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200000013

第13章 盐市口与成都大轰炸

旧时成都的店招和街名都以实用、明白、畅晓为目的,譬如马家巷,必定是姓马人家的居多,夫妻肺片就是夫妻店。同理,以行业性质聚集而取的街名亦很多,使本地人,特别是外地人寻着街名就可以办事。譬如肥猪市,是以肥猪交易为业,牛市口当然卖的是牛,以至于骡马市、羊市街、打金街、线香街……都是专门经营某一货品之地。盐市口是成都盐业交易的市场,它其实并不是一条街,而是一处地名。围绕着盐市口有东大街、染房街、梨花街、九龙巷(青年路)、下西顺城街、东御街、青石桥等街巷,并形成成都市中心的一个巨大商圈。从今天的意义上来说,盐市口商圈是指人民东路、人民南路、大业路和青年路,乃至于蜀都大道所形成的一个大圈,是成都市中心的商业腹地,众多新老商号云集于此,交通便利,人流如潮,是成都继春熙路商圈、骡马市商圈之外的三大商圈之一。如果说春熙路商圈是旗舰,骡马市商圈是护卫舰,盐市口商圈就是航空母舰。成都市的中心就是盐市口,在成都人心目中,一说到进城,不管是北门、南门、东门,还是西门,不管从哪一个方向,也不管从哪一条街道入口,都是奔盐市口而去。以盐市口为圆心,十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这大概就是成都城市的范围,出了这个范围就叫远郊,在这个圆圈中生活的人自豪地自称为成都人,圈外被人称为乡坝头。上海人把上海以外的人称为乡下人,广州人把广州以外的人称为北方人,北京人把北京以外的人称为下面的人,这都是区域的自豪感使然。自然成都人以住在盐市口一带为骄傲,说我们家住在皇城坝,或者说我们家就在人民商场后头,这是一种身份和排场,宁在盐市口有一张床,也不愿在乡坝头有一间房,这是成都市民的心理暗示,觉得住得越靠近市中心就越有脸面。当然今天的有钱人在郊外拥有别墅,但这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市中心要有一个落脚处,否则就失去了身份。

盐市口数十年来一直执成都商业的牛耳,亦是世界各国商家抢夺中国西部最大都市商业地盘的必争之地。向东有百货大楼、摩尔百盛;向北有新世界百货、盐市口广场、新中兴品牌商业广场、九龙广场、泰华时装批发城;附近还有大业百货、北京华联、染房街小商品市场、人民商场、仁和春天百货等。围绕着天府广场还云集着众多的百货名店。成都最大的电影城和书店都在这个商圈之内,随着人民商场和百货大楼的改造,盐市口商圈的地位还将提升。

盐市口在清朝时并非今天这般是一个街口之名,它还真的是一条街之名。清光绪五年,在这条街上设立了官盐店才有了街名。1942年建设盐市口广场,并在广场中心竖立刘湘铜像,1966年“文革”中铜像被毁。何况当年的所谓广场也就是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坝子,用今人的眼光来看与广场之名完全不符,所以在汽车日益增多的今天,盐市口也就只能算是一个交通要道。当年,盐是最重要的生活和战略物资,四川周边的广大地区都不产盐,也不产茶,更不产丝绸,所以这些物资所起到的战略意义尤其彰显,盐业也就顺理成章地由官方垄断,最大的官盐店就要设在一个城市最中心的口岸。当年盐市口街是一条不长的街道,从染房街边金河上锦江桥北侧起,至东御街东口止,横跨原西东大街,不过百米左右。盐市口街从古至今都是成都的咽喉之地,成为成都“第一黄金口岸”,每一个时代变化最大的都是这一中心地带,所以街道几经变迁早已面目全非,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一个口岸之名。

