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reidrichHayek.EconomicsandKnowledge,PresidentialaddressdeliveredbeforetheLondonEconomicClub;November101936,EconomicaⅣ(newser.,1937),33~54
[2]FreidrichHayek.TheUseofKnowledgeinSociety,AmericanEconomicReview,35,(Sep.1945):519~530
[3]AllynA.Young.IncreasingReturnsandEconomicProgress,TheEconomicJournal,volume38(1928),pp.527~542
[4]AllynA.Young.SomeLimitationsoftheValueConcept,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ume25(1911)pp.409~428
[5]FreidrichHayek.TheUseofKnowledgeinSociety,AmericanEconomicReview,XXXV,No.4;September,1945,519~530
[6]C.Braun.Theinnovationwar.NJ.PrenticeHallPTR,1997
[7]B.Clinton,A.Gore,Jr.Scienceinthenationalinterest,Washington,1994
[8]Young,A.,1998,“GrowthwithoutScaleEffect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106,41~63
[9]PaulRomer.IncreasingReturnsandLongRunGrowth.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94,No.5,October1986
[10]Gera,SurendraandKurtMang.TheKnowledgebasedEconomy:ShiftsinIndustrialOutput.WorkingPaper,No.15,Jan.1997,53~55
[11]VonHippel,E.(1988)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Oxford.[12]Science,TechnologyandIndustryOutlook.OECDPublications,Paris,1996
[13]JeremyBeale,“TheInformationExplosion.”TheOECDObserver,No.196,October/November1995
[14]Lloyd,I.AndSveiby,K.E.,ManagingKnowHow,Bloomsbury,London,1987
[15]Lamberton,DonaldM.Theeconmicsofinformationandorganization.AnnualReviews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1984,19:3~30
[16]Machlup,F.TheProductionandDisrtibutionofKnowledgeintheUnitedStates.NJ:
PrestonUniversityPress,1962,352~362
[17]Rubin,M.R.andE.Taylor.TheU.S.informationsectorandGNP:Aninputoutputstudy,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1981,17:163~194
[18]Rubin,M.R.andM.E.Sapp.SelectedrolesofinformationgoodsandservicesintheU.S.nationaltcon.my,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1981,17:195~213
[19]Rubin,M.R.al.TheknowledgeindustryintheUnitedStates1960~1980,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wss,1986
[20]Schement,J.R.andTerryCurties.TendenciesandTensionsoftheInformationAge:
TheProductionandDistributionofInformationintheUnitedStates.TransactionPublishers,1995
[21]Spence,A.M.MarketSignalingInformationalTransferinHiringandRelatedScreeningProcesses,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4
[22]EditedbyMarkBodenandIanMiles,ServicesandtheknowledgebasedEconomy,2000[23]W.BrianArthur,IncreasingReturnsandtheNewworldofBusiness,HarvardBusinessReview,1996(7/8)
[24]ServiceIndustriesUSA,3rdEdition
[25]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26]洪志敏.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经济研究,1998(6)
[27]简新华.知识经济将如何挑战经济学.经济学消息报,1999.3.19
[28]唐任伍.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经济学动态,1998(9)
[29]彭坤明.知识经济学论纲——知识经济呼唤着经济学的创新.求索,1998(5)
[30]陈正.知识经济研究概述.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3)
[31]杜也力.“知识经济”探讨综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4)
[32]鲁传一,李子奈.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研究.经济问题,1999(1)
[33](美)W·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4](美)W·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5](美)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36](美)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7](美)埃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
[38](美)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9](美)艾伦·伊文思.城市经济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
[40](美)戴尔·尼夫.知识对经济的影响力.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1](美)戴尔·尼夫.知识经济.海口:珠海出版社,1998
[42](美)保罗·S·迈耶斯.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海口:珠海出版社,1998
[43](美)戴尔·尼夫.知识贫乏是危险的.沈阳:辽宁画报出版社,2001
[44](美)迈耶主编.发展经济学的先驱理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45](美)维娜·艾莉.知识的进化.海口:珠海出版社,1998
[46](美)多萝西·伦纳德.知识与创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47](美)帕克.城市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8](美)理查德·R·纳尔森.经济增长的源泉.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9](美)瓦尔特·艾萨德.区域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0](美)尼考拉斯·莱斯切尔.认识经济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5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3](英)马克·C·斯科特.智力产业.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4]经济全球化与上海文化发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55]《建立香港与内地服务产业链的战略构想与对策研究》课题组:香港与内地服务产业链策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56]东京都劳动经济局编.IndustryandLaborinTokyo(由日本国驻上海领事馆提供)
[57]W.伊文思.城市经济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
