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100000055

第55章 监督·教育·港台·序(10)

王慰慈等:台湾纪录片创作访谈录(《现代传播》2000年3期)

3.关于台湾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传播的有:

何志韶:台湾电子出版物现状与两岸合作展望(《传媒天地》1996年1期)

陈百龄: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台湾在线的观察(《现代传播》1998年6期)

闵大洪:拥抱网络——台湾电子报的新特点(《新闻实践》1999年9期)

4.关于台湾摄影报道的有:

吴嘉宝:台湾的报道摄影(《中国摄影》1998年4期)

张照堂:光影与脚步——台湾写实报道摄影的发展足迹(《大众摄影》1998年12期)

5.关于广告业的有:

潘玉鹏:沪、港、台晚报广告比较(《新闻记者》1997年5期)

《动脑》杂志编辑部:虎视眈眈的1998年台湾广告业(《国际广告》1998年7期)

6.关于台湾新闻内容分析的有:

童兵:台湾媒体的大陆新闻及其报道队伍(《新闻界》1997年2期)

林怡君:由白晓燕案引发对台湾媒体的思考(《新闻知识》1998年4期)

张锦华:台湾需重建新闻报道新秩序(《传媒天地》1998年6期)

7.关于台湾新闻从业人员的有:

言文:台湾报社女记者面面观(《经济新闻研究》总100期)

玖久:台湾报界的女掌门人(《新闻三昧》1999年1期)

王毓莉:台湾记者如何使用国际网络的讯息(《新闻记者》2000年2期)

8.关于台湾新闻教育的有:郑保卫:台湾新闻教育概况(《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1期)

吴嘉宝:台湾的摄影教育(《大众摄影》1998年12期)

陈学圣:从美国到台湾的摄影教育(《中国摄影》2000年2期)

9.关于两岸新闻交流的有:黄芝晓:闽台新闻交流现状及展望(《传媒天地》1998年2期)

10.其他的有:武柏索:《台湾民报》和台湾新文学运动(《新文学史料》1998年3期)

据笔者初步考察,上述43篇论文中,至少有8篇论文的作者是台湾学者。这些都是大陆、香港和台湾学者易地研究的学术成果。

成果分析

上面对于两岸学者易地研究成果的统计是不完全的,在有的领域还可能是挂一漏万,但仍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提出来探讨。

第一,在数量上大陆学者的作品多于台湾学者。这是由于,十几年来大陆新闻界和新闻院校组团访台不少,40多年阻隔之后的台湾,在访问者眼中到处都是新鲜事,每人都会带回来一篇观感。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个省市都有一家新闻学术期刊,这些论文不乏发表的园地。大陆的学者多数勤勉敬业,对于访台这样一件大事,又有许多实际感受,还同台湾学者多次深谈,都想发表经过自己观察与思考的想法。不少有分量的刊物也愿意接纳这些论文。

第二,在质量上,从总体上看大陆学者的论文在开掘深度和研究方法上,不如台湾学者。容笔者妄而言之,43篇论文中差不多一半以上属于概况介绍、访问观感,研究方法上也限于描述和介绍。只有四分之一强的论文,在研究纵深上较有长处,一是作了史的描述,二是联系政经背景作了整个生态的考察,三是描述与评论并举,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第三,台湾《新闻学研究》发表的论文,前期和后期作者成分无大的变化。前期(1994年-1996年)的5篇论文,作者中大陆1位,香港3位,台湾自己只有1位。后期(1997年-2000年)的8篇论文,大陆2位,香港4位,台湾作者2位。是不是可以这样分析:尽管大陆新闻传播已经进入台湾新闻学者的学术视野,但他们还没有拿出许多精力、资金和时间来考察与研究大陆新闻传播。

笔者注意到,台湾一些学者撰写的一些很有深度的新闻学论文(这里不去分析其政治倾向),比较愿意发表在其他的岛内刊物上,比如:

吕郁女:中共广播电视法规政策的发展与制定,发表于《中国大陆研究》(1997.7)

王毓莉:中共传播改革之研究,发表于《东亚季刊》(1999.1)

杨志弘、王毓莉:探讨两岸影视交流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发表于《东亚季刊》(1999.10)

施唯:论江泽民对中共思想意识形态及宣传舆论控制的方法、特点及新走向,发表于《中共研究》(1999.9)

王辛陵:中共报刊体制的形成及其改革,发表于《问题与研究》(1997.11)

