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2100000016

第16章 认识你自己(3)

康德在《逻辑学讲义》中曾提到四个著名问题:我能认识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可以期待什么?人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认识论的,第二个问题是道德哲学,第三个问题是美学问题,第四个问题是康德的人性论,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忽视了人性论的研究,不仅不能理解“我应当做什么”这一问题所触及的理论内涵和意义,同样也无法深刻理解美。康德的人性论概括起来就是:人性无善恶。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康德对人性没有基督教因认识到人有不可避免的原罪而导致悲观主义,也没有部分启蒙思想家只看到人性善的一面而具有的乐观主义,康德介于二者之间,既承认人具有“根本恶”,又承认人具有去恶向善的可能。他将二者纳入到他的人性论中,没有笼统地说性善或性恶。康德认为人之为人有两种维度:面向兽成为人和面向神成为人,人性也存在于兽性与神性之间。兽与神是成为人的两个坐标和价值参照。兽是成人的起点和价值的反向参照,也是成人所必须要超越的,兽性也是人性所要克服和逃离的。面向神成为人,就是在与神的比照中,认识到人的不完善和缺陷,不断地向神靠近,使人性趋向神性,同时也要防止人成为神的企图。这两种维度在方向上是同一的,逃离兽性的过程就是趋向神性的过程。兽与神是成人的两个“临界点”,人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兽,也不可能完全成为神,所以应该防止人成为兽,也要防止人成为神。如果人是兽,伦理道德对人是不可能的;如果人是神,伦理道德对人是不必要的。正是人处在神与兽之间,伦理道德才对人既是可能也是必要的。

康德论人性有善的一面,即他认为人的本性中生而具有向善的原初禀赋。按照康德的自由理论,任何能够在伦理上称得上善或恶的,均是由人的自由意志而可能,这种向善的禀赋生而具有。康德同时也认为人性具有根本恶,即人的本性中趋恶的倾向,这种趋恶的倾向虽然与人的本性交织在一起,并且适用于整个人类,但它并不是一种现实的恶,而是一种可能的恶,或者说,这种趋恶的倾向是人作恶的主观根据。

通过以上对康德人性思想的论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人性不是一种实在,不是现成摆在那儿已经确定的,而是一种“生成”,即是人在一步一步地远离兽性趋向神性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第二,道德是人性的重要的体现,德行是理性对感性的克制和胜利,表现出一种偏好理性的价值规范;第三,这种偏好具体体现在人性的去恶向善的价值旨趣上,对康德来说,理性才是人性的本质所在,才是价值之源,伦理之本。道德进步体现的是理性对感性的胜利,人性对兽性的胜利。

存在先于本质

罗素说:“三种单纯却又极强的激情支配了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感到无法忍受的怜悯之情。”这三种内在的生命激情同样也是萨特的人生动力,在这种激情的鼓舞下,萨特不仅在哲学上论证了人的自由,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实践了人的自由价值。萨特论证人的自由是从人的存在和本质的关系入手的,他的一句名言是,“存在先于本质”。

要理解“存在先于本质”,先要区分两种不同的存在。萨特认为存在可以分为:“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萨特认为,意识不具有实体性,作为意识显现的现象不依赖意识,它是一种“超现象”的存在,它本身是自在的,即“自在的存在”。萨特这里讲的“自在的存在”并不是我们所谓的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自在的存在实质上是对万物存在共性的抽象的结果。这种存在就处于绝对孤立的存在状态,和人的意识无关。“存在是它自身”,它不包含变化的原则,是僵死的、不变的,既不被动也不主动,不与他物发生关系,也不是自身与自身的关系;是一种偶然的存在,不包含肯定也不包含否定。

自为的存在永远不是什么东西又要成为什么东西,它是不断变化的。是其所不是是说它要不断向着另一种状态转化;不是其所是则是因为这种转化,它不再是之前的那种状态,也就不再具有原有的特征。

所谓“存在先于本质”,则是说人作为自为的存在,不是先被赋予确定的本质,然后才被创造出来,而是首先存在,然后自己创造自己的本质。因为上帝不存在,人就不是一种被创造物,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先天本性,没有先天的本质,这是自由的先决条件。所以本质是自己赋予的、创造的,人是主体,是自己的主人。

