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老板和员工都认为老板是制定规则的人,其实不是。事实的真相是大家都被一个运行了数千年之久的古老商业法则牵着鼻子走,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法则悄然地主宰着每一家公司的管理运营,任何一个老板如果不按照这个法则行事,多半会被淘汰出局。
这个法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游戏规则。
偷偷给你一刀
用你的人格赢得合作者的尊重,同时更要注意尊重别人。唯有这样的心态,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合作的成功。
为什么我们的合作总是不成功?
那是因为这个社会缺乏诚信。当你诚心诚意地和别人合作,想把蛋糕做大的时候,别人却老是琢磨着从你那份蛋糕上横切一刀——被精神病折磨了一辈子的数学家纳什管这种社会性行为叫“囚徒博弈”,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谁老实谁吃亏——这让我们如何再与别人合作?
为什么别人老是琢磨着要从我们那份蛋糕上横切一刀?那是因为这个社会普遍地缺乏诚信。合作者不敢相信你是真的与他合作,担心你正打他的坏主意,所以就先发制人,抢先给你和你的蛋糕一刀。
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缺乏诚信?
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懂得相互尊重,缺乏平等意识。不尊重对方就是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别人就会把自己对别人的承诺不当成一回事,不尊重自己就是把自己的名誉不当成一回事,总之就是拿谁都不当成一回事,扯谎就像唱卡拉OK,上瘾了难戒掉。
可是我们还必须要和别人合作不可,否则的话我们这辈子可就惨了。幸好这一系列的分析让我们找到了一个在当今这个诚信短缺的社会里与别人成功展开合作的诀窍:
那就是——要让别人尊重你。
只要你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别人就不会在合作中跟你扯皮。跟一个自己尊重的人扯皮,会使他自己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他即使在有心偷偷挥刀切你的蛋糕时也会心存畏惧——这样你的人生也就步入了成功的通途。
当然,你也得尊重别人。如果你只想让别人尊重你,自己却坚决不肯尊重别人,那你也绝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没听说过还会有人专门尊重那些不尊重别人的人。如果人人都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自己却坚决不肯尊重别人,那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到处呼喊理解万岁的社会——这个社会我们已经得到了,幸好它正在成为过去时态。
那么你如何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或者说,人们最尊重的是什么类型的人呢?
问题分析到这里,剩下的就是读者你自己的事情了。你先问问自己,你自己最尊重的是什么人?如果这世上没人值得你尊重,那你快抽自己两嘴巴,你不尊重这个世界的普遍性的规则法理,这样下去你就危险了。如果这世界上还有几个人值得你尊重,而且这些人你还很了解,那么,你就学着他们的样子为人处世好了,你会得到你所希望的一切。
你要注意,这里所说的你所尊重的人,前提是你必须要了解他,了解他的人格与人品。像那些家财百亿的大富豪,你可以尊重他弄到这么多钱的本事,但你对他的人品绝对是一无所知的,对他们的尊重程度按理来说绝对不应该超过你对非洲难民的尊重程度。如果你只尊重那些距你遥远的大富翁,尊重那些你不了解的人,却对你身边的人缺乏感觉,那你的这种尊重就很成问题,而且你不了解身边的人,又怎么能与他们合作?
这就是合作成功的诀窍了:用你的人格赢得合作者的尊重,同时更要注意尊重别人。唯有这样的心态,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合作的成功。
先做人,后做事。
说了这么多,就是这一句话管用。
员工到底和谁合作
原生态的本土企业就意味着员工有太多的机会,前提是,你得学会和老板合作。员工的思想再完美,也非得先变成老板的思想才行。
谁是我们的合作者,谁不是我们的合作者,这个问题是合作的首要问题,不弄清楚这个问题,合作的达成与成功,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合作合作,员工在公司里到底是跟谁合作?
这个问题要是拿去问老板,老板多半会把你打出脑震荡来。这问题问得太白痴了点吧?老板天天冲着你苦口婆心嚷嚷的“融入团队”,这不说得明明白白吗?
