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54

第54章 “服务”是商品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喻权域同志商榷(1)

一、马克思:“服务就是商品”

写于1998年底,发表于《新闻大学》1999年春季号。

我读到《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喻权域同志《对新闻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一文的第四点“新闻是不是商品”。其基本观点作者用黑体字标出:“新闻报道和报纸都不是‘商品’,而是‘服务’”。这里的“服务”显然不是无私奉献意义的服务。喻接着说:“我国那些主张‘新闻是商品’的学者,忘记了辩证逻辑,用的是‘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不知道‘商品’

与非‘商品(比如空气、雪、冰雹)’之间还有个‘服务业’。”对此我感到十分吃惊,因为作者不知道“服务”本身就是商品的一种表现形式;另外,我也是头一次听说,新闻传播业属于“服务业”

(又被称为第三产业)这个常识,需要运用“辩证逻辑”才能发现。从喻文中我获知一个新观点:“服务”不是商品,而是介乎于商品和非商品之间的体现辩证逻辑的东西。这确实与众不同。

喻似乎还想说明,他的发现连马克思也没有做到,因为他紧接着写道:“马克思那个时代的服务业不发达,马克思很少分析服务业。把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亚当·斯密的《原富论》对照着看,可以发现一个差别。《原富论》……马克思谈的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与交换。”根据这些话,我很难相信作者真的对照过这两部着作。

首先,斯密的着作“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第一个中译本的书名是《原富》而不是《原富论》,也有译为《国富论》的,唯独没有“原富论”一说。

1901年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的严复的译本相当珍贵,而且是文言,不大可能拿它来与现在《资本论》的白话译文对照,而目前通行的是商务印书馆的译本《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看来作者不知道这个书名。

其次,既然作者不知道马克思论证过服务业,那么我猜测他可能只读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卷也不大可能全看了,可能看的是第一章“商品”(约2万字),知道了物质商品交换的几个等式以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等等。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我知道,多数人就是这样“学习了”《资本论》。问题在于不要以此为根据而妄下判断。

的确,由于当时的时代特征,马克思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商品,但他也花费了不少精力研究了服务业。这需要去读他的全部资本论和及其手稿。现有的编纂出版的《资本论》共四卷,恩格斯编了第二、三卷,考茨基编了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史);另外,还有同样多的不同年代的资本论手稿。马克思总计留下了近1000万字(按中译文统计)的资本论文字。只有在读了他全部资本论着作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例如《资本论》第四卷第1分册就有关于服务业的论证约17万字;其他卷和各种手稿中分散的论述还有许多。

马克思谈到商品,至少涉及三种形式,最常见的是指一般的物质商品(当无特别所指时,他使用“商品”这个概念是指物质商品),其次是指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还有就是服务形式的商品。服务的特点是:“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如一切表演艺术家、演说家、演员、教员、医生、牧师等等的情况。”除了劳动力商品需要另行研究外,一般物质商品和服务的差别仅仅在形式上,它们具有相同的商品特征。

马克思说:“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可是,这一点并不使它例如同某种机器(如钟表)

有什么区别。我给为了你做,我做为了你做,我做为了你给,我给为了你给,在这里是同一关系的、意义完全相同的几种形式”。他以工人购买缝纫劳动为例说:“工人自己可以购买劳动,就是购买以服务形式提供的商品,他的工资花在这些服务上,同他的工资花费在购买其他任何商品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他在另一处谈到服务时说:“由于这种劳动的使用价值,由于这种劳动以自己的物质规定性给自己的买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对于提供这些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服务就是商品。”就新闻传播业来说,有线电视中节目主持人和综艺节目中演员的表演,就属于产品与主体不能分割的“服务”。

