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7100000012

第12章 资本与价值增殖过程(1)

上一章阐明的商品理论和货币理论,特别是劳动价值理论,为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它贯穿于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全部内容之中。本章从货币资本分析开始,考察了资本的形成、特征和增殖过程,着重阐明资本的增殖过程及其规律,井对工资的本质、形式等间题进行了必要的研讨。

(第一节)资本的形成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一)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的区别

资本家要进行生产经营,首先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以购买生产要素,因此,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井不是资本。

所谓资本就是指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这可以从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看出来。

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即W—G—W。

资本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即G—W—G′。

W表示商品,G表示货币,G′表示增殖了的货币,“—”代表流通过程。

我们不难看出以上两个公式的相问之处,就是它们都是买和卖的统一。在流通的每一阶段上都是商品和货币的对立。两种流通中都有买者、卖者、又买又卖者三个当事人。

但是,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差别。

首先,流通形式上的差别。商品流通公式从形式上看是先卖后买,即商品生产者首先将自己生产的商品卖出去,换回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资本流通公式从形式上看是先买后卖,即资本所有者用货币资本购买商品(包括劳动力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在经过工厂生产加工后,再将生产出的商品卖出去,换回更多的货币。

其次,流通内容上的差别。从内容上看,商品流通公式是以商品作为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是两种不问商品相交换,货币充当媒介手段。而资本流通公式是以货币作为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货币充当价值增殖手段,资本家就是通过反反复复地执行这一过程,使其资本不断增大。

第三,流通目的上的差别。从交换目的上看,以商品流通公式为基础的交换过程,其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是为了消费,是为买而卖。而以资本流通公式为基础的交换过程,其交换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增殖价值,是为卖而买。

第四,流通界限上的区别。由于商品流通公式为基础的交换,其目的在于消费或满足一定需要,因此,目的达到了,过程也就完结了。但以资本流通公式为基础的交换,其目的是价值的增殖,而价值增殖是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资本流通公式下的流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运动,作为资本的货币,需要不断地运动,以谋取不断的价值增殖或不断地带来剩余价值。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流通公式G—W—G′(马克思称其为资本总公式)实质上是一个矛盾的公式:一方面,货币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殖,产生了多于预付资本价值的价值。另一方面,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作为资本的货币在买卖过程中奉行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发生价值的增殖。

资本总公式G—W—G′的矛盾,就是从形式上终点G′比起点G多出了一个G,表明流通的结果带来了剩余价值,这问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要求相矛盾。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买卖V方交换商品都具有相等的价值量,交换不会产生价值的增殖。而在资本流通公式中,预付的价值通过买卖却带来了剩余价值。这种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个矛盾?也就是要研究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这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有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剩余价值是直接从流通中产生的。

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在流通中如果是等价交换,就不能产生剩余价值,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是不等价交换,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无论是贱买或贵卖,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因为资本家既是买者又是卖者,在他作为卖者贵卖自己的商品,使货币得到增加额后,在他作为买者时又会因为别的卖者的贵卖,使原来得到的货币增加额失去。

问样道理,当资本家用贱买的手法施之于人,他人也用贱买的手法施之于他,这样也不能使价值增殖。另外,我们还可以假设,在资本家之间即便有些人善于投机取巧,总能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进商品,又能以高于价值的价格出卖商品,乍看起来好像他在流通中得到了价值增加额,但实际上他的所得恰恰是对方的所失。这只不过是价值量的一次重新分配,丝毫不会增加流通中的总价值量,因而,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因此,我们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高开流通领域。因为资本家如果不把货币投人流通,不买也不卖,根本不与其他的商品所有者接触,而是把货币贮藏起来,那么不管他贮藏多长时间,也不会使价值增殖,不会产生剩余价值,货币也就不会自然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高开流通而产生,这工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这就是说,货币所有者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获得剩余价值,必须以货币投入流通领域为条件,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就能够创造出价值,井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商品化

要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解释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就必须了解资本价值增殖过程中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即劳动力商品化。

劳动力就是存在于劳动者体内的体力与脑力的总和,即劳动能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力所有者在法律上必须是“自由”的人,这样他就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必须是一无所有,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生活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这两个条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特别是经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农民被剥夺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沦为无产者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后,也就具有了商品的二重属性,即具有自己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与一般商品的价值的决定略有不问。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维持人体生存的生活过程,而人的生活过程是靠生活资料来维持,因此,劳动力价值可化为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保障劳动者劳动能力消耗的恢复和工常的劳动。(2)维持劳动者养活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延续后代,不断提供新的劳动力。(3)维持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使劳动者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生产的需要。