在历史上盐市口一直沿用此名,只是在1966年8月的“文革”中被强迫改称为“英雄口”。“文革”时期一过,1981年地名普查时又改回原名。当年的盐市口也并不是一味的只卖盐,有盐就要有茶、有米、有油,油盐酱醋茶都是相关联的,因而盐市口一带的米店、油店极多,像“昌号”、“蜀山酿造社”、“发森茶号”、“天兴茶店”等众多的老字号就在这条街上一字排开。岁月沧桑,一条卖油、卖盐的街道演变成今天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一种必然和众望所归。

盐市口是一个嘈杂的地方,各种叫卖声、音像店发出的音乐声、汽车声等等整天都不停息,街头店前招贴飞舞,促销者妙语生花,购物者睁大了眼睛生怕上当。这里是各种贩子、穿穿、托儿、掮客和骗子的会聚之地,每天都在演绎新的“成都故事”。

“到盐市口去找钱”成了一句口号。确实,在盐市口很容易找到钱,顶不济当伸手大将军(叫花子)要的钱也比别处多。盐市口人流如潮,这里的店铺寸土寸金,生意在这里永远不会衰败。什么商品在盐市口都卖不脱了,那肯定是遇上了真正的金融危机。哪怕今天金融危机在世界各国闹得甚嚣尘上,到盐市口去看一看,一点儿反应也没有。找商家一打听,他们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反问:

“什么金融危机?我咋一点儿也没感觉到!”这就是成都的盐市口,似乎离外面的世界很远,看一看那繁华的景象,似乎又离外面的世界很近。作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商业区之一,作为四川和成都商业中心的盐市口,被一派喧哗、闹热、繁华、浮光掠影、光怪陆离所湮没。

作为盐市口的副街“染房街”是成都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在这条街上你想得到的小商品或想不到的小东小西应有尽有,一条500米长的小巷其热闹的程度与盐市口不相上下。过去染房街果真开有大染坊,因这条街临近金河,后金河废弃染坊也就关了门。在没有超市的年代,盐市口因为有人民商场而成为成都人购物的首选。人民商场几乎就是成都商品的代名词,因是国有的大商场,货品丰富,质量可靠而成为成都人购物的天堂。成都人爱在星期天逛人民商场,扯一尺布或买一双鞋也是逛一个上午的理由,目的是走累了去人民商场里面开的各种馆子饱一饱口福。在老成都人的眼里这座历经数十年的大商场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奇迹,它已成为成都人的精神情结,是一个时代的回忆。

人民商场始建于1953年,半个世纪以来不知给成都人带来过多少快乐和惊喜。笔者的第一台彩电、第一床蚊帐、第一件西装,乃至于第一双甩尖子皮鞋……数不清的第一种商品都是在人民商场购得。说到吃,最令人难忘的就是三合泥,在人民商场背街的三合泥小店十分破败,但做出的油汪汪的三合泥却使人永生难忘。另一种美食就是红苕粑粑,店堂居然开在公共厕所旁,现在想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当年的人们似乎并不在意,为了那一口美食大老远地找了去,因为那浸着油的红苕粑粑实在是太好吃了。

盐市口的另一大卖点就是当年的中心菜市场(今红旗商场的前身)。中心菜市场有几个进出口,一个在盐市口,另一个在提督街。中心菜市场是在1950年之后才建的,其原址为安乐寺,是明代蜀王为刘备的儿子阿斗刘禅修建的庙宇,取其蜀灭后所言“此间乐,不思蜀”的意思命名为安乐寺。后毁于火灾,清康熙年间重建。清末民初,安乐寺成为银钱市场,在这里进行银钱交易。当年的银钱比较混乱,有纸币,也有银圆,即便是银圆也有“大头”和“小头”之分,还有睁眼、闭眼的区别,关于银钱交易里面学问多得很。新中国成立后银钱市场关闭建起了中心菜市场,在物资并不丰富的年代,特别是“文革”期间中心菜市场成了成都人热切向往的地方。记得我小时候外婆就常常差遣我去中心菜市场排队买豆芽,别的东西大多要凭票供应,唯独豆芽是不限量的,我排队买五斤,然后再排一次又称五斤,乐此不疲,这不仅意味着有豆芽吃了,还可以趁此机会找外婆多要五分钱买肉包子吃。中心菜市场里有一家专门卖肉包子的店铺,五分钱一个的肉包子吃得人一嘴的油,那味道简直不摆了。

