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的一生都不断受到诽谤及中伤,然而一个人一生中的诽谤并不能代表他的生命价值,也不能为历史裁断做预测,看来,似乎伟人一生的不朽的光荣可以由他们在世时受到的诋毁及否定而预见。但一个酷似林肯的人出现时,我们应辨认出来并适当地尊崇他。以假设林肯的种裔已从世上消失,及我们也再不会看到像他那样的人作为敬悼林肯最糟的方式。另一项确证林肯种裔消失的方式便是假设另一个林肯永远不会出现。
林肯已经成为我们衡量人类价值的准绳了:我们也已用最接近亚伯拉罕?林肯的标准来衡量对人的尊崇。其他的人也许会像他,趋近他,但林肯仍然是用来衡量及评估的准绳。
要是60秒时你尚未念到“林肯永远不会出现”,你说话的速度就太慢了。要是你念到第二段中间,就表示你有点口齿不清,念得愈快,就会愈含糊,丧失平滑圆顺。
语速同声调一样,按一定节律变化,即构成一种节奏美。语速的变化,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说话者的感情。确定基本语速,并不是从头至尾一个速度、一种节奏,并不是“和尚念经”,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语境变化而变换语速。
拓展当众讲话的谈资
要想当众讲话取得良好的效果,说出能打动听众的内容十分重要。这与发言者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人的知识面是他说话时实现人际沟通交流的源泉。有的人之所以说话很有水平,就在于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你要增进自己的知识,充实你讲话所用的词句。
英国大政治家约翰?伯莱特说,他每逢走进图书馆,就愤恨人生太短促了,使他不能将心爱而珍贵的书,遍览一次!要知道,伯莱特15岁就被迫辍学,到一家棉纱厂中去做工,从此他便没有再返回学校的机会!可是后来他不但把英语讲得流利纯熟,并能对拜伦、弥尔顿、雪莱的长诗熟读深思,又能将莎士比亚名剧背诵得很多,他每年总要温习一遍《失乐园》,来充实他的字句、他的能力,终于使他成为英国19世纪有名的演说家。
当众讲话的高手多半经常阅读报章、杂志和书籍。他们至少每天都会读一份区域性及全国性报纸。为了与人良好的交谈,消息一定得十分灵通才行。
“阅读”就是当众讲话的准备。书要是读得多,很可能会知道某人的大名或公司,至于记不记得出自何处,或是曾经听过这些名字,这都不重要了。在谈话一开始时,我们可以问:“你的(公司的)名字听起来好熟,我是不是最近在哪儿看过?”同时,不妨阅读自己工作领域或领域之外的书籍杂志。它们能够使我们通晓世事,便于与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交谈。
当你想要记住某个重点、某个稀奇古怪的标题,或是一篇有趣的文章时,这里建议你一个不错的方法,那就是:阅读、剪贴、归档,并于日后温习。别忘了标明文章的日期与出处。有时精彩的谈话就是来源于此。
无论你是否亲自参与这些活动,你都应该对这些题材多少有些认识。女人需要阅读体育版,了解球赛、球队及比赛得分;男人也应该阅读生活版,并吸收社区、电影、书籍、文艺等信息,如此一来,男女便有相同的题材,彼此都可以找到话题来一起讨论。
三、当众用好体态语
心理学者经过反复实验,得出这样一条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靠的是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显然,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此,要获得当众讲话的成功,就既要锻炼口才,同时也要研究如何运用体态语,并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体态语在讲话中的作用
体态语是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人体动作来表情达意的,它具有将有声语言形象化、生动化的效果。因此,在当众讲话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用一:辅助或强化有声语言,给听者以完整的印象。
有声语言在表情达意上并不是没有局限性的。有时候,口语表达者出于某种目的或原因,常常把所要表达的意思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隐藏起来,而造成“辞不达意”、“言不由衷”的结果。从听者的角度来看,有声语言的这种无形性、隐藏性和间接性,往往叫他们难以“尽解人意”。于是,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就有了很大的障碍。
而体态语则有效地弥补了口语表达的不足。如果说有声语言主要是诉诸人的听觉器官,那么体态语则主要是诉诸人的视觉器官,只有视、听作用双管齐下,才能给听众以完整、确切的印象。
