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释放出激情澎湃的梦想
有梦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明天,梦想能让人的眼神充满渴望,也能让一个人激情澎湃。有了梦想,成功和幸福就会来敲门。但是光有梦想是不够的,只有梦想的人就像一座没有基石的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就像一个人站在山顶的人,看得到远方,脚下却没有路,梦想也永远不会成为现实,成为可能。如果想要让梦想实现成为可能,这就需要正能量——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它能让一个人释放出激情。正向能量是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健康的、与人为善的理性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使命和责任艰巨的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而清华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能量的发源地和聚集地,它让清华人感到无比自豪,也帮助清华人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到达梦想的彼岸。通过蝴蝶效应,这种正能量在清华生根发芽后,又被清华人传递出来,传给了每个人,传到了每个角落。可以说,清华对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清华积蓄了“自强不息、逆流而上、勤奋、求实、创新”的正能量,清华人将前辈通过自身经历诠释的正能量传承下来,告诉世人继续释放激情;而清华所具有的这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是每个想要实现梦想的人必须汲取的精神能源。因为有了正能量这个法宝,梦想成真也就指日可待了。
清华学子的自豪感源于清华能给他们无尽的正能量
每个清华学子在走出校门时都会面带自信、憧憬的表情,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气质,而这种气质是其他任何一所大学所没有的。为什么清华学子会比其他学子有着更强烈的自豪感呢?这一切很简单,因为他们身后有着一所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学校——清华,正是清华这个与中华民族风雨同舟的知名学府,赋予了清华学子无穷无尽的正能量。
国家羸弱,外强凌辱,祖国和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清华就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中应运而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使得清华在诞生之初就要承担起强大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使命和责任内化为清华精神,像血液一样注入到每个清华学子的血管中,洗炼心灵,焕发新生,使他们具有了忘我无私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无数清华学子前仆后继奔赴在救亡救国的革命道路上,为新中国的诞生和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一个个清华学子满腔热血,慷慨激昂,战斗在如火如荼的战争第一线,为改变民族命运赴汤蹈火。清华人始终与时俱进,和国家、民族同呼吸共患难,形成了优良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这种爱国正能量给予了后来清华人无限的力量,为他们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也是清华人感到自豪的基础。
清华自建校以来,一直秉持着科学救国的理念。清华人在科学领域始终倡导“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求实创新”精神,一批又一批学子在清华园中勤奋求学、严谨治学。清华为社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这使得清华一时间出现了门庭若市、桃李争辉的盛况,很快清华就成为了中国大学的领跑者,而且它还填补了我国科学领域的空白,如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在铁路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为民族实业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国学大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开拓了新的视野;还有自然科学奠基者竺可桢等。在新中国成立后,清华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投身于社会主义的教育、科研、建设事业。清华人秉承优良的学风,从严治学的教风,为新中国培养了许许多多兴业之士,这种勤奋、严谨、求实、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正能量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清华学子,他们也会继承这种正能量,不断积蓄,期待在祖国的各个领域创造辉煌。
每一位清华人,他们身上都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是与生俱来的。贺华勃说:“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两情相悦,它给予我们的,犹如芳香给予花儿一样。这种魅力是不断进取、不断奋斗的精神,是坚忍不拔、毫不动摇的强大毅力,是一种恪尽职守、厚德载物的道德情操,更是一种公平正义、刚正不阿的伟大情怀。这种人格魅力的芳香飘洒在清华园,每一个清华学子吸进了自己的鼻孔,经过血液,渗透到皮肤,靠近他们就会有一种日久弥香的香味,一种难以磨灭的味道。”人类被认为是万物之灵,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就注定了人类是无法孤立存在的,社会交往难以避免,而清华人的人格魅力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散发出温暖和勇气,无形之中提升了个人的力量,人格魅力的正能量也就变得越来越殷实。
清华人是智慧的代名词,一提到清华人,就会想到其学富五车、聪慧、才华超群等赞誉的词汇,这一切的荣誉对清华人来说也是实至名归的,如清华学子钱锺书、茅以升、邓稼先、王国维、钱三强、华罗庚等等,无不让人对他们产生崇敬之情,他们用各自的成就谱写了清华一段段华美的篇章。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智慧就像天使降临,举起鞭子,把犯罪的亚当驱逐出了他的心房。”智慧让一个人变得伟大,它洞悉社会一切现象,把握成功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心灵的升华和顿悟,让人生更加圆满和幸福;智慧潜藏在清华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没有生命的建筑,都被浸泡在清华行胜于言、求实、创新、勤奋的校风中,激励清华人树立远大的目标,勤奋学习,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求知,充满积极向上的心态,继往开来,在这种灵秀之气的耳濡目染下,清华学子不知不觉就被悄悄注入了“清华”基因,成为一种血缘关系。
清华正能量源远流长,它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勉励清华学子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激励清华学子崇德修业、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一种价值信仰,是一种品德修养,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正能量,是保持清华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自强不息这种正能量赋予清华人在学习、工作中不服输、勇于创新的勇气和永远不向逆境和困难低头,敢于面对挑战的精神。
清华人历经多年风雨洗礼,不断积蓄清华正能量,而这种正能量又不断鞭策和推动着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的成长,继续延续清华的辉煌,所以说清华人强烈的自豪感正是源于清华给予他们的无穷无尽的正能量。
记住:清华绝不只是学府,更是能量的“聚集地”
