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43

第43章 论孔子的传播思想(1)

——读吴予敏《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

写于1994年底,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年1期。

报载,1994年在曲阜为孔子2445年诞辰举行了盛大的祭孔活动。这不禁使人想起孔子“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以下同书只注篇名)的感慨。他在世并不得志,死时没有任何谥号与尊荣。然而历史选择了孔子。从后世反观孔子,他当时处于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趋于定型的转折点上,因而在塑造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生活传播结构)方面,他起的作用是其他思想家所不能比拟的。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一样,在世界观形成时期接受的东西将留下最深刻的记忆和最久远的烙印。因此,要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传播结构及其特点,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奠定了中国文化基础的孔子的思想。

1988年出版的吴予敏博士的着作《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为这种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思路。这本书将中国的社会化传播结构分为三个领域:生命(生活)-传播结构、社会-传播结构、历史-传播结构(我看后两个结构归根到底从属于第一个结构),从而勾画出一幅完整的中国古代社会传播的立体图式。从远古到清末,从儒墨到道法,读了令人感悟颇深。可惜的是,作者关于中国传播结构的论证安排在最后一章,不到万字;关于孔子的传播思想,该书的评述仅有两页,均没有展开。但是,这本书的研究是开创性的,正是它启发我注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传播结构在孔子那里的雏形。这里讲的“传播”,主要是文化意义的传播(disseminate,散播、发散),也包括与此相关的较为具体的信息传播(communication)。

一、以人伦为基础的孔子的传播思想

中国殷商以前的社会生活传播结构,建立在对部落神、氏族神灵和图腾的崇拜基础上,辅以血缘辈分的自然序列秩序。通过超自然的神所形成的合法性信仰,比子代对父代的服从要牢固得多。那个时代的社会信息传递,从战争、生产到天象、祭祀等十二大类,神灵的启示无处不在。《尚书·洪范》云:“立时人作筮:

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史记·龟策列传》也写道:当时“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不易之道也”。中国新闻史的教科书上列举的商代“占卜新闻”,其社会背景便是“神道设教”。

随着疆域的扩大,夏、商很不严格的“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权力转移,出现了愈来愈多的问题。首先是接替回数增多,在位时间短促,不利于巩固统治。其次是没有严格的嫡庶之分,引起无穷的权力之争,例如商代仲丁之后的九世之乱。疆域越广阔,出现这类情况对社会的威胁越大。周公吸取前朝的教训,从他本人做起,将血缘关系的自然序列化为严密的统治秩序。他相武王伐纣功劳最大,本可继武王之位,但他摄政立年幼的成王,最后还政于成王。严格的子继之法,还伴随长幼相及的嫡庶之别。上行下效,这种继统法渐渐在王公大夫以下的家族中,甚至在社会最低等级家庭中,都形成相同的宗法结构。这种制度从君统转为社会化的系统以后,中国文化的演变倒向宗法血统根基,神灵宗教的地位下降。中国社会生活传播结构中缺少其他民族均有的系统宗教的传播,起点就在这里。所以,不少研究中国古代神话史的外国学者,找不到至高而延续的中国创世神;我们自己的研究者,绞尽脑汁才从无数典籍的字缝中隐约抓住本民族远古的神灵。

然而,社会生活传播结构中是不能留下这个空白的,它由孔子开创的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儒学所替代。虽然愈到后世愈带有宗教色彩,也有人尝试过建立孔教,但它始终不会等同于宗教,因为人伦关系的现世化与宗教神灵永远不会完全重合。

在家庭中,父子、兄弟的关系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的交往关系。如果借用这样的关系确立权力的继承,小到族长的权力,大到皇帝的权力,在一般的血缘交往关系在超出家庭以外之时,就带有了社会化的统治色彩。曾经被炒得很红的小说《白鹿原》,从传播学角度看,便是艺术化地描绘了家庭这较小范围内人们联系的亲疏变化,尽管它的背景是20世纪上半叶。