其实,现在任何一部较全面的经济学着作都能够说明这个简单的问题,由于作者搬出马克思,所以也就以马克思说事,结果是一样的。与马克思一般情况下使用“商品”的概念的情形一样。经济学中如果不作解释,“商品”一词通常指物质商品,但在理解上,服务只是商品的另一种形式而已。统计上,区分传统的工农业物质商品与第三产业的技术、信息商品(服务),是为了便于进行比较分析,于是经常出现“商品和服务”这样的用词,例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到“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就是这样使用的概念。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决不会因为这样的划分而把“服务”想象为介于商品和非商品之间。服务就是商品,而且这种形式的商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正在不断加大。我手头有一本《服务经济论》,因为是专讲服务的,所以通篇使用了“服务商品”的概念,与之对应的便是“物质商品”。打开目录就可以看到“服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服务商品的流通”、“服务商品的再生产”等章的标题。即使完全把新闻传播看作思想政治“服务”,作者也指出,随着人民需要的多样化,部分使用商品、货币进行交换刺激这种服务,具有更多的益处,而过去则完全由政府通过征税的收入,向公众免费提供。这对于具体提供者来说有激励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承担一些费用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

喻所以想象“服务”介于商品和非商品之间,还在于他将政府、法院、军队等的服务与新闻传播业放在一起谈论,显然他不知道经济学中“公共产品”这个基本概念。前者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提供和收费意味着政府参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再分配,这是公共产品最重要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如喻所说,并不是需要花钱的地方都是商品,但这种情况一是不多,二是很好区分。公共产品与现在的主题远了,这里不多谈。

为了说明新闻不是商品,喻强调:“报社、电台、电视台挣钱的方式,应当不同于商品(物质产品)制造业。或者说,服务业与商品制造业的经营方式应当有所不同。”在经营方式(包括生产方式)上,一般物质商品的生产与新闻(或节目)的生产有所不同,但这怎么证明新闻不是商品,这是一种什么逻辑关系,实在费解。

二、理直气壮地阐发新闻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流通,才能揭露“有偿新闻”的实质

喻的另一个观点也很有代表性,即他说的“这几年,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与‘新闻是商品’的理论不无关系”。工农商贸,各行各业都有不正之风,如果谁把这些社会问题归罪于工厂把自己的产品作为商品出售、农民出售了商品粮,或者商贸业从事了商品交易,这在过去批判“商品交换,八级工资制”时,人们将商品交换想象为万恶之源,尚可以理解;而现在若这样想,一定会招人嘲笑的。新闻是商品,就面对社会而言,即意味着新闻媒介把自己的新闻(或节目)出售给需要它的受众。我们购买报纸,收看有线或卫星电视节目,或者向广播电台点歌,便是司空见惯的新闻商品交换。这与不正之风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当然,刚才讲的只是人人可以看到的一种商品交换,实际上新闻传播业的商品交换比一般物质商品交换要复杂些。对于各种新闻传播媒介来说,作者、制作者向媒介提供稿件或节目(这其中又有不同的情况,暂不探讨),媒介以不同形式支付报酬,在这种情况下,稿件、节目是商品。

媒介之间也存在商品交换,例如,“电视节目在屏幕外出现时,则包括新闻节目在内,正日益成为商品。……原始性的‘物物交换’和带有一定程度不公平性的不等价交换,渐被公平的节目购销市场所取代。”通讯社与报纸和广播电视台之间更是这样,它们向媒介提供的新闻稿(文字的和音像的),对于购买它的媒介来说,是商品。但就这些媒介与受众的关系而言,要看具体情况。

喻质问道:“能不能说新华社播出的一条新闻,登在报纸上就叫‘商品’,而在电台、电视台上广播就不是商品呢?”是的,若这条新闻登在报纸上,读者购买了报纸,对于读者来说,它是商品;但若在无线广播电视台播出,对于受众来说,它不是商品。

因为我国目前的无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就它们与受众的关系而言,其节目是“公共产品”。但作者或制作者与电台或电视台之间存在商品交换关系。除了纯新闻报道,多数节目的作者或制作者还拥有版权,版权是精神产品所有权的表现,是精神产品的商品形式之一,可以买卖或出让。由于允许国有无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出广告,于是在电台或电视台与广告客户之间也形成商品交换关系,一定比例的时间出售个广告客户。