在不了解清华的时候,如果问你清华是什么?也许你会单纯地说:“清华,不就是中国一所着名的高等学府嘛。”如果这样看清华的话,你只能被大众认为是一个肤浅的人,因为认为它是一所普通大学仅仅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马克思说:“看待事物,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清华大学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它不仅仅是一所高等学府,一个培育人才的摇篮,最关键的是清华必须是正能量的聚集地。在一所普通大学学到的仅仅只是知识和一些浅显的做人道理,而在清华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还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国家和民族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的受众群体不仅仅是清华学子,它包括了整个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
人一出生就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方法又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叩问人活着的意义的时候,人都必须要为自己的生存找到一个立足点和依据。对此,清华人给出了比较完美的回答:着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说:“各凭良心。”冯友兰先生却说:“累是累点,不以为苦。”是的,做人法则就是要讲良心,在工作上只要有敬业精神,就能打牢人生的根基。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生命需要反省,需要实事求是的生活态度,物理学家吴有训在科学方面就很讲究实事求是,他认为做人就像他从事科学研究一样,要实事求是,讲良心,这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资本。俄国着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这说明一个人要有“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的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清华人梁启超用自身的行为证明了为国家为学术“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才是人生价值的深度和高度的体现,这种正义、实事求是的正能量也一直在清华校园蔓延。
对于一所好大学来说,教授的知识只是一个学子所要学习的基本的东西,而学生更要学习的是强大的人格正能量,为人生树立一座道德的丰碑。清华人注重个人尊严,和他人平等相处,在任何场合都注重培养自身宠辱不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怀;在民族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发出正义的呼喊,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爱国情操,他们逆潮流而动,以不屈的毅力为支撑,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积蓄正能量。在生活中,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道德永远高于知识,高于智慧。假如你是一个学富五车的教授,没有道德,别人一样不会敬重你。因此,一个人如果不懂注重加强道德修养,尽管他的知识很丰富,但是他离真理的距离却依然很远。清华师生用他们各自的行动完美诠释了这种道德的人格魅力,如一生清白的梅校长、以德服人的李建秋、宁愿饿死的朱自清、有大格局大胸怀的陈达等等,他们高洁清廉、坚守气节、胸襟旷达,大师们在道德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称得上万世师表。完善的人格是人生的最高学府,也是人生的一股正能量。
在大学的校园评比中,国内很多高校都不能与清华相提并论,清华园的美丽风景,烘托着清华智慧正能量愈加多姿多彩。在清华校园里,各种景色尽收眼底,自然少不了几多诗意的智慧,而知识是智慧强大的后盾,清华人对知识的渴求毫不夸张地说是近乎贪婪,这使得清华出现了很多“书虫”,如钱锺书对书的“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潘光旦,既读圣贤书又理天下事的王国维等等,他们在消化知识的同时,也吐出了人生的智慧和真理。智慧之花是需要勤奋耕耘的,成功的条件有很多,但是勤奋才是硬道理,那些声名远播、享誉中外的清华人所取得的成就靠的不是他们天资聪颖,而是脚踏实地的勤奋苦干和辛勤耕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智慧的对立面是疯狂。”这说明了智慧的人生方向是需要理性来掌舵的,为人和为学的智慧都需要理性,没有理性的人生就会是盲目和混乱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困境、顺境、危险还是责难,理性都能帮你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沉着冷静、科学严谨地渡过每一个难关,如此才能让智慧之花在清华这片沃土上积聚,遍地开放,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度,博大的人文情怀是其立足之本。清华之所以能延续百年辉煌,不仅仅在于它能在科学领域取得卓越贡献,最本质的在于它有博大的人文情怀和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清华的一代代掌舵人始终关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寻找人最本真的精神需求,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走出半人时代。”正是在这种满含博大情怀正能量的历史情境下所提出来的。不管是在清华的校园里还是课堂上,你都会感受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那种百家争鸣的气象,清华人提倡“学术自由,独立思考”,他们敢于挑战、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这种人文精神用清华教授陈寅恪先生的话来说是最合适不过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博大的人文情怀还体现在清华人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正能量,他们愿与祖国生死相依,巴金说:“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也便无法写作。”一代代有着强烈民族荣誉感和爱国人文关怀的清华人,不仅因为他们在科学上取得卓越的成就而伟大,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博大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情操令世人瞻仰和敬佩。这种人文正能量自清华建校伊始就在清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因此,看待清华,不能用肤浅的眼光去看待,要看到她的实质,她不仅是中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而且还是世界一流的大学,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的聚集地。
正向能量为何在清华如此“畅销”?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正向能量为何能在清华如此“畅销”呢?
世界上着名的“蝴蝶效应”说,一只身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在美国的一个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汽车大王福特刚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到一家汽车公司去应聘。当时应聘的人很多,而和他一同应聘的人学历都比他高。因此,福特感到应聘没有任何希望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门,他就发现地上有一张纸,于是弯腰把那张纸捡了起来,见是一张废纸,就又顺手将其丢进了垃圾箱里。这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被董事长看在了眼里。福特忐忑地坐到了办公桌前,正欲开口时,董事长马上打断他说道:“福特先生,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这让年轻的福特感到非常诧异,因为自己还没有开始面试,便被录用了。直到后来他才知道,自己被录用的原因正是他弯腰捡纸的那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之后福特便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直到公司以福特的名字命名而享誉全世界。福特的收获看似偶然,实则是一种必然,他下意识的一个简单动作,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着名的“蝴蝶效应”理论。假如你真正了解蝴蝶效应的话,就不会再纳闷为什么正向能量在清华会那么“畅销”。在清华校园里,只要捕捉到一只具有正向能量的“蝴蝶”,清华人就能一通百通,这种一通百事皆通的理论被清华人赋予了一种精神叫不断“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