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初秋,江南名城:永宁。
熙熙攘攘的永宁城内,一早,就喧杂燥热着,虽是已然入了秋,可是炎热却是分毫的不减,街里的婆婆婶婶挽起宽袖,卷着裤管,摇着蒲扇站在巷头议论着今日永宁城里的新变化。这时,一位身着青衣,扎着一头黝黑亮丽长辫的姑娘,抱着课本,匆匆的走了过来。
“哟,若黎。今天还念书啊?”一旁斜站的张婶笑吟吟的问道
女子听到这句,才露出嫣然的笑容,她的笑容是那般的明媚,亦如今日的阳光一样:“是的,张婶。怎么了?”
张婶一步跨到女子面前,神秘兮兮的说道:“若黎啊。今天你可要当心一点。咱们永宁城换防了,现在第四兵团的军队已经进城了,现在满街都是大兵,你可得小心点啊。”
张婶的话令若黎心中一阵阴霾,她点头笑着说道:“放心吧,张婶,我会小心的。”说着接着急急地向外赶着。
若黎心里思忖着,这兵荒马乱的日子到底何时才是一个头。想想自己生逢乱世,眼见耳闻的全都是战争。本来以为北伐革命可以打倒军阀,建立和平民主的社会,可是没成想,军阀混战之后的,又是新一轮军阀的混战。永宁城已然换防几番,今日听到的,居然又是换防。
若黎心里渴望着,渴望着能够过上和平民主的日子,那个时候,真的就像是《礼运大同篇》里所讲的:夜不避宿,路不拾遗。
路上已经挤满了围观的众人,虽是炎热依旧,可是仍然不减人们拥挤围观的兴致,大家满满的挤在道路的两旁,仰首眺望着路的尽头。若黎对于这般情景很是不喜,于是想着快速过去,此刻已经不早,怕是要迟到了。可是无奈众人热情非凡,拥挤程度让若黎不能得过,于是,她也只得等在人群里,期望这场盛会早早结束。
“听说,这次换防来的第四兵团司令员,是一个极年轻的长官。”一位好事者说道。
“听说是叫什么,什么,反正姓江。据说他是兵团司令员里面最年轻的了。”另一位也说道。
“怎么会这么厉害啊?”一位长者不解的问道
“报纸上说是特别英勇善战,说是北伐的时候立过大功的。所以才能这么年轻当上司令。”有人接着说
“哪里有,这些都是报纸上的杜撰,你能信啊。像是这么年轻就提升如此地位,一定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的。”
‘嘘,这话你可别乱说。”
若黎听着那些人的议论,倒也生出了几分好奇,本来,她对于这些兵士,是没有丝毫兴趣的,可是适才听闻那位司令年轻有为,倒是有些想眼见为实一下。
正在说话间,就听见有人在人群里呼喊:“来了来了。”
果然,密密麻麻的队伍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向这边行驶了过来,期间还喊着号子,听上去抑扬顿挫的节奏,虽不明其意,但是士气还是很足的。
“从这步伐上看,这次的军队要比上几次好许多。“又有人在她的耳边议论
是啊,记得以前的队伍,总是懒懒散散的样子,拖沓着步子,萎靡不振的耷拉着头颅,驼着满载负荷的背,看上去是那么松散萎靡。
这次倒是不同,这般步履齐整,口号宏大,倒是很罕见的。
队伍渐渐走了近来,看见为首的撑着战旗的兵士,挥舞着鲜红的军旗,迈着正步走了过去,接下来就是几位骑着高头骏马的士官,带着一脸的宁肃,缓缓的走了过来。
”快看,中间骑白马的那个,就是司令。“不知道谁喊了一句。
若黎顺着人们手指的方向看去,才在这些士官的后面看到了一批精神抖擞的白马,骑在白马上的,是一位二十几岁的青年将领。
他一身戎装,胸前挂着许多金光闪烁的勋章。眼神空远,神情冷傲,一副拒人千里的漠然。他就这般目不斜视走过了若黎的身边。若黎仔仔细细的看着这位日后要主宰永宁城的君主,心里倒是有些忐忑。
这般冷漠高傲,他能为百姓着想吗?
等到众人散去,若黎才匆忙往学校赶去。
本以为今日会是迟到的,可是若黎到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许多同学都来没有到来,来的同学们也在一团议论着今天换防的新鲜事。看来,今天真的是一个特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