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6月,严复以各科考试成绩“屡列优等”毕业回国,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1880年被李鸿章聘为天津水师学堂的总教习(教务长),1889年升为会办(副校长),次年升总办(校长),在该校工作20年。他在中法战争至中日战争十年中,曾捐监生,参加举人考试前后4次,但均未考中。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他决然放弃追求个人前途的科举仕途,走上了变法维新的道路。1895年他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原强》、《辟韩》、《原强续篇》等5篇政论文章,抨击封建的专制政体,宣传民权思想,反对顽固守旧,主张变法自强。
严复除传播变法维新主张外,还积极参加与创办新式学校。1896年,他担任新成立的俄文馆总办,亲拟课程,延聘教师,成为我国最早的俄语学校。与此同时,他还协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专攻西学,培养维新人才。1897年10月,他与王修植、夏曾佑、杭辛斋集资创办《国闻报》,任主笔。在该报先后发表《国闻报缘起》、《国闻报馆启》、《驳英泰晤士报论德据胶澳事》、《拟上皇帝书》等23篇论说文章,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运动。他在创刊辞《国闻报缘起》中提出“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的办报宗旨。1897年12月,又创办并主编该报的附出旬刊《国闻汇编》,最早连载所译赫胥黎著的《天演论》,首次向中国人民介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急于选拔人才,贵州学政严修建议,除八股取士普通科外,另设特别进士科——经济特科,作为选拔人才的途径。凡是长于内政、外交、理财、军事、科学、工程等人员,仿照博学鸿儒科的成例,由大臣推荐考试,光绪帝接受了他的建议。顺天府尹胡燏芬、詹事府詹事王锡蕃先后推荐严复,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严复被光绪帝召见回寓后,将1898年1月27日至2月4日的《国闻报》连载的《拟上皇帝书》加以修缮,送呈光绪帝。
严复的《拟上皇帝书》的中心思想是“谋国救时之道”。他认为今日之积弱,由于外患者十之三,由于内治者十之七也。其在内治云何?“法既敝而不知变也”。因而谋国救时之道不外乎标、本两言而已。“标者,在夫理财、经武、择交、善邻之间;本者,存夫立政、养才、风俗、人心之际。”所以严复主张未变法前先“治标”,变法后才“治本”。他提出的“治标”三策是:(一)“联各国之心”;(二)“结百姓之心”;(三)“破把持之局”。严复认为:“不联各国之欢,则侮夺之事,纷至沓来,陛下虽变法而不暇;不结百姓之心,则民情离涣,士气衰靡,无以为御侮之资,虽联各国之欢,亦不可恃;而不破把持之局,则摇手不得,虽欲变法而不能也”。但是,严复的万言书还未送到光绪帝面前,慈禧太后就发动了政变。
严复在鼓吹维新的同时,还从事西学的翻译介绍工作。从1894年开始,他先后翻译了西方学术文化和政治学说的代表作11部,约170多万字,其中以《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最为著名,时称严译八大名著。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严复避居上海,参与唐才常发起的“中国国会”,被举为副会长。此外,他还开名学会,讲演名学(逻辑学)。从此,他摆脱了海军界,离开了工作20多年的水师学堂。
1901年严复被委任为开平矿务局总办,1902年又担任京师大学堂附设的编译书局的总办,1904年辞职回沪,1905年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曾短期任该校第二任校长(1906年)。1907年任安徽高等师范学堂监督。晚清“新政”期间,还先后担任过外务部游学生毕业考试同考官、学部审定名词馆总纂、福建省顾问官、资政院议员、海军协都统衔、海军部一等参谋官等,1910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63~77页年1月17日,清廷还赐予他文科进士出身。
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严复被任命为署理北京大学校长,11月辞职后,又被聘为总统府顾问。曾为《庸言》等报刊撰稿,政治态度趋于保守。1913年列名发起孔教会,1915年参加过筹安会。晚年,更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厌倦科学,诋毁五四新文化运动。1921年10月28日,这位名噪一时的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愈野堂诗集》等,译作有《天演论》、《群学肄言》、《原富》、《名学浅说》、《法意》、《社会通诠》等。后商务印书馆辑印为《侯官严氏丛刻》、《严译名著丛刊》等。
二、严复的政治传播思想
(一)从中西对比看世变之亟
