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8600000022

第22章 解读《论自助》中所体现出的超验主义思想(7)

爱默生的所谓“自立”意味着什么?从字面上看,“自立” (Self-reliance)的意思是不依赖于他人,亦不依赖于外部权威,而完全相信自己,单凭自己的力量而生存。一句话,自立就是依靠自己。爱默生自己似乎也有这个意思。他在“自立”一文中指出:“虽然全能的宇宙充满了对人有用的物产,但是,即使一粒稻谷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唯有在上天赐予的田地上辛勤耕作,方能获得果腹之粮。人身上蕴藏的力量本质上是新的,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知道他能做什么,他自己也只有在尽力试过以后才能知道这些。”然而,这个定义 (如果是定义的话) 过于含糊。因为我们仍然不知道,“依靠自己”意味着什么? 按照一般的理解,人由身体和心灵两部分组成。那么,依靠自己生存究竟是凭借自己的体力,还是凭借自己的脑力?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有学者认为,爱默生的“自立”一文只是笼统地运用了“自立”概念,但在其他地方,他的确区分了心灵与行为两个方面。因此,可以将他的“自立”分为两类:“心灵的自立”(mental self-reliance)与“行为的自立”(active self-reliance)。前者指“思想的”和“理想的作用,强调精神生活;后者则指独立的实践活动,强调现实生活。这种区分尽管不完全等同于前边所说的“脑力”与“体力”,但仍然包容了它们。这种区分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爱默生的“自立”。从他的第一组随笔可以看出,他更强调“心灵的自立,即依赖于人的思想。爱默生的“自立”一文明确指出:“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个人内心深处的真理也是所有人的真理,那就是天才。说出潜伏在你心中的确信,它将具有普遍意义。”显然,爱默生鼓励我们用自己的头脑思想,用自己的眼睛观看,到自己心中去寻找真理,自己选择,自己负责。尽管在爱默生的眼里,思想是“世界上最艰巨的任务”,但他仍然强调思想。思想是爱默生所谓“天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爱默生看来,单纯的物质生活根本不是生活,而是因误诊导致的慢性死亡。有思想的人才能自己创造生活,自己去体悟世界和解释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立就是解放思想,自立就是自信(self-truth)。思想之所以重要,心灵的自立之所以高于行为的自立,其原因在于思想与真理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真理是我们生活的要素,然而,如果一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真理的一个方面,而且长期执此一面,那么真理就会被歪曲,真理将不再是真理,而转变成荒谬了。”就思想的目的而言,自立的核心是如何正确地接触真理,获得真理。因此,严格地说,自立不是一种特定的原则或价值,而是一种思想方法——探索真理的方法。自立是一个过程,并非静止的状态,它要不断地去创造,去追求。追求不是出于外,而是入于内,到内心深处。这是自信的源泉所在。因此,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一种方法,一种渐进的安排;也是一项遴选原则,搜集与他相似的事物,无论他走到哪里。在环绕四周的纷杂事物中,他只选择自己的东西。你的心认为伟大的东西必定伟大。灵魂的强调总是正确的。”然而,我们习惯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顺从外在的制度和权威的教条。这正是人们缺乏自立,不愿独立思想的症结所在。

爱默生在《论自立》中谈到人们不敢自立的两个原因:首先,为社会舆论所左右。“他的言行一旦博得喝彩,便成为一个囚徒,看管他的正是众人的好感与恶感,他们的反应现在必须予以考虑。”众望所归的企图每每使人脱离自我,归顺社会。“社会处处阴谋反对每个成员的刚毅之气。社会是一家股份公司,公司的成员达成一项协议:为了确保每个股东有饭吃,必须取消食者的自由与教养。最需要的美德是顺从。自立则遭受白眼。社会喜欢的是名不是实,是常规不是创造者。”你要独立自主吗? 那就看看世人给你的脸面吧:横眉冷对,怒目切齿。其中甚至包括你的亲朋好友。其次,要求前后一贯。过分看重过去的言行,生怕有什么僭越和冲突,瞻前顾后,忐忑不安,以避免出尔反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责难。在这种念头的扰动下,该说的不敢说,该做的不敢做,为一种不良习惯而违背自己的本性。所有这些,都是依从外部权威,放弃自己的思想自由的表现。爱默生在谈及压迫自立的外部权威时,其矛头直接指向了教会宗教,因为教会宗教是自立的最大敌人,是束缚人们思想的最大枷锁。思想解放就要求首先应该从教会中解放出来。因此,自立就意味着摆脱教会学说、教会崇拜、教会典仪和教会祈祷。在爱默生看来,教会宗教削弱之日,就是自立出现之时。

