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8300000015

第15章 儿童在家里的地位:儿童的心理处境及矫正

很多人都了解,一个孩子对自己在某个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有自己的无意识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往往和他们的发展状况具有一致性。同样,我们也都有所感触,一个家庭,长子、次子和第三子的人生道路,性格发展通常会有所不同,其实这与他们长期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是有关联的,也可以说是相适应的。换言之,儿童性格的发展是从其早期在家庭环境中的处境磨合、锻造出来的。

过早开始幼儿教育并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因为孩子的行为和情境反应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对于幼儿来说,即使你足够细心也只能观察到一些细微的这种模式的影子。如果不加干预,几年以后,曾经微弱的影子就会逐渐清晰地变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但这种行为模式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客观事实,因为这主要来自于其早期经验的无意识理解。也就是说,一旦最初儿童对某种情境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或判断,就会直接导致他的行为有所偏差。而逻辑或常识等很难弥补这种行为偏差,如果儿童最初的这种观念或看法没有得到及时修正的话。

对教育者来说,用毫无差别的方法来教育儿童显然是不可取的,他必须要了解儿童独特的个性,这是每一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必然会具有的。而正是这种个性的存在,才使得同一教育法则在不同的儿童身上会出现不同的教育结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儿童在面对同一情境时做出的反应几乎相同,这种情况并不是自然形成的。事实上,当这些儿童对某一情境理解或认识不够时,往往就会出现相同的错误反应。就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在一个家庭中,当有新的孩子诞生时,早出生的孩子会有一种嫉妒心理。当然,肯定有人觉得不能这样一概而论。或者说,只要使早出生的孩子提前做好有一个弟弟妹妹的心理准备,就能避免这种嫉妒心理的产生。怀着这样错误认识的孩子心理其实经常会有所矛盾,就像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所幸,大多数人都能成功地应付这个局面,并走到最后,而还有不少人“几乎都迷失了方向”。错误的道路看起来会更容易通过,所以,有很多孩子徘徊之后选择了错误的方向。

家庭中会对孩子性格的发展起到很大影响的情境还有很多。比如,在一个家庭中,特别是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一个好一个坏的现象很普遍。人们只要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那个所谓的“坏”孩子过于想要追求在家庭内部的优越感或认同感,总是试图吸引别人的注意,如果有人去他家做客,也总能听到他的叫喊声。而那个好孩子通常安静、谦逊、学习优秀,是家人的口头表扬对象。父母对于这样的现象都觉得难以理解,而在做了大量调查之后,我们发现,那个好孩子其实也很在意这种优越感,但是他发现通过以上那些好的表现可以轻易获得大人的认可和赞同,超越家里另外一个和他竞争的孩子。一旦两个孩子形成这样的竞争局面,那个“坏”孩子就很难通过同样的表现来战胜那个好孩子,自然地,他会选择相反的方式,极尽所能的调皮捣蛋或者搞破坏,做出让大人“气急败坏”的举动。事实证明,那些调皮的孩子在未来的成就通常会更突出,那种对优越感极度的渴望会促使他往另一个极端努力,在每一所学校,这种情况都比比皆是。

这会提醒我们,不要认为成长条件、环境相同的两个孩子,在各个方面就应该相差无几。更何况,没有任何两个孩子的成长条件能达到完全一样。而那些当初性格很好的儿童,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儿童或其他不良影响,也会变成问题儿童。

下面这个17岁女孩的案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在10岁之前,这个女孩在各方面一直表现很好。她有一个哥哥,比她大11岁。由于在过去的11年中,哥哥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因而久受宠溺。所以,当女孩出生时,哥哥没有表现出那种嫉妒心理,但他的行为依然像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一样。而当女孩长到10岁时,因为哥哥长时间不在家,女孩便渐渐处于近乎独生女的地位。就是这种地位的变化让她不再表现优异,开始变得任性、自我。当然,她最初的要求在富裕的家庭中几乎能达到有求必应。但等她再长大些时,家里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她的任何要求,对此,她开始觉得不满,然后选择别的方法来实现自我满足。她私下利用家庭的信用去借贷,并且很快就负债累累。就此,她已经完全与过去那个表现良好的自己隔绝了,变成了一个让人厌烦的人。

从上面的案例,再加上其他大量事实,我们能够发现一个普遍结论,一个儿童可能最初选择用良好的行为表现来实现自己对优越感的渴望,但我们不能保证,当情况发生变化,他是否还能保持这种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儿童的活动以及他与周围的人和社会的关系,从而暴露出他的生活风格,通过对这些信息再结合对儿童自身的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这个儿童所具有的性格、生活风格等,其实都是为了追求一种优越感、价值感和社会认同而形成的。