上面一些论文,在研究范围、深度和吸收资料的广泛性上,都值得我们注意。

同论文相比,这几年两岸学者分别出版过一些研究性着作和研究报告,它们在研究范围的广泛、研究探讨的深度和资金投入的力度上都远超过一般性论文。其代表性着作和报告有:武汉大学吴高福教授和原中国新闻社副总编郭伟锋主编的《两岸交流与新闻传播》,台湾政治大学新闻学系教授潘家庆主持完成的台湾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大陆新闻学的发展与评估》和《大陆新闻改革研究》。

吴、郭的《两岸交流与新闻传播》一书,提出了建构“一国两制新闻学”的设想。尽管这一设想未必科学和周全,但该书却是新中国第一本较为完整、全面评介台湾的新闻市场、新闻理论、新闻媒体及新闻运作的研究性着作,其在两岸新闻易地研究中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卓着彪炳。

潘家庆教授主持的《大陆新闻学的发展与评估》研究,历时一年又五个月,是台“大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评估”计划的子项目。该项研究使用文献研究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从大陆新闻学渊源和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奠定、中共新闻理论的核心、几个历史时期中共新闻政策的变动曲线等方面对大陆新闻学的沿革进行全方位的纵深研究,亲赴大陆分别访谈学者教授11人、媒介实务8人,列出了详尽的谈话提纲,研究报告长达233页。

他主持的另一项目《大陆新闻改革研究》长达一年。这项研究在吸收涉及大陆新闻改革的台湾学者的硕、博士论文和大陆学者的5本着作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通过阅读资料和深度访谈,就大陆新闻改革的历史回顾、改革缘由、学者角色、官方框架、法规限定、编采与经营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看法。

上述两项研究报告的结论,笔者未必全部赞同。但这种研究的投入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以为值得大陆学者借鉴。迄今为止,我们尚无条件,到台湾本土进行如此广泛和深入的易地研究。

学者期待

在对两岸新闻学易地研究的情状及成果作了简略的回顾与分析之后,这里笔者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对进一步扩展与深化两岸新闻学易地研究提出若干期待和指盼。

首先,摒弃心防,建立互信。十几年来的两岸政治生态与媒介生态时时影响着新闻学术交流与新闻易地研究。新闻学者也是社会中人,不可能不受统独争议等政经因素的影响,但学术毕竟应有自己的一方净土。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大前提下,两岸学者应撤除心防,建立人格和文品上的信赖。否则,新闻易地研究难以敞开大门,做深做透。

其次,求同存异,扩大共识。两岸学者要平等探讨,尊重并理解对方的价值取向与新闻理念。十几年来的新闻易地研究,两岸学者求同化异,已有不少共识,这是弥足珍贵的。希望沿着这一航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再次,长期策划,循序渐进。两岸新闻易地研究缺乏有心人与组织者。学者们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一般性的例会和互访上(当然这些也是必要的),而应围绕由双方资深学者共同策划的长期研究计划,组织重大课题攻关,出一批双方认同的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最后,筹措资金,增加投入。集中两岸研究力量,实施重点课题攻关计划,出一批高质量的成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呼吁两岸学者通过设立共同研究基金等办法,对大型的新闻易地研究项目提供物质和财力支持,争取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两岸拿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成果,为人类新闻传播学的进步和繁荣,贡献两岸新闻学者的力量。

参考文献(1)李金铨:《媒介市场与政治冲突:海峡两岸新闻交流十年》,《东亚季刊》1998年,第29卷第2期。

(2)林圣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四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材料,1997年12月。

为新闻科学的创新和拓宽奉献新作——序《新闻学新学科丛书》21世纪伊始,由李元授教授主编的《新闻学新学科丛书》第一辑6卷推出,成为我国新闻学教学与研究的“开门红”。

美国传播学者弗德瑞克·威廉斯在《传播革命》一书中把人类开始使用语言至公元2000年大约360个世纪浓缩为一天的24小时,同传播相关的这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新的一天开始,子夜12点:人类开始使用纪元前34000年的语言;题记:这是我为《新闻学新学科丛书》第一辑共6本写的总序言。这些年我为几十本新书的出版当第一读者,写了序,这于我是一个极好的先行学习的机会。

这里选编了这些序言中的两篇。另一篇是为蔡旭兄着《晚报小札》写的序言。

这一天的最后几分钟,新闻传播科技突飞猛进,人类正处于加速曲线的顶端,一系列重要的传播方式和工具出现了:

