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3800000025

第25章 教与学的革新(2)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教育是摆脱愚昧、野蛮、无知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从根源上讲,教育的落后是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成就之一,就是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改革和发展了教育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没有人的现代化,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将是一句空话。在中国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个“新人”,就是指现代化的人。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向社会各行各业培养、输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方面,取得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绩,然而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对学生身心与个性的压抑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批评。这一弊端可以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顽症,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深化教育的改革,对于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推行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国学校教育的顽症的主要根源是什么呢?首要的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复活。

所谓应试教育即是围绕着考试而进行教与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在现代,主要是围绕升学而进行教与学;在历史上,主要是围绕科举考试制度而进行的教与学。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从隋唐开始到清朝末年1905年废止,一直实行了1300多年。应当说,在一个封建的、封闭的农业社会里,科举制度的产生为读书人步入仕途开辟了一条道路,尽管不同封建朝代均存在官场的腐败,但运用科举制度进行逐级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和公正。科举制度下的教育,从教育目的讲,是为了入仕做官,培养官吏;从教育内容讲,主要是《四书》、《五经》,重治国之策,轻科技与实践;从教育过程讲,重书本,重讲授,重背诵,效法先王、圣人以修身养性;从教育评价标准讲,以考取秀才、举人、进士人数及其名次作为衡量标准。这种教育,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业社会里,是为少数能读得起书的人服务的教育,愈到后期愈是只为极少数可能入仕的人的教育。

科举制度本来在清末的1905年就废除了,随后学习西方,兴办新学,但为什么在经历了百年来的社会变迁,在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有时还得以复活呢?我想这并不奇怪,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土壤。

第一,封建教育传统的影响。实行了1300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度,在世界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通过考试改变读书人的命运,通过读书做官来改变个人、家庭、宗族的命运,考试在社会中的地位之高,考试成绩与个人、家庭、宗族命运关系之密切,都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被绑在科举制度这驾马车上,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应试教育的模式和传统。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由封建社会的教育发展而来的,与科举制度下的应试教育有着渊源关系。我们既继承了历史上教育好的传统,如尊师重教、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循序渐进等,又受到消极的、与时代不适应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不改革就会阻碍我们前进。现时教育必然要受到现时经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支配,但教育的发展却往往滞后,这种滞后主要体现在教育自身在发展历程中所打下的深深烙印。1905年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但中国却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对唤起中华民族觉醒起到重大作用,但当时没有具备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社会制度条件。

1300余年封建科举制度下形成的应试教育,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传统的惯性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历经多次教育改革,每次虽然也触及应试教育,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并消除其影响,甚至在一定的气候和条件下使之得以复活。

第二,现时还存在着“应试教育”赖以生存的气候和土壤。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是从旧社会脱胎而来的,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存在着官本位思想。企盼从农村到城市,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从平民到当干部,通过考试升学特别是升大学,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近若干年来,由于企事业单位改革,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和实行公务员制度,就业相对困难,在用人上出现了降低年龄、拔高学历的倾向,人才竞争更加激烈,追求高学历成为社会的一种风气。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检验,在现时条件下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讲,在考试中取胜,得到竞争的胜利,便成为奋斗的目标,因而“应试教育”就有了赖以生存的气候和土壤。

第三,教育制度上的落后为“应试教育”复活提供了可能性。首先是招生考试制度。多年来,我们的高考制度的后果是“一次考试定终身”,一次考试的失败,便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考试科目、内容和方式的设置,成了中小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什么就放松什么,甚至放弃,造成中小学生过重的应考压力与学业负担,知识结构也严重不合理。其次是教育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也存在严重缺陷。对一个学校的评价,往往谈起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比较原则,比较空泛,最后评价一个学校办得好坏看重的还是中考、高考排名和升学率。对一个教师的评价往往是以任课考试成绩和所带班级升学率作标准。学生是否优秀更是以考试成绩和排名作为衡量标准。这样的教育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为“应试教育”的复活提供了可能性。这样的教育评价是愈评“应试教育”愈严重。还有就是教育结构不够稳定,就业制度不够完善,加重了普通教育的升学压力。在我国,教育结构不合理主要是职业技术教育比较薄弱。虽然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使得职业教育的比例上去了又下来,下来了又上去,造成了学生分流困难,普通教育升学竞争加剧。这三个问题,一是生源不够稳定。时下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还较普遍,往往是考试成绩不好而家长又无什么门路的孩子上职业学校,而不是从个人特长和志趣来选择职业学校。这是与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的一种落后意识。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办学形式又不够灵活。在农村,职业学校条件普遍比普通学校差,投入也少,很多挂着职业学校牌子的学校实际上没有职业教育的能力。

