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凤姐是个雁过拔毛的人。贾芸领了二百多两银子去补种树木,事先可是送了凤姐十五两银子的冰片麝香。现在诗社一个毛的礼都没有送过来,就每年拨二百两银子给她们,哪有这样便宜的事?
李纨、探春知道这笔钱不好要,便大家约齐到凤姐这里来。当时去的人除李纨和探春外,其他还有什么人书里没有写。估计黛玉、宝钗、湘云都没有去,她们都是亲戚,不好出面。迎春也没有去,她是二木头,不爱参加这个活动。惜春肯定去了,因为她奉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要从凤姐这里找一些画料,这个活只有惜春亲临挑拣才行,别人不能代替。估计当时去的就是这三个人。
凤姐很敏感,一见来了这么些人,就知道准有要钱的问题提出来。探春先不提拨款的请求,只是提出请凤姐去做诗社的"监察御史"。凤姐立即揭穿探春的真正企图,什么监察御史,分明是叫我做进钱的铜商罢了;你们起诗社轮流做东,月钱不够花,弄个监察御史给我,好跟我要钱。
从凤姐的立场来看,她不应该这么说,她应该等探春自己提出拨款的请求。凤姐不等她们自己提出,主动挑开这个话题,岂不是正好使探春她们顺竿子爬上来?看来凤姐一开始就知道她们是要钱来的,而且准备拨钱给她们。这些姑娘片子现在是无钱无势,但她们都是老太太的心头肉,是一个都不能得罪的。再说,她们将来都要出嫁,倘若女婿家有出息,还要靠她们的后援呢,怎能为了区区二百两银子种下仇恨呢?
凤姐的考虑非常周到。贾府后来被抄家后,贾芸、贾环浑水摸鱼,把凤姐唯一的女儿巧姐儿卖给外藩做婢,幸亏平儿闻讯后把巧姐隐藏在刘姥姥家才躲过一劫。在这个危难时刻,嫁到镇海统制家做媳妇的探春随着调任京城供职的公公和丈夫回到了京城。镇海统制刚刚立了大功,海疆平靖,统带水军班师回京,自然是十分风光。这时的探春也不是过去的三姑娘了,而是重臣的儿媳,她说一句话,贾府的人都得好好地听着。探春的到来,及时地解救了巧姐儿,使巧姐儿得以安全地回到贾府,贾环等人则得到了严厉的惩罚。凤姐当年拨诗社经费时的慷慨得到了探春的丰厚回报。
凤姐对探春很客气,没有为难她,专门拿李纨开涮。凤姐算了一算账,贾府大柜上每年拨给李纨的钱总共有五百两银子,李大嫂子每年拿出二百两银子作为诗社的活动经费不会有问题,何必捂着钱袋子不放,还专门到我这里来要钱。凤姐特别点出,姑娘们都大了,没几年都要出嫁了,满打满算,诗社的活动经费三年共需六百两,就这点钱你还不愿出。
凤姐的话看来好似是开玩笑,其实句句都打在李纨的要害处。李纨由于守节,又拉扯着贾兰,贾母特别照顾,给她经济上以充分的支持。但李纨有很大的危机感,除了大柜上给她的这笔钱以外,她没有一分钱的额外收入。贾兰尚小,正在读书,将来能否做官挣钱尚且是一个问题,她敢大把大把地乱花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