到了过年的时节,全家人几乎成天泡在中心菜市场。打油的打油,割肉的割肉,实在没有什么买的也要候在那里,等待有什么“欺头”、减价商品、处理品、出口转内销的商品或不要票证也可以买到手的商品出现,然后就冲锋陷阵般扑上去抢购,甚至于看见有人排队就跟着排起,再来问是卖什么东西。这简直成了一种游戏和乐趣,现在回想起来仍使人兴奋。生活在今天物资丰富时代的人们永远感受不到曾经经历过物资匮乏时代的人们的心理,我不知这是一种损失还是一种庆幸。每一种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总有不同的视野和感受,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有那个时代的欢乐和幸福,这也就是许多老成都人回味老成都生活的记忆所在。

盐市口承载过成都人太多的想象和记忆,1951年7月1日成都的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在这里开业,盐市口作为起点站可以看出它在成都街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1957年5月1日,成都第一个小轿车出租站又在盐市口开办,当年的出租车是停在站上等人来租,而非如今在街上打车。特别要提到的是从1938年11月8日到1941年8月11日期间日军对成都进行的大轰炸,尤其是对盐市口等人群聚集区投下的炸弹,不仅把街道炸成了废墟,还炸死、炸伤平民无数,这在成都近代史上是一次惨痛的记忆。

成都首次遭到日军轰炸是在1938年11月8日,这是一次规模较小的试探性轰炸,有几架敌机在成都北郊的凤凰山机场和西南边的红牌楼一带投下了一百多枚炸弹。日机是在寻找目标,他们主要的目标是电信路上的电报塔,这在当年的成都是最高的建筑,并担负着通信的重要任务,倘使将其摧毁意义非常重大。但日机从空中根本找不到电报塔,因电报塔是一根根钢条拼接的,全部镂空,从空中俯视无法锁定,因而把炸弹投偏了很远。

最为惨烈的一次轰炸发生在1941年7月27日。这一天天空晴朗,这种晴朗的天气在战争年代意味着危险。果然,这一天上午10时20分、11时20分、11时25分警报不断响起,日军从运城机场和汉口机场出动轰炸机108架分四批向成都袭来,第一枚炸弹在北较场军校炸响,其状十分惨烈,黑色的烟尘冲向高空,从市区各个地方都可以望见。日机像鸟群一般飞过,投下炸弹446枚,其中有1000磅的巨型炸弹和空中爆炸弹403枚,少城公园和老皇城一带遭受猛烈轰炸,三洞桥和锦江两岸也被硝烟笼罩。城里的人们四散而逃,因旧式的民居大多是砖木结构,许多房屋就在人们的眼前化为废墟。那年月警报一拉响是最为惶惑人心的,成都基本不设防,没有地面炮火的威胁,亦没有空中战机的阻击,日机非常猖狂,人们一听见警报顾不上收拾家中财物,甚至来不及吃一口刚煮好的饭菜就纷纷逃命。城里缺少防空掩体,人们根本找不到藏身处,只能从各个方向往郊外跑,炸弹就在人们的身后炸开,等回过头来一看,到处都是尸首和伤残人员。1941年7月27日这次轰炸造成成都被炸、被烧的街巷达82条,594人死亡,1368人受伤。盐市口和春熙路是这次轰炸遭受损失最严重的地方。

1939年6月11日,日机27架轰炸盐市口,投弹111枚,炸死226人,炸伤432人,九龙巷化为废墟。1942年修复九龙巷,恰逢抗日青年远征军誓师出发,为纪念这次壮举,遂将此街改名为青年路。

