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足以让大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长。不仅仅只是大郎和辛湖有了很大的进度。诸如阿信阿志也一样。他俩算是跟着江大山学功夫时候最长的年青人了。身手都非常不错。
但是他们毕竟不能象大郎这样,可是一直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和练功夫上,大半的时候,他们得用在干活上。而且他们也不象大郎是打小就练,基础也好些。因此,现在除了农闲时,能有时间练功夫和读书之外,农忙时就没时间了。
反正他们也没打算练成象江大山,谢五这样的高手,也没有去科考的野心。毕竟他们年纪大了,基础又差,不敢做这样的梦,还是老老实实下地种田,成亲后,再把主力放在培养孩子身上,才是正事。
女孩子们也会和辛湖结伴出去打猎,但如今谢姝儿成亲怀孕了,无法出门了,辛湖都懒得出门了,因为其他的女孩子们无论胆色,功夫都差太远了。跟着她们出门,也一般就是弄些野兔子就,或者是为了去集市上买什么东西。
大郎倒是经常与小伙子结伴而出。如今江大山,谢公子他们这些成年人已经不怎么出去打猎了,安安逸逸的呆在家里,当个农夫,教教更小的孩子,生活的悠悠哉哉。
芦苇村的人,除了建设芦苇村之外,还办了不少大事。
当初谢老夫人提过的要沿途搭建驿站的事情,也真正实施了。当然了,他们这是民间行为,搭建的供来往人歇脚的住处,不叫驿站也没有名字,所以每处他们都留了个“芦“字做标记。
芦苇村有两条出入口,一条是北边,过了当初救江大山的小山坡,就是个三岔道口。所以他们在这个三岔道口,靠水源近的地方,搭建了第一座院落。现在,大家就把这里称三岔口了。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弄得很正式,反正地方够大,劳动力充足。十多号大男人花了几天的功夫,整地基,砍树木,盖起了一栋高大结实的三间大房子,一间灶房两间住房。房子前后左右都留有平整的空地,前面还搭有凉棚,可以歇马,四周还随意种了一些菜。灶房里还放了些沙锅竹碗筷子等日用品。后来他们每次经过这里,都可以进屋里好好歇歇。
本来呢,他们最开始做这些,只是为了方便自己人出行。因为芦苇村的人出入极不方便,为了买点盐,往往就要花好几天的功夫,路上有房子可以歇脚,就不用风餐露宿了,也能挡风遮雨。这样大家出门买东西,就更加方便了。
反正他们得时不时的出门去买东西,芦苇村虽然粮食能自给自足了,但有些东西却非得出去买,比如油盐,草纸,针线,甚至坛坛罐罐,锅碗等物,都不是他们能自产自足的。所以他们不定时的得外出去采买。顺带也和周边的几条村子有了些交易往来。
他们这一路盖房子,每四五十里,就盖一栋,从北经过三岔口往翠竹村那边去,盖了四座,从南往张家村去,也盖了三座。这些房子的出现,不仅仅是方便了他们自己人。也不知道从几时开始,在他们盖的房子附近开始有人聚集而居了。
最开始的人,只是觉得这里有座房子,屋檐都那么宽大,就住在屋檐下了,时间一长,大郎他们发现之后,干脆就帮他们在附近盖些房子,还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安顿下来。
慢慢的,人越来越多,也开始自己盖房子,在附近讨生活了。打了三年的乱战,又经历了两年多的灾荒年,老百姓流离失所,东奔西逃的,能找到个地方居住,就慢慢的安置下来了。
而且因为芦苇村的人个个勇猛善战,那些小股的土匪,流窜的歹人都被他们顺手收拾了,无论是南边的路,还是北边的路,都一路平静,没出过什么祸事。所以,三年过去了,芦苇村附近以他们盖歇脚地为中心,慢慢又形成了几个小村落。
外面的纷争也好似忘记了这片大地一样,无论外面多么乱,这里依旧较为平静,就算偶尔出点事情,也很快就平静了。所以,大家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因此,从北边往半条街集市,从南往张家村那边的集市,这两条路上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基本上都受过芦苇村的恩惠。
因此,这次大郎带着众人出来打猎,一路上只要遇上附近的村民,都会得到热情的招呼:“大郎,来我家们喝口水吧,又出来打猎吗?”