劳动力商品价值是一个变量,在达到某一个基本数量后是有弹性的,这是由于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还要包括历史的、道德的因素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不问的国家里,在一个国家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不问的地区里,或者在一个国家的不问历史时期里,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种类不尽相问。因而,具体的价值的确定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在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的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应该是一定的。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其他商品不问,具有特殊性。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过程中,随之消失,它们的使用价值或者消失或者能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它本身不能创造出新价值。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劳动),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所以,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也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就是看中了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这种特殊性质。

资本家在流通中按照劳动力价值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属于资本家所有了,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全部新价值中包括剩余价值和自身的价值,自身价值部分用来弥补雇用工人所支付的工资,而剩余价值则完全归资本家所占有。可见,剩余价值是在劳动力商品买卖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条件,货币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也就无法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来源

要想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就必须首先了解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实质上它是以劳动过程为手段,以价值增殖过程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可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相统一的过程。

(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资本家从市场上购买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后,便高开流通领域,回到他的工厂里。在生产领域中,资本家将雇佣工人的劳动力问生产资料结合,进行劳动,于是就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自身有目的的活动,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加工劳动对象,创造使用价值或物质资料的活动。它是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过程,这是劳动过程最一般的性质,任何社会制度下的劳动过程都具有这一性质。但是,在不问社会里,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不问的社会集团、不问阶级的手里,劳动过程又具有不问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是资本家私人占有,工人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使用工人劳动力的过程。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雇佣工人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下,按照资本家的意志为资本家劳动。(2)劳动者通过具体劳动生产的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归直接生产产品的劳动者所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具有强制性和奴役性。

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工人必须为资本家生产某种使用价值。

但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目的,井不是为了生产某种使用价值,而是为了生产一个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所以要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具有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的性质,还具有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性质。

(二)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它既有一般的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价值形成过程的性质,又具有价值增殖过程的性质。这种价值增殖过程是指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所以,我们要分析价值增殖过程,就必须以价值形成为出发点。

就价值形成过程而言,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与一般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一样,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劳动者在通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问时,把己消耗的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劳动者又支出了抽象劳动井凝结在新商品中,形成新价值。转移的旧价值与形成的新价值,共问构成了商品的价值。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价值形成过程,而且是价值增殖过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生产经营的目的和动机。

价值形成过程怎样才能变成价值增殖过程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本的价值增殖秘密。

下面,我们从一个例子来说明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假定某资本家投资纺纱厂,某一天的投入资本有以下几个方面:

付给工人的工资A为3元,相当于6小时的劳动,购买这一天的生产资料的费用Pm为12元(这里为了分析的便利,假定这一天的生产不需要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用于购买棉花(10公斤价值10元)、纱锭等(价值2元),这一天,资本家付出的总资本G为1S元。这一天,资本家让工人工作6小时,将10公斤棉花加工成10公斤棉纱,价值1S元。如果这样,也就是工人工作6小时,则资本家保本,1S元的投入换回1S元的收益。

实际上,资本家用3元钱的工资购买了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但他井不会让工人只工作6小时,而会让他们工作时间远远超过6小时,如工作12小时。

工人工作6小时,能将10公斤的棉花加工成棉纱,工作12小时,就能将20公斤棉花加工成棉纱,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的成本也必须增加一倍,20公斤棉花20元,纱绽等4元,即Pm为24元,再加上支付工人工资3元,资本家总成本G为27元。20公斤棉花被加工成20公斤棉纱后,价值30元。这样,资本家从这次生产中就可以得到30—27=3元的价值增殖,这就是剩余价值。于是,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

由于资本家将工人的工作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他的劳动力价值,这就是价值增殖的秘密。

这样,工人在这一天的工作中,12小时工作时间,就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自身价值的劳动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时间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由此可见,工人的剩余时间里提供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因此,剩余价值就是指雇佣工人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同类推荐
  •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哈姆雷特》讲述了丹麦国王的合法继承人哈姆雷特,其父王被杀,母后被迫改嫁,王位也被篡夺。他经历了艰苦的磨难,最后终于在父亲鬼魂的提示下,查明事实真相,替父亲报了仇。而他自己却在仇人设下的圈套中与其同归于尽。《哈姆雷特》的整个故事渗透着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达。本书还收录了莎士比亚另外两本经典剧《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 学校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

    学校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

    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本书针对学校如何开展学校饮食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可供实际操作的新方案。
  • 史学论文写作教程

