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都说距离产生美呢?就是因为在一定的距离间,人们既可以保持暖暖的友情,又可以彼此间有一定的欣赏空间和自由空间,朦朦胧胧的,如同水中月,镜中花,雾中的山水甲天下,远距离的欣赏反而更好、更神秘。而人们之间的距离如果太近,让彼此失去神秘、失去欣赏的空间,把彼此看得太清楚,把自己的底细暴露得太多,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就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彼此间太了解了,优点、缺点,你的致命处,你的死穴……所以,在交往中彼此要找到最合适的距离、最恰当的交往方法,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取舍有分寸,进退有尺度
在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不小心将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一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从容一笑:“鞋无论多么昂贵,剩的下一只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让拾到的人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老人在丢了一只鞋后,毅然丢下另一只鞋,这便是成熟而理智的表现。一般来说,人们总是飘飘然于拥有的喜悦,而凄凄然于失去的悲伤。老人却以从容的达观之态,超越于世人之上。的确,与其抱残守缺,不如舍去,或许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同时也使自己心情舒畅。老人这种舍得的做法令人顿生敬意,也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要做一个懂得“舍”的人,所谓“取”和“舍”,并非什么都舍。世间有许多舍不得的,比如爱情、亲情、友情,比如诚信、公德、仁义。舍不得,偏要舍得,必然为人所不齿。
取舍,并非什么都能“取”。舍弃的,有可能永远失去。舍弃此时此刻,就不会再有此时此刻;舍弃真正的朋友,就不会拥有真正的友情。
事情的结果往往是这样:取舍有分寸,可使人得到许多回报;相反,不懂得取舍,可能使人遗憾终生。
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个贪财的人背一麻袋金子过河。遇恶浪翻船,船夫劝他丢掉金子,可他舍不得,最终却舍掉了生命。身陷绝境,除自身之外,一样也留不得。遇险时,绝对是“舍”大于“取”,不然,将性命搭进去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实在是得不偿失。
人生下来是纯洁的,人的贪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所以,取舍有分寸是一种人生哲学。舍是一种本领、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舍得舍得,先舍后才能“取”,“舍”在前,“得”在后,也就是说,“取”和“舍”虽是反意,却是一物的两面,“取”和“舍”是对等的。
取和舍,进与退,都要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待。某个方面得到了,同时也失去了其他的;而退一步,也许才能进两步,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和体会。
就像“进”和“退”,进是积极进取、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奋力前行。退是养精蓄锐、积蓄力量、抓住机会、一飞冲天。
进退之道是一种理性而睿智的人生智慧。人生如棋局,每个人都在为理想而博弈,但在人生这盘棋中,进退有方、攻守自如的高手实在是少之又少。有的棋手以勇猛见长,以攻击为主,但却忘记了进取才能最终制胜,往往一上来就被动挨打,一败涂地。其实,攻守平衡、进退自如,才是棋手的最高境界。
36岁的乔治毕业于名校,为人聪明又勤恳做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为一家世界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部门总监,是公司里职位最高的中层之一。可是去年,他主动选择去另外一个部门当总监。新部门是二线部门,虽然同样是总监,但乔治的职务和薪水比原来低了两级,在公司里的地位也不如原来。
很多人都对乔治的选择感到不理解,“你原来做得那么好,高高在上的,让所有人羡慕,为什么自己要主动选择后退呢?”对此,乔治有自己的一套理由。
乔治告诉朋友,原来的职位虽然重要,薪水也很高,但高职高薪是与工作的高压力成正比的。“原来,我要经常加班到夜里,就是周末也很少能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平时想跟家人吃个晚饭,基本没机会。更重要的是,长期夜班导致睡眠不足,工作高压让身体状况变得也不太好。我今年虽然才36岁,但身体好像是46岁,常常感到身心俱疲。”
换了新工作以后,乔治最明显的感受是,再也不用加班到深夜了。而且二线部门的工作相对轻松很多,对于像乔治这样已经习惯高压工作的人,常常感到不在话下。“我现在每周都有几天能回家吃晚饭,而且也可以和家人过完整的周末了。以前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公司,忽略家庭的时间太久了,现在终于有机会弥补一下。帮太太做做家务,给儿子辅导一下功课,或者在周末和家人一起去郊区放松一下,这种生活真是太好了。另外,新工作的压力和以前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我甚至感到,现在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享受。”
乔治说,虽然现在的薪水比原来低了两级,但是并没有影响家庭开支,应付日常开销完全没有问题。“可能原来想买30万元的车,现在改买20万的,而且用于投资的钱变少了,但这都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再说,每月少的这些薪水和换来的舒服工作相比,我觉得很值得。”乔治还有一个想法很少和人提及,那就是新部门现在虽然不起眼,但未来的发展前景却很好。“原来的那个领域已经做到头了,没什么太大的上升空间,新业务领域却充满了机会。我确信将来不论是职业选择还是对个人能力的锻炼,新工作都能给我很好的回报。自身综合实力加强了,还怕薪水停滞不前吗?”
