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3800000012

第12章 教育思想的重要变革(2)

“三个面向”的提出,为教育决策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在改革开放前,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左”的思想影响,人们往往偏重于教育某一方面的社会功能,如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强调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等。我们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说只强调这些而忽视教育其它方面的价值作用,导致了教育在决策上的失误,使教育的改革发展起起伏伏,不断强调方向而又不得不调整方向,不断地发展而又不得不调整、整顿。“三个面向”为解决以往教育决策中存在的片面性,提供了新的决策观。它在教育发展思路上,强调了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前提,明确了教育改革发展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明确了教育要面向世界,放眼世界,因为在当代任何一个国家封闭起来只能是困死,谈不上实现现代化,也谈不上有所发展,有所前进;明确了教育要着眼于未来,教育属于未来的事业,而未来的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提前预测和适度超前发展。教育既然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那么教育自身必须现代化,否则,不可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就可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所进行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脱离。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教育自身现代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由于现代科技、现代生产的发展,国际间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即综合国力的竞争,反映在教育方面竞争也相当激烈,涌现出各种现代教育思潮,冲击着各个国家对教育的决策。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教育的经济取向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思潮、教育的全球价值取向思潮、教育的国际化思潮、教育信息化思潮、终身教育思潮等。从国际上各国政府的教育决策来看,共同趋势是,强调教育改革发展要与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纷纷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这是因为科技和经济的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是高于一切的。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都不能离开人,人的现代化及人的道德和情操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凡是有识之士都意识到高度物质文明与道德沦丧并存的危害性,因此,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重视年轻一代优良品德的形成,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意识,也是现代社会一种必然的趋势。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高度重视教育,各种教育思潮空前活跃,纷纷作出教育改革发展决策的形势下,我们面向世界,吸取各种教育思潮中有益的精华,借鉴一些国家有益的成功经验,坚定不移地按照“三个面向”来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我国长远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的重大革新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重大决策。

什么是素质教育?它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有这样一段讲话,他说:

“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实行素质教育本来就应该是教育的本义和宗旨,并不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但是由于许多主客观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的教育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从而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李岚清同志这段讲话说明了三个重要问题: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属于教育本质范畴里面的问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倾向提出来的,不是对过去教育的否定,而是对“应试”教育倾向的纠正;推进素质教育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对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革新。

一、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摆脱“应试”教育影响,步入素质教育轨道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出现,代表着世界未来文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力竞争不可避免地将日趋激烈,而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全面素质和知识、技术、管理创新精神和能力,就成为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面临知识经济已经来临的时代,知识成为生产的第一要素,核心是以智能资源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根据有关资料,现在发达国家资本的75%不再是实物,而是人力资本。以美国的微软公司为例,《纽约时报》曾评论:“它惟一的资本就是员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国际科技经济如此严峻的挑战形势下,教育如停留在传授过去的文明,即人类历史积累的生产和社会的经验、知识,教育的导向仍使青少年掌握一定的知识去对付升入上级学校考试的需要,那将使我国教育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停滞不前,永远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我们必须调整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影响,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对培养目标的新发展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培养途径,教育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就其前提而言,仍然必须坚定贯彻执行《教育法》加以明确的教育方针;从这个事实上讲,它是对我国现有教育的继承,并不是否定。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就其目的性讲,是要纠正教育工作中“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是要将学生从一次考试定终身和追求高学历的精神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学生从自身个性出发,从适应社会需要来选择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道路。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发展,教育也可摧残一个人的一生,其道理就在其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其培养目标讲,也仍然坚持“四有”,坚持“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但它强调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给培养目标赋予了新的内涵,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发展,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要求。

主张创新,就是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主张对未知领域不断的探索,主张不断追求新知和新的境界。为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对“应试”教育中重视教师传授,强调学生接受知识、记忆知识,注意力集中在以应对升学要求为目的的教育观念,是一种革新。

在培养目标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发展,体现了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在知识经济出现,知识成为生产力第一要素,以智能资源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已在一些发达国家成为主要资本的形势下,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增强,知识创新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十分紧迫。教育是基础,也是知识创新的摇篮,只有改革教育,改革学生的培养过程,按时代发展需要来提升培养目标,才能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类社会从原始状态发展到今天,是人类自身不断创新不断实践的结果。人类自身仍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永远不会达到“成熟”而终结自己的创造活动。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讲,是教会人继承过去文明,开创未来世界的活动。有人提出我们过去的教育难道不是提高人的素质吗?我们回答:是,但也不完全是。说是,是因为一个人受过教育和没有接受过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今天大批科学技术人才、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各级管理人才都是经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都是通过实践不断学习和得到提高的。说不完全是,是因为我国教育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强调行业要求,强调专业性,而忽视基础性,忽视学生的个性;是因为我国教育长期受“科举”制度的影响很深,“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思想惯性在人们头脑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脱离劳动为显着特征的“读书做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流毒在人们头脑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必然束缚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以知识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教育必须转变以自然资源、资金为主要生产要素而形成的教育观念,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实施素质教育是对教育过程的全面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宗旨、重点和培养目标,除了继续深化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等方面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外,必须对教育的过程进行全面改革。

1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坚决纠正为追求升学率只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作法,维护全体学生学习的基本权利,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个性,都有一个因材施教问题,这才叫尊重教育规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2要贯穿于教育和社会各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而且也是全社会的任务。也只有变成全社会的共识,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施。实施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之中。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类型的教育,应当体现不同的素质教育内容和重点,使整个教育体系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互相配合,整体全面推进。现在有些人讲素质教育,只强调中小学,而忽视幼儿、成人、职教和高等教育,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家庭是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影响极大;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都对青少年施加影响,起着感染、导向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应当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来落到实处。现在,不少人反映学生在校的五天教育,主要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往往被周末离校后两天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所抵消。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教育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和合力。

