救是医学用语,但在文化上却是一个刚刚冒出来的新词儿,这表明 我们的文化遗产又遇到了新麻烦。

何止是新麻烦,而且是大麻烦。

十多年来,我们纵入田野,去发现和认定濒危的遗产,再把它整理好并加 以保护;可是这样的抢救和保护的方式,现在开始变得不中用了——因为城镇 化开始了。

谁料到城镇化浪潮竟会像海啸一般卷地而来。在这迅猛的、急切的、愈演 愈烈的浪潮中,是平房改造,并村,土地置换,农民迁徙到城镇,丢弃农具, 卖掉牲畜,入住楼房,彻底告别农耕,然后是用推土机夷平村落……那么,原 先村落中那些历史记忆、生活习俗、种种民间文化呢?一定是随风而去,荡然 无存。

这是数千年农耕文化从未遇过的一种“突然死亡”。农村没了,文化何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皮之毛,焉能久存?

刚刚整理好的非遗,又面临危机。何止危机,一下子就鸡飞蛋打了。

那么原先由政府相关部门确定下来的古村落呢?

只剩下一条存在的理由:可资旅游。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一种历史见证和文 化财富留着它,更很少有人把它作为文化载体留着它;只把它作为景点。我们 的文化只有作为商业的景点——卖点才有生路,可悲!

不久前,我挺身弄险,纵入到晋中太行山深处,惊奇地发现连那些身处悬 崖绝壁上一个个小山村,也正在被“腾笼换鸟”,改作赚钱的景区。这里的原 住民都被想方设法搬迁到县城陌生的楼群里,谁去想那些山村是他们世世代代 建造的家园,里边还有他们的文化记忆、祖先崇拜与生活情感?然而即便如此 ,这种被改造为旅游景区的古村落,毕竟有一种物质性的文化空壳留在那里。 至于那些被城镇化扫却的村落,则是从地球上干干净净地抹去。半年前,我还 担心那个新兴起来的口号“旧村改造”会对古村落构成伤害。就像当年的“旧 城改造”,致使城市失忆和千城一面。

然而,更“绝情”的临终抢救是医学用语,但在文化上却是一个刚刚冒出 来的新词儿,这表明我们的文化遗产又遇到了新麻烦。

城镇化来了!对于非遗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连根拔,一种连锅端,一种断 子绝孙式的毁灭。

城镇化与城市化是世界性潮流,大势所趋,谁能阻遏?只怪我们的现代化 是从文革进入改革,是一种急转弯,没有任何文化准备,甚至还没来得及把自 己身边极具遗产价值的民间文化当做文化,就已濒危、瓦解、剧变,甚至成为 社会转型与生活更迭的牺牲品。

对于我们,不论什么再好的东西,只要后边加一个“化”,就会成为一股 风,并渐渐发展为飓风。如果官员们急功近利的政绩诉求和资本的狂想再参与 进来,城镇化就会加速和变味,甚至进入非理性。

此刻,在我的身边出现了非常典型的一例,就是本文的主角——杨柳青历 史上著名的画乡“南乡三十六村”,突然之间成了城镇化的目标。数月之内, 这些画乡所有原住民都要搬出。生活了数百年的家园连同田畴水洼,将被推得 一马平川,连祖坟也要迁走。昔时这一片“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神奇 的画乡,将永远不复存在。它失去的不仅是最后的文化生态,连记忆也将无处 可寻。

我们刚刚结束了为期九年的中国木版年画的抢救、挖掘、整理和重点保护 的工作,才要喘一口气,缓一口气,但转眼间它们再陷危机,而且远比十年前 严重得多,紧迫得多。十年前是濒危,这一次是覆灭。

我说过,积极的应对永远是当代文化人的行动姿态。我决定把它作为“个 案”,作为城镇化带给民间文化遗产新一轮破坏的范例,进行档案化的记录。 同时,重新使用十五年前在天津老城和估衣街大举拆迁之前所采用过的方式, 即紧急抢救性的调查与存录。这一次还要加入多年来文化抢救积累的经验,动 用“视觉人类学”和“口述史”的方法,对南乡三十六村两个重点对象——宫 庄子的缸鱼艺人王学勤和南赵庄义成永画店进行最后一次文化打捞。我把这种 抢在它消失之前进行的针对性极强的文化抢救称之为:临终抢救。

我们迅速深入村庄,兵分三路:研究人员去做传承人与村民的口述挖掘; 摄影人员用镜头寻找与收集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并记录下这些画乡消失前视觉 的全过程;博物馆工作人员则去整体搬迁年画艺人王学勤特有的农耕时代的原 生态的画室。

通过这两三个月紧张的工作,基本完成了既定的目标。我们已拥有一份关 于南赵庄义成永画店较为详尽的材料。这些材料有血有肉填补了杨柳青画店史 的空白;而在宫庄子一份古代契约书上发现的能够见证该地画业明确的历史纪 年,应是此次“临终抢救”重要的文献性收获。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亲历 了中国城镇化背景下农耕文化所面临的断裂性破坏的严峻的现实。面对它,我 们在冷静地思考——将采用何种方法使我们一直为之努力来保证文化传承的工 作继续下去。

应该说,这是我们面对迎面扑来的城镇化浪潮第一次紧急的出动。这不是 被动和无奈之举,而是一种积极的应对。对于历史生命,如果你不能延续它, 你一定要记录它。因为,历史是养育今天的文明之母。如果我们没了历史文明 ——我们是谁?

