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而来的信徒
有一次,一个信徒前来拜访赵州禅师,因为没有准备供养的礼品,就歉意地说道:“我空手而来!”
赵州禅师望着信徒说道:“既是空手而来,那就请放下来吧!”
信徒不解他的意思,反问道:“禅师!我没有带礼品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立即回答道:“那么,你就带着回去好了。”信徒更是不解,说道:“我什么都没有,带什么回去呢?”赵州禅师道:“你就带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回去好了。”信徒不解赵州禅师的禅机,满腹狐疑,不禁自语道:“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呢?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呢?”
赵州禅师这才指示道:“你不缺少的东西,那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
信徒仍然不解,无可奈何地问道:“禅师!就请您明白告诉我吧!”赵州禅师也无奈地道:“和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要把去恶行善的心提起,要把争名夺利的心放下,作为一个正常人,最根本的就是认识到行善是自己分内的事情,止恶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何况你是一个禅者。”
信徒至此才稍有契悟!
【道破禅机】
放下执著,提起幸福
说到“放下”二字,似乎人人都能说出一番道理,诸如放下名利,就得到了清闲;放下贪欲,就得了平和;放下恐惧,就能得到心安;放下烦恼,就能得到快乐;放下傲慢,就能得到进步……然而十有八九却不知道放下什么,如何放下?
正所谓身在局中者迷,许多事真的要你放下总是很难很难。一天,悟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悟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悟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累的了。”
过了片刻,甲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了之后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丙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悟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被迫劳动、年老和死亡,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悟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丙说:“有了名誉,就有了一切,就能快乐。”悟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人有了金钱却很忧虑,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呢?”信徒们无言以对。悟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
禅宗里的“放下”,不是真的让你什么事都不去做,什么人都不去想,而是让你放下内心的执著。世事无常,你的心态也要跟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了随遇而安,你就得到了想要的幸福。
钱财为何物
有一个刚出家的小和尚问禅师:“钱财为何物?”禅师没有回答小和尚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国王,名叫难陀。这国王拼命聚敛财宝,希望把财宝带到他的后世去。他心里想:“我要把一国的珍宝都收集到我这儿来,不能让外面有一点剩余。”
因为国王贪恋财宝,所以他规定:谁想结交他的女儿,就要带着财宝当见面礼。他吩咐在身边侍候她的人说:“要是有人带着财宝来结交我的女儿,把这个人连同他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他用这样的办法聚敛财宝,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还有金钱宝物,所有的金钱宝物都进了国王的仓库。
那时有一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她对他极为疼爱。这个儿子看见国王的女儿姿色美丽,容貌非凡,非常喜欢,但是他家里没有钱财,没法结交国王的女儿,为了这事,他生起病来,身体瘦弱,气息奄奄。她母亲问他:“你害了什么病,怎会病成这个模样?”
儿子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说:“我要是不能和国王的女儿交往,必死无疑。”
母亲对儿子说:“可是国内金钱宝物,一无所剩,到哪里去弄到宝物呢?”母亲又想了一会儿,说:“你父亲死的时候,口里含有一枚金钱。你要是把坟墓挖开,可以得到那枚钱。自己用那钱去结交国王的女儿。”
儿子照着母亲的话,就去挖开父亲的坟,从嘴里取出那枚金钱。他拿到了钱,来到国王女儿那儿。这时国王的女儿便把他连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国王见了,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除了我的仓库中,都荡然无存。你在哪里弄到这枚金钱?你一定是发现了地下的窖藏了吧!”
国王用了种种刑法,拷打这寡妇的儿子,要问清楚他得到钱的地方。寡妇的儿子回答国王说:“我真的不是从地下的窖藏中得到这枚金钱的。我母亲告诉我,先父死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枚钱。我挖开坟墓,由此得到的这枚钱。”
国王派了亲信去检查真假。这亲信果然看见了此人父亲口中放钱的地方,这才相信了。国王听了亲信的报告,心里暗自想道:我先前聚集一切宝物,想的是把这些财宝带到后世。可是那个父亲,一枚钱尚且带不走,何况我这么多的财宝呢?
故事讲完了,禅师问小和尚:“钱财为何物?”