无线电报、电影摄影机11点55分47秒;

商业广播11点56分48秒;

有声电影11点57分04秒;

最早的电子计算机11点57分40秒;

电子摄影法发明11点57分50秒;

电晶体发明11点57分52秒;

彩色电视生产11点58分02秒。

新闻传播科技发展的步调在子夜前2分钟速度更快,它领着我们步入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天的最后2分钟内,有下列重大的发明创造:

倒数104秒:苏联“史普尼克”人造卫星发射;

倒数101秒:立体声FM广播;

倒数92秒:第一颗商用卫星上天;

倒数87秒:分时电脑;

倒数85秒:电子传播与电脑作业合并;

倒数78秒:手提电视摄影机;

倒数74秒:微电子回路;

倒数62秒:电脑记忆单位再改进;

倒数61秒:家用电视记录装置;

倒数49秒:时为1980年,传播工具的革命继续进行。次年即1981年,“哥伦比亚”号太空船巡航成功。

我算了一下,大概在倒数最后一秒钟即2000年的11月,“新闻学新学科丛书”第一辑6本书杀青付印,主编嘱我为其写作本序。能够在新闻传播的“这一天”的最后一秒钟出版这套新学科丛书,也是一件幸运的事。当然,待这套丛书正式问世,将是又一个“一天”的最初一秒钟了。

新闻学是20世纪的产物,正规的新闻教育始于斯,规范的新闻学专着始于斯。但对于新闻是否有学,新闻学算不算一门科学,中外历来有争议。在中国,到了80年代中期,有学无学之争方在迅猛发展的新闻教育浪潮和雨后春笋般问世的新闻学着作的新形势下渐告平息。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22年中,新闻学教学与科研确实有了令人咋舌的发展与进步。拿公开出版的新闻学着作来说,据不完全统计,1949至1976年的27年间共出版308种,1977至1990年的14年间共出版1380种。后者是前者的4.48倍。1991至2000年这10年间,目前尚无统计,但估计每年不会少于100种,尤其是1998至2000年这3年,有多种系列新闻学着作问世,如中央电视台纪念建台40周年丛书,中国新闻媒介名专栏丛书,北京广播学院系列教材,复旦大学新版系列教材,每套都在10本以上,全国每年当在150种以上。按保守估计,说这10年出版1000种应不成问题。这种估计的结果,从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至2000年,24年间出版的新闻学着作当在2680种以上。从这一数字看,从1903年中国出版新闻学着作以来,改革开放以来这一阶段,是中国新闻学着作出版最多的一个时期。这有力地表明,这一阶段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阶段,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时期。

这些年,同新闻学相关、相近、相交叉的新学科,随着新闻传播实践的发展、新闻改革的深入和新闻科学的进步,一个接一个建立起来。这些新学科包括:新闻心理学、新闻经济学、新闻通联学、新闻哲学、新闻伦理学、新闻管理学、新闻社会学、新闻法学、新闻广告学、新闻美学、新闻文化学、新闻统计学、新闻语言学、新闻人才学、新闻逻辑学、新闻宣传学、新闻信息学、新闻传播学、新闻舆论学、新闻控制学、新闻教育学、新闻思维学、新闻受众学、微电子新闻学、比较新闻学等近30门学科。这一系列新闻学新学科的出现,是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发展的突出表现,是新闻学研究黄金时期的令人骄傲的丰硕成果之一。

同类推荐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实用司法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司法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主要介绍了司法文书写作的理论知识,并按照司法文书制作的不同机关、组织划分,分别介绍了公安机关的主要司法文书、人民检察院的主要司法文书、人民法院的主要司法文书等各种司法文书的写作知识和要领,以达到真正快速提高学生写作司法文书技能的目的,体现出理论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特点。
  •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殖、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另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师之初

    师之初

    本书是一个乡村教师对教育,尤其是教师本身的反省与思索,内容包括:教育是一种理想、在学校不只是长身体、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学校教育很重要。
热门推荐
  • 夺情

    夺情

    他,洛明轩,丰神俊朗谦逊有礼。他,洛明扬,狂妄不羁温柔体贴爱恨分明。他,北堂烨皇,北耀国至高无上的皇上。他,皇甫辰,宁国四皇子。四大美男,谁会退让,谁会角逐,在他们的攻势下,最后她会转变初衷吗?
  • 天尊盛宠:惊世小魔妃