很多学校由于没有与企事业单位紧密结合,没有与当地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还是以办普通中学办法办职教,缺乏办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就业的出路困难,对学生和家长没有吸引力。三是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不够。按照劳动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实行严格的“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既可以促进义务教育后和高中阶段后的学生分流,拉动职业教育,又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由于我们执行就业制度不够严格,不仅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造成了生产一线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技工、技师缺乏,带来了千军万马挤过上普通高中、上大学独木桥的现象。

我国学校教育顽症的根源之二就是师道尊严。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历史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明古风。“师道尊严”出自《礼记·学记》,其义是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讲的是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或道理才能得到尊重。作为对传播文明使者的教师及知识的尊重,本意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们今天还大力提倡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然而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统治者建立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道德教条与规范,用以约束、规范社会秩序与人际关系,用以教育臣民。“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规定臣子必须服从君王,儿子必须服从老子,妻子必须服从丈夫。“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与“三纲”相配合,将封建等级制度从道德观上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三纲”、“五常”对确立封建专制秩序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它使整个社会处于君臣不平等、官民不平等、男女不平等、长幼不平等的状态中,严重阻碍了民主、法制在中国的进程,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消极的因素。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师道尊严就被打上了封建等级思想的烙印,将师生关系推到了教师为学生之纲的地步。时过境迁,在今天社会里一讲到师道尊严的时候,往往抹去了它本来的含义,指的是学校师生关系不平等的种种现象。事实上,中国封建等级思想观念积染太久太深,带有封建等级烙印的师道尊严仍然还影响着现代学校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作为人来讲,应当是平等的,人格上应相互理解和尊重。但在我们的学校里,教师动辄训斥和惩罚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俨然以管束学生的姿态站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情况还不在少数。这就是不少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和一些学生患有“学校恐怖症”的重要原因。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应主动积极。由于师道尊严的影响和现代教育观念的欠缺,对于不少教师来讲,“主导”变成了主宰,“主体”成了群体,“主动”变成了被动的接收器。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注入式,满堂灌,无教学民主可言。加上沉重的作业负担,频繁的考试压力,学生苦不堪言,何言主动学习、创造思维呢!是教师不关心不热爱学生吗?不是的。我们不排除有少数教师不合格,但我们整体教师队伍是好的,对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努力和贡献。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改革深入得还很不够,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还在起作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我们需要一场教育思想的深刻革命,用现代教育思想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校教育顽症的根源之三就是多年来对中小学课程没有根本触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吕达,在他的《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1998年12月)一文中说:“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每一次教育改革,最终必然要深化,落实到课程这个核心问题上。如果没有课程的实质性改革,而只改学制,或只改教法,这样的教育改革,最后是不可以达到成功目的的。”他还说:“学校课程是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未来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培养,培养需要蓝图。今天的课程,就是明天的社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规格的人才,要有各级各类学校分别来培养;各级各类学校,要有各种不同的课程。课程蓝图有特点、有特色,培养出来的人才才可能有特长。”课程蓝图的设计不适应发展了的时代新情况、新需求,人才培养就必然从源头上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同类推荐
  •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为全面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阅读理解应用文书的能力、沟通讲话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建构应用文写作知识体系,使财政干部能正确、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提升财政公务活动的执行力,以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财政部2010年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58号)精神和《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财政干部的认知规律、应用文写作教学规律和基层财政工作实际编写本教材。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 走进孩子心灵:家长必读