许多人回忆起当年的大轰炸仍心有余悸,特别是那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一生都不能忘记那些惨痛的记忆,更不能忘记在轰炸中死去的亲人。那些印着太阳标记的日军飞机给成都人留下的是永不磨灭的印象。当年成都我方力量很弱的空军进行了英勇反击,尽管双方力量悬殊,我方的飞机远比不上日本飞机,但仍击落了日机一架,日机坠毁,飞行员坂本一郎跳伞被捉。

相比之下,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机对重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更为惨烈,在战争中没有了前方和后方的区别,日机共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发动攻击218次,炸死市民11889人,伤14100人……这些数字揭示了当年惊人的一幕。

回到今天的盐市口,当年轰炸的痕迹早已不存,只是偶尔从某建筑工地挖出几枚当年日机投下未炸生满铁锈的炸弹才使人们又想起那些战争岁月。

说到盐市口除了这些沉重的记忆之外,给成都人留下的另一回想就是娱乐。在盐市口有许多电影院,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人民电影院(今西南影都)。西南影都坐落在顺城街与蜀都大道的十字路口,当年并没有蜀都大道,它与中心菜市场相邻。其实更早时连中心菜市场也没有,这里是安乐寺。人民电影院1950年前叫“蓉光大戏院”,是在1939年6月11日日机轰炸盐市口时留下的一片废墟上修建的。1943年春节开业,上演电影、京戏和杂技。1953年4月15日更名为“成都市第一人民电影院”,1989年被毁,此后重建,更名为西南影都。笔者曾是成都市影评协会成员,并在西南影都影评小组活动,所以参与了当年的更名事宜。当时为是否敢于将其称之为整个西南的影都很是争论了一番,怕被人说成是妄自尊大,但今天看来“西南影都”当之无愧,后悔的是当年没有把它修得更大、更高、更雄伟。其实,整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笔者都家居顺城街,所以经常光顾人民电影院,无数中国和外国的经典电影我都是在这里观赏的。当年的电影院破败得根本无法与今天的西南影都相比,而且今天的电影票价与当年也有天壤之别。当年两毛的票价在今天看起来恍若隔世,当年甚至有过几分钱一张的电影票,今天一张电影票动辄几十元,但今天的电影院基本上都亏本,要靠副业支撑。当年的电影院都是大堂,上千的座位座无虚席,电影院生意火暴,根本无须所谓的副业。一部电影人们要反复看,《刘三姐》我就看过不下十次,《小花》看的次数更多,现在的电影让你看一遍也要鼓足勇气,别人把电影票送给你也要推三阻四,提不起兴趣。当年参加影评活动与特别爱看电影有关,能够在人民电影院当一名影评员无不自豪,不仅可以免费看电影,还可以写影评,对那些影视作品评头论足多么惬意。今天有人找你写影评是一件头痛的事,你简直无从说起,电影都变成了无厘头、感官刺激、商业化炒作和戏说,这就使人想起当年在人民电影院看过的那些优秀的红色经典影片。

前面说过盐市口在成都人的心目中就是城中心,所有街道的距离都是以盐市口为圆心来测量的。你买了一套住宅距市中心有多少时间的车程,你就读的学校距市中心有多远的路程,你工作的单位在市中心的哪一个方位,人们无须点明盐市口这个地名,都早已在心目中有了潜台词。

同类推荐
  •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本书以生肖猪为中心,从猪的进化过程,不同种类的特性等自然属性。到猪文化在民俗文化中的作用地位等,以及猪文化与天象星宿的关系。与猪有关的成语,俗语,传说,谜语等,还包括与猪有关的逸闻趣事。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属猪的名人,和猪年大事记。内容全面详实。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玉溪三乡论

    玉溪三乡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外地人说四川人“不成器”,因为老子说“君子不器”。这是四川到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他们也爱自由,诚如裴多菲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四川人并不是默默无闻的,试看当今文化界、娱乐界乃至企业界,哪里没有四川人的身影。
  •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魔法工业帝国

    魔法工业帝国

    身为一名行业内卓有声望的高级机械工程师,许亦却穿越到了一个魔法为主的世界。在这个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的世界里,许亦又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呢?当魔法与现代科技相碰撞,魔力与机械工业相融合,故事就这样开始。
  • 七海之光.