小和尚答道:“身外之物。”
【道破禅机】
不要过于看重钱财
我们生活在一个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时代,人们似乎开始认为金钱才是使他们幸福的原因,于是纷纷追逐金钱以求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幸福。
然而真相却是:一个人越是过于看重钱财,往往会距离幸福越远。因为不管你赚多少钱,钱财终究只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陶朱公原名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以后,功成身退,转而经商。后来辗转来到陶地,自称朱公,人们都称他为陶朱公。他谋划治国治军的功夫高明,经商赚钱的本事也不差,后来他的二儿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陶朱公想用金钱赎回二儿子的性命,于是决定派小儿子带着许多钱财去楚国办理这件事。长子听说后,坚决要求父亲派他去,他说:“我是长子,现在二弟有难,父亲不派我去反而派弟弟去,这不是说明我不孝顺吗?”并声称要自杀。陶朱公的老伴也说:“现在你派小儿子去,还不知道能不能救活老二,却先丧了长子,可如何是好?”陶朱公不得已就派长子去办这件事,并写了一封信让他带给以前的好友庄生,交代说:“你一到之后,就把钱给庄生,一切听从他的安排,不要管他怎么处理此事。”
长子到楚国后,发现庄生家徒四壁,院内杂草丛生,按照父亲的嘱咐,他把钱和信交给了庄生。庄生说:“你就此离开吧,即使你弟弟出来了,也不要问其中的原委。”但长子告别后并未回家,而是想:这么多钱给他,如果二弟不能出来,那不是大亏?欲留下来听候消息。庄生虽然穷困,但却非常廉直,楚国上下都很尊敬他。陶朱公的贿赂,他并不想接受,只准备事成之后再还给他,所以那些钱财他分毫未动。陶朱公长子不知原委,以为庄生无足轻重。
庄生向楚王进谏,说某某星宿相犯,这对楚国不利,只有广施恩德才能消灾。楚王听了庄生的建议,命人封存府库,实行大赦。陶朱公长子听说马上要大赦,弟弟一定会出狱,而给庄生的金银就浪费了,于是又去见庄生,向庄生要回了钱财,并暗自庆幸。庄生觉得被一个小孩子欺骗,很是恼怒,又进宫见楚王说:“我以前说过星宿相犯之事,大王准备修德回报。现在我听说富翁陶朱公的儿子在楚杀人被囚,他家里拿了很多钱贿赂大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并不是为体恤社稷而大赦,而是由于陶朱公儿子的缘故才大赦啊。”楚王于是下令先杀掉陶朱公的次子,然后再实行大赦。结果陶朱公的长子只好取了弟弟的尸骨回家。长子回家后,陶朱公大哭说:“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杀死他弟弟的!他并非不爱他弟弟,只是因为他年少时就与我一起谋生,手头不宽裕,所以吝惜钱财,而小儿子一出生就看见我十分富有,所以轻视钱财,挥金如土。以前我派小儿子去办这件事,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啊。”当然,生活中不能没有钱,因为金钱可以换来许多的物质享受,可以买很多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可以买更大的房子以及更好的车子,可以改善你的生活,可以让你去想去的地方旅游……但是人活着并不是只为了赚钱,赚钱只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人生还有许多事值得你去做,有许多人值得你去珍惜。
贪图安逸的老鼠
有一次,德高禅师问他的弟子:“什么最可怕?”
有的弟子回答:“骄傲!”有的弟子说:“嫉妒!”还有的说:“自私!”
德高禅师笑而不答,良久才开口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梁上有一只老鼠不小心掉了下来,不过幸运的是它没有摔死。为什么呢!原来它掉进一个坛子里,坛子里盛着大半坛大米。它的运气真是好到了极点,老鼠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不过很快它就收敛起它的得意忘形,它是一只警惕的老鼠。它扒着坛子口环顾着四周,确定没有危险后,便开始愉悦地享受着大米的美味,一通猛吃后,它倒头就睡。
这是一个被主人遗忘的坛子。老鼠见这里很安全,干脆就住在了坛子里,吃在坛子里,睡在坛子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老鼠也曾想过还是回到从前的窝里去,但是他想想老是跑来跑去的多累呀,还是住在坛子里舒服。
老鼠就这样每天吃饱了睡,睡好了吃。日子一天天过去,坛子里的米已经露底了。老鼠醒来后,一顿就把坛子里剩下的米吃完了。它想,米吃完了,不得不回老家了。它朝坛口跳去,却发现想要跳出坛口简直就是做梦。它费尽心机尝试各种办法后精疲力竭地瘫在了坛底……有一天,这个坛子终于引起了主人的注意,因为坛子里冒出一股臭气——老鼠尸体腐烂的气味。望着弟子们若有所思的表情,德高禅师说:“贪图安逸的老鼠自绝出路,人有时也会像老鼠一样因太贪图安逸而走向绝境。”
【道破禅机】
物质不能替代幸福
物质上的富足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在它面前,许多女人会迷失方向。聪明的女人懂得不强求亦不贪图,能够随心地选择;愚蠢的女人往往像坛子里的老鼠一样,过分贪图,最后自食恶果,与幸福失之交臂。
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非常爱她的丈夫。她的日子过得宁静、幸福。当她的丈夫下班回来后,家里充满了她的欢声笑语。
“今天你给我买了什么?你没有忘记你的小傻瓜吧?”
