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200000034

第34章 现代国际经济法理念的创设(5)

此外,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就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所主持的国际经济立法,例如,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主持的国际销售合同公约、仲裁示范法、调解规则、政府采购法等项目的起草工作;先后签署和加入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国家与他国国民的投资争端解决公约》、《多边投资担保公约》、《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纽约公约》)等多边条约。到目前为止,中国还同10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或条约。为了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和向外国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从1982年至1994年9月,中国还与世界上65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参加和缔结这些条约,使得我国的涉外经济贸易法律制度与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紧密地衔接起来,为推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际经济法理念创设和更新的底势

值此21世纪之初,世界经济一体化呈不可阻挡之趋势,传统的国际法律秩序受到新的考验之际,系统考察国际经济法的性质与特点包括国际经济法理念的相关问题,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上的需要,对国家社会的法治建设有积极作用,又对国际社会新的法律秩序之形成有正面的影响。在国际社会的大变革中探讨国际经济法的相关问题,有益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新形势下的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组织促成国家、跨国公司、私人企业、非政府间组织、个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之变化,从而适应并利用国际社会的新情势使之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昌盛和兴旺,有利于人类的福祉。

本章对国际经济法理念创设和更新底势予以阐述,是受到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王贵国先生《理一分殊——刍论国际经济法》一文的启发。王贵国先生在该文中引述了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新理学》一书中关于“事物底(的)势”的论述。冯友兰先生认为“有某理则某种事物可实际地有而不必有。如某种事物能为实际地有,则必先有某种底势”。此处的“某种事物”即是指某类事物而言,照我们理解,所谓势就是某类事物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句话也就是说,事物的发生、发展除了必须依据其固有的规则规律之外,还必须具备足以激发其发生、发展的客观条件。而客观条件的产生、成熟则必然导致某类事物的发生、发展。这就是所谓“大势所趋”。

国际经济法作为一类事物,暂不论其是否属于自成一类的法律,必然有其应该依照和必须依照的理;但其发生、发展还必须依靠能激发其发生、发展的势。对于国际经济法来讲,此处的势,就是国际经济关系,特别是国际社会以经济交往为主体的相互依赖关系的存在和发展。

如前所述,早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在地中海沿岸的亚、欧、非各国之间就已出现频繁的国际经济往来和国际贸易活动。至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交往盛况空前,国际经济关系也随之空前密切。可以说,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交易是自有国家的时候即已存在,但是,我们认为,真正称得上可以构成国际经济法“底势”的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交易还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出现,至少对于现代国际经济法是如此。否则,国际经济法这一概念就应该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提出。关于此点,亦有人认为“国际经济活动并非今日开始,但作为进行这种活动的行为准则,调整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法,却是在本世纪(注:指20世纪)40年代之后特别是60年代才出现的”。

我们说现代意义的国际经济法“底势”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不是否认在此之前已经有关于国际经济关系和交易的规范,而是为了说明在此之前国际经济法的“势”还未形成,或还未成“大势”。以国际投资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强大和最活跃的国际投资者美国,1929年在海外的直接投资为75亿美元,1946年为120亿美元,1960年上升到320亿美元,1971年更激升到860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经济交易量,包括国际投资的总量,之所以低下,是因为当时国际运输(包括海运、空运和铁路运输)和国际通讯的技术和设施都没有达到足以支持大规模、高速度的国际商业交易的程度。此外,构成国际经济法底势的不可或缺的国际组织尚未具规模。当然,这并不是说,国际经济法底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突然形成的。其形成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交易的实践。然而,我们从“势”的角度考察国际经济法的发生与发展就必须看其大势,即何时到了大势所趋的时候。我们强调历史性地观察问题,特别是法律问题。因为,“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法律,人们必须首先了解该国的法律历史,即必须从研究该国的历史入手,观察其法律历史,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审查法律的发展。”本章试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嬗变的影响、经济和科技因素凸显的影响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三个角度对国际经济法理念更新底势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嬗变的影响

一般来讲,一定时期内的国际关系集中体现在该时期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之中。由于国际关系是一种多层次结构,它包括双边层面、多边层面、亚地区层面、地区层面、跨地区层面直至全球层面,是一种多层面关系交织的结构;同时,就国际关系体系而言,对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全球层面的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我们把世界各种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际核心结构和战略态势称为国际关系格局,它建立在力量对比的基础上,是国际关系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结构,反映了国际关系体系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国际关系全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世界政治格局嬗变的影响

世界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政治形势最根本的特征,是把握国际风云变幻的基本脉络,是认识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总体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主要依据。格局是一种历史合力,是有关各方力量相互牵掣和抵消而形成的相对平衡的状态。两极格局以社会主义国家集团和资本主义国家集团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斗争为其重要的政治基础。

世界政治格局涉及多方位的、多层次的世界政治关系。它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从其行为主体看,有国家、民族、国际组织、政党、宗教团体、跨国公司等等;从其范围看,它又可分解为全球政治格局、区域政治格局、地缘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综合国力的对比,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而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最终力量来自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旧有的力量对比,推动新的政治力量平衡的形成。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也是带有规律性的现象。首先,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变化。其次,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外交政策的调整。世界上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都离不开各国国家利益的考虑。国际战略的推行和外交活动的出发点就是在最大程度上为保障本国或国家集团的安全、利益,使其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把危险减至最低限度。

