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3800000009

第9章 教育改革发展的三大取向(1)

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达到期望实现的目标,不仅要有战略上的宏观决策,而且还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推动和导向。因此,了解和研究教育改革发展政策,特别是政策的主要取向,对于我们认识教育如何顺应时代的变革,统一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认识,有着重要意义。

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扩大教育规模。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在讲到培养专家和劳动后备军时说:

“我们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讲到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时他强调:“这个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邓小平同志从全国发展的大局出发,明确指出不论从近期还是从长远考虑,要发展教育事业,扩大教育的规模,提高教育的水平。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分三类地区分期分批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发展初中后的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当的水平,建成科类齐全,层次、比例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13日正式印发)中,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又进一步作了细化和规定。

实现党中央、国务院上述教育发展主要目标,必须相应扩大初级中学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段时期内突出规模取向,是符合国情的和现代化需要的一种选择。这种取向应与那种不顾主客观条件,不顾质量,盲目发展,是有区别的。

一是人口因素。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基数很大。1985年我国人口105851万人,突破10亿大关,到1999年,人口增至125360万人,净增19509万人,比6个加拿大的人口还要多。中国人口又主要分布在农村,到1998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7%。中国人口的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2000年,65岁以上人口占到7%,15~60岁人口占到677%,0~14岁人口占到253%,中国将开始步入老年化社会。尽管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目前处于低生育水平,但人口实现零增长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中国人口因素的特点,决定了对义务教育、普通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的巨大需求。人口总增长及各类人口群的增长,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必须扩大规模。

二是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所占有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少,人多就成了沉重的包袱,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大项目是教育,而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时,我国中学普及率只占39%,大学普及率(在校大学生占20~24岁人口的比例)只占2%,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当今科技、经济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子,那样太慢了,而且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我们应当大力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就要扩大教育规模,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为更多的人提高受教育年限创造条件。

三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在现代社会里,所谓发展已再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这一目标,而应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不可想象,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素质落后,甚至处于愚昧状态,会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反之,一个社会很富有,而人很愚昧,又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所以列宁早就讲过,在文盲充斥的国家是不能建设共产主义的。现代社会是人的社会,现代化首先是人自身要现代化。发展经济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人的不断追求和满足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互为动因又互为结果的辩证关系。教育的核心功能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扩大各类教育的规模,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就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扩大教育规模,要处理好规模与效益、质量的关系,努力做到规模、效益、质量三者的统一,这是多年来我们发展教育事业的经验总结。扩大教育规模,很多时候需要铺摊子,以扩大教育资源,如建新校、建新的教育机构;有的则是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通过组合来扩大规模,通过挖掘潜力来扩大规模,如普通高校发展提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等。在教育发展中,为保证教育质量,首先要求决策者树立质量观念、发展是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的观念。把学校建起来了,教育教学设备严重缺乏,教师队伍东拼西凑,随意找几个人来管学校,这样的扩大规模要严格禁止。一个学校质量的基本保证,重要的是要按教育规律办事,遵循办学的一般规则。一般规则中,重要的一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把握办学方向、培养道路和培养目标;二是要加强学校各方面管理和建设,营造育人环境;三是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敬业精神;四是要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健康成长。只要教育的决策者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达到以上基本要求,教育质量就有了基本保证,扩大教育规模就不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发展过程是一个开拓与逐步完善的过程,难免有所缺陷,而缺陷又恰恰是发展中要逐步完善的内容。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规模、效益、质量的三者统一,就能正确理解规模取向。

扩大教育规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正确处理教育与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关系。邓小平同志讲:“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6月15日)中讲:“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抓好教育工作,坚持在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时保证教育优先的适度超前发展,坚持在安排各级财政预算时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宁可其它方面的事情放慢一点,也要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这两个讲话,表达了党和政府宁可牺牲一点速度也要解决好教育问题的决心,明确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和保证适度超前发展的国家财政支持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国家财政投入和社会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都作出了法律规定。因此,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取向也是可行的。只要我们把握住“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认真落实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法律、政策规定,就可以避免历史上曾经犯过的冒进错误,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教育改革发展的科技、经济取向

现代教育区别于历史上以往教育的主要标志,就是冲破了教育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的桎梏,走上了与现代生产依存相联的道路。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科技、现代生产的发展,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取向。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作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明确了方针,指明了方向。他反复强调科学和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1995年,江泽民同志代表党和国家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他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从立法思想到法律条款,都充分体现了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思想。因此可以说,从邓小平同志到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从国家相关法律到有关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十分明确而又坚定不移地表达了教育事业发展的科技、经济取向。

教育事业发展的科技、经济取向,就是教育要适应和促进现代生产力、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国家实施的“211工程”建设,构建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实行符合市场经济机制要求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等;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加强适应生产力不同层次水平的技能培训,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教育,普遍推行岗前岗后培训制度,实行劳动准入制度等;在基础教育中,努力提高质量为国民素质提高打下基础,在农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教育三结合的综合改革,在城市大力推进工业、科技、教育三结合的综合改革等,都是在科技、经济取向下的改革与发展。

同类推荐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引领这一青年工作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就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义、原则、形式、内容、机制、保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谁更了解中国?

