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证据去推理(1)利用证据证据由论证材料构成,有例子、统计数据、证明材料,这些东西都是用来证明或者反证什么东西的。我们在第七章已经看到,大多数人都有疑心。他们怀疑没有得到论证的东西,不喜欢一概而论的话。他们希望演讲人论证自己的宣称。如果你希望有说服力,那你必须用证据来论证自己的。每当你说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都应该拿证据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在课堂演讲中,证据尤其重要,因为很少有学生是其演讲话题上的专家的。研究显示,初始可信度很高的演讲人,跟可信度较低的演讲人比较起来,所需要的论证材料少一些。不过,对于大部分演讲人来说,强有力的证据都是绝对必要的。这样的证据可强化你的可信度,提高你的演讲内容的当下和长远的说服力,有助于“打消”听众的心里反拨。目标听众反对你的观点时,证据也是极重要的。我们在第十五章中见到过,在这样的情形中,听众不仅仅只是对你的观点产生怀疑,他们还会在演讲的每一处向你的观点提出挑战。他们会在心里与你较劲,他们会提出问题,会萌生反对意见,会想出一些反证来“回答”你说的任何话。演讲的成功,一部分取决于你预测这些内在反馈并加以回答的水平高低。大家也许希望复习一下第七章,这一章显示如何利用论证材料。下面的例子说明演讲人如何利用证据来进行说服型演讲。证据如何起作用:个案研究我们打个比方。假定你的同学正在谈论经常暴露在高声音乐和其他噪音当中的有害影响。演讲人不会告诉你他或她在想什么,反过来,他或她会拿出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看个案的时候,大家应该注意演讲人如何跟听众保持着心理上的对话。在每个关键的联结处,她都想像大家可能在想什么,她会预测到有哪些问题和反对意见,并拿出证据来回答问题,解答疑难。她是这么开始的:大学生越来越暴露在高声音乐和其他噪音当中。我们参加聚会、俱乐部和音乐会,那里的音量极高,我们得对着近在身边的人大声喊叫才能让旁边的人听到自己的话。我们自己放立体声的时候音量也极大,教室中间都听得见。我们很少就此问题多加思考。但是,我们应该多想一想,因为过量噪音会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造成严重的影响。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你已经了解噪声污染引起的问题,那你可能会点头表示同意。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呢?或者不同意呢?如果你很喜欢摇滚音乐会,如果你喜欢自己听立体声的时候把音量调得极高,你也许不想听到说这么做不好的话。仅仅泛泛地说,过量噪音会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造成严重影响”,那你不会被说服。你会在心里对演讲人说,“你怎么知道?能证明吗?”因为预测到了这个反馈,演讲人拿出证据来论证自己的想法:美国医学协会报告说,有2,800万美国人因为严重的听力损害而受苦,其中有1,000万人是过量噪音引起的。“真不幸,”你也许会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人的听力都会下降。我现在为什么要为此发愁呢?”演讲人回答说:根据《健康》杂志,越来越多由噪音引发的耳聋者都是少年,甚至是少儿。詹姆斯·**博士是国家聋耳研究院的院长,他报告说,由噪音引发的听力损害从十岁起就有可能形成。听力学家迪恩·加塞基是西北大学耳患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他说:“我们这里有21岁的耳聋患者,他们跟比自己年长四十岁的聋子一并行走。”“这些事实确实让人吃惊,”你对自己说。“所幸,我还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听力有何不妥。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我会小心,等自己听力好些再听。”演讲人比你先行一步,她继续说:听力损害的问题在于,它是慢慢对人产生影响的。《西尔拉》杂志注意到,今天的重金属迷直到十五年后才会发现听力损害的问题。而到那个时候,一切都太晚了。
mpanel(1);“你是什么意思,太晚了?”你心里在问。演讲人告诉你说:跟很多生理疾病不一样的是,听力损害是不可逆转的。高频噪音会损坏内耳里面负责将声音传递到听神经的毛细管。一旦损坏,这些毛细管就再也无法治疗和恢复了。
“这我可不知道,”你对自己说。“还有别的没有?”最后一点。反复暴露在高声音乐和其他噪音里面,损害的不止是听力。《防治》杂志最新的一期报告说,过量噪音已经跟紧张、高血压、慢性头疼、疲劳、学习障碍甚至是心脏病联系起来了。很容易明白吉尔·利伯迪的话,他是鲁特杰斯大学噪声技术援助中心的主任。他警告说:“噪声比其他污染影响更多的人。”现在,你被说服了吗?你多半至少会思考一下,下次调高自己的立体声音量时,可能会想一想可能的后果。也许,下次你参加摇滚音乐会而又坐在靠近扬声器的地方时,会想到戴上耳塞。你也许会开始重新评估对待噪声污染问题的全部态度。为什么呢?因为演讲人并没有把自己的意见当常识一样倒出来,而是用证据证明了自己的每一句话。在说服型演讲当中,你应该努力做到同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