体态语的辅助作用,还体现在说话者有意无意地通过体态语来加强表达效果,强化主体信息表达的感染力。它直接作用于听众,能够让听众更直接、更有效、更全面地接受信息。
具有这种强化作用的体态语言,有时是无意识的,即不自觉地用体态语加强表达效果。如我们说“请”、“请进”时,会不自觉地身子向前倾,一只手向一侧一伸,做个“请”的姿势;而说“再见”时,一只手在面前挥来挥去;赞美某人某事说“很好”或“非常棒”时,会不自觉地伸出右手或左右两手大拇指;而营业员回答顾客“对不起,这批货没有了”时,会不自觉地两手一摊,做“没有了”的动作。所有这些,都是一些无意识的动作,而这些体态语却有力地强调了有声语言的内容。
另一种强化则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主动设计的一些体态语,以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在演讲中,最后的结束语,为体现出号召、希望和决心,而有意设计的推掌和压掌的动作。当讲到“我们要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时,用一个推掌手势,便能强调其内涵和感染力。
作用二:有时甚至可以取代有声语言的表达。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无声语言完全可以不依附于有声语言而独立传情达意,表现主体的思想感情。有时,甚至用无声语言才是最佳的选择,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如有意识的停顿、沉默,只用体态或表情传递信息,在社交活动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和效果。如演讲或交谈时,为表达一种沉痛的心情,而低着头、面带忧伤、沉默无语;或在谈判过程中,神情专注,认真倾听,不发一言;而营业员、服务员面对无理取闹的旅客和顾客,不与之争辩,却始终面带微笑。这些体态语言确是滔滔不绝的口语表达所难以替代的,它不仅能准确地传递某种信息,而且弥补了用有声语言表达带来的不足、缺陷或不良效果。所以,在人际交往、在社交活动中,适当运用体态语,取代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会更好。
作用三:显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
有声语言能显示主体的文化程度、个性特征,展示主体的个性魅力。但若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气质、风度,光靠从容、流利、幽默、机智的谈吐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无声语言的密切配合。
极富魅力的政治家、演讲家,往往不仅靠声音,也靠体态征服听众。周恩来总理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回忆与周总理会面的情景时说:
“斜靠在椅背上,作出各种手势增强谈话效果。当得出某个结论时,手在面前一挥。当争论结束时,两手放在一起,十指相对。在正式会议中,他对一些俏皮话暗自发笑,闲聊时,他又变得轻松自如,有时又对善意的玩笑发出朗朗的笑声。”
周总理很善于根据谈话的内容把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巧妙地配合起来,从而以沉着的举止、儒雅的风度出现在各种场合,获得了国内外人们的尊敬。因此,要想在当众讲话中取得成功,我们就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修养,讲究体态语的运用。
体态语的运用原则
在当众讲话时运用体态语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口头语同步进行。
体态语的重要功能是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因此,在使用体态语时,应与口头语同步进行,有机地配合口头语的表达,而不能与口头语脱节。如果两者分离,就会弄巧成拙。如表现欢快的内容,却是悲悲切切的表情;表现感伤的内容,却又面带微笑,显然很不协调。在讲话中,如果体态动作和讲话不一致,往往会给人一种不真实、虚伪或有意掩饰着什么的感觉。
所以,在讲话中,尤其应注意体态语与口头语的配合一致。只有语言表达清晰、响亮、准确、有感情,同时配以得体的表情、动作、姿态,才能给人留下美好的立体形象。
2.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体态语尽管在当众讲话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但它毕竟是作为讲话的辅助手段而存在的,多数情况下不能脱离口头语而存在。所以,我们运用体态语要适度,恰到好处,不可喧宾夺主。如果每句话都用上一个表情或动作,或者搔首弄姿,手舞足蹈,随意发挥,反而会弄巧成抽,令人反感。比如,一个人与别人交谈时,或倾听别人谈话时,总是挤眉弄眼,手脚动个不停,只会弄得对方不安,不会认真倾听你的讲话或耐心与你交谈,甚至调头而走。所以,口才主要体现在口头语的表达上,体态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运用过程中不能过多。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3.切合语境,符合身份。
