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因为你的听众并不完全都是你的拥护者,总有诋毁你的人,总有厌恶你的人,总有想使你难堪的人。他们会抓住你的漏洞,进而攻击你,破坏你的讲话,以达到其目的。面对讲话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危机,你要镇静地面对尴尬的局面,静下心来快速应变,及时弥补自己语言上的缺失,巧妙地回击那些不坏好意的挑战。使你的讲话能够顺利地度过“雷区”从而取得原本应该得到的效果。
一、冷静应对当面诋毁你的人
在当众讲话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自以为是,对他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将别人的学识、能力或全盘或局部地加以否定。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针对你发动攻击,使你无法顺利发言。面对这种情况,惊慌失措只会使你阵角大乱,首要任务是平静你的内心。
镇定面对尴尬局面
人生在世,很难真正做到一帆风顺。在当众讲话的过程中,同样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许是你的言语失态,也许是周围环境令你始料不及,也许是对方反应不如事先预料的那样敏捷。种种因素让你的讲话要么发言被迫中断,要么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你本来要传达的理念在各种因素的干扰下“变味”。所以,当发言遇到尴尬的时候,就要学会控制环境,也就是要随机应变,控制局势,才不致使自己进退两难。
有一次,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行20余人参加了道奇夫人举行的家宴。
宴会不久就出现了常见的情况:每个人都在跟自己身边的人谈话,慢慢的,大家的声音越来越高,整个会场乱糟糟的一片,简直不像是在举行宴会,而是处在热闹异常的菜市场之中。
道奇夫人面露难色,但她不能扫了大家的兴致,马克?吐温也觉察到了这些,但如果在这时大叫一声,让人们安静下来,其结果肯定会惹人不快,甚至闹得不欢而散。怎么办呢?
马克?吐温心生一计,便对邻座的一位太太说,要让他们安静下来,办法只有一个:“您把头歪到我这边来,仿佛对我讲的话听得非常起劲,我就压低声音讲话。这样,旁边的人因为听不到我说的话,就会想听我的话了。我只要叽叽咕咕一阵子,你就会看到,谈话会一个个停下来,接着便会一片寂静,除了我的声音之外,不会再有其他任何声音。”
那位太太将信将疑,但她还是按马克?吐温的话做了。于是马克?吐温低声讲了起来:
“11年前,我到芝加哥去参加欢迎格兰特将军的庆祝活动,第一个晚上设了盛大的宴会,到场的退伍军人有600多人。坐在我旁边的是××先生,他耳朵很不灵便,有个聋子常有的习惯,不是好好说话,而是大声地吼叫。他有时候手拿刀叉沉思五六分钟,然后会突然一声吼叫,吓你一跳。”
说到这里,道奇夫人那边桌子上的嘈杂声果然小了下来,人们开始好奇地看着马克?吐温,寂静沿着长桌,蔓延开来。马克?吐温用更轻的声音一本正经地讲下去:
“在有位先生不作声时,坐在对面的一个人对他邻座讲的故事快讲完了。我听到他说‘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把揪住了她的长发,她尖声叫唤,哀求着,然而他还是无情地把她的脖子按在他的膝盖上,然后用刀子可怕地猛然一划……”
此时,马克?吐温的目的已经达到,餐厅里一片寂静。他见时机已到,便开口说明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他是想请大家记住:参加宴会的人要有素养、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在谈论的时候最好一个一个来,而其余人都要全神贯注地倾听。
人们愉快地接受了马克?吐温的建议,晚上的其余时间里大家都过得很开心。而马克?吐温也很得意:“我一生中从来没有任何时候比这次更高兴了,这主要是因为我伟大的举动,我能够维持秩序,控制环境……”
尴尬的环境有时并不是自己的因素。但如果遇见别人针对你做出的提问,而你的回答又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时,更应该冷静对待。
我国著名作家谌容访美期间,一次应邀到某大学演讲。大学生们思维活跃,给谌容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她也都给以直率的答复。
突然,有人问道:“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和中国共产党私人感情如何?”