比如学校里常常会有这样的孩子,他们的表现看起来与我们得出的结论有矛盾之处。这种孩子的一贯表现是:懒惰、不卫生、寡言少语、不爱学习、对纪律视若无睹,面对批评也是一副与己无关的状态。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不出有追求优越感的欲望。但经验丰富的教育者很容易发觉,这其实是他们追求优越感的一种荒唐的方式或表现。这些孩子因某些原因认定自己无法通过那些正常孩子该有的优秀表现来获得认同,于是便采取了逃避所有可能会让自己变得优秀的机会。而这种自我封闭,还能让别人觉得自己性格坚强。但事实是,这样的坚强是很脆弱的,因为这是用来躲避伤害的伪装。这样的孩子通常有着更为敏感和纤弱的心灵,他们将心包裹在坚强的外表之下,来拒绝任何东西的靠近。

如果你有办法让这样的孩子开口和你说话,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言语和思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在这些类似于白日梦的想法中,他们把自己想像成很伟大的英雄,甚至君王一样的角色。这些梦是脱离现实的,但有些儿童不仅在幻想中,在现实中也会扮演这种“英雄”角色。比如,在看到溺水的人时一定会去救助。这些儿童把自己在幻想中的角色移植到现实中进行自我训练,特别是那些还残存自信的孩子,一旦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把自己套入角色。

同样的梦境还会反复出现。奥地利君主时代,很多孩子都会做梦,梦见自己将身处危难之中的国王或者王子解救了出来。而他们的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整天在做着这样的幻梦。可以看到的是,经常做类似白日梦的人很难适应现实,也无法让自己变得对现实社会有用。因为现实和他们的想象有着无比巨大的差距。他们中有一些孩子会采取中间的办法,在做着幻梦的同时,也愿意去想办法适应现实。而那些完全沉溺梦想的孩子则会离现实越来越远,变得完全不适应现实。自然地,现实中还有一类孩子,他们几乎不会去关注那些虚幻的梦想,而是注重现实,连阅读也不会去沾染充满幻想和想象的书籍。

毋庸置疑,一个正常发展的孩子要同时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适应现实的意愿。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点,与成人相比,孩子更容易把他们眼中的世界看成绝对对立的两个部分(全好或全坏,聪明或愚蠢,全有或全无)。所以,我们要做到正确地理解儿童,就要时刻记着这个事实。成人之中也会存在这样的认知方式,所以我们知道,要彻底摆脱它是很难的。就像人们习惯认为冷是热的对立面,而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冷、热仅仅代表两种温度的差异。除了儿童和少部分成人,在哲学范畴里也有这种思维方式的痕迹。在古希腊哲学中,这种对立的认知方式就占据着主导地位。直到今天,还有不少非专业哲学家运用对立思想来思考问题。确定了类似于生—死,上—下,男—女等这些性质对立的程式。所以可以说,现在儿童的思维认知和古代哲学家有着相似的地方。我们也可以说,那些把世界分为截然对立的两个部分的成人,具有部分儿童的思维方式。

对于这样人,我们可以用“要么全有,要么全无”这句格言来概括他们的认知方式。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这种“全有或全无”的理想生活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在“全有”和“全无”这两个极端之间,还有无数的不同等级。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来生活,特别是儿童,其表现就是在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的同时,又生发出想要补偿这一自卑缺陷的过度欲望。历史上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凯撒大帝,在谋取王位时被最信任的朋友杀害了。许多儿童因为存在这种极端对立的认知方式,所以性格中容易表现出偏执、偏激等现象。结论性的认识就是,这样的儿童其实已经拥有了一种可以称作个人哲学,或者说与普遍认知相对的个人理智。就比如下面,一个只有4岁的小女孩在偏执的思维指导下,会作出这样的举动。当她的母亲递给她一个橙子时,她接过来却又立马扔在地上,然后对母亲说:“你给我的东西,我都不喜欢。我喜欢什么,我自己会拿!”

那些懒散、不讲究卫生的儿童更不可能“全部拥有”,于是,他们便逐渐走向“全无”的极端中去,沉浸在白日梦和幻想之中。但是,我们不能过早地对这些孩子失去信心。因为我们已经知道,那些特别敏感的孩子会逐渐远离现实,通过沉醉幻想之中来规避他们对现实的那种不适应。我们再来看那些有大成就的艺术家、科学家们,就会发现,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很必要的,因为他们的创造灵感有时来自于良好的想象力。对他们来说,那些白日梦是一种途径,可以让他们的思维避开生活中的烦恼和对失败的恐惧。人类历史上那些杰出的领袖也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且能很好地把想象与现实结合,从而取得成功。当然,不仅如此,这也与他们自身所受的良好的教育,细致的洞察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有的勇气有关。这其中,勇气又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通过对这些伟人的生平研究,我们看到,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有勇气才让他们在面对机会时勇于拼搏,最后成就大业。我们这里不是在教大家如何把一个儿童培养成伟人,而是应该从中吸取一些教育此类儿童的注意事项。那就是绝对不能简单粗暴,而是要比对正常的孩子更多地鼓励来对待他们,引导他们了解现实生活,避免现实世界与他内心想象世界差距的扩大。

