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好奖惩制度,其次要注意惩前毖后,防患于未然。任何管理者的一项错误奖惩决策都会产生一连串误导作用。管理者在奖惩方面的错误就如同是在污染一条河的源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决策是最愚蠢的错误。
李华在某地一家国企工作。一次,他见车间的角钢不错,就偷偷地将车间的成品不锈钢角钢运回家中,自己打造了一个书柜。此事被公司发现后,车间主任碍于原来与其父亲关系较好,便要求李华做一份检讨完事。后来,角钢经常丢失的事件引起了主任的警觉,而且他发现偷盗的都是本车间员工。于是,他拟予以重罚整顿车间秩序。但待到实施时,人人都振振有词:“为什么不罚李华,反而处罚我们?”车间主任无言以对。该车间后来因经济效益和材料浪费被企业通报批评。如果李华一开始就受到重罚,其他同事绝对会从中吸引教训并引以为戒。
上述案例中的管理者由于对员工的偷盗行为没有及时惩罚,结果导致其他人竞相效仿。后来管理者虽然想亡羊补牢,但却悔之晚矣。看来,奖惩制度具有鲜明的激励作用,管理者对奖惩规则的态度会对员工的工作产生一种暗示作用,这非常契合“破窗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2辆一模一样的汽车,1辆停在贫民窟的街区,1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贫民窟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1天之内车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1辆过了1个星期也安然无恙。于是,他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而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告诫管理者: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必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中国企业的人情化倾向非常严重,管理者不遵守规则的事比比皆是。他们管理不是依靠严格的制度,而是借助于人际远近亲疏。而一旦决策被人情的“破窗”损坏,就会产生恶劣的后果。所以,管理者要按照规则办事,运用奖惩制度,使人人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努力创造高绩效。
运用好奖惩制度,还要注意针对性,要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奖惩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有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至今还没想明白一件事。原来,年初,公司在楼盘建设过程中提出一个粗略的激励措施:销售收入达到多少亿元之后,就奖励几百万元。结果,开盘后楼卖得特别好,远远超出了原来的销售目标。这下可难坏了管理者,怎么办?开发公司说这是营销到位的结果,建筑公司说是自己拼命工作的结果,设计单位说是设计创新的结果,大家在会议上争得一塌糊涂。最后,公司决定平均分配。结果,大家皆大欢喜的同时,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营销功臣们却感到万分失望。为了进行一下特殊补偿,管理者又拿出一部分钱进行单独的奖励,但是不少人拿到这份补偿后纷纷离职而去。
这位房地产管理者老总很委屈,因为他不明白知道自己明明已经奖励了员工,为什么那些人还要走。其实,奖惩不是为了吃大锅饭,不应该平均分配。他奖了不该奖的,结果自然会导致不公平。实际上,很多人并不完全在意奖金,只是因为奖励意味着对员工工作能力的肯定,是其成就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案例中的老总设置奖励前没有明确的奖励对象,奖励过程中又和稀泥。这使得那些真正为企业提高绩效的人感到受了侮辱,因为他们的成效和努力没有得到尊重。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确,奖惩制度是一种有明确导向性的激励机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绩效,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目标。如果管理者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就不要制定奖惩制度,更不要盲目实施奖惩制度。
5.铁的纪律造就铁的“狼军”
狼群当中如果没有铁的纪律,也就无所谓“铁”的执行力了,更无所谓铁的“狼军”了。在这方面,人类确实不如狼群做得好——因为只要狼群还忠诚于这条头狼,那么头狼的命令就等于一切,狼群便会不顾一切地去执行。
为什么狼群有这样的纪律性呢?因为在狼群中间,无视头狼的命令将被淘汰、驱逐出狼群,这便意味着死亡。有了这个“尚方宝剑”,头狼就不怕狼群不听号令了。
同样,在一个企业中,纪律是组织制度的具体体现,是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龙大集团有限公司坐落在山东省富有梨花之乡之称的莱阳市,背靠绵绵群山,面朝烟青公路。现有两大工业园区,占地总面积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20年前还是一家镇办砖瓦场。今天,在龙大带头人宫学斌的带领下,已经发展成为多元化大型集团公司、全国重要的速冻食品生产出口基地。下辖16个中外合资、合作企业,11个内资企业,员工21000人,总资产20亿元。跻身“中国企业1000大”、“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百家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行列。2005年,销售收入26.02亿元,出口创汇1.6亿美元,实现利税1.73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龙大集团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这还得从龙大集团的“几根头发丝”的故事讲起:
1991年春天,龙大集团董事长宫学斌突然收到一个来自日本的邮件,里面有一个精致的塑料袋和一封短信。塑料袋里装的是几根头发丝,并在信中写明这几根头发丝是从龙大集团的产品中拣出来的,为此日本商人要向龙大集团索赔40万元人民币。宫学斌董事长读完这封短信,脑海里仿佛响了一声惊雷。几根头发丝,就向我们索赔40万元!拍案而起的宫学斌对企业员工的不争气感到脸红。但他又很快地冷静下来。他想:我肥这些员工都是刚刚丢下锄头的农民,对蔬菜加工“理化指标”、“菌数指标”的概念都十分陌生,要他们洗净两腿泥容易,要他们摆脱小农意识和生活散漫的作风以及掌握加工蔬菜的知识就不那么容易了。要想使龙大集团的产品合格,就必须加强养成教育,做合格的工人。宫学斌下定决心:决不能让几根头发丝堵住龙大集团通往国际市场的通道!