西学东渐,门户开放,“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严复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认为“中之人好古而息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中国人信奉历史循环论,西方人则信奉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自下而上。在伦理道德方面,“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人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在经济管理方面,“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灾祸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中西文化不同,西优于中,严复主张向西方学习。“盖谋国之方,莫善于转祸而为福,而人臣之罪,莫大于苟利而自私。夫士生今日,不睹西洋富强之效者,无目者也。谓不讲富强,而中国自可以安;谓不用西洋之术,而富强自可致;谓用西洋之术,无俟于通达时务之真人才,皆非狂易失心之人不为此”。
(二)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
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坚船利炮,甲午一战,却败于日本,原因何在?严复总结经验,认为“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今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日从事于超距赢越之间,以是求强,则有速其死而已矣”。严复认为,“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耶?且夫中国知西法之当师,不自甲午东事败衄之后始也。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出洋肄业局,四也;轮船招商,五也;制造,六也;海军,七也;海署,八也;洋操,九也;学堂,十也;出使,十一也;矿务,十二也;电邮,十三也;铁路,十四也。拉杂数之,盖不止一二十事。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洋务运动三十年,为什么不能实收其效?严复认为缺乏民力、民智、民德所致。“是故苟民力已茶,民智已卑,民德已薄,虽有富强之政,莫之能行。”“管商变法而行,介甫变法而敝,在其时之风俗人心与其法之宜不宜而已矣。”强国富民,从何着手?严复提出了他的“及今而图自强”的治标治本两套方案。他的治标方案是“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者中,以“开民智”为最急。他在《原强续篇》还强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舍战固无可言”,“盖和则终亡,而战可期渐振”。
(三)倡民权,反对君主专制
《辟韩》一文,严复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国家学说解释了君主的起源,驳斥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和唐代韩愈《原道》一文中的忠君思想,极其勇敢地攻击了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
严复认为,上古时期,黎民种粟米、作器皿、通货财,诸事后,“择其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其意固曰,吾耕矣织矣,工矣贾矣,又使吾自卫其性命财产焉,则废吾事。何若使子专力于所以为卫者,而吾分其所得于耕织工贾者,以食子给子之为利广而事治乎?此天下立君之本旨也”昔汉高祖入关,约法三章,而秦民大服。知民所求于上者,保其性命财产,不过如是而已。但是“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既已窃之矣。又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觉而复之也,于是其法与令为蝎毛而起,质而论之,其什八九皆所以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
严复向往西方的民权,提倡民权。他说:“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而中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争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民众无权,为奴为马,外患面前,焉得不败。
(四)救亡之道在于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
中日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中国面临瓜分危险。为了救亡图存,严复大声疾呼:“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念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