同类推荐
  • 人生的戒律

    人生的戒律

    本书以马斯洛心理学理论为原理,介绍如何健康实现自我心理成长,启迪读者创造成功而美好的人生。
  • 沟通要懂心理学

    沟通要懂心理学

    本书用简练、通俗的语言为你介绍了生活中人们在互动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微妙心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内容涉及到了生活中各种场景,全面实用。本书可以帮助你在任何场合中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 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本书讲述了第一印象是识别人的首要先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总是以第一印象作为认识一个人的先决条件。若第一印象”定格”,形成心理定势,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际交往的态度与取向。
  • 女性最爱做的180个心理游戏

    女性最爱做的180个心理游戏

    情的起伏,性的困惑,归宿的迷茫。使身处情感漩涡中的女人几多彷徨,几多疑虑。 穿梭在时尚和流行之间,你对时尚能否取精去芜,能否让自己的性格气质和内在精神追求,从时尚中升华而出? 相比男人的豁达和洒脱,女人也一样拥有成功的资本。那么,你发现自身独特的优点了吗? 本书中的“心理游戏”就是一把解开你心中疑惑的钥匙,它能够帮助你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找到心灵迷宫的出口,拥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 害怕你就输了:不自信是一种恐惧症

    害怕你就输了:不自信是一种恐惧症

    不自信是造成失败人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你深受恐惧、不自信等消极心理之害,不甘心就这样被它毁掉,想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为自己赢回自信,就必须超越自己、克服害怕。本书为你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案,让你从认知上全面了解不自信和恐惧产生的深层原因,抓住错误思维的要害,一举攻克恐惧的壁垒,本书还为你提出了很多克服害怕、自卑等情结的有效建议,使你突破心理学的重重迷雾,在探求人类精神障碍本源的同时,能依靠积极有利的行动建立起强大的自尊和自信,让自我心灵由怯懦变得更为强大。
热门推荐
  • 在菩提树下等你

    在菩提树下等你

    世上真的有——人见人爱的男生吗?怎么可能?你不相信吗?反正,我不相信!曾乐前?他是谁啊???……
  • 妮死你

    妮死你

    苍茫之大地,无垠之天际,浩瀚之宇宙,其踪迹之缥缈,亿万生灵难寻觅。其名:武佛,生于天地间,游荡于星空各处,留有一处藏地,名——佛池。我妮妮妮死你,看你咋办,哈哈.......哼.
  • 御宅启示录

    御宅启示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二次元梦,每个人心中的二次元天空都不相同,我能做的就是把我心中的二次元尽可能描绘出来。寻常的无限流,不寻常的故事,刘越的二次元故事开始了......
  • 回眸只为看你一眼

    回眸只为看你一眼

    他是在的德清市呼风唤雨的那个男人,他是那样的完美。可是,却对女人不感兴趣。也许是因为七年前的那个她吧。直到今天,第二个她出现了,他对她是又爱又恨,最后,还是情不自禁的爱上了她。。。。。。
  • 仙魔炉

    仙魔炉

    人修之道,在性与命。妖修之道,在血与丹。魔修之道,在欲与贪。浮浮尘世,苦海争渡。一曲离殇,三世情孽。仙界求索,天地为炉。到最后,才发现,这一切,皆为虚妄。
  • 怎样的伤美

    怎样的伤美

    怎样的伤美为你讲述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他们爱的很辛苦爱的刻骨铭心,无论前面的路有多么的困难他们总是不顾一切的去爱,用自己的生命去爱,他们爱的路途中很凶险!几经生死..却还是不顾一切.....呵呵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吵吵闹闹。。可是打是亲骂是爱嘛..嘿嘿...!故事很精彩哦...筱筱极度推荐后面的很精彩...速跟踪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罚球线之天使之翼

    罚球线之天使之翼

    二十八米,是这个球场的长度但无法阻止人类追逐极限的速度。三点零五米,是篮筐距离地面的高度却远远不是飞人所能挑战天空的尺度。璀璨的灯光下,这里是巨人的战场也是精灵的舞台。“永远不要放弃篮球飞向篮筐的轨迹!”他像最耀眼的星辰,坚持着他的信仰,引领球队走向胜利的荣光。“不让我倒下,就只能成为我脚下的尸体!”他如同光下的暗影,带着最决绝的冰冷,孤独地踏上最强之路。这是个星光熠熠的热血舞台,演绎着王牌与王牌的对决,天赋与天赋对抗,控卫的梦想、射手的尊严、中锋的荣光还有用燃烧的生命去完成的绝美飞翔……
  • 遇見

    遇見

    遇见一切已知,遇见一切未知。这本小集子终会成为我这一生的遇见,包括你在内!
  • 集异记

    集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