“是呢,我们得去换点盐回来了。”大郎笑道。
他们停下来,在这一处的村民们家里喝水,然后就着人家烧的热汤水,吃点干粮。大家都比他们穷,因此他们不在别人家里吃饭。只是喝点水和喝点汤。如果遇上特别热情的村民,一定要安排饭食,他们也不会拒绝,多半会送些猎物给大家。有时候,村民们也会求他们帮着带点盐,或者日常必需品回来。甚至有的人会跟着他们搭伴上集市去买东西。
“哎哟,今天还带了两个小的出来了。”看着平儿和小石头,有人惊讶的说。
“是啊,他们也该出来历练历练了。这是我弟弟平儿,这个是我婶子家的小石头。”大郎笑着把两个孩子介绍给大家。让大家知道,这两个也是芦苇村的人。
“哟,这么小就能打猎了啊,真了不起。”有人羡慕的说。
“都是打小就练的,也十岁多了。”大郎谦虚的说。
听说才十岁多,众人更是羡慕。他们都明白,芦苇村的人能生活的好,就是因为打小练骑射,个个都有功夫,才能出来打猎,百来斤的野猪,他们随便就能弄几头。有时候猎到的猎物多,芦苇村的人都会顺手送些给他们。又或者和大家换些芦苇村缺少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半换半送的。
时间一长,芦苇村的口碑说传开了。
所以现在他们出门,根本就不愁没地方落脚了。
看着他们一阵风似的离开了,几位中年男人都羡慕的说:“哎,我们家的孩子要是能跟着他们学几手,就好了。”
“那是,但是芦苇村,我们进都没进去过。他们也不带外人回去。”有人说。
“那是,这可是人家吃饭的本钱,怎么可能轻易教他人啊。”
“我只希望他们多出来几次,我们也能沾点荤腥。”刚才得了两只野兔子的村民,笑眯眯的说。
不过是招待大郎他们喝些茶水,家里的女人也见机,还去炒了一盆子菜汤出来。大郎就顺手给了他们两只野兔子。
“先说好了啊。下次该我们家招呼他们了。”有人提出抗议。
然后,大家商量商量,就订下了轮着来的方式。毕竟都住在一起,也要互相照应。这个法子,倒是很合适,有便宜大家都占点,不能让一家人独占。
“哎,大哥,怎么还没找到野猪呢?”平儿不满的问。出来都三天了,尽打些野兔子这样的小动物。他虽然和小石头都各自打了两只,但还是不满足。
“你以为野猪都等着给你射杀啊。”阿信笑道。
阿志指指远方的山林,说:“就是,这也得靠运气。现在附近住的人多了。有些人还会挖陷阱,那野猪也不是傻子,还往山下跑啊,多半都藏到里面去了。”
“那我们要往里面去探探吗?”小石头兴奋的说。
确实现在野猪比往日少了,一来是因为芦苇村射杀的多了,二来也是因为附近都住上了人,野猪无处藏身了,都往深山老林跑了。
大郎看了看背篓中的野兔子,再看看一脸期待的众人,挥了挥手中的弓,说:“好吧,这次我们往深处走走,希望能有好收获。”
“太好了。”阿信和阿志兴奋的说。他俩都快要成亲了,还缺不少东西,自然想多弄点东西回家。
平儿和小石头更是兴奋的脸都发红了,两眼亮晶晶的,好象自己马上就能打到野猪一样。
“不过,我提醒大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贪多。要是遇上野猪群,又或者其他更凶恶的野兽,可千万别惊动它们,保命要紧啊。”大郎见状,连忙又郑重的告诫大家。
“知道了。我们会小心的。”大家异口同声的说。
谢公子带回来三张孩子练习用的小弓,两张中等大小的弓,三张正常男人用的大弓,其中有一张做工用料都非常不错,就换了江大山当初承诺的那张弓。现在大郎手上用的就是这张弓,如果辛湖出来,她一般也用大郎的。
这次出来,小石头和平儿两个人就各带了一张中等弓,现在村子里也就他俩能用这么大的弓。当初,江大山带来的两张弓一般不拿出来,藏起来了,怕惹上事。
村里现在弓箭多了,基本上只要出来打猎,都会多带两张弓箭,让每个人都能施展下身手。但是箭一般还是用竹箭,只有几支利箭混在竹箭中,是用来对付猛兽,或者大野猪的。平时大家都用竹箭。所以除了大郎独自用一张弓箭之外,阿信手上也拿着一张弓,他和阿志共用。
郑丰和程进,也一样共用一张。除了弓箭之外,他们还带了几只竹制的长枪。毕竟弓的数量有限,这种竹制的长枪却可以不停的再制作出来,所以没有弓箭的人,手上都会带两只长枪。效果虽然比不上弓箭,但也一样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