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因为,他们两个人如胶似漆。可是有一天,他突然下了岗。
这样一来,他不得不重新开始,他对妻子说:“我得去报名考驾驶执照……”
渐渐地,他再也没能给她带回小礼物了。他是这样痛苦,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最后,她再也忍不住了,泣不成声地对他说:“亲爱的,看着你为我受煎熬,我再也受不了了。有一个男人,他有汽车,有别墅,每年还去旅游。我想还是让他受受苦吧……”
妻子说的那个男人已经上了年纪。为了讨得这位年轻美貌的女人的欢心,第二次约会时,他就送给她一只钻戒。她觉得那个男人肯定爱她爱得发了疯,不然怎么会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能做我的父亲,但这没关系。”女人鼓励自己道,“他能满足我的物质需要。”
没过多久,他俩搬到一起住。他每次回家都给她带回一件纪念品。一次,他给她买了一辆轿车。另一次给她买了一件貂皮大衣,以及诸如此类的小玩意儿。每回送她礼物时,他都说:“我加班加点干活,完全是为了你。”她高兴得像个小孩子。
“只是你别太苦了自己。”那女人低声对他说,“你知道我是多么爱你……”
晚上,她给他煮咖啡,给他讲各种逗乐的小故事。两个人就这么幸福地生活,并且按照他们的意愿建造了一个带花园,游泳池以及其他设施的别墅……可是有一天,她心爱的人没回家,倒是来了几个经济警察,把他们家的一切东西,别墅,轿车,貂皮大衣,等等,都查封了。“他贪污了好几百万。”警察向她解释道。
“天哪!”可怜的女人伤心地哭了,“我怎么一直没觉察呢!”
随后,她也被抓走了。
花花绿绿的票子,豪华的房子,名牌的车子,是许多女人想要的择偶条件,但物质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看着真实,其实虚华。如果你的内心被物质虚荣所充斥,错把它当作爱情,那你将体会不到真正的爱情滋味和幸福。
见影谓己有
据《大庄严论经》第十五卷记载,释迦牟尼说过这样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
有一个富家媳妇,因为经常被婆婆责骂,便赌气走进林中,想自杀了结性命。自杀没有成功,她便爬到树上,想暂时安歇一个晚上。树下有一个泥塘,她的身影倒映在水中。
这时,走来一个婢女,挑着水桶准备取水,看见水中的倒影,以为就是自己,便自言自语地说道:“我长得这样美丽端庄,为什么替别人挑水呢?”立即打破水桶,回到主人家中。她对大家说:“我长得这样端庄美丽,为什么还让我干挑水这种粗活?”大家议论道:“这个婢女大概是被鬼魅迷住了,所以才会说此蠢话、干此蠢事。”也不理睬她,又交给她一只水桶,再叫她去取水。婢女重新来到池塘边,又看到了富家媳妇的倒影,便再一次打破了水桶。
富家媳妇在树上目睹这发生的一切,忍不住笑了。婢女见水中之倒影笑了,便有所觉悟,抬头一看,见一个妇女坐在树上微笑,她容貌端庄,服饰华丽,非己可比,觉得很羞惭。
释迦牟尼说:“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是因为世上有倒见愚惑之众。”于是释迦牟尼说了一首偈语:“末香以涂身,并熏衣璎珞。倒惑心亦尔,谓从己身出。如彼丑陋婢,见影谓己有。”
释迦牟尼所说之偈,是从婢女误认富家媳妇之倒影为自己的角度来阐述的,他把这种现象,称作“倒惑”。倒惑所看到的假象,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一种潜意识。婢女为什么会“见影谓己有”呢?因为在她潜意识中,就是希望自己长得漂亮,摆脱粗重的劳动。她上当了,她是上了自己眼睛的当吗?不是。她是上了自己求美之心,怕苦之心的当。
【道破禅机】
摘掉虚荣的紧箍咒
幸福很简单——和亲人朋友围在餐桌前,热闹地吃着饭;每天下班回到家,孩子就把拖鞋给你提过来;和爱人一起去郊外露营一次;在你暮年的时候,白发苍苍,满脸皱纹,一双手苍老而干枯,但身边有与你年龄相仿的老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在河边、在广场上悠闲地散步……这些都是幸福。然而当你的头上戴上虚荣的紧箍咒,禁锢的不仅是你的脑袋,还有你想要的幸福。
男孩和女孩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有一天,男孩女孩牵着手去逛街。当经过一家首饰店门口时,女孩一眼看见了摆在玻璃柜中的那条心形的金项链。女孩心想:我的脖子这么白,配上这条项链一定好看。男孩看见了女孩眼中那依依不舍的目光,他摸摸自己的钱包,脸红了,拉着女孩走开了。几个月后,女孩的20岁生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