    天尊盛宠:惊世小魔妃

    她是代号‘恶魔’地下组织的第一杀手,摇身一变,却成为宋家有名的废柴养女,面有胎记,爱慕成狂。没有灵根?没事,她洗骨炼狱,脱胎重生。没有空间?没事,她破开符印,虚界在握。一场意外,招惹高冷天尊一枚,明明玉树兰芝,却腹黑到底,与她纠缠不清。“你看,你是被人冷落的宗主,我是被宋家利用的一个小丫头。腹黑配杀手,不如一起狼狈为奸?”宋玉贼兮兮的笑起来,凑上那人。“狼狈为奸?”某天尊细长的眼睛眯了起来。
  • 破天修

    破天修

    天才,看的不是天赋,万众瞩目的,只是花瓶!
  • 墨之恋六界君位

    墨之恋六界君位

    万年的恩怨,万年的争夺,万年的爱恋。血皇转世,圣女下凡。吸血鬼,堕血咒,玄冥之境,炼狱之岩,六界君位!一切的一切,只是争夺的开始。一步一步精心的算计只位那至高无上的权利。该是你的东西就本该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东西就永远都不是你的……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幼儿礼仪图画故事

    幼儿礼仪图画故事

    本书是一本通过故事影响和培养孩子礼仪规范的亲子读物。内容包括甜蜜的语言、问候鸟、长颈鹿的新衣服、会飞的虾片、迪迪家的宴会和不插话的小章鱼。每一个故事都有情节、冲突、隐喻、成长,故事中不仅涉及礼仪知识,还兼有科学知识。
  • 天始之世

    天始之世

    【玄幻神文】世上的人只知道天地初始之开是混沌,却不知混沌之上是天始……天始时代,一颗石,可破万界;一滴水,可化川海;一束风,可穿苍穹。在这天地之间,神若阻我,我亦杀神;魔若挡我,我尽诛之。世不容我,灭了这世又如何。看他如何以一人一剑,在这强者如云的世界中,走向巅峰!我要这天地苍穹,星辰万界,世界万物,唯我永尊!
  • 山里汉宠妻:丑媳当家

    山里汉宠妻:丑媳当家

    白晓只是摔了一跤,醒来就到了一个穷乡僻壤,还成了一个丑丫头。奶奶蛮横,爷爷偏心,大房吃钱是个无底洞,二房仗着男丁不做工,爹亲瘸腿娘重病,天啊噜,这日子黄土背朝天,太惨了吧。还好,姐姐拿得起手术刀,打得了精算盘,且看我如何扭转乾坤,发家致富。极品亲戚得了眼红病,滚粗,财政握在手,半根毛没有。村头的猎户孤儿三天两头跟在左右,来来来,咱们一起商量一下如何让劳动力发挥无限的价值。
  • 神刀侠传

    神刀侠传

    《神刀侠传》是一本传统的武侠小说,全书计标点共39万2千余字。本书以男主人公方正英和女主人公沈斐间的曲折爱情为线索,又以方正英寻找陷害自己的幕后真凶为主线展开,记述了方正英和沈斐间的艰难爱情,以及方正英不怕艰险不畏艰难困苦,冲破重重困难为自己洗刷冤屈的过程,也记叙了以方正英、叶刀、流浪双侠等人为代表的正义一方和以夺命魔、寇天章、尹浪、白发三千丈等人为代表的邪恶一方的不屈的较量。方正英那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全书的精华之处,也是能够给读者以启迪深思之处。书中通过很多的场景,直接或间接向读者言明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强硬道理,又不忘弘扬正义正气、批判邪恶罪行,以及宣扬人间大爱永存,总体上阐述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亘古不变的强硬真理,同时不忘宣扬人间大义和真爱,让人滋生出许多的感情和感慨,而贯穿全剧的江湖上的腥风血雨、尔虞我诈、国家与民族的大义情操、壮士英雄的豪情壮志,才是本书旨在宣扬之处。
  • 爱途之爱情来时静悄悄

    爱途之爱情来时静悄悄

    她和最好的朋友同时暗恋高冷学霸,谁掠获了他的心?一个阳光男孩的出现,带给她的是惊喜还是伤痛?走进大学,她会遇到怎样的一群室友姐妹,她们在大学都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最后谁是她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