融入团队,你将会成为一只快乐的工蚁。
在自然界中,最善于合作的就是工蚁了,这些小生物虽然模样不起眼,却是自然界的建筑大师。它们在工作的时候看起来是毫无头绪,东一堆蚂蚁,西一堆蚂蚁,大家各自忙自己的,你也不理会我,我也不理会你,你挖你的洞,我填我的土,就这么没头没脑地干着。看蚂蚁干活绝对是一种享受,一想到自然界中居然还有像蚂蚁这么可怜的小东西,它们的那薄脆的脑袋壳里连大脑都找不到,干起活来简直是闭着眼睛瞎干一气,干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人类呢,无论干什么都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有实施的,对了,还有工资和奖金。与人类的智慧相比,蚂蚁的生命真是一种悲哀到了不可名状的存在。
等你这么想完了,再低头瞧瞧那些没脑子的小蚂蚁干的活,任何人都会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
蚂蚁们的工作,完全是毫无道理、毫无计划和目标的,大家在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这些事估计蚂蚁们想不到,因为它们的工作全凭每一只蚂蚁的即兴表演,充满了让你眼花缭乱的创意。但是,当这些毫无创意的计划慢慢形成之后,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一只蚂蚁的创意性工作,都会天衣无缝地与其他蚂蚁对接起来,最后形成一座富丽堂皇的蚂蚁宫殿。
在完美的对接中体现出个性化的完美创意,这就是蚂蚁团队。
梦寐以求啊,蚂蚁团队。
那实在是每一个老板心中的梦想。
最多也只不过是梦想而已。
因为几乎每一家公司里的团队合作,如果在对接上没出现什么问题的话,那多半是水平一般,丝毫也显不出灵气与创意。而如果哪个员工别出心裁地搞出点创新来的话,又很难跟其他人的工作对接上。
难道人就不能比蚂蚁做得更好吗?
回答是,不能。
为什么呢?因为蚂蚁的合作只是一种低层次的本能,要说人在本能这方面的合作创意也绝对超过蚂蚁,不过这种本能的玩意儿都属于超低能级,就连成年人也羞于启齿,能不提还是尽量不提的好。
说到底,别看蚂蚁们黑压压一大片,东一只西一只地到处乱爬,但这些四面出击的蚂蚁却只是整群蚂蚁的神经末梢,整窝的蚂蚁实际上只有一个大脑,只不过是一个生命。如果你在桌子上拍死一只蚂蚁,蚁后就能立即感觉得到,于是她就会马上再生一堆小蚂蚁补充兵源,让你打不胜打,打到手软。想跟蚂蚁斗,气不死你也累死你。
但人与人的合作,尤其是在公司里的合作,真的不能玩本能的了,只能玩技能。在技能的层面上,员工与员工之间才有着良好合作的可能。
技能性质的合作也有其秘而不宣的规律,知道这个规律的人从来不吭声,因为他怕说出来把别人气死。但兵家之道为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大家还是冒着气死的危险知道一些会更好。
技能性质的合作规律就是:技能程度越高的合作,效果与效率就越低。比如说研发部研发新产品,搞一群研发工程师来干这活,迟迟不见有眉目,能把老板急得满脸是泪。最后把老板逼得多花点钱干脆买个技术水平最高的研发副总来,要是老板请对了人,这个副总一个人花半天工夫就能把一支团队花两年还不见眉目的活干出来。人才难得啊,难道真有以一人之力胜过一支团队的吗?