1832年10月28日,爱默生辞去波士顿第二教堂的教职,这标志着他与教会宗教的彻底决裂。他认为,人的自我有可能为教会所吞噬,如果你维护一所死气沉沉的教会,为僵死的圣经公会效力,追随一个庞大的政党,投票赞成政府或反对政府,像卑贱的管家婆一样铺桌子——在这一切的遮掩下,我很难发现真正的你有多少精力逃离了你的生活。甚至宗教教义也可以束缚人们的信仰。因为理论一旦制度化,思想便走向僵化。外在形式扼杀了思想的生命。思想是活的,不断运行着,无形无象,包容在外壳里必将窒息而死。任何时代的教义都不可能适用于下一代,假如新的一代一丝不苟地恪守老一代的教条,遵行老一代的礼仪,宗教的本质便丧失殆尽,崇拜者便会失去信仰的源泉。在爱默生看来,基督教之所以优于其他体系,之所以被人们奉为神圣的东西,正是由于它是一种道德体系。它向人们展示:真理就是他们自己的理智;它告诫人们:实用就是它们自己的理由。“所有赞美自身的行为就是信奉基督的行为,所有贬责自身的行为就是非基督的行为。”心灵的自立应当体现自我的精神,精神不能以任何形式传递,凝固的宗教教义必然违背宗教精神。显然,爱默生的“自立”概念蕴含着某种宗教批判:外在的宗教权威扼杀了宗教;脱离自我的宗教是虚伪的。由此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必然是:真正的宗教应该到自我的思想中寻找,到自我的灵魂中寻找。问题在于,摆脱外在的权威能否保留宗教(基督教)? 我们心中的宗教以什么形式存在?有什么根据认为上帝在我们心中?我们如何与心中的上帝接触? 爱默生的这种宗教意义何在? 还是让我们回到“自立”的概念。

根据前面的分析,自立所依赖的对象主要是人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并非是凝固不变的概念或观念,而是指自我的思想过程。需要进一步理解的是,这种思想具有怎样的性质? 问题的关键仍是追溯本源的自我。根据爱默生的说法,“我们一旦开始探索自信的理由,所有原创行为产生的魅力便大白于天下。谁是被信赖者? 什么是赖以成立的原始的自我? 这种探索使我们追本穷源,我们立刻发现天才的本质,也是德性和生命的本质,我们称之为自发性或本能。我们用直觉(Intuition)表示这种原初的智慧,尔后的教导统统是传授(tuitions)。这里是行为和思想的源泉。这里是产生灵感的肺腑,给人以智慧,只有不信神和无神论才予以否认。”不难看出,直觉不仅是自信的依靠,也是宗教的源泉。直觉为每一个人提供了接受神谕的条件,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窥见上帝的容颜。于是,宗教成为人的内心体验。所以,爱默生说:“宗教在心灵上不是轻信,不是形式。宗教就是生活。它是人的有序和健全。它不是需要增加或需要补充的其他东西,而是你原有那些能力的新的生活。它是正义,它是热爱,它是侍奉,它是思想,它是谦恭。”为此,爱默生重新规定了宗教的起源和性质:宗教是人的生活和人的体验。如果从这个意义出发,就不难理解,爱默生的自立何以批判教会宗教,同时又维护了宗教。爱默生的宗教定义反映出他的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立场。