显然,这样的问题是比较棘手的,很容易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谌容略微沉思了一下,答道:“首先,我很佩服你。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的确不是中共党员。但是,也许你还不知道,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丝毫离婚的迹象。由此可见,我跟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还是很深的嘛。”
话音未落,博得了满堂的喝彩声。
在当众发言时,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缺乏镇静,大惊失色,那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添乱。所以,遇到这样的场合,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镇静,冷静地观察局势,然后随机应变,机智巧妙地应付尴尬,甚至将尴尬留给对方。
假装糊涂一笑而过
当众讲话的目的是为了向听众传达自己的主张。因此,并不是每一次遇到矛盾都要针锋相对。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以一句“难得糊涂”让后人回味悠长,对于那些与发言主旨无关的言语冲突,不妨糊涂一下,绕过去,以避免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的计较,从而使发言偏离主题。
比如,在当众讲话的过程中,如果有人当面贬低了你,但他突然又立即当面补救,造成先贬后褒的形势,这就不必计较,糊涂一点,一笑了之。
小王对班长说:“昨晚的知识竞赛很有趣,下次应该让我去试试。”班长不假思索地说:“你不行!”小王听了面露不悦,因为这句话非常明显地暴露了班长对小王的评价,于是班长又连忙补上一句:“当然你的知识还是很全面的。”小王这才转怒为笑。试想,既然小王“不行”,他怎么能够“很全面”呢?显然,前后矛盾。可见“你不行”是真意,“你很全面”是假话。
对这样的真贬假褒,为什么主张糊涂一点,一笑了之呢?这是因为:
首先,班长毕竟马上反应过来,觉得露了心底,就及时加上一句应急话,以作补救,这从客观上起了纠错作用,你就真假一起信,正负相抵,算了!
其次,班长并非全盘否定小王,只是说他参加这样的知识竞赛不行,尚不是根本性的贬低。所以你也就不必较真了,糊涂一笑,岂不很好!
温和相待柔绵有力
俗话说:“水至柔而无形”。在公众场合发言时,柔绵有力的话语有时候比针锋相对的反击更加有力量。特别是在语言冲突愈演愈烈的时候,温和有力的话语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降温”,更能让对方争无可争。
人有很多种,有的人总是爱斤斤计较,说话时遇到这样的人你越和对方计较,他会越和你争辩,即便你取得了言语上的胜利,你在其他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在当众讲话时遇到此类人,不妨温和对待,不值得花费精力与其争辩。
某校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省教研部门组织几名教师编写了一本《数学》,出版发行之后,由学校一位负责人分配稿费。
有一个人嫌少了,就非常恼火,于是大争大吵,甚至泼妇骂街一般地对这位负责人说:“我编的书你看不懂!”这个人的话明显含有敌意,照说应该以牙还牙。但这位负责人没有暴跳如雷,他先冷静分析此人口出狂言的真正动机,他是为了挣钱,才当面贬低自己的,并不真正是对他个人有意见。
于是,他心平气和地说:“你的书我看不看得懂这不重要,也不用你操心。你能有这么高的水平,也应该有同样的高人雅量,何必为区区几十块钱争得大动肝火呢?”这位负责人几句不温不火的话,说得那位教师也觉脸上无光,就不好意思再争下去了。
在当众讲话时一定要记住:如果你碰上了难处之事难处之人,则应该“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用温和对待争辩,用柔绵反击挑拨。这样,对当面贬低你的人也是一种柔绵却是很有力的警示和鞭策。
错在自己坦率承认
当众发言时遇到是自己错了怎么办?这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情况。是急于为自己争辩,继续坚持自己的错误,还是果断的承认错误扭转不利自己的局面?当话已出口,错误在所难免的时候,掩饰和坚持只会让你落入下乘。会让听众觉得你的品行有问题。如果错真的在自己身上,倒不如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用坦荡来减小错误给你造成的损失。
不用担心承认错误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损失,因为错误早已发生;也不用担心承认错误会当众丢了面子。不管普通人还是伟人,一生都会有许多错误,所以,当众讲话出了错误也不是什么大事。对一个欲求达到既定目标、走向成功的人来说,正确对待自己过错的态度应当是:过而不文、闻过则喜、知过能改。
人们大都有一个弱点,喜欢为自己辩护、为自己开脱。而实际上,这种文过饰非的态度常会使一个人在人生的航道上越偏越远。过而不文需要一种坚强的纠错意识和宽广的胸怀。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首要的原因可能是虚荣心在作祟。一向认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很少有失误发生,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一贯正确”的意识,一旦真的出现过错,则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出于对面子的维护,人们会找理由开脱,或者干脆将过错掩盖起来。另外的原因是怕影响自己在他人中的威信及信任。其实,敢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可能会更加得到听众的赏识与信任。
闻过则喜、知过能改是一种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当你真正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的时候,才可能身体力行去闻听别人的善意劝解,才可能真正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不致为了一点面子去嫉恨和打击指出过自己过错的人。闻过易,闻过则喜不易,能够做到闻过则喜的人,是最能够得到他人帮助和指导的人,当然也是最易成功的人。而知过能改则是使一个人在激烈的竞争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关键。“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失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思悔改、一味坚持的人,这种人是很难走向人生的辉煌的!
