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春,杜鹃花开的时节,庆棠从河南来,嘱我为他将结集的散文写序。庆棠是我的乡友、文友,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在同一所高中先后任过教。读他的作品,我自然多了一份亲切。他所描述的云卷云舒、山高水长,还有那所筒朴的洋溢着朗朗读书声的乡村中学,倏然就涌入了我的眼帘。
庆棠自学成才,高中毕业即留校当代课教师,后来在县广播站工作,从普通的记者干到广播局领导、地委组织部干部,其努力与刻苦可想而知。他过去主要是做新闻工作,早年在报刊上多见他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闻和报告文学作品,后来我离开家乡,对庆棠的散文创作不甚了解。这次读他的作品,我忽然有了一种“士别三曰,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庆棠的散文共分为五辑,包括“乡村情结”、“山水情韵”、“异域风情”、“铭心之情”、“快乐心境”。其中有忆旧,写家乡亲人故旧;有游记,记外出考察游历囯内外名胜古迹;有感悟,写读书心得做人体会。庆棠的散文因行文时间跨度较长,有些是早期工作手记,虽然不能说篇篇都是珠玑,但贯注和流淌在他的文字里的,是能扣动无数人心弦的“真情”二字。他对父母师长无限的感恩,对家乡山水深情的关注,对异域风光的心灵沟通,对人生社会的大彻大悟,在记叙中娓娓道来,在抒情中倾诉肺腑,字字句句无不是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的真情流露。他在《喜得孙儿》一文中写道,“我此生中该有的,巳经拥有;我这辈子应得的,也巳经得到”。因此,他对这个世界深怀感恩之心。所以,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养育自己的父母,还是在人生道路上给予自己哪怕一丝一毫帮助的路人,他都铭记在心。在中国的散文发展史上,能够留传千古感动后人的散文,其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无论是李密的《陈情表》,还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都是在平实的文字中流淌着真挚的情感——庆棠的散文就具有这样的审美特质。
最能体现庆棠这种审美追求的,主要体现在他记叙父母的那些文章。他写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一月又一月,一天又一天,甚至是刮风下雨的日子,母亲都是冒着风寒,站立在塘埂上,盼着,望着我放学归来。”“那些年一进年关,母亲即让二弟传话给我,让我一小家回老家过大年。母亲早早地将家里的棉被、垫被一一拆洗干净、缝好晒好,还给我们住的屋子清理得又整洁又敞亮。每天吃早饭时分,我还躺在舒适的被窝里,就听见母亲在寒冷的院子里走动,时而传来咳嗷的声音。不一会儿,母亲将一架热烘烘的炭火盆端进屋里。”写到父亲,他仍然忘不掉的是父亲的呵护。“小时候跟他上山砍柴,父亲怕我累着,好多回打开我巳经扎好的柴禾捆,抱出一部分加进他的大柴禾捆里。去丰集街上卖柴禾,常常是天不亮就上路,父亲每次都能走得那么快。当他把一、二百斤重的柴禾挑到街口后,又急慌慌地跑回来接过我肩上的柴禾担子。”天下的父母,虽然大多数都是如庆棠所写父慈母爱,但过去乡村的贫穷、困顿,在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父母的呵护却是弥足珍贵,这不仅是怀念先人,对于今天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了解那个时代,理解父母,也会有独特的价值。
散文是思想的结晶,但散文更是语言的艺术。如果从我个人的欣赏角度来看,我喜欢他记叙父母亲及少年时光的几篇文章,因为这引起了我对故去双亲的怀念,引起了我少年时在乡村生活的记忆,因为这种共鸣源自我们共同的经历。但从文学色彩和显示他的创作才华来看,“山水情韵”和“异域风情”更能见他的散文写作技巧和语言魅力。
《情醉扬州》一文是他游览扬州时后所得Q文章先给读者一个特写镜头,用概括性的文字,将这座城市园与宅,河与湖,花与柳和谐相处的自然特点描述开来。然后,再将“巨幅山水卷轴”徐徐展开,引领读者在唐风宋雨浸润的城市间倘佯。作者以时间为经,将2500年间与这座城市有过亲密接触的诗人、画家、僧人、旅行家一一道来。人因城而传世,城因人而增辉,扬州因此而留在历史中,留在诗人和画家的笔下。作者将历史、诗画、传说和眼前的美景结合起来,极力“彰显着这座名城的内涵与厚重。”最后,作者着重描写了扬州最具代表性的瘦西湖。在他的笔下,痩西湖既是一幅画,又是一本书,还像一支“承接启合、张弛有度的乐曲”。作者移步换景,从大虹桥、长堤、桃花坞、徐园、趣园到五亭桥,最后写到沉醉在这似梦似幻的迷人美景中。瘦西湖尽管只有五千米,但千年的逸闻趣事,和着那皎月、玉人、亭台、小桥,还有庆棠饱含深情的神来之笔,都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我没有去过扬州,读了庆棠的散文,我也不禁陶醉其中,欣欣然希望早日启程一睹这座历史名城的风釆。
在“异域风情”这一辑中,作者写了他工作考察之余对欧洲几个重要城市的近距离观察。这些域市,我大多也都去过,但我这位与文字打交道的人当时却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读庆棠这些欧陆风情的文字,一方面我感佩他的细心观察,更感佩他的勤奋与努力。包括我自己,我们的很多同志都去过这些地方,但没有像庆棠这样,由表入里,由此及彼地研究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名城,并且用文学的表现方法,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们出国考察的同志,如果都能像庆棠这样认真地探讨异域域市发展与建设的历程,研究人类文明积累与传承的规律,相信对我们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会有所裨益。
是为序。
【周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