    七海之光.

    >这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她的仇人是龙族之王,无论是地位还是修为都冠绝天下,所以她一直努力修炼,坚决不当小白女主!>她带着许多的秘密,一步一步走到了龙王身边。>为了复仇,她放弃了仙姿出尘的温情暖男,她与桀骜不羁的霸气魔子若即若离,她伤害了那个冷漠骄傲的美男子,令他的心再次冰封。>当她即将手刃仇人的时候,才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
  • 莫兰德之王

    莫兰德之王

    《曜之歌》末尾:“就算是群星璀璨的年代,也只有一颗月亮悬挂在众人头顶。”
  • 伐天诛神

    伐天诛神

    地球少年冷雨熙,传送天元,至亲被杀,英雄觉醒,踏上仙路,灭神毁天!强者转世许天,修炼神速,经验丰富,技法万千!风灵根少年楚轻狂,结发之妻被杀,性情大变,但内心仍存热血,疾风划过,鲜血溅出!谁说这莽莽仙途没有真兄弟,我三人定要这神族千里血河,伏尸百万!伐天诛神书友群:464990393
  • 残梦天堂

    残梦天堂

    说《残梦天堂》以韩柳和崔扬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刻画了一群白衣天使和癌症患者的形象,赞扬了癌症患者在与病魔作斗争时的勇敢、坚强、无畏的精神, 揭示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癌症患者的生存现状。
  • 一半是人一半是鬼

    一半是人一半是鬼

    他死了吗?别急,哥可能能救他,别忘了我的身份
  • 岁月是朵静候的花

    岁月是朵静候的花

    三岁时被母亲遗弃在福利院门口,富有善心的企业家江杨烜带他回家,而那一天刚好是江太太生产之日,他的举动引起轩然大波,虽然给两兄弟起了差不多的名字,但各自的境遇截然不同。懂得报恩的江不离从小认真乖巧,十一岁时被一名不知姓名的女孩救了一命便留下深刻印象。身为纨绔子弟的江不弃因为一次车祸相识了初来大城市打工的樊晓花,愿意为其倾尽一切。然而,一个真相让两兄弟反目成仇,渐渐疏离。一场预谋已久的婚礼让江不弃和樊晓花从此失散。五年后,知道所有真相的她回国,也见到了提前从美国归来的他。
  • 误惹妖孽魔王

    误惹妖孽魔王

    谁的穿越有她倒霉?刚来灵界的第一天殷紫月就不小心弄坏了魔王大人的宝物,随后她就成为了整个魔族追捕的目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斗智斗勇,最后她还是倒霉的落到了魔王大人的手里,谁能告诉她传闻中高贵冷艳的魔王大人为什么会是这么一副痞子的样子?什么,神族让她去继承天神的位置?还要她代表正义灭了邪恶的魔王大人?不不,她只是一个路人甲而已,绝对不是什么天神的继承人,跟前任天神大人长得像又不是她的错,再说了,魔王大人的强大之处可不是她一个小小的人类能对付了得……
  • 暮然回首仲夏花开

    暮然回首仲夏花开

    她是21世纪唯一修仙修道的女弟子。她是妖神之女,却有一半仙骨。她尊师命下山除妖却在遇见她是昏了头脑。是妖......还是,仙?
  • 天降俩疯子之穿到古代泡王爷

    天降俩疯子之穿到古代泡王爷

    她俩本是25世纪名为”暮光“组织里的”王牌盗墓贼“,同时也是组织里出了名的疯子,却在一次意外中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在异世中她俩只能无语望青天默默地寻找分散的对方,看她们如何合作闹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