到媒介面向社会这一层,为了扩大受众面,实际上出售的报纸价格或观众支付的收听收视费,大多低于成本,其中的“差”

及其媒介获取的利润,是由另一种商品交换补偿了,即向广告客户出售一定的版面或播出时间。以报纸为例,一位作者写道:

“一般商品,其销售价格无非是成本加利润。但报纸却不同,其销售价并不反映成本。……单就现象来看,似乎报纸卖得越多越赔钱。实际上,报纸在卖给读者之前,已经把部分版面卖给了广告客户,用于刊登广告;读者购买报纸时将新闻连同广告一起买走了。因此,报纸成本中的一部分是由广告收入来弥补的。所以办报人事实上面对的是两个市场:广告市场和读者市场。”以上便是新闻或节目作为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流通的大体情况,如何必然会带来不正之风呢?

同类推荐
  • 大山作证

    大山作证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本书沿着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脉络.对各种广播文艺形式的艺术特征和意境营造的细密之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其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机融合是写作的主要特点。
  •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关注有效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教学设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堂互动、课堂伦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管理等十个专题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热门推荐
  • 永恒之光

    永恒之光

    黑暗之子,重现人间界。逆天之路,无尽征途,永恒之光亦将随之重现。上古神话时代的终结,远古缔造者的重生,黑暗与光明的交界,永恒之光,即将开启!
  • 绝世少女

    绝世少女

    她冷酷无情但也冰雪聪明,站在王者之巅。他是一国王子拥有强大的力量,同样站在王者之巅。当她遇到他会发生什么事那?(已弃文)
  • 崛起的商业帝国

    崛起的商业帝国

    埃尔系统的出现,楚南的改变。且看猪脚在这个群雄纷争的年代是如何作为。
  • 明文衡

    明文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田园满香:傻子相公好腹黑

    田园满香:傻子相公好腹黑

    【如意良缘篇】她是21世纪一名普通医生,却穿越到苦哈哈的小山村,成为傻子的新媳妇,望着家徒四壁的房子,她发誓要过上好日子。从小生活在农村,采采药来,种种田,干起农活得心应手,还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小日子过的有滋有润。突然某天,穿越附赠给她的相公被她给治好了,后来还考取了功名,当上了县太爷,成为一代清天大老爷。某男勾唇一笑:“夫人,这个案子甚是棘手,该如何破解?”某女云淡风轻:“相公莫急,待我拿来手术刀,开颅便知。”某男鄙夷:“夫人,你好血腥,今晚你睡书房!”某女一瞪:“你敢!”某男讪讪一笑:“不敢!”魂穿异世,且看她用现代知识在古代发家致富,建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一见钟情:爱你不容易

    一见钟情:爱你不容易

    在无意间,她遇到了一个男孩,喜欢上这个男孩,过了一段时间,男孩和女孩两情相悦,渐渐的,男孩却发现女孩并不是那么好,不够了解女孩,对女孩的爱意也减少了………………这是一个关于校园青春的故事,是一场始于幻世的浮生之梦
  • 娶妃有道:爱妃朕错了

    娶妃有道:爱妃朕错了

    “洛平汐,你就这么离不开男人嘛?好!今天我就成全你!”那一晚,他撕碎她身上的衣服,狠狠的占有着她。五年后,他在无数个黑夜里苦苦思念她的时候,她带着儿子出现在他的面前!“汐儿,和我回宫吧!”“对不起公子,你认错人了!”夫人行不通找儿子,谁知儿子酷酷的学着他娘亲的语气,“对不起公子,你认错人了!”他堂堂一国帝王,怎么可以让自己的老婆孩子跟别人跑了呢。于是开启了霸道追妻模式,根本停不下来!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
  • 滏水集

    滏水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