取舍有分寸,进退有尺度的人,是有大智慧之人。的确,人不能像一辆只有油门而没有刹车的汽车,否则就走向了反面,在努力的时候,要竭尽全力,但不能忘了在适当的时候要刹车,这样才是安全的,也是幸福的。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为自己留后路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吭不响,得理也让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一个活得叽叽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
有理、没理,饶人不饶人,一般都在是非场上、论辩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这也值得。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小小的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严重的大打出手,或者闹个不欢而散,鸡飞狗跳影响团结。
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放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不太容易做到,但如果能做到,对自己则好处多多。
人要能站到高处,往开处想,便能理解别人,宽恕别人。看着像是“窝囊”,其实那是人格的完美高尚。带来的那种崇高美感,是一种千金难买的精神享受。
中国传统美德讲究“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我们说待人能宽容,能原谅人也是一种美德。虽然我们从小就知道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然而要做到却并不容易。
俗语说,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也就是说原谅别人的过错、冒犯或失礼之处的人并不是傻子,傻子才不会原谅别人。人与人之间,发生争执和碰撞都在所难免。一旦有了纷争,即使认为自己一方在理,也应避免过分地数落、指责。毕竟,谁能一点毛病和错误也没有呢?
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待人宽厚是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自古至今,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而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典则。我们每个人做事不要做得太绝,要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余地,也给自己和别人一条退路,何乐而不为呢?
曾经有位留美归国的硕士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他不但学历高,而且口才极佳,业务能力也强,在会议中屡崭新角。可每当他听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较不成熟的企划案或是某些时候得罪到他时,他总会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在他的观念里,这样并无不妥。因为这一切都是“师出有名”,如果不是别人有误在先,也轮不到自己开炮。
然而,他的态度却让他在同事间成了只孤鸟。没过多久,他就选择离开了公司。当然,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欠佳,而是因为人际的压力。一直到他离职前,他仍在不断地问自己:“难道我的观点错了吗?难道我发的脾气是没有道理的吗?”
有一句名言:“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在日常生活当中,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否则,不但“消灭”不了眼前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因此而胆怯,进而疏远你。这值得吗?留一点余地给那些得罪了我们的人,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美德,该培养的“习惯”。
如果得理不让人,那么就会让对方走投无路,有时甚至会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或许就会“不择手段”,这样将对你造成一定的伤害。
历史上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成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的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盖的仍是普通棉被。大臣汲黯因为他这样,就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装模作样、沽名钓誉,目的就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真的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一种智慧。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也许是在继续“使诈”。正因为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因此他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就是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
其实,这是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是不是沽名钓誉了,因为自己的行为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可见,得理能让人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
当对方无理,自知吃亏时,你的“理”明显占过对方,那么,不妨给他留一点余地,他就会心存感激,来日也许还会报答你。就算不会图报于你,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这么说来,得饶人处且饶人,不也是给自己留条路吗?
找准安全距离,不互踩私人空间
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就会窒息,无论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都是这样的。所以,心灵和心灵间一定要留下距离,否则就会在挣扎中窒息。心灵的距离,取决于怎样处事待人。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感觉是很微妙的,所以,一定要找准这个安全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发现自己选择的话题不受欢迎,应立即转移话题,不要毫不知趣地继续下去。如因自己疏忽而选择了令对方不快的话题,则应当道歉,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跟人交流,一定要把握尺度和距离,不踩私人空间,切勿触碰“着火点”。一旦你发现自己碰触到了别人的“着火点”,引起别人不快时,应该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转移别人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弱化他人因为隐私被冒犯而产生的不快,也表示自己并非有意探问隐私。表达出自己的诚意,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的隐私,把握好同事间和平、互助、有距离关系的尺度,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氛围。
你必须避免谈论别人的隐私,一是不可在谈话中拐弯抹角地刺探别人的隐私,二是不可知道了别人的一点点隐私就到处宣扬。宇宙之大,谈资无所不有,何必非要把别人的隐私当做谈资呢?
对待别人的隐私,要切忌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确凿,也许还有许多隐情你不了解。要是你不假思索就把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难免颠倒是非。而话说出口就收不回来,待事后你完全明白了真相时才后悔不已,而此时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你如果不知内幕,就不可信口雌黄,以免招惹是非。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隐私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人世间不知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你虽不是这种人,但偶然谈论别人的隐私,也许你无意中就为别人种下了祸患的幼苗,其不良后果并非你所能预料的。
现代社会的职场白领每天至少有8个小时的时间耗在办公室里,甚至比待在家里的时间还要长。工作场所已经成为白领与人交际的重要地点,也成为各种信息和八卦的交换市场。因此,是否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和他人的私人空间,已经成为一个白领能否在职场中游刃有余的关键因素。
你可能也知道,八卦一向是同事间联络感情的最佳话题,尤其在茶水间、洗手间这两间“谈话室”里,往往是众家流言的最大集散地,也是大家说老板坏话的“秘密花园”。
八卦可以多听,但不能多讲,最好只进不出。所谓“祸从口出”。口水是名副其实的“祸水”,不管是泄露自己的私事,还是转述听来的是非,都可能让自己陷入言多必失的危险。更要不得的是以成为八卦中心为荣,以为自己真的很有神通,到处打探小道消息,变成被利用的对象还不自知,等到被别人出卖,才后悔不已。在工作之余,与同事一起上卡拉OK、下酒馆、去郊游,也要把握不谈隐私的原则。至于同事中的个别深交者,能否向其倾诉心事,无所不谈,让其对自己的私生活出谋划策,他会不会在关键时刻“背叛”你,那就只能靠自己拿捏了。
其实,隐私是一个人的底线,别人不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也就无从伤害你。如果过多地暴露,最后你不想走人都难了。办公室里,同事之间通常只是隔着一扇小小的“屏风”,再加上工作的单调无聊,聊天是一件极平凡的事情。但是有些人不分场合、时间,说到兴起之时,口不择言,不管什么都像竹筒倒豆子那样一点不剩地倒出来,往往一句话脱了口才知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