严复认为,“八股”有三大害,其一害曰锢智慧;其二害曰坏心术;其三害曰滋游手。“总之,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图家,下不足以资事畜。破坏人才,团随贫弱。此之不除,徒补苴罅漏,张皇幽渺,无益也,虽练军实、讲通商,亦不益也。何则?无人才,则之数事者,虽举亦废故也。舐糠及米,终致危亡而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则庶乎其有鸠耳。东海可以回流,吾言必不可易也”。中国地大民众。然地大在外国乃所以强,在中国正所以弱;民众在外国乃所以富,在中国正所以贫。“救亡之道,非造铁道用机器不为功;而造铁道用机器,又非明西学格致必不可。是则一言富国阜民,则先后始终之间,必皆有事于西学,然则其事又曷可须臾缓哉?”救亡之道,在于废八股而大讲西学。“总之驱夷之论,既为天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早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彼日本非不深恶本洋也,而于西学,则痛心疾首、卧薪尝胆求之。知非此不独无以制人,且将无以存国也。而中国以恶其人,遂以并废其学。都不问利害是非,此何殊见仇人操刀,遂戒家入勿持寸铁;见仇家积粟,遂禁子弟不复力田”。
三、严复的新闻传播思想
严复的新闻传播思想,集中反映于1897年10月26日天津《国闻报》发刊词《〈国闻报〉缘起》一文中。
(一)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为什么要办《国闻报》?严复认为“将以求通焉耳”。去塞求通,其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为一国自立之国,则以通下情为要义;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为各国并立之国,则尤以通外情为要务;昧于外情,则坐井而以为天小,扪龠以为日圆,若是者,国必危。
(二)通下情,尤以通外情为急
严复认为,今之国,固与各国并立之国,而非一国自立之国也。因此,“通下情尤以通外情为急”。
欧美传教士,足迹遍天下,“以求其所谓尽人事天之道,此不独在吾中国然也。而吾民之相遇者,视其劝善之书,则以为收买人心矣;得其治病之药,则以为迷拐人口矣,此不通西儒之所谓教也”。
西方来华游历之士,“或登高山,涉大咱;地学之家,或搜古迹,考物产,以求其所谓博物穷理之学,此亦不独在吾中国然也。而吾民之相遇者,睹其筹笔之记载,则以为侦探矣;见其测量之仪器,则以为魔术矣,此不通西士之所谓学也。尤其甚者,见其男女之交际,而或疑为淫乱;见其贵贱之杂坐,而或讥为野蛮,此不通西人之礼俗也”。
由于不同外情,“于是平居无事,则互相猜忌,积不相能,仓促之间,毫毛之事,群然而哗,激为事变。数十年来,如闹教案,杀游士,不一而足。上烦九重之虑,下竭举国之力,仅而后安。不通外情,其流弊乃至于此,可胜痛哉!可胜悼哉!”(三)知外情不能不“译各国之报”
怎样才能通外情,让国人了解世界?严复认为,“俗通知外情不能不详述外事,欲详述外事不能不广译各国之报。此国闻报馆之所以继诸家而起也。”《国闻报》取报之例,一翻译,一采访。翻译之报,有俄、德、英、法、美、日各国之报百余种,延聘通晓各国文字之士几十余人进行翻译。采访之报,天津、北京、保定、河南、山东、山西、甘肃、陕西、新疆、东北三省、前后藏,内外蒙古以及外国的伦敦、巴黎、柏林、圣彼得堡、纽约、华盛顿访事之地大小凡百余处,聘用访事之人数十位。
国闻报馆出报两种,日报即《国闻报》,旬报为《国闻汇编》。“大抵日报则详于本国之事,而于外国之事则为旁及。旬报则详于外国之事,而于本国之事则为附见”阅报之人亦略可分为两种:“大抵阅日报者,则商贾百执事之人为多,而上焉者或嫌其陈述之琐屑;阅旬报者,则士大夫读书之人为多,而下焉者或病其文字之艰深”。严复认为,“阅兹报者,观于一国之事,则足以通上下之情;观于各国之事,则足以通中外之情。上下之情通,而后人不自私其利,中外之情通,而后国不自私其治。人不自私其利,则积一人之智力以为一群之智力,而吾之群强;国不自私其治,则取各国之政教,以为一国之政教,而吾之国强”。
四、严复的翻译传播思想
在晚清社会中的翻译界中,严复与林纾齐名,但林纾本人不懂外文。以懂外文的人口述,林用中文笔记之而成,内容都是外国小说,著名的译作有法国《巴黎茶花女遗事》与美国的《黑奴吁天录》。严复是留英学生,精通外文,博学多才,中文水平高,所译内容,均是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代表作品。他先后翻译出版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尔的《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穆勒名学》、甄克思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耶芳斯的《名学浅说》等,其中以《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的思想影响最大。
严复的翻译理论植根于他的翻译实践。在《译天演论例言》中,严复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的翻译三原则: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海通已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今是书所言,本五十年来西人新得之学,又为作者晚出之书,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什法师有云:学我者病。来者方多,幸勿以是书为口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