格里?克洛纳里斯现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恪特当货物经纪人。在他给西尔公司做采购员时,他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很大的估计上的错误。有一条对零售采购商至关重要的规则是不可以超支你所开账户上的存款数额。如果你的账户上不再有钱,你就不能购进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账户填满,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次采购季节。
那次正常的采购完毕之后,一位日本商贩向格里展示了一款极其漂亮的新式手提包。可这时格里的账户已经告急。他知道他应该在早些时候就备下一笔应急款,好抓住这种叫人始料未及的机会。此时他知道自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这笔交易,而这笔交易对西尔公司来说肯定会有利可图;要么向公司主管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追加拨款。正当格里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时,公司主管碰巧顺路来访。格里当即对他说:“我遇到麻烦了,我犯了个大错。”他接着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
尽管公司主管不是个喜欢大手大脚地花钱的人,但他深为格里的坦诚所感动,很快设法给格里拨来所需款项,手提包一上市,果然深受顾客欢迎,卖得十分火爆。而格里也从超支账户存款一事汲取了教训。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这样一点:当你一旦发现了自己陷入了事业上的某种误区,怎样爬出来比如何跌进去最终会显得更加重要。
当你在当众讲话时不小心犯了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人们对错误都有同情、谅解之心,但对不承认错误的人却难以原谅。当你犯了错误时一定要想清楚这一点。
二、及时弥补语言上的缺失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失足了可以再站起来,失蹄了可以重新振作,而人失言了可以用妙语去弥补。发言失误是当众讲话中常见的一种困境,但是暂时的。在发言失误方面,你虽然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但这不是最好的方式,你应积极寻找措施弥补自己的失误。
及时改口补失误
坚持是一种美德,但前提是坚持的对象值得人们去坚持。当你失言时,坚持并不会给你带来赞美,只会让了解真相的听众产生厌恶。所谓的坚持也就变相的变成了“死硬”。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
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日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作了“波兰并未受前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前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
这一发言在辩论会上属明显的失误,当时立即遭到记者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图给福特以修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前苏联没有把东欧化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前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
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绝非善策,于是继续坚持,一错再错,结果为那次即将到手的当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社论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作了报道,他们惊问:“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像只驴子一样的顽固不化?”福特的失误无疑给了对手卡特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如果坦率地承认可能给你造成巨大的损失,你不妨采取另一种策略来改变失误造成的困境。比如,高明的论辩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绝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他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不屑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同样是美国的前总统,与福特相比,里根就表现得高明许多。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
“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玻利维亚,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地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在当众讲话中,遇到失言的情况,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
方法一:移植法。就是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正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