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7100000024

第24章 超越生死(3)

“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者,对一切境界心不染著,是为无念;无相者,实相无相,行者要能离一切相,不取一切相,才能证得清净法性;无住者,在念念中不思前境,在诸法上念念不住,心不住在境上,是为无住。

在具体修行上,禅宗也表现出与其他宗派在方法上的差异。参禅打坐向来都强调坐姿,而六祖却呵斥坐相,《坛经》曰:“善知识!道要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呵。善知识,又有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道是通过无著的心境才能证得,如果住著于坐相,势必不能证得大道。所以,“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过”,也是反对住著坐相。

六祖门下的南岳怀让也对打坐持不以为然的态度。马祖道一在南岳坐禅,怀让禅师知他是法器,于是前去相问:“大德坐禅图什么?”道一说:“图作佛。”怀让禅师就拿砖在他面前的石上磨,道一诧异:“磨作什么?”怀让禅师说:“磨作镜。”道一不解:“磨砖岂能成镜?”怀让禅师说:“磨砖不能作镜,坐禅又岂能成佛?”道一又问:“那应该怎么办?”怀让禅师说:“如牛驾车,假如车不驶,应该打车还是打牛?同样,你希望通过坐禅成佛,可是禅非坐卧,佛无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如果执于坐相,不仅不能通达禅,永远都不能成佛。”在参禅修道时也不能心有所住。禅宗兴起之前,教界流行的小乘禅观都是以系心于境为方法,而禅宗则以为坐禅要心无所住。

如《坛经》说:“此门坐禅,既不著心,也不著净,也不是不动。”如果提倡著心,可是心本是虚妄的,知道了心的幻化,有什么好著呢?倘若主张著净,人的自性本来清净,因为妄想覆盖真如,才显得不清净。如果起著净相,本身就是一种障碍本性的妄想。

六祖接引怀让禅师之时,怀让禅师礼祖,六祖问:“何处来?”怀让曰:“嵩山。”祖问:“什么物凭么来?”怀让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六祖问:“还可修证否?”怀让曰:“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六祖说:“就是这个不染污的东西,诸佛之所护念。汝即如是,我也如是。”这个公案说明,修道要保有一颗不染污的心,不生任何住著之相。

禅师之间也相互检验彼此是否住相。赵州游天台,路遇寒山,见道边有牛脚印,寒山说:“你看到牛了吗?”赵州说:“不识。”寒山指着牛脚迹说:“这是五百罗汉游山留下来的。”赵州说:“既然是罗汉,怎会留下牛脚迹呢?”寒山说:“苍天苍天。”赵州呵呵大笑,寒山问:“你笑什么?”赵州说:“苍天苍天。”如果从常人眼光去看,这段对话似乎不近人情,可它显示了道人与常人之不同。常人著相,牛脚迹是牛脚迹,罗汉脚迹是罗汉脚迹,而禅者处处以本分事相见。在法性上,牛脚迹就是罗汉脚迹,罗汉脚迹就是牛脚迹。

基于此,禅者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遵循不取不舍的生活方式。因为不住著于相,所以,他们始终奉行极为俭朴的生活原则。

慧休禅师三十年著一双鞋;大梅法常禅师不吃锄下之菜;左溪玄朗常行头陀,居住石岩之间,一件袈裟穿了四十多年;通慧禅师入太白山,不带粮草,居于树下,饿食树果,渴饮泉水,布衲终身不换;智则禅师性格落魄不羁,屋内除了床单、瓦钵、木匙外一无所有,房门从不关闭……禅者的修道就落实在简朴的生活中,落实在平凡的日常作务中,从吃饭、穿衣中体会道,从采茶、砍柴中体会道。他们将物欲降低到最低限度,却从修行中获得了宁静的心境中,获得了极大的法乐。

因此,当你请教禅师们如何修道时,他会告诉你:吃饭、睡觉、喝茶……但禅者吃饭、穿衣不同于我们一般人。凡人吃饭不好好吃,挑挑拣拣;睡觉不好好睡,百般思想,辗转反侧。而禅者吃不住吃相,穿不住穿相,处处随缘,处处自在。

不住于相才能解脱生命的痛苦。《心经》告诉我们:要用般若智观照一切,认识到世间万物了不可得,就能心无挂碍,无挂碍就无恐怖,从而远离颠倒梦想,到达究竟涅槃。涅槃是永恒的幸福宁静,只有证得涅槃,生命才能彻底解脱痛苦。

息灭妄想很多人会把生命的痛苦归之于客观环境:诸如身体欠安,生活清贫,世道不公……其实,这些只是造成痛苦的客观原因,而它产生的真正根源来自我们的心念。我们心中充满种种妄想,正如前面所说:错误的观念、迷信、执著、贪嗔邪见等等,都是妄想的表现。妄想使我们的内心失去平静;妄想使我们陷入永无止境的追求;妄想使我们寻求各种刺激;妄想还会使我们胡作非为。所以,要解脱痛苦,就必须息灭妄想。

如何才能息灭妄想呢?