周代创制,主要完成的是将权力叠加在血缘关系上面,即伦理权力化,这实质上是很野蛮的。它还需要另一种工作,就是权力伦理化,给存在的社会秩序以合理的灵魂,使强硬的权力关系转化成伦理顺从。例如,将儿子无条件服从父亲不仅理解为一种秩序,而且也是一种先天义务。如果个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在洒扫应对之中认同这种秩序和义务,那么攀附在血缘关系上的权力便显得合理和温文尔雅了。在伦理权力化和权力伦理化的互动中形成一种理论体系,再去灌注到个体的灵魂中,让众生通过道德自觉,认同现存的统治秩序(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秩序),这些周公制礼作乐后未竟的事业,由孔子大体完成了。他把人的情感、信仰、仪式这些宗教传播的要素,引导并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人世关系之中。如果这算是一种哲学的话,它的特点就如一个美国学者讲的那样:“中国哲学历来对人类的彼此关系以及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特别关注。”

这一中国文化演变的最初选择,当时并不显得很重要。由于适合具体的国情,后来被逐步强化,显示出长久的生命力。于是,死后的孔子就变得愈加荣耀了。

任何一种传播结构,都离不开传者、受传者、传播情境、传播渠道(媒介)这四个基本要素。传播理论一般将传者和受传者的关系定为传达和反馈的关系,而情境和媒介是共享的。其实,即使是两个人为完成一项社会活动而进行的信息传播,也不会这样简单。他们必须确定关系和责任。如果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传者就变成了群体和历史文化的意志,而受传者则变成了个体,被置于一种“命定”的接受信息的地位。社会生活中传播的两级是不可能平等的,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即是社会对他的同化过程,信息主导流向是朝向个体的。一位美国社会学家甚至这样写道:“每个新生儿都威胁着社会秩序。他的生物潜在能力非常广泛和不确定,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不加引导而任其自由成长。”社会已有的占主导地位的意志,必然引导个体顺从社会。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传者对受传者的传达形式是教化、引导、规范、制约;受传者反馈的形式只有顺从和认同。“情境”的含义变得宏观了,是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形态;“媒介”也变得更为广泛,包括民族语言(世代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情感态度都记录、保存在语言中)和社会独特的人际传播网络。个体在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制于它们载负的文化规范。

这种社会生活传播结构,是各民族自文明以来都具有的。

它的功能有两个:第一,个体与群体生存的协调;第二,社会既定意志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塑造。在中国的这种结构中,基本没有占统治地位的神灵,而是将人伦关系神圣化(天人合一)。维护这种制度的以人伦为中心的儒家学说,带有宗教色彩,但它又始终不等同于宗教,因为人伦关系的现代化与宗教神灵永远不会完全重合。

伦,据《尔雅》的解释,是石子投下水后形成的一圈一圈向外扩散的波纹。吴予敏将他论述的生命(生活)-传播结构图解为以“身”为中心的四个圈层,便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领域信息传播的温文尔雅的人伦性质。圈层的中心是“身”的层次,个体生命的实体;“身”外的层次是“家”,个体诞生、训育的起点和人生的归宿;“家”外是“国”的层次,个体生命意义、社会责任的实践场所;最外的层次是“天下”,生命的永恒寄托所在。这个同心圆的圈层结构实际上是孔子阐述的。他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从个体的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推及家族内部传播,再推及社会职责范围的传播,最后推及想象中“天下”的传播情形。

这样的递进扩延结构,反映了中国古代个体生命活动和社会传播活动的同一性和依存关系。

二、孔子“身→家→国→天下”的社会生活传播结构

孔子言论最集中的《论语》,凡492章,1.27万言,无处不在为确立这一传播结构进行论证。许多研究孔子思想的论着,都将他的思想核心归结为“仁”。《说文解字》对“仁”的解释是:“亲也,从二人。”它的原始意义,即二人以上群居在一起,自然融洽,相亲相爱,所以引申为亲。在孔子那里,“仁”被置于亲子之爱的情感心理基础之上,提升为涵盖所有人伦关系的一个概念,要解决的是个体如何与群体(社会)保持自觉的协调,个体如何完全投入群体。孔子为宗法制进行理论论证,因而必须强调人的社会性和人际交往规则,强调家、国上下左右和尊卑长幼之间的秩序。在这个意义上,“仁”也可以说是孔子传播思想的核心。