自从17世纪40年代出现威斯特伐里亚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在35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五次大的变化,每次变化都受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力量消长和追求国家权益的影响,为历史合力所驱动。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在从两极向多极过渡,了解其背景,探讨其特点,分析其走向,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国际经济法一些重要理念的前提。

1.两极格局的演变和终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使英、法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而美国和苏联则在战争中崛起,原先长达几个世纪的以英国和德国为主要支柱的欧洲中心世界格局不得不成为历史,世界格局的重心不可逆转地转向太平洋两岸。引出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两极格局在全球对峙的局面。在世界大战胜利在望之际,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国家于1945年2月4-11日在雅尔塔召开了三国首脑会议,会上,美英苏就战后世界安排达成了一系列公开的和秘密的协定,从而为战后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这便是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国际力量的对比状况。但是,雅尔塔体制具有美英苏三国根据各自实力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损害了一些国家的主权和利益。雅尔塔体制所体现的东西方关系的对抗,是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核心和主要标志,引出以美苏两个大国为首的两极格局在全球对峙的局面。美国妄图以强权政治迫使苏联就范,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但又慑于苏联的威力和影响,于是便酝酿发动冷战,以便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苏联对西方国家采取针锋相对、严阵以待的方针,顶住西方的压力。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这是美国一手操纵,用以推行强权政治、对外遏制苏联、对内控制盟国的军事政治联盟,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1954年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使东西方在欧洲对峙的界线更加分明,使两极格局更加强化。对此,苏联做出了强烈反应并开始全面实施自己的军事安全战略计划,1955年5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以与北约相抗衡。至此,经过10年的过渡时期,建立在欧洲心脏地带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以太平洋两岸两个超级强国为中心,以欧洲为重点,亚太为侧翼,辐射全球各地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矛盾取代了法西斯同盟和反法西斯同盟之间的矛盾,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但是,它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消长变化而受到撼动。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经过长期的较量和斗争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和改组,两极格局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首先,美苏力量相对衰落。60年代美国国际政治地位发生重大转折是与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相伴而行的。苏联从50年代起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长,到70年代后期经济停滞不前,霸权主义也发生了由升到降的转折。其次,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打破了霸权主义控制世界政治的局面。战后一系列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第三世界以一支新兴力量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显著地突出起来,大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再次,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最后,帝国主义阵营也四分五裂。战后初期受美国控制的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国际地位的提高,在经济上出现摩擦,在政治上也出现独立倾向。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是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特殊现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占绝对优势,争夺霸权不再是瓜分世界而是独霸世界,因此出现了核时代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垒和狂热的军备竞赛。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态势,随着美苏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而变化。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鉴于苏联力量的急剧下降,他对内提出了根本改革的思想,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振兴苏联经济;对外提出了一整套迎合西方的外交新思维,从过去强调两种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斗争的不可调和性转变为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开始放弃同美国的对抗政策,下决心摆脱冷战,谋求同美国缓和紧张关系,这成为两极格局终结的先声。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形势剧变,政权更迭,以苏联为盟主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渐渐动摇。1990年10月3日,以民主德国合并到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两个德国的统一。1991年6月28日,经济互助委员会宣布解散。同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也宣布解散。至此,“社会主义大家庭”便不存在了,雅尔塔体制在欧洲的基础也已经瓦解。1991年,在苏联全面危机下,苏联共产党被迫解散,各个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同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议》,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在阿拉木图签署《关于独立国家联合体议定书》,宣布苏联不复存在。苏联的解体,不仅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已不存在,且已最后完成了两极格局解体的过程。

2.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

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演进的主要动力是:大国国家内部政治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的矛盾运动,大国之间安全利益和其他重要利益的矛盾运动,大国或国家集团综合国力的对比关系的变动,各大国或国家集团安全关系或结构的变动。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就是这些矛盾运动由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过程,是大国或国家集团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权力地位的巨大变更。所谓格局转换时期,就是从两极格局解体到最后形成新的多极世界格局,将有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时期,即过渡阶段。两极格局的终结,是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格局转换时期的特点是:

第一,这次世界政治格局的转换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这次新旧格局的转换是由于苏联、东欧通过和平演变国家解体造成的,是西方国家从外部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和平方式进行的,通过各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的消长和分化组合逐步地自然地形成新的政治格局。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还原犯罪真相:侦查逻辑和方法

    还原犯罪真相:侦查逻辑和方法

    本书不是进行学术讨论,对学术界存在争议的“回溯推理”未作介绍。在作者看来,强调侦查假设没有必要再强调“回溯推理”,回溯推理只是对假设形成路径的研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在作者看来,侦查假设与侦查回溯的共同存在难免给读者带来疑惑。这是一本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及其方法讲述死人会说话的刑事侦察案例奇书。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侦查、侦查逻辑学、侦查的历史、侦查逻辑的现状、侦查逻辑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三章介绍了当代最新的鉴识技术以及依靠鉴识成功破案的典型案例,还向读者介绍了现场搜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学术界对观察有影响的理论;
  • 违法心理矫治