首先,对头发事件的肇事者进行了严肃处理,开除了10名工人、两个车间主任。这在龙大集团不亚于发生了7级地震。从此,“严格”的理念贯彻在整个生产管理的新措施中:
员工进入厂房前要先洗澡;
工作时,内帽、护发帽和披肩,口罩、水靴、乳胶手套全副披挂;
进入车间,必须经过除尘、吹风、消毒等20多道程序,层层把关,不容一丝敷衍和马虎。
工作前要洗手,要经过紫外线照射,液体消毒。只有经过这样一关又一关的严把,才能取得在车间劳动的资格。
经过这样一整顿,龙大车间银装素裹,犹如一个白色的世界。白衣、白帽、白芋仔——白得晃眼,自得让人心醉,仿佛使人进入冬天童话的世界。为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他们又把优秀员工一批批送到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邀请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30多名专家、学者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把在全国开设的35个办事处的业务主管调回企业学习。特约日本商社常驻山东龙大集团的代表对企业进行检查、监督。日本商社的检查人员把企业各个角落的纸屑、草棍、烟头捡起来装进随身带的塑料袋。这使龙大集团的员工思想受到很大震动,明白了什么叫“精益求精”,什么叫“同国际标准接轨”。
严格的管理确保了产品质量,使龙大赢得了国内外市场信誉,产品合格率达到100%,是烟台出入境检疫局指定的首批实施“凭认可检验员记录放行”的产品出口企业。公司先后通过IS090叭、HACCP认证,日本、欧盟的蔬菜有机认证,美国FDA注册和AIB冷冻蔬菜认证、OSI组织的“动物福利认证”;四个偶蹄类熟肉制品加工厂、五个禽肉熟制品加工厂获得日本农林水产省认证。
适合企业员工素质的管理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制度不是永久不变的,需要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一些家族企业,其管理者应该突破观念的桎梏,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福特汽车公司作为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从1903年创办至今,斗转星移,百年沧桑,却保持了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它的一些做法就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不仅以其发明和制造汽车而流芳百世,更以其“大众化”的价值观而彪炳史册。“要让芸芸众生都能买得起、用得上汽车,并将它作为日常交通工具。”这是老福特在20世纪初制造第一辆车时的出发点和根本宗旨。
1956年,福特公司股市首次上市,这标志着福特走上了新的历程。既然上市集资,公司就成为公众公司,就不再是纯粹的家族企业,所有权发生了变化,福特已为家族和公众共同拥有,这是股份制企业的基本概念。把公司办好、办强,保护广大股东的利益,是福特公司的基本原则。
福特公司董事长比尔·福特在2001年股东大会指出,汽车是全球性的复杂行业,但复杂的事情中包含简单的道理,这就是要有最好的产品,有了最好的产品就能获胜。
一般来说,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家族成员的智慧和能力都会深感不足,必须向社会广招贤士能人,才能进一步发展。家族企业只有社会化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福特公司于1903年成立,至20世纪30年代,福特汽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搞社会化、专业化、区域化乃至全球化显然是不行的。
比尔·福特董事长称,分布在全球各地的35万名员工是“福特家族的扩展”。在亨利·福特二世掌管时,公司起用了数百名专业人士,这些人在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人事制度、发展规划、运营战略和市场销售上都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业绩,被誉为“亨利的副官们”。公司的管理从此走上了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轨道。
福特公司的董事长至少有六年是由家族以外的人担任的,福特家族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福特董事会除了三名家族成员和聘任一位CEO外,其余10名成员是从社会各界聘请的著名管理者、金融家、科学家等专家学者担任独立董事。
发达国家的家族企业并非封闭、人治的企业,而是开放、法治的企业。比尔·福特说,公司的经营和重要决策由CEO全权负责,他协助管理公司的长远规划和发展方向。家族企业的社会化也是一种信誉,信誉是企业管理中最为宝贵的资产。
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其适用的企业制度因时、因地而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背景的企业各有适合自己情况的企业制度,没有普遍适用的标准模式。福特家族企业公众化、社会化和市民化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建立完善的制度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所必须作出的选择。但是,保证制度的实际效果是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衡量制度实际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制度与市场是否接轨,是否能够促进企业出效益。企业的本质任务是赢利,能够促进效益产生的制度就是好制度,否则,制度就是摆设,就是形式,毫无价值可言。所以,制度是否适合,不是靠管理者的感觉来评判,而是企业的经济指标来评判。
6.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一条好的头狼,不仅仅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强健的体魄,而且还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能够随时调动狼群的积极性,向猎物发起猛烈的攻击。后者尤为重要,这就是头狼和头狼之间的区别,也是普通狼群和优秀狼群之间的区别。白背狼之所以说它是一条优秀的头狼,关键的一点就是它善于利用自己的行动来调动狼群的积极性,在每天捕猎之前,狼群都会集中在巢穴门口等待头狼。此时的头狼一般都会在巢穴附近嗥叫一番,这么做,既是对一天的开始寄予希望,又是对狼群进行动员,鼓励狼群奋力拼杀,赢得生存。除此之外,捕猎完成之后的头狼,还会走到每条狼的身边,舔舐它们,无论是母狼还是狼群中地位最低的狼,甚至小狼崽,头狼都会不厌其烦地去做。
虽然只是两个简单的举动,但是对于狼群来说,这是一种荣誉,也正是这种荣誉,让头狼随时都能调动起狼群的积极性,随时准备凶猛捕杀。
组织的领导者,掌握着组织的发展方向,决定着组织的生死存亡。如何当好组织的领导者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一方面,领导者要在组织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还要协调组织中的各种矛盾,为组织的发展找到方向,带领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如何在组织中树立威信,使团队紧密团结在自己身边,并带领团队创造卓越的成绩呢?关键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是律人的前提,只有做到自我管理,才能要求下属去执行。优秀管理者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为人表率的作用.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