怎样做到按照宗法秩序(“礼”)来从事交往活动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克己”即修身,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学而》)。朱熹就孔子这句话特别写道:“夫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紧要处正在这里。”看来,愈到后世愈强调自觉的修身,因为这是在确立社会生活传播的内在标准和起点。

修身的基本方法是“思”。思是一种由于外在信息刺激造成的“客我”与“主我”之间的交流。孔子在这个社会生活传播的核心圈层中,极为强调对信息的取舍,使人始终处于自我压抑的状态。他的那句名言“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就其一般的学习而言,很有道理。放在当时的背景下,则是要求主动用“礼”衡量外界信息。“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这就是孔子在“思”方面作出的榜样。如何思,他提出一系列要求:“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愤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几乎所有语言和非语言的传播,都必须按标准先“思”(修身)。这个传统一旦建立,人心惟危,道心惟危,遇到问题只能企望通过道德修身重整了。

在《论语》中,“学”字遍及43章,共有61个,均为动词。学是个体接受新信息的过程,孔子关于学习的许多语录对于一般意义的学习,很有教益。但是,他讲的“学”,范围很有限。《论语》中关于“学”的内容,计有学文、学干禄、学易、学诗、学礼、学道等六种。显然,“学”这种接受信息的方式,在孔子那里只是达到内在人性的成熟和道德圆满的修养手段。

当人进入家族系统时,信息的传播带有明显的“亲亲”特征。血缘关系中的相互关心,特别是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关怀,本来是各民族共通的,但孔子提出的“孝弟”要求,则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的亲子之情。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强调亲子关系中的秩序观念,而不仅仅是“养”。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朱熹对此的注释讲得更清楚:“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这样,亲子间的信息传达关系,就成为永恒的上下尊卑关系。

第二,无限期延长父对子的观念影响。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孔子的学生宰我,只因为居丧一年而不是周礼讲的三年,即被孔子批评为“予子不仁也”(《阳货》)。问题并在于几年,他是要通过这样的规范,保证父辈修身正心的理念代代相传。

第三,通过这种人伦关系决定社会生活中信息传播的亲疏、远近。孔子说:“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依靠亲族里的人,才是靠得住的)当发生“家”与圈外信息的接触时,“家”

的利益成为主体,凡不利于“家”的信息,孔子的意见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

第四,通过在家族圈层内确立“孝悌”观念,为其成员进入“国”的层次奠定言与行的基础。孔子说的“孝慈,则忠”(《为政》)、“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学而》)等等,便是这个意思。

孔子的孝悌观,为后来父权扩展为治权、治权带有父权色彩作了理论准备。由于有了高度理论化的伦理范畴,就可以依旁孝弟,以及忠、义等等来规范社会各分子间的关系,各种组织形式和生活形式,不是家族,也可以家族化;没有血缘关系,却可以宗法化。

在“国”的圈层里,信息的传播是一种放大了的“家”的圈层,因而人际关系被规定为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这八个字。既然君、臣都要与自己的名分相对,君在“国”中便是父的推及或象征,因而信息传播的前提是“正名”。

同类推荐
  •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本书从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等方面对班主任的工作艺术进行了系统阐释。
  •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缠绕在规律周围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旦把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由此产生的干扰、误解逐一消除,规律也就水落石出了。电视品牌决非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繁复,电视品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二、普通观众对核心价值准确的认知;三、核心价值得以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电视品牌对立战略的核心任务。
  • 大托铺的笑话