    走进孩子心灵:家长必读

    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原作、有采写手记、有作品评析,真实记录了宁夏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是一代新闻工作者走进生活、走进实际、走进群众的壮美画卷,亦是年轻新闻工作者学习、进步的教科书。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憧憬与求索、凯歌行进中胜利与曲折、改革与剧变、改革与辉煌、继承与创新、让历史告诉未来等。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热门推荐
  • 我是财神代言人

    我是财神代言人

    愿为财神代言人,揽尽天下财愿为路上一妙人,阅看世间景
  • 无敌神级召唤系统

    无敌神级召唤系统

    【求支持,求大力支持,求推荐票,求收藏,求书评,什么都求,本文是超级碾压流,功法,武技,武器,都是用最强的,“噢,你有圣兵,不好意思,圣兵在我这里已经是垃圾了】,浩瀚宇宙、谁主沉浮,我,紫荆、将碾压世间一切那些所谓的天骄、妖孽、大家族,想要什么就召唤什么、谁惹我、我就灭谁、我有系统我怕谁...
  • 璇玑图

    璇玑图

    子午流注,厚林著书,大雪无痕,天地玄黄。凤凰山中,书声朗朗,石库门里,追梦魔都。若兰才情,誉满大秦,抗婚寻爱,坚贞不屈。织锦璇玑,招魂窦滔,字字滴血,句句珠玑。梦兰栋材,璇玑定情,反王割据,夫妻失散。栋材平乱,恩相赐婚,郎才女貌,珠联璧合。梦兰痴情,千里寻夫,梦蕙胸怀,海纳百川。璇玑闪烁,入体为情,姐妹情深,千古佳话。
  • 暴走仙妻:绝色御兽师

    暴走仙妻:绝色御兽师

    她是先天废材,被家族弃为祭品,最终被亲生父亲一剑穿胸而死。重生归来,她觉醒鬼女能力,化神器御神兽,从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是鬼王城的狼王,野心勃勃心狠手辣,寻她两百年,只为借助她的能力称霸天下。他教她冷酷绝情,教她不折手段,教她从心慈手软的废材弃女成为绝情冷厉的逆天鬼女!可苦心养成的棋子暴走了……他们开始彼此利用,各自算计,一路走来,谁知又暗生情愫……【男强女强,一爽到底!】
  • 噩梦

    噩梦

    当代中国除汉族之外,有55个少数民族。在形成中华民族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少数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绚烂多彩的多样化的民族传统,共同构建和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整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传统。自古以来,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就以两种基本的形式体现着:一种是少数民族作家学习使用汉语创作文学作品,积极参与推动汉语文学的发展;另一种是在同汉语文学和城外文学的交流中,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母语和民族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在若干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中,还出现了为数不多却意义深远的“双语作家”。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 Ⅵ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 Ⅵ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武尊学院

    武尊学院

    一拳可开山,一脚可裂河,身化六丈六,只手碎星辰。这是一个武者的世界,止戈为武,为了生存,武者不断的突破,不断的挑战。身负武姓的武镜,在这个武道盛行的世界里不断的挑战,不断的面对更强的敌人!
  • 超魔学院

    超魔学院

    魔法永远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自己各位同学,去奋斗吧!去努力吧!去拼搏吧!虽然不可能超越我我不爱魔法,但是甩不掉,我不爱这个世界,但是忘不了,原来这还是爱,源自内心的爱—来自九阶魔法师·劳德·亚克斯语录
  • 绕世界流浪

    绕世界流浪

    懵懂的年纪,懵懂的我们,就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故事,关于友谊和我们一直在路上追逐的纯真爱情!(我是一名学生,更新的时间可能不定期,望读者海涵。)
  • 斩赤之荆棘王座

    斩赤之荆棘王座

    一个黑暗的时代,一个腐朽的帝国。在这里,心怀不同愿望的人们为了各自的意志而选择战斗。帝国的罪恶滔天,守护的信念不息,革命的火焰正旺。谁对谁错?无解,唯有冲突不可避免。他们拿起武器厮杀,有人幸存,也有人死去。而活下来的人们,又将会迎来怎样的明天?这是一个帝国将军在斩赤世界里不断挣扎的故事。“为了实现我的目的,我会杀很多人,不管是有罪的还是无罪的,只要挡了我的路,都得死。”——哈维尔·萨尔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