    违法心理矫治

    本书从司法应用心理社会实践任务出发设计总体框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违法心理基础技能;第二部分是违法心理实用技能;第三部分是违法心理危机干预。
  • 趣味案情解剖(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案情解剖(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和谐社会视阈下居民与大学生社区意识研究

    和谐社会视阈下居民与大学生社区意识研究

    社区是社会的构成单元,社区的主体是居民,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社区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居民和大学生社区意识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和重要保障,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书主要论述了和谐社会视域下居民与大学生社区意识研究等问题。
热门推荐
  • 凤翔

    凤翔

    他,江湖人称“绝心公子”的绝心宫宫主冷绝心,男颜倾城,却冷血无情,挥手间江湖动荡,江山血染,只因他——即是她。断情崖边,涅磐之时,她凄然一笑,颠倒众生:“自此,世间便再无纳兰凝馨。”雪山之巅,重生之时,她挥剑断发,仰天长笑:“欠我情的,我要他们用一生的痛苦来偿;欠我债的,我要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来还。”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机关算尽,弄权朝堂;她,血洗江湖,惑乱天下,傲视群雄,俯瞰苍生。
  • 众世龙歌

    众世龙歌

    在无限的多元世界,强大的龙和龙裔不断征服,统治着越来越广阔的疆域,而那些微末世界的神与众生,其实同样怀揣炙念,寻求着战火中的崛起,和灭亡边际的重生。新生的少年结合了龙与神的血脉,心中装着残忍的父爱和神秘的母爱,在成长的路上求生,战斗,一次次倒下又爬起,只为寻找那属于自己的答案和未来。
  • 青元帝尊

    青元帝尊

    光明中,他是最耀眼的天才,傲视于群雄!黑暗下,他是所有人的心魔,杀人于无形!林忘凡坚信,终有一天,他能改变这个残酷的世界!
  • 史上大杂烩

    史上大杂烩

    有个身为宫廷乐师的祖师,陈文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前辈的本事传承下去。学习、演出,到四五十岁的时候成为德高望重的古琴演奏家,而后收徒。他是这么想的。可事情一开始就跑歪了。一副老君出关图,连接着不知名的世界。时不时地,打里面冒出许多让人脸红心跳、手脚发软的人物。“子期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好一对cp。“这就是仙界!?朕定要重建大秦帝国,传至万世。”您还是去骊山里面歇着去吧。“大风起兮云飞扬。”这老流氓,咱能先收敛下那对眼睛么?喂喂,你没看人男朋友开始撸胳膊了?陈文觉得好累……好想死……
  • 都市全能人生

    都市全能人生

    一个小意外,让方睿的身体里多了一个神奇的商店系统,这个商店里,什么都有。小到一粒沙尘,大到一个宇宙,甚至是传说中的修仙道法,仙神圣器,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然而,这个商店的货币能量点,却是需要少女的吻才能得到。于是,在系统的帮助下,方睿变得全能起来。娱乐界,金融界,科技界,甚至是异能界,修道界,只要是他涉及的地方,其他人只有喝汤的份。同时,为了尽快的得到那些让自己口水流了一地的东西,为了获得更多的吻,更多的能量点,方睿也开始了他开启后宫的伟大征程……
  • 青浅如梦

    青浅如梦

    从最初相遇到相识相知,却因为意外分开,再见时,一切如昨,而你我还能继续走下去吗?
  • 土城记

    土城记

    由一名刚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以村官的身份入驻土城拉开序幕,各色人物在乡村的舞台上相继登场,上演了一场场关乎人性的精彩大戏。扰攘野村,无外广阔世界的缩影,熙攘小民,不脱芸芸众生的本相,故事如明镜,映出你我他,人间自有正道在,何必泪眼问清风。作者以深厚的生活基础,倾力演绎现实百态,夜来捻断千根须,字字看来不寻常。牛逼吹罢,开始现眼,列位看官,且请赏光。
  • 赫赫宗周

    赫赫宗周

    两千多年前的女性是什么样子的呢?书上说那是一个等级鲜明制度森严的时代,会是如何走向礼崩乐坏的呢?和如今性侵怪姑娘穿得少一个尿性,自古灭国怪红颜,我一直对两千年前那位姑娘很好奇,但是翻边了各种史书对她的描述都是不经思考的复制且篇幅甚少。所以,这些,都是我的想象,是我心中的那位姑娘!
  • 玄古问剑录

    玄古问剑录

    世上有玄古一地,以剑为尊。玄古子民,无论人鬼妖魔仙,均修炼剑气,以证剑道。问剑问心,起剑舞兮,御剑天下,劫剑毁兮,无剑无我,逍遥游兮。看那少年郎倚剑逆命,降妖斩鬼,诛魔封仙,以大慈悲心,渡迷茫之人心,以归正道。
  • 天龙圣体

    天龙圣体

    远古天龙再现世间,强者在其威势之下颤抖,敌人在其力量之下毁灭,所到之处顺者生,逆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