超验主义是19世纪中叶发生在美国新英格兰的一场思想运动,涉及哲学、神学、文学、艺术、政治和社会改革等各个领域。其宗旨是继承欧洲的浪漫主义传统,倡导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之所以用“超验”一词,是沿袭了康德的用法。康德证明,有一类重要观念,或命令形式,它们的产生不凭借经验,相反,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它们。这些东西就是心灵的直观。康德也将它们称作“超验形式”。爱默生据此断言:凡划归直觉思维的东西,都可以称作超验的。与康德不同的是,这里的“直觉”比康德的范围宽泛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超验主义的特征是突出直觉的主导地位,赋予人心以神性,坚持个人良心的权威,肯定个人体验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自主性。基于这种理论,美国超验主义一开始便刻有鲜明的宗教烙印。它不满于传统宗教日趋理性化,坚守僵化的教条,对生活缺乏积极的态度。其矛头指向狭隘的加尔文主义和唯一神教。直觉为超验主义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使它有可能重新定义宗教,使神-人在自我中合一,让人在自身的生活中体验上帝的启示。在爱默生看来,直觉就是宗教的本质。直觉本身是普遍的、神性的,直接源于灵魂。直觉高于理性,直觉把握整体,直觉给予直接的宗教体验,直觉是信仰的居所。从历史上看,超验主义正是运用直觉的武器,最终将美国的宗教意识从加尔文主义和唯一神教中解放了出来。新的宗教不想高谈阔论,故弄玄虚,也不想变着法儿地重复几个命题,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表现一种精神,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恢复他们的宗教情感,给人以崇高的目标和纯洁的快乐,擦亮内心的眼睛,使生活有条不紊,使实践力量和思辨力量和谐统一。人通过内心之眼看到上帝,人返回自身的同时走向超越。因为上帝在人心中。爱默生在日记中写到:“愿神保佑那一天到来:年轻人发现内在 (Within) 与超越 (Above)是同义词。”自我可以在内心中获得宗教理解,个人的体验高于外部的权威,其根据就在于“内在与超越”同一。神圣心灵注入我们的心灵。当我的思想进入无限之中,所有卑下的自私都消失殆尽了。“我变成一只透明的眼珠。我是虚无,却看见了一切。宇宙之灵 (the Universal Being) 的潮流环绕着我穿越而过。我成为上帝的一部分。”这不仅让人想起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圆,其圆心无处不在,其圆周到处不在。眼睛是第一个圆。它所形成的地平线是第二个圆,它是世界密码的最重要的符号。因而,我实质上就是上帝。我也是墙边的一棵野草。传统基督教主张神人二元论,爱默生则试图模糊二者间的界限,认为神人是同一个东西,但也是绝对的他者。可以看到,爱默生用透明眼珠的隐喻强调上帝的内在性,强调自我内心的启示。这正是自立原则得以成立的保障。自立就是要求个人开拓内在的神性。这种观点与传统基督教形成了尖锐对立,冲突的焦点围绕着耶稣的性质问题:耶稣是人还是神? 在爱默生看来,传统基督教过于宣传耶稣的神性,忽略了他的人性,结果逐渐把耶稣变成形而上学的偶像,误导了信徒的信仰。他说:“从现在流行的信仰看,相信基督教就是不相信人。他们把基督当作圣主,而不是兄弟。基督颂扬人的伟大,我们却只听见基督的伟大。”在传统基督教那里,人与基督两分,甚至对立,基督成为绝对的他者。人不再倾听自己的心声,而是去聆听他者的命令。他者的世界取代了自我的主体地位,自我丧失其能动性,必须到自身之外寻求生活的意义。传统基督教把耶稣从人类的朋友变成人类的伤害者,变成专断的君主。其实,耶稣的伟大恰恰在于他确认了人的伟大,确认了人同时具有神性。耶稣基督属于真正的先知民族。他清楚地看到灵魂的秘密。他为灵魂的和谐所吸引,为灵魂的美妙所陶醉。他生活在其中,那里拥有他的生命。耶稣是人,但是个圣人,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有神性,知道自己是内在与超越的统一。他说:“我是神性的。通过我,上帝行使他的神力;通过我,上帝发布他的神谕。你想见上帝吗? 那就看看我吧;或者看看你自己,只要你也像我现在一样思想。在爱默生眼里,耶稣根本不是救世主,而是言说者(Sayer),其言语渗透着神的普遍性和神-人的同一性。言语是形体化的意义,耶稣作为言说者,将通过语言而不断变化。因此,耶稣的自我彰显既不是训导,也不是示范,而是完善自己的内心生活,即与神同一。”这种同一是“我内心的真实”,是自我能够亲自体验的一种实在。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军事家是从事战争这一特殊职业的人,战争对军事家的性格、意志、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都有特殊的要求。虽然每个军事家的成长之路千差万别,但成为军事家的共同要求是具有普遍性的。刘忠丽编*的《中国古代*名军事家》选取战国*名军事孙膑、廉颇和蔺相如、西楚霸王项羽、抗匈奴英雄**侯霍去病、抗金名将岳飞、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英雄事迹,从他们成长的历程和性格特征切入,剖析他们成功的奥秘,使您受到启迪。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心理乔布斯

    心理乔布斯

    在这个人算不上长的一生中,充满了成功与失败的纠结,怒放与凋零的轮回。他的成功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失败又成就了他更大的成功。他想控制一切,他认为自己能控制一切。他不在乎伤害任何一个人,他不在乎摧毁任何一段关系。在他的身上,伟大与卑劣同时并存。但幸运的是,他的伟大最终战胜了卑劣。从此,这世上多了一个值得永远缅怀的名字--史蒂夫·乔布斯。
  •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讲述了从乡村少年到童话名家,安徒生以文学的名义,向我们叙述他的挫折、泪水及心路历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丑小鸭”。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个子很高,样子木讷,有一只很大的鼻子和一双特别大的脚……如今,两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只“丑小鸭”终于享受到了天鹅般的待遇,他就是安徒生。《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安徒生的童话人生,再现生命的神奇和他一生的美丽。从安徒生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学改变命运、影响世界的力量,而且还感受到了一个不断进取、百折不挠的人的生命光彩和人格魅力。
热门推荐
  • 妖妃倾世:魔皇,来战