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出在合作上。当一个高手自己干的时候,完全由他一个人即兴发挥,那还没出世的新产品已经在他脑子里诞生了,从外表到内部的零配件,搭配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所以就比较容易。可当一群人来干这活的时候,你设计几十个外壳,我弄出几百个配件,再有几个搞怪的员工弄出来些不知什么玩意儿,然后再让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往一块儿凑,就是想想这个过程也愁死了。所以企业的研发经年累月用钱堆,实在是没法子的事情。
相反,技能程度越低的合作,效果与效率就越高。比如说车间流水线生产作业,先由工程师把整个流程拆分成数百上千个几近于本能性的动作,雇上几百名打工妹,找两个熟手做领班,不管是手机还是彩电,不管是汽车还是化肥,成品哗哗哗地从流水线上下来,能搞到运输的司机没日没夜地加班。
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合作,永远只能限于技能方面。
但技能这东西虽然比出卖劳动力值点钱,却也难以卖出高价。
技能这层面彻底将员工定位于螺丝钉的位置上了,坐办公室的白领最多不过混一个“称职”,流水线车间里的打工妹最多不过混一个“熟手”。但在办公室里的白领只混了个“称职”基本上就已经接近失败了,而打工妹在车间里混一个“熟手”就基本上接近成功了。何以如此?就是因为这两个赛场比赛的内容不一样。在办公室里比拼的是思想,只拼到技能级别的选手铁定要惨遭淘汰;而流水线车间里的打工妹们比拼的就是技能,技术上成了“熟手”就可以登上领奖台了。
所以,如果有谁想在办公室里胜出,那还得卖点思想才行。
而思想方面的合作,那就得去找老板了。
员工和员工之间是没办法进行思想层面上的合作的,因为思想这玩意儿不像技术还有一个标准,思想哪来的标准?总之出自于我的脑子里的就是正确的,出自别人的脑子里的就是错误的。什么要百家争鸣,要求同存异?员工们天天琢磨这事,谁又给老板干活啊?
看看外企,写字楼里高成本的精密流程早已把员工的思想过滤掉了,员工就是工蚁,就是螺丝钉,只能照手册上规定的范围干自己那点活。洋人基本上就是把车间的流水线搬进办公室里来了,其内部业务细化到了接近于本能的程度,而且分工明确,不得逾越,擦玻璃的就是擦玻璃,擦窗框的就是擦窗框,如果擦玻璃的捎带着把窗框擦了,这位逾越了自己职位的员工就是不被炒鱿鱼也少不了扣奖金。而这种事要是发生在中国,老板会在心里默默地记住这个员工,并认为这个逮活就乱干的家伙是头不可多得的老黄牛,说不定哪天有了发财的机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了,员工进了外企,想走私带点思想进去出售千难万难,多数不过是混个高薪罢了。除非是老外们自己实在搞不明白了,这时候一直蓄势待发的员工就有机会拿出自己的思想卖个高价了。
而在本土企业,员工要是不带着点新鲜的思想进来,就会伤透老板的心,让老板觉得自己看错了人,因为招进来一个没思想的蚂蚁员工,老板会悔到肠子都青了。说到底,我们本土的企业不过是刚刚起步,属于标准的原生态版本,而人家的外企却早已进化成为蚂蚁窝。蚂蚁窝有蚂蚁窝的秩序,而原生态的本土企业就意味着员工有太多的机会,前提是,你得学会和老板合作。
老板是企业这只蚂蚁窝里的蚁后,他比蚁后个头更大,整个企业就按照他的意志和想法运行,员工的思想再完美,也非得先变成老板的思想才行。
这样员工在企业中的定位就明确了:
差的员工,根本就不会合作。
普通的员工,与其他员工合作。
好员工,与老板展开合作。
老板准备好了
好的思想是你出售给公司的正规产品的高附加值。
普通的员工,把他的思想附加在本位工作上。
最好的员工,把他的思想附加在自己的品德上。
员工都是非常好玩的家伙,他们根本不知道企业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老板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同事是怎么一回事,连自己是怎么一回事都弄不清楚。而且员工们也百分之百地没什么思想,却雄心勃勃地要卖思想。他拎一兜子思想进了公司,紧紧地捂着,生怕被别人偷看了去,自己躲在角落里拿出这个思想来看看,嗯,这个好,这个思想是小时候在幼儿园尿床时想到的,再拿出那一个思想看看,嗯,这个更好,这个是偷吃别人妈妈的奶时想到的……到底把哪一个卖给老板呢?
就这么七挑八拣,总算找出点自以为拿得出手的东西,然后就去找老板推销。这时候员工就会发现一个令他始料未及的事实:
他根本就见不着老板。
员工们很少能见到自己的老板。即使你已经坐在了阳光明媚的写字楼里,面对着老板的房门或是办公台案,你也很少能够见到老板。
不是老板架子大,实在是老板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