经常听很多初学打坐的人说:打坐时妄想太多,静不下来,有什么办法可以对治?办法当然是有的,但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些妄想出现?我们的心念有前后延续性,如果想在禅坐时能够专心,日常生活中就要时刻注意用心。打坐时出现得最频繁、最强烈的妄想,必定是我们平时最执著的境界。因此,一个修习静坐的人,在生活中要能透视一切,从而保有一颗无住、空灵的心,对所有境界如雁过长空,风吹竹叶,不留一丝一毫的踪迹。心清净了,打坐时自然不会妄想连翩。

念佛也能息灭妄想。人们往住将念佛误解为老婆婆专修的法门,或以为念佛是在求佛。有个故事说,一位老婆婆整天念佛,小孙子听得很厌烦,于是就“奶奶,奶奶”地叫个不停。老婆婆嫌吵:没完没了地叫什么?孙子说:我叫了几声你就烦,可你总是不停地念佛,佛难道就不烦吗?故事中小孙子的看法,代表了许多人对念佛的误解。事实上,念佛是为了调御自己的心态,息灭自己的妄想,所谓“清珠投进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注入妄心,妄心不得不净”。《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中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所以说,念佛是用来对治妄想的最佳方法之一。

止观能息灭妄想。止观乃禅定之异名,梵语奢摩他,汉译曰止,止息散乱,止心一处;毗钵舍那,汉译曰观,是对所止境起正观察。止观有小乘止观与大乘止观之分。小乘止观从六根门头摄一而入,系缘而修。如修数息观就是专注呼吸,知息出入、知息长短、知息冷暖、知息粗细。把心念系在呼吸之上,心息相依,由粗而细,由细而无,待妄想息灭,止观也就成就了。

观心能息灭妄想。观心是观察自己心念的起灭,我们的心如流水一般念念相续,平常人缺乏观照能力,总是随着念头东奔西跑,不能自已。观心是要认识到心念的虚妄性,心念无非是由一系列的经验和概念组成,离开这些经验和概念,我们的心究竟是什么?所以《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从时间上透视心念的实质。“过去心不可得”,是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要陷入追忆,也不要随着它跑;“未来心不可得”,是说未来还没有到来,不必去想它。在前念过去而后念未生之际,保持中间这段清明、干净的心,所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楞严经》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临济禅师说:“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这都是教我们从观心中认识真心,保养真心。

参话头能息灭妄想。参话头也是禅宗修行的重要方法之一。话头通常有:念佛是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无梦无想时主人是谁?一念未生前是什么?……参话头不可对话头下注解,不可以推理,不可以等开悟,不可以扔掉话头求静,不要给自己讲道理,外界动静一概不管,一路追问下去。黄龙南禅师对参话头有个比喻:“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诸根顺向,首尾一直。”参话头重在一个“疑”字,祖师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要把自己全部身心凝聚在话头上,如同活死人一般,不达到这个程度,不算上路。一个修行人,当话头参到得力时,专注一念,心无旁骛,妄想自然也就无从生起。

妄想是痛苦产生的根源,要在根本上断除我们的痛苦,就要从息灭妄想着手。当妄想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就不会被它所转,从而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我们就不会被妄想分散我们的精力,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专心地去干任何事;我们就不会被妄想所干扰,从而将心念专注一处,进入禅定的状态;我们就不会被妄想遮蔽我们本具的佛性,从而使真心得以显现,智慧得以开发;我们就不会被妄想带来的错误认识所左右,从而对宇宙人生有正确的认识……所以说,息灭妄想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济群法师:《生命的痛苦及解脱》