[58]巴顿.城市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9]蔡来兴等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60]刘志彪.产业升级的发展效应及其动因分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61]陈顺清.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2]陈禹,谢康.知识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3]戴布拉·艾米顿.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4]何维达等编着.WTO与中国产业升级.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65]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66]地域雇用开发统计,日本劳动研究机构,1998年编(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提供)
[67]冯云廷.城市聚集经济.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8]高汝熹,罗明义.城市圈域经济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69]郭强,杨维灵,叶继红,邓亚伟.知识与经济一体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70]郭强.反思知识经济.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71]郭强.我的知识经济观.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72]蔡来兴主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73]何传启,张凤.知识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74]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7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76]李平.知识经济与产业变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77]吕玉印.城市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78]尼科·斯特尔.知识社会.殷晓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79]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80]肖元真主编.全球知识经济发展大趋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81]张敦富等.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82]美国信息研究所编.知识经济.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83]饶会林.城市经济学.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84]日本城市教育制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85]日本教育年鉴(1990~1997)
[86]日本统计年鉴(1987~1997)
[87]上海统计年鉴(1994~200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88]谭崇台等.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89]汪丁丁.记住“未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0]维托德·瓦斯尼基.知识、创新和经济.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91]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92]谢康,陈禹.知识经济思想的由来与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93]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94]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95]詹姆斯·科塔达主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王国瑞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96](德)格尔哈德·帕普克主编.知识、自由与秩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97]杨桂华主编.知识经济与社会变革——知名专家学者访谈.天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98]彼德·F·德鲁克等.知识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9]何玉长,倪稼民,曹士海编着.知识就是力量——走向前沿的知识经济学.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100]刘世锦等着.中国“十五”产业发展大思路.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01]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02]张智翔,游勇编着.经营城市.昆明: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0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4](美)保罗·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05](美)保罗·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06]贺力平.经济增长——席卷全球的20世纪进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07]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08]黄亚钧等.知识经济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109]李京文.知识经济——21世纪的新经济形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110]李京文主编.知识经济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11]芮明杰.管理创新.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112]秦宝庭,吴景曾.知识与经济增长.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113]高洪深,杨洪志.知识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14]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15]袁志刚.知识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16]马陵.幽灵知识社会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117]苏斌,李建新,刘合理.知识性服务业及其在城市区域发展战略.上海科技网站
[118]高汝熹,张洁.知识服务业——21世纪上海经济的支柱产业.上海改革,2002(2)
[119]高汝熹,王新文.上海发展知识产业的战略选择.研究与发展,1999(3)
[120]高汝熹,张洁.纽约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及对上海的启示.上海综合经济,2001(4)
[121]高汝熹,张国安,谢曙光.上海R&D产业发展前景.上海经济研究,2001(9)
[122]高汝熹,陈志洪,张国安.上海教育产业发展预测.上海综合经济,2001(8)
[123]张洁,高汝熹.东京的知识服务业.上海综合经济,2001(6)
[124]张洁,高汝熹.知识消费.国际商业技术,2001(5)
[125]张洁,高汝熹.上海咨询产业发展预测.上海经济,2001(4)
[126]高汝熹,吴敏辉,张洁.文化服务业——上海城市经济发展新动力.上海经济,2002(1/2)
[127]高汝熹,鲁国锋.关于发展上海设计产业的研究分析.上海经济,2002(3/4)
[128]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十五”规划
[129]彼得·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130]艾丰.知识经济四则.经济日报,1998.11.26
[131]秦宝庭.知识经济会替代工业经济吗.人民日报,1999.2.8
[132]托夫勒.权力的转移.刘江等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33]陈胜昌主编.知识经济专家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两大特征:知识化和全球化(周光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34]顾春明.知识经济的特征.人民日报,1998.6.27
[135]赫伯特·G·格鲁伯和迈克尔·A·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陈彪如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