3要把德智体美等有机统一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纠正教育工作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忽视体育、美育的倾向。其次要理解和认识德智体美等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整体,虽然各自的功能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对于一个人的素质来讲是缺一不可的。再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只有通过教育活动这一载体才能实施,只有把德智体美有机统一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何正确处理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关系,是整个教育过程极为重要的课题。

4要更加重视德育。教育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我们的德育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高等学校,要做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在学生中还要开展职业道德的教育。要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结合起来,在学生中开展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民主法制、形势政策的教育,开展革命传统、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的教育等。

德育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文化层次来确定目标递进层次,要有机渗透于各科教学、社会活动与实践之中。

5要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单向灌输”,使学生成为单纯“接受器”的作法,真正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加强五个方面核心能力的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6要解决当前教育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高等教育要解决好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问题,不可偏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不可停留在只满足对已有书本知识的掌握上。职业教育要解决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问题。中小学校要减轻学业过重的负担,从片面追求升学率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得到健康成长。整个教育过程要重视美育,以开发智力,陶冶情操。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健康有益的各种体育活动,进行健康卫生方面的教育。要切实解决教育脱离实际的问题,使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书本知识需要通过与实践的结合才能被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同时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也是一种教育,是一种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以上仅涉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关于教育过程改革的部分内容,要全面落实《决定》,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将是全方位的、长期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到那时,中国就可能成为世界上具有最好教育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就可以得以实现。

同类推荐
  •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本书旗帜鲜明地提出党报品牌这一中心概念,从党报品牌定义、内涵,当前党报品牌的现状,存在问题,党报品牌建设指导思想和道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在党报品牌建设这一课题的特殊性、深刻性、系统性、实用性四个方面系统展开论述,力求有所突破。本书材料丰富,论述充分,言之成理,颇有创意。总体来看,刻篇论文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论证周密,表述清晰,文献综述丰实,引用资料规范,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
  •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内容包括了博物馆建筑、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安防与消防、博物馆开放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博物馆文化产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人才战略、博物馆科学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近况及教师的期望。班级活动或班级比赛,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和谐融洽班级气氛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主动参加,以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热门推荐
  • 误入豪门:吖灵空降少爷心

    误入豪门:吖灵空降少爷心

    她惹上豪门少爷“你为什么不是他”“因为我是倬吖灵,我只是倬吖灵”“该死,她竟然嫁给别人!”***********************************“爸比爸比,妈妈在外面给你戴绿帽子啦”
  • 星际航海纪元

    星际航海纪元

    继公元后,在无数先贤的努力下,人类踏上征战银河旅途,庞大宇宙的神秘面纱在人类的震撼下一层层被揭开。诸神曰:星际航海时代。
  • 紫微魔君

    紫微魔君

    林风,紫微斗数的唯一继承者,自幼被恩师紫云仙长接到中州派,因此受到了整个宗门的排斥。宗门试练中,他意外赢了自己的大师兄,却因此成为了大师兄的眼中钉。被大师兄设计陷害,又被魔焰宗控制,林风的修真之路坎坷无比。凌香儿,是林风心中爱恋的女人,用自己的柔情,一次次化解林风心中的暴戾之气,引导他重新走上正途,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开启他心中的最后一丝良善。林风的结局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林风的世界。
  • 我真是召唤兽

    我真是召唤兽

    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曹逸正在玩着LOL,他很幸运的被雷电击中。醒来后的他发现自己既然穿越了,坑爹的是他成为了美女萝莉的召唤兽,并且意外的和联盟系统融合,能够召唤系统中的英雄为自己战斗。就这样一个召唤兽的传奇召唤之旅由此开始…………
  • 执法者的历练之路

    执法者的历练之路

    当天族凌氏冷酷俊美的执法者到达凌云大陆会发生什么呢拭目以待吧
  • 茅山诛鬼记

    茅山诛鬼记

    【新手玄眳倾力新作,捉鬼旅途曲折离奇,多多支持】茅山内门弟子李南唐下山封尽天下奇魔,与各路妖魔鬼怪斗智斗勇,百妖怨灵;八方鬼寇;十宗禁主;荒天魔妖;红毛僵王;一术尽封!感谢阅文集团提供书评支持等。作者QQ:2041804015
  • 今夜谁挨刀

    今夜谁挨刀

    昏暗的月色下,寂静的古庙旁……篝火燃烧,十六人围坐在侧。是场游戏,也是场屠杀。输,意味着死亡;赢,却不代表解脱。月黑,风高,今夜谁挨刀?是你?是你?还是……你?
  • 三天读懂管理学

    三天读懂管理学

    管理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核心是人。任何企业的经营运作都离不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 玄史

    玄史

    战争还是妥协?当魔教诡异袭来,一骑披靡纵横大漠;当仙军浩荡攻来,万马奔腾洒血沙场;但当域外神魔破空而来时,你是否还有力量抬起手中的长枪?且看主人公如何处理人、仙、魔、神给予的磨难。另:感谢御天殿成员友情出演,感谢起点美工组玄染大大制作封面!
  • 网王之真情越爱

    网王之真情越爱

    什么是爱?当初他喜欢部长,却无意中成为了破坏者!他嚣张但一直很努力,努力想要得到认可!“越前,看着我!”“越前,不要松懈!”“越前,快跑!!!”“真田前辈,你到底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啊?”“你的手!”前辈,我回来了,这次,我会主动给你我的手,然后一辈子,不准你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