    谁更了解中国?

    本书收录了一些当代“英雄”的故事。他们是经济学家、成功的商人、独立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以及随时代大潮浮沉的制造业工人。这些“英雄”无一不在这个纷繁嘈杂的时代坚持着各自的选择,尽力不让自己败退。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又应该怎样?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这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热门推荐
  • 怨孽校园

    怨孽校园

    江南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里,一起起离奇的死亡不断上演。带给你最恐怖的真实故事,让你聆听内心深处的恐怖战栗。深夜勿读!本书一共三个部分,现在发布的是第一部分“新生”,下一部分是“医学院”,希望大家支持,带给你最真实的恐怖感受!
  • 腹黑首席:老婆心机鬼

    腹黑首席:老婆心机鬼

    “你为什么要亲我?”“口渴。”“口渴你就喝水啊,为什。。唔”这是一个职场菜鸟勇斗腹黑老总的故事,甜宠,小虐。
  • 青树

    青树

    沙漠和大河之间有个美丽的女人叫青树。她常常会带一把猎枪,到胡杨林中去转。那里有她丈夫的坟墓。在乱着大风的那一天,他死在了林中。青树发誓要为丈夫复仇……沈从文之后难得一见的乡土美丽。西部实力派作家董立勃倾情力作,同名电视剧即将在全国放映。
  • 流星雨的寻爱之旅

    流星雨的寻爱之旅

    知道吗?愿意用真心来守护的感情,流星雨也会出来作证哦!——————“哇!那是……那是双子座流星雨!你们怎么知道今天会有啊!谢谢谢谢!”林沫对萧一信和舒芝晴兴奋地说。“我们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舒芝晴回答了林沫的问题后,又指了指林沫背后。林沫转过身去,眼眶瞬间变红了,指着他说:“我告诉你!以后不要再消失在我的视线!”“保证!”他回答。——————从16岁到如今20岁,陪过对方走过最美好的一段年华。
  • 逗比美人,倾天下

    逗比美人,倾天下

    “夜子宸,你是为了她才接近我的对吗?”“对!”“你从一开始就知道我的血可以救她对吗?”“没错!”“我最后问你一句你知不知道我和她换血后我会死!!!”“知道”被关在暗牢里的女子一身红衣似火,一张倾国倾城的脸堆满了讽刺的笑!在听到男子回答后彻底心死了!“好,在我和她换血完之后,请放我离开,从此再见亦是陌生人”男子看着牢里女子淡漠的表情,突然感觉心抽疼了一下!男子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的走出了牢房!一张绝色的脸上却出现了泪水!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
  • 我的邻居是我命中注定的那个他

    我的邻居是我命中注定的那个他

    夏语熙发微博说:各位,追了6年的星,准备脱饭了,哎!结果当天晚上易烊千玺就跑进夏语熙家把他的海报、周边、写生都收了起来对她说:既然准备脱饭了,那么这些东西就没用了,我拿走了。夏语熙一下子急着说:凭什么,这是我花钱买的。易烊千玺把她逼到墙角说:笨蛋,我喜欢你,你能不能不要放弃喜欢我,好不好?夏语熙说:怎么可能呢,你……话还没说完,嘴就被自己的爱豆堵上了。
  • 艾诺迪亚贝勒塞刺杀者

    艾诺迪亚贝勒塞刺杀者

    一个黑暗教团的冷酷杀手,一个光明教廷的傀儡圣女,一个历经九个轮回的约定,当光明和黑暗混合一切重归混沌,新的法则就此诞生
  • 苏公承传

    苏公承传

    天启十年,一场大火烧毁了一切,苏公承成了孤儿。天启三十年,通天塔塌,有谣言起:“通天塔塌,大明国灭;东灵夸雀,浴火重生”。为了调查通天塔一事,苏公承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却又鲜花盛开之路。
  • 大方等如来藏经

    大方等如来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变异封神

    变异封神

    武打替身演员王海龙,携带封神榜道具和五个地球人一起穿越到,混沌开天辟地圣人创世时,创造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道具封神榜发生了莫名的变异,拥有了真实的封神功能。在这个修士可以满天飞,神仙真实存在于现实中的世界里,弱肉强食,拳头大的就是真理。于是拥有封神榜的王海龙,对向自己挥舞拳头修士说:乖!去做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