同类推荐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白话观无量寿经

    白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本书内容包括:“悟心悟性:找到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悟苦悟乐:做苦海中一个快乐的人”;“悟富悟贫:不要让自己做一个心理的穷人”;“悟生悟死:正确面对生死”等,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禅宗故事,讲述大忙人应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的人生哲理。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热门推荐
  • 千年缘:三生三世

    千年缘:三生三世

    她本是一个四海为家的医者,本职行善救人可因为他天帝九皇子的出现,他们之间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互相伤害,他一直在努力,让她放下所有担忧和他在一起。“这一次,我不会再放开你了,曾经我亲手将你从我的身边推开,现在在给我一次机会,好吗”
  • 幻斗传奇

    幻斗传奇

    魂魄穿越,废物之身。神秘的戒指,一段异世界的奇异冒险。妖兽灵丹武力,逆天修炼,武士变身、铭文、阵法、灵力、兵器、盔甲、丹药、修行,浩瀚的兽行大陆,人族的兴亡关头,留下一段流芳万世的传奇!
  • 西游之白龙天帝

    西游之白龙天帝

    (老龙新书,最强大昏君系统,喜欢历史类型的,可以去看看。)身怀道家九字真言和无上道经的敖烈,穿越到西游世界,化身玉龙三太子。看他如何一路斩妖除魔,辅佐唐僧西天取经,同时也解开了一件件上古隐秘,得到天帝传承!上古大神都去哪了?女娲,伏羲,原始天尊,炎帝,水神,火神,西王母等等,这些上古大神为何消失?
  • tfboys之爱的幸福圈

    tfboys之爱的幸福圈

    你喜欢的,就是我喜欢的,我为你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我的生命,你的容颜,将一直在刻在我的心里,永不会抹掉,也不会毁掉......默陌
  • 对于TFBOYS守护就好续

    对于TFBOYS守护就好续

    一个重庆二货,一个高冷少年,还有一个浅浅虎牙。岁月匆匆,只有他们还依然如旧。愿时光温柔对待他们,只为~~~~~~以前的他们,略显青涩,有个女孩远离了他们,只是为了守护好当初的十年之约……
  • 入楞伽经

    入楞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狂妃:妖孽帝尊别乱来

    绝世狂妃:妖孽帝尊别乱来

    “娘子,暖床的来了!”某妖孽一脸期待,某人:“.......”“娘子,今天你在上还是我在上?”某妖孽凭空冒出,某人:“...”“娘子,我饿了!”某人:“........”她是21世纪的王牌特工,一朝穿越,却被外表高冷,内心腹黑的帝尊缠上,不知不觉,落入他那温柔的情网。
  • 末世之轮

    末世之轮

    这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世界,无情到生者被死者践踏,人类沦为任人宰割的蝼蚁。人类只凭自己的智慧和本能生存在这个世界。而他,带着无从谈起的信念,挣扎在这个末世的轮回之中。建立起自己的净土,将趋近死亡的幸存者逐一救赎。他想证明,这才是一个属于自由者的世界,即使自由的代价昂贵到牺牲性命,昂贵到要杀死自己的朋友。活下去,为了人类,为了这个在黑暗中依旧屹立着的文明!
  • 危情恋人之千金归来

    危情恋人之千金归来

    他,Z市重点中学的校草,风华绝代。却被清冷出尘的她撞了一下,然后就角逐着她的身影,不追到不罢休。她,豪门千金遗落在外十几年。一朝归来,掀起豪门波澜万丈。某日,管家来报:“先生,夫人又去夜氏了。”男人掀唇:“让人别拦着。”“先生,夫人说她想去旅行。”男人停下动作:“跟夫人讲我过几天陪她去。”过了几天,管家又来报:“先生,夫人跟顾氏总裁出去了。”男人皱眉,怒道:“什么?在哪儿?胆子肥了,还敢跟别的男人吃饭了!”“纸醉金迷。”男人匆匆赶去。一见面,男人乖巧道:“浅浅,我来找你陪我吃饭了。”她不明所以:“可是你不是在公司吃了么?”他:“又饿了。”顾希表示,夜幕漓贱起来,真的无人能敌。
  • 盗墓之腐女的作死旅程

    盗墓之腐女的作死旅程

    徐曦19岁,资深腐女,旅行中无意发现的紫水晶项链带她穿越到盗墓笔记里。而喜爱玄学的闺蜜在这过程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迷雾重重,而揭开迷雾后又留下了什么,命运像是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她将何去何从。ps:文案无能星人,第一次写文,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