同类推荐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1937年到1941年,苏联共派遣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包括空军志愿队2000多名飞行员。志愿队出现在几乎所有正面战场,击落日军飞机986架、战舰100多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谨以此书,纪念中华民族与苏联空军志愿队为赢得反侵略战争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 没有人烟

    没有人烟

    对“诗是语言的艺术”的说法似乎没有争议,但是,何物“语言”?这就有歧义了!我们可以遇见古今两种常见说法。第一种是诗与散文使用同一种语言;第二种是诗使用自造的专属语言。
  • 暑假闯荡江湖

    暑假闯荡江湖

    本系列儿童小说主要围绕某市星光小学学生王豆展开。王豆眼小人胖,十分贪玩,有超强幻想力。
  • 宋词三百首(下)

    宋词三百首(下)

    词是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热门推荐
  • 中国队长

    中国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德国科学家伯尔曼流落到中国,与国民政府合作,进行超能血清研究,郭云作为被俘的红军士兵,和许多俘虏一样被选作试验者,最终超能血清在郭云身上试验成功。六十年后,一艘中国北极考察船,发现了冰块中的郭云,送到第七局解冻。极限体能,最强搏击,卓越的指挥才能。他叫郭云,中国版的美国队长。
  • EXO之吸血鬼恋

    EXO之吸血鬼恋

    她,一界跨国公司的总裁,血族公主,六国公认公主,刚出道就广受欢迎,她与EXO之间相遇发生的种种关系,使她爱上了他们,可是为什么一次陷害就能让他们与她彻底决裂?
  • 炮灰攻略之看我七十二变

    炮灰攻略之看我七十二变

    当炮灰的好处,冷濡暖曰:有才,有貌,有后台。名声好,无差评。当炮灰为何失败,冷濡暖又曰:炮灰大多数都是NC!SO!冷濡暖决定!她的人生逆转,从抱大腿开始……
  • 末世之我陪你

    末世之我陪你

    我很喜欢末世小说可是为什么基本都是女主很悲惨啊,被背叛,所以我想要写一本有空间,有爱情,有温暖,有修仙的女主小说,希望有和我一样爱好的大家喜欢
  • 废墟上的拾荒者

    废墟上的拾荒者

    曾经以为人类的未来是征服星辰大海,却不想整个宇宙是个大废墟面对着远古文明留下的遗物,人类于是拐向新的方向,一条全民拾荒的未来。小到吃喝穿用,大到飞船大炮,废墟里应有尽有,这颗星球捡完,换那颗星球。我们的主角沈衡无疑会是诸多捡垃圾拾荒者中最优秀的业务员,故事还要从他得到一台能够植入记忆的学习装置说起。
  • 带爱上路

    带爱上路

    井雨凡转班认识了两个特别好的哥们儿,毅洋、邵家辛,开始了三个人宿命的纠缠。井雨凡暗恋邵家辛,而邵家辛心系李琪,为了维系好三剑客的关系,谁都没有说破。高中毕业后,三个人选择在同一个城市读大学,由于李琪突然提出分手,三个人的关系彻底改变了……
  • 表姐带我抓鬼

    表姐带我抓鬼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跟着表姐走上了捉鬼之路。
  • 我们再续前缘

    我们再续前缘

    我是新手,第一次写作,希望大家喜欢,如果不好,可以随时找我提提建议,扣扣527284425,来了打备注鞋
  • 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是王,我为妃

    你是王,我为妃

    来到这个世界以后,见到了她是个手指都数不过来的俊男美女,眼都花了。“我会试着爱上你。”她靠在宫熙陌的怀里,开始了她的第一段恋情。*******“这一切,我都不曾后悔过。我一直想拼劲全力包括我的性命来守护你幸福安好。现在,我做到了。”他捂着被穿透的胸口,月牙白的衣袍被血浸成了妖艳的红色。童兮兮看着悬崖上摇摇欲坠的他,眼泪像是断了线的珠子,滚烫地往下流。心里犹如刀割,一片血淋淋。窒息般的感觉告诉她她爱的是他。“不,不要。”她只能这样远远地望着他凄美的笑,无能为力。“我爱你...”话音刚落,他终究还是没能支撑住,从悬崖上掉落了下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