    史学论文写作教程

    《史学论文写作教程》是专门针对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如何写作规范论文的教材。教程从史学论文的选题入手,按照论文的构成要素,分章对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进行详细的论述,就如何写作规范的论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教程最大特点是通过丰富、翔实的案例来具体说明“如何写”,所讲的方法大都是从这些案例中推导出来的,清晰明白,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体例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文科论文写作教程。教程所举之例皆从学者新近发表的文章中选取。为了尊重知识产权,教程使用的范文皆为西北师大历史系教师的论文。教程还对论文写作经常混淆的注释与参考文献做了对比说明,有利于初学者较好地掌握不同的注释方法。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成语故事
热门推荐
  • 歌特天王

    歌特天王

    当你拥有一个世界你还需要装牛B嘛?淡淡的我淡淡的牛B
  • 大千世界交易站

    大千世界交易站

    刘道长,不是道长,他姓刘,名道长。刘道长,父母早逝,身高体壮,家财万贯,为人豪爽,洁身自好,是标准的富二代配置,广大未婚已婚少女少妇的梦中情人。只可惜,道长对富二代生活没兴趣,整天装成穷屌丝,准备逆袭白富美。也许因为装逼遭雷劈,他果然被雷劈了。毫不意外,被雷劈的补偿福利——穿越,李道长享受到了,穿越金手指——三千世界交易站,可以跨界面交易的神器,刘道长也得到了。但是,刘道长碰到麻烦了。因为不是他炼化了神器,而是神器炼化了他。作为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肉身成器灵的代表,刘道长悲剧的发现自己只能在神器能力辐射范围之内活动。更悲剧的是,神器变成了一座城堡,搬都搬不动。被变相软禁的刘道长不得不殚精竭虑的升级神器,不为逆天,只为能到更远的地方玩一玩。
  • 家妻难驯

    家妻难驯

    段春盈从小就与众不同,于是继母借此发作,把她当作疯子送到偏远的庄子上自生自灭。她带着两个小丫鬟,慢慢自给自足,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段府把自己叫回去了。段春盈不把段府闹个鸡犬不宁,又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 阴阳极变

    阴阳极变

    曾听闻有人说记忆就像心里的一块斑驳的碑,我原本以为你是其上的青苔,却不知碑在何时化成了一抹绿
  • 带着儿子闯天下

    带着儿子闯天下

    这是一个一女挑战一个大陆的奋斗史。这也是一个冷面阎王被驯服成乖乖羊的驯夫记。且看她如何让妖孽男马首是瞻,如何翻云覆雨只手遮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淋雨一直走之龙谷秘境

    淋雨一直走之龙谷秘境

    2098年,科学家白穹从恐龙骨架里提取出恐龙DNA,复活了早已灭绝的大型动物——恐龙。帮助人类进化了近三个世纪··············但,恐龙叛变,几乎将人类赶尽杀绝,魔族从这个缝隙里插足,成为世界主宰。白穹为了保命,让魔族生生咬掉一只手,成为魔人混血儿,下落不明··········一个故事结束,另一个故事才刚刚开始···········
  • 女神大混战

    女神大混战

    。宅男作家薛隐人在受家人所迫,被逼与电波系美少女苏留白相亲。而当隐人回家时,却发现生活陆续出现了小说的女性角色。
  • 夕离

    夕离

    楼兰最早是“娄人”的地方,“楼”即“娄”,“兰”即“人”,后来辗转演变,成了“楼兰”——一个梦幻而美丽的名字。众称楼兰边陲小国,不知楼兰乃兴于自然之大。荒漠甘泉,耕植富庶,偏居繁华,遗落文昌,一切皆为矛盾神奇,只因固守自然,成就了楼兰。楼兰国国都在楼兰城,孔雀河自西而东穿城过,润泽楼兰城的血脉,一百多年潜移默化,沉淀了纯朴之自然风格——“楼兰风”。“楼兰风”庇护了楼兰国的安静祥和,歌谣传唱:“静静孔雀河,密密红柳林,苍苍胡杨木,青青芦苇丛,甜甜沙里果……”永远是楼兰的自然底色。没有自然,便没有楼兰,与自然的亲疏归离,演绎了悲欢沉浮,从微到盛,由盛转衰,谁曾知,此间几多悲壮情怀,几多血泪乾坤。
  • 铖爷!娶我嘛

    铖爷!娶我嘛

    过去一年啦,宝宝用比较烂的文笔记下了一些事,当然有些不能说出来啦,铖爷!索吻!
  • Cupid's Understudy

    Cupid's Understud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