    妖妃倾世:魔皇,来战

    娘没了,爹渣了,这也就算了,渣爹还手握重兵,姑娘还长得不错。这简直就是一块肥肉掉进了狼窝啊!皇子们都想尝尝鲜。可蓝音是谁啊?还能由着你们摆布?姑娘小手一指,扒拉了扒拉从皇室里就选出一个最好看的。好看是好看,这位怎么比她还糟心?一样是娘没了,爹渣了,兄弟一堆还想嫩死他?卧槽!开什么玩笑?七皇子无辜的看着蓝音,他也不知道怎么了,就被这个姑娘扒拉出来了。既然姑娘有心,那必须给力啊!不如,我们把这些渣渣都收拾了吧?总之,这就是个妖孽又不是人的两个人(确定是人?)谈恋爱谈的家国动荡,狼烟四起,三界不安,毁天灭地的故事。宠的不要不要的。
  • 木马上的彩虹

    木马上的彩虹

    少女苏沫茜妈妈车祸中去世,自从爸爸带来了一位善良的继母和一位同校的校草哥哥之后,她的人生就此改变。有人羡慕有人嫉妒,少女苏沫茜是否能应付下来呢?
  • 爆笑穿越之古代的帅哥我来了

    爆笑穿越之古代的帅哥我来了

    某女:“现代好无聊,穿越到古代玩玩吧!”某女女友:“不可能的,面对现实吧→_→”某女:“我们绝交吧→_→”说完,出门后被车撞死了,“等等”,某女:“我还没有穿越呢,不能死”dang一声,某女穿越了→_→某女随即尖叫一声;“啊!谁上了姐姐我!”某女泪奔,谁是她肚子里娃娃的爹啊!某女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孩子他爹,你在哪?Q_Q从此,女主见男(帅)人(哥)就问;“我肚子里的是你滴娃吗?”结果惨遭无数鄙视加歧视加无数句“神经病”→_→真的是生无可恋了Q_Q
  • 秦朝的那些事

    秦朝的那些事

    大秦,中华第一帝国。当附生在始皇之子扶苏身上时,一切的一切都变了。秦朝不再两代而亡,历史也终被改写。这是不一样的大秦,不一样的扶苏,不一样的华夏历史。
  • 宿灵姬

    宿灵姬

    天地造化,皆具性灵。有一种人,能够将万物的灵格化为己用,或开山裂石,或百步穿杨,或纵享长生,或阅女无数。。。这种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宿灵者!宿灵者代代单传,逢二折一。宿命的抗争失败之后,一个少女开始了她现世的传奇之旅。当灵格的力量被世人渐渐知晓,又将会激起多少贪婪、欲望和野心?
  • EXO:畏亡

    EXO:畏亡

    一颗白色纽扣,牵扯出一段古老往事。生命的终结,都会因回忆而找到生命的起源,你的梦开始之处,那个遥远而熟悉的地方,往事也许不会淡去,而是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一颗白色纽扣,让人魂牵梦绕、日思夜想。如果回首往昔的记忆之窗开的太久,寒意就会开始侵袭现在的时光,他说,日思夜想,倒不如珍惜现在;一颗白色纽扣,使无数神灵身葬火海。真正的寂寞是在人群中,当你面对许多熟悉的脸,突然之间失去了语言,那才是真正的寂寞,深重如溺入火焰一般炙热的海洋,无法呼吸;一颗白色纽扣,成为各方势力抢夺的契机。有时候,契机由人,只不过没有遇到的契机都是你曾经放弃的选择。
  • 我的老婆是狱王

    我的老婆是狱王

    百年前,地狱崩塌,狱王转世投胎,不知所踪!各方势力妄图重建地狱,掌控轮回,然而前提是必须找到新生狱王。通灵者郁锋,隐藏在俗世生活中,却因为一起怨灵凶杀案卷入一场大阴谋……
  • 强身壮骨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强身壮骨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强身壮骨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球帝

    球帝

    秦明是一个三无学生,无钱无权,还没有女朋友,但一副神奇的眼镜改变了秦明的状况,从而秦明的生活开始丰富多彩起来
  • 欧也妮·葛朗台(名师1+1导读方案)

    欧也妮·葛朗台(名师1+1导读方案)

    这部小说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形象。他靠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成为苏缪城的首富。他刻薄吝啬,把金钱看得重于一切,不惜逼走因父亲破产自杀来投靠他的侄儿,折磨把自己的私蓄送给堂兄作盘缠的欧也妮,并因为反对女儿与落难公子的爱情,把袒护女儿的妻子虐待致死。他所有的乐趣都集中在积聚财物上,死时留下一份偌大的家产,却无补于女儿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