在不同场合,应有不同的体态。喜庆的场合要兴高采烈,甚至可以翩翩起舞,但在严肃的、庄重的场合就不能高声说笑、手舞足蹈。应该指出,在当众讲话时,一些不良的坐姿、立姿,不良的行为动作是经常可以见到的。这种不文明行为与周围的环境不相协调,也必定影响讲话的效果。应该强调,在一些正式场合要注意运用符合语境的体态语,不可随随便便,轻率粗俗。
同时,体态语的运用,还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一般来说,中老年人要稳重老成,不能有轻佻的动作表情,青少年则要活泼大方,不要故显老成持重。
总之,切合语境,符合身份,也是运用体态语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姿态的运用技巧
姿态包括站姿、坐姿和步姿。我国的传统是很重视人的姿态的,认为这是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表现,因此,素有大丈夫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之说。
在当众讲话中同样要注意自己的姿态。如果你在讲话时耷拉着脑袋,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对方就会猜想可能自己并不受欢迎;如果你不正视对方,左顾右盼,对方就可能怀疑你是否有讲话的诚意;如果你双眼朝天,趾高气扬,对方就可能认为你目中无人,不可接近;如果你点头哈腰,谦虚过分,对方又可能怀疑你讲话是否别有用心。所以,在当众讲话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姿态,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一般来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应该采取不同的姿态,要因人因地而异,不存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但是,其中也具有共同性的要求,这就是:
首先,站要有站姿。
一位在公众场合中受人欢迎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具备正确的站立姿态。因为站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第一个引人注视的姿态。优美、典雅的站姿是展现人的不同质感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它能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
站姿分单人站姿和双人(或多人)站姿两种。
单人站立时,对姿势的基本要求是:全身笔直,挺胸收腹,略微收臀;精神饱满,两肩平齐,两眼平视,面带微笑;两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两手可在体前交叉,一般是右手放在左手上,肘部应略向外张;两腿要直,脚要并拢,膝盖放松,大腿稍收紧上提,身体重心落于前脚掌;站累时,脚可向后撤半步,但上体仍然保持正直。
在公众场合应该避免的站姿是:弯腰曲背,甚至出现佝偻状,这是自我封闭或惶恐不安的表现;两腿交叉站立,给人以不严肃的感觉;双手或单手叉腰,这种站法往往含有进犯之意;身体抖动或晃动,给人以漫不经心或没有教养的感觉;双手插入衣袋或裤袋中,显得不严肃或拘谨小气;双臂交叉置于胸前,显示出一个人消极和防御态度等。这些不良站姿都有碍于潇洒风度的展现,应注意克服。
在很多场合,总有多人站在一起讲话的情况,这时,也应注意站姿。两人关系和平、友好,可并肩而立,或相对站立,站立姿势可在标准站姿基础上灵活运用,但也应克服上述应避免的不良站姿;两人地位不同,关系较远,就不能并行而立。如领导和下属站着交谈时,就应相对而立。领导和下属都应自然站立,领导身子可稍向后仰显示点自信,但不能过分自傲,下属身子可稍向前倾显示恭敬,但不能过分谦卑,要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多人交谈可围成一个圈;至于多人并肩站立,那是受同一约束力的约束,像军警、体操队形队列,就常用这种站姿。
其次,坐要有坐相。
古人所谓“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就是对站姿、坐姿、步姿的通俗要求。其中对坐姿的要求就是:坐姿文雅、端庄,要像钟,给人以沉着、稳重、冷静的感觉。良好的坐姿也是展现自己气质和风范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