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中国人缺少终极关怀或者缺少宗教观念、宗教情怀,在老子的“道”里头,实际上寄托了中国先秦时期人们对终极的一种追寻、一种敬畏、一种赞颂、一种歌颂、一种依靠。有了“道”的观念,非常有利于提升我们自己的精神境界,使我们站得更高,能够超越嘀嘀咕咕、超越流言飞语、超越小名小利、超越自我。我们可以看看老子的境界,我随便举一个他的论述的例子,我们想想他的境界是什么样的。比如他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说我这个人与世无争,尤其是争名夺利的事我绝对不干,可是越是这样就越没有什么人能够和他争。因为你想和他争,他说我不争,他说你要争名和利,那么名和利就归你。但是我对道的体悟归我,你抢不去;我的学问归我,你抢不去;我的人格归我,你抢不去;我的水准归我,这个你抢不去。所以一个真正有自信心的人是不愿意和人争名夺利的,他,是不愿意蝇营狗苟的。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个话让人真是受用无穷。
——王蒙(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曾任教北京大学)
上善若水
但在研究学问时,则必须有谦虚的态度,应知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只能涉足于一二小小的角落而已。因此,研究学问,一方面要能独立思考,不受古往今来任何成说的束缚;一方面要有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学识寡浅。既要有创新的勇气,又应自视歉然、深感自己的不足。
——张岱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其意是说最高境界的善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相传出自《孔子问礼》这样的一个典故: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坚强。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去为。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因而,我们也应该学习水的精神,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位国王名叫“长寿”,他有一个儿子叫“长生”。长寿王素来以其道德修养治国,从不乱用刑罚,所以他的国家一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相反,邻近的一个国家的国王却心狠手辣,被百姓所唾弃,人人称他为“恶霸王”。
一天,恶霸王率领军队攻打长寿王统治的国家。长寿王十万火急的召集了文武百官说:“众爱卿啊!恶霸王进攻我国,主要是要抢夺我们的粮食、珍宝,还有国土,如果发兵跟他们抗争到底,一定会丧失很多人的生命,不管是我们的人民,还是邻国的百姓,生命都同样可贵,为了不两败俱伤,残害百姓生灵,我已经决定把所有的一切都让给恶霸王,所以从现在开始,大家要自求多福!而我跟太子想要隐居深山,大家后会有期了!”
虽然长寿王如此宽宏慈悯,但恶霸王还是不肯罢休。在霸占了国土以后,恶霸王仍四处捉拿长寿王父子。最后长寿王落入恶霸王的手里,恶霸王竟然要当众烧死长寿王!这时,太子长生打扮成一个樵夫,混入人群里。他看到父王被绑在四边都是柴堆的台上,马上就要被火烧死了,忍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长寿王也看到太子了,他恐怕太子以后会报仇,便抬头向天大喊:“为人子最大的孝心是让父母死而无憾,千万不要为了替我报仇,弄得冤冤相报。对你来说孝顺就是,让我在九泉之下可以安心长眠,你要化悲痛为力量,好好的活下去!”长寿王就这样活活被烧死了。
太子长生满心悲伤偷偷的回到城里,打扮成一个杂役供人雇用,以待机报仇。他在一个大官的家里种菜,主人曾问他:“长生!你会不会做饭?”长生就回答:“老爷!我当然会啊!”于是老爷就提拔长生当总厨师。
一天,老爷请恶霸王到家里来做客,当恶霸王吃到这么可口细致的菜色时,连连称赞说:“爱卿啊!这些好吃的饭菜都是谁做的?”
大臣回答:“陛下!是前不久我雇的一个做杂役的年轻人做的,我也想不到他的手艺会这么好!”
恶霸王说:“这么好的人才应该送给我才对!你怎么可以留在家里独享呢?”于是大臣就把长生送给了恶霸王,当了他的专门厨师。
一天,恶霸王带长生出去打猎,上山之后,长生就对恶霸王说:“其实我是长寿王的太子长生,我有很多机会可以把你杀死,替我的父王报仇,如我只要在饭菜里下毒,你就会一命呜呼!但是只要一想到父王临终时,再三咛咐我不可心存报仇之念!我就不忍心下手,现在只希望遵循父王临终的旨意,以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现在你既然已经知道我的身份了,要杀要剐随你!”
恶霸王听完太子的话以后非常感动,也十分后悔,就将国土还给太子长生,并向太子保证:“如果以后有别国来侵犯你们,我一定尽力援助你们,希望你不计前嫌,原谅我过去的恶行!”
长生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德行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它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而老子曾说过至高的品德像水一样,能有利于万物而不争斗。老子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德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着名思想。
不争是一种大智慧
只有肚里能撑船的人才能做宰相。
——张建君
“争”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生存下去要争,要想生活得更好还要争,争是一种生存下去的方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但老子却诚诚恳恳地教人们“不争”,这个“不争”原理在他的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此,他略过了“争”,而只说“不争”。实际上,你若仔细想想,没有“争”,怎么会有“不争”?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了。说明他很注意“争”的,只不过他教导人们的是“争”要超过一时一地,超过暂时的成功,要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以其不争”,绝非被动人生。现实人生中以其不争是指大有为而小“无为”,貌似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长远有为的一种处世哲学。可以说是百态人生中“曲径通幽”、“曲线有为”的做法。顺天意、顺时势、顺民心、顺人性,绝不是做被动状,完全把自己交给大自然,像原始人那样任自然摆布,由天养活,而是在顺应客观的同时,主动地、策略地、乐观地、自觉地去驾驭命运之舟,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正所谓“我就是我自己的上帝”。
在这方面,胡雪岩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