    大托铺的笑话

    “百家小集”为系列小开本的思想随笔类图书,选取人文社科类学者或文化大碗为作者,但不排除有思想的作家随笔类文字。邀请不同知识背景和口味的人为主编,每人编一辑。《二一六年后平反》是知名出版家、历史学者钟叔河的自选集,收入了他从1992年到2007年间的历史、文化散文四十来篇。
  • 罗山思踪(第一辑)

    罗山思踪(第一辑)

    本书以场记的形式记录温州大学近两年举办的学术沙龙内容。主题有: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2.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治理模式追寻;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温商的机遇与挑战;4.当代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漫谈;5.社会进步与体育发展;6.道德力与社会进步;7.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热门推荐
  • 好你个妖孽:傲娇殿下你别狂

    好你个妖孽:傲娇殿下你别狂

    公子无双,斜倚窗台;面若冠玉,眼眺远方。梨花微雨,薄暮斜映;水光潋滟,人面桃花。红衣溺雪,踏雪寻梅;司马青衫,巧笑盼兮。自私也好,恶毒也罢,至少你还在,不是吗?
  • 小七异界游

    小七异界游

    这是一个武功与魔法共存的世界。借助魔法的玄幻,武功的奇妙,为你展示一个全新的玄幻小说。小七是一个山村里采药的小孩。一场莫名的战斗毁掉陪伴他十一年的家,唯一留下的东西是小七在悬崖摘下的花。为了生存,他和一只蚊子共享生命。去城里寻找出路,却被卷进皇室的内斗。无依无靠的他无奈的跟着太子逃亡。从此开始了生与死的挣扎。希望有一天结束这苦命的生活,却被一个又一个的阴谋卷了进去。在生与死的挣扎里,慢慢学会了魔法,斗气。当把童年美丽的梦埋进心里的时候,却意外的遇见了青梅竹马的晓荣。当发现她和朋友是死对头的时候,小七在爱情与友情的挣扎里,为了曾经的美丽,纠结的战斗着。当这一切都解决了,想美美的睡上一觉的时候,却听到曾经挚爱的祖国,城破国亡的消息。小七急忙回国御敌,却在战场上遇见了本以为死去的妈妈……
  • 教你学歇后语(上)

    教你学歇后语(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遇见过客的你

    遇见过客的你

    早知道我会如此的爱你,我就应该早些遇见你。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可最终这遗憾还是有了。你说会陪我去看大海,最后的你还是离开了。我说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最后的我还是没有做到。
  • 近源

    近源

    山河破碎,魂断飘零红颜相思情缘难聚,历万载苍茫悠悠红颜却早已沉睡,万千凡尘孽,宿愿难言,怎能罢手青丝痴缠万载情,相思终得尘世归。有情心牵天地动,奈何桥上奈何谁。
  • 监天道

    监天道

    皇帝背叛,身为监天寺长的洛世安不忘初心,监天斩皇。我有监天之力天罡三十六变,地煞七十二变,天地可鉴,斩尽魑魅魍魉!
  • 地狱忏悔录

    地狱忏悔录

    本故事的男主角叫逆天行,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一名游走江湖的杀手,女主角叫三世清,逆天行在三生石上刻下了他们的名字,让三世清与他纠结三世,因不甘心逆天行求孟婆不要赐他孟婆汤,他要用三魂七魄分离的代价,带着记忆穿越三生,重走一遍,三世人间,重温一次三世人情,三生石上的烙印,最终的醒悟,能否解开三生劫,女主角三世清是杀手逆天行的三世牵绊,走遍三世,男主角能否听到女主角在地狱隔音镜里的牢解,,,,,,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重要作品之一,是《珍妮姑娘》的姐妹篇。《嘉莉妹妹》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自己的贞操,先后与推销员和酒店经理同居,后又凭美貌与歌喉成为歌星的故事。作家以嘉莉为代表深刻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对贫苦人民压榨的残酷性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小资产阶级分子的腐蚀性。
  • 娱乐财团

    娱乐财团

    1990年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2还没上映,《侏罗纪公园》还是小说,互联网还没全球联网,这正是到处都是机遇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