萨特从“存在先于本质”出发,推出了人是绝对自由的观点,他说:“假如存在确实先于本质,那么就无法用一个定型的现成的人性来说明人的行为。”他认为:“人的自由先于本质,并使之成为可能的,人的本质寓于他的自由之中,我们所说的自由是不可能与人的现实的存在相区别的,人并不是首先存在着以便在后来成为自由的,在他的存在与自由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萨特称自由的哲学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哲学而不是无为论的哲学,因为他是通过自由选择的行为哲学。他十分强调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张把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选择权交到自己手中。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思想充分肯定了人作为个体的价值,同时又把选择的自由和责任交给了人。他把一个人的价值和命运放在了每一个个体身上,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可能和自由。

人做什么自己就是什么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实际上还是停留在把人的本质当做是给定的阶段。人的本质被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就是因为人具有劳动能力。这也是我们高中政治课上一贯的说法,我们界定人的概念时就是依靠这个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来进行的。

后来马克思逐渐抛弃了这个观点。这个转变的原因主要是马克思意识到这样的观点是从一个非现实的、虚假的前提出发的,所以马克思要从现实的前提出发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马克思说,“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条件。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于是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显然就比较符合近现代以来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维度,也就是说不把人的本质当做现成的,而是出生以后个体自己活动构成的。后来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这个观点,指出人是自己造就自己的,他做什么自己就是什么。

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此,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这就是说,一个人并不是有什么固定的本质的,而是随着个体的活动而成就不同的人,这个活动最主要的就是人的生产活动。此时,马克思的观点已经显示出后现代的思维特征,也就是不再探求本质和现象的区别,人的现象就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就是现象本身的展现。

“人是什么”的答案是一个不断被书写的动态过程。每个人的个性也是在他的活动中不断被展开。

人的特性及其本质问题,是一个开放性的哲学问题。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这些思考和探讨对于我们认识人的特性和本质问题是非常有益的。但既然这是个哲学问题,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常问常新、可以永无止境地对其追问的问题。虽然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断已经达到了科学理论的水平,但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已经被一劳永逸地解决。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我们对这个问题还会有新的解答。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官员商人的故事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官员商人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 洞穴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洞穴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乐乐淘是一个爱冒险的小男孩,在布瓜博士的帮助下,他与好朋友小猴一起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洞穴,开始了他们的秘境探幽之旅,并经历了一系列离奇精彩的故事。乐乐淘随身携带的背包可以从中取出任何想要的东西,解决在旅途中遇到的问题;而飞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可以变成雪橇、潜艇、轮船等等。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动物都是拟人化的,它们像人类一样生动、可爱。在这个幽深的洞穴中,他们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和令人惊叹的洞穴景观,并通过远程链接布瓜博士,通过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解答他们所有的疑问。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快乐心灵的动人故事

    快乐心灵的动人故事

    故事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当青少年朋友们面对失败、遭受挫折和感到失望时,本书会给他们力量;当青少年朋友们迷茫和失落之际,本书会给他们慰藉。一个个短小平凡的故事,简单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个智慧的人必然是一个善于从平凡的事情中、从简单的语言中领悟大道理、发现大智慧的人。
  • 格林童话(下)

    格林童话(下)

    《格林童话》以其单纯、稚拙、富有娱悦性和幻想奇丽等特点,滋养过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和大读者。其中许多精美的篇章,早已家喻户晓,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
热门推荐
  • 走进怀仁堂(下卷)

    走进怀仁堂(下卷)

    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 半纸荒唐半生信仰

    半纸荒唐半生信仰

    九岁,他说待我成人定给你这盛世天下,她信了,这个荒诞的承诺。十岁,她说她要穿上最美的嫁衣做她最美的新娘,他笑了。后来,他为了她放弃一切,从此阴阳相隔。那个承诺被带进他的暗铜墓柩。母亲摔碎了他送她的唯一一件海棠步摇,她的梦醒了。原来他死了。被五花大绑送进宫,与后斗,与妃斗,甚至与亲妹妹斗。三十三岁,她手捧一袭华裳轻轻覆盖在他的坟头。我说过我要做你最美的新娘,她说,你的天下我给你。她为他复了仇,却再也见不到他的笑颜。笛声寒,窗影残,愿来生能在茫茫人海中回头就找到爱了一辈子的他.
  • 穿越的美男子

    穿越的美男子

    一名神秘的美男子从未来穿越到现在,主人公叶小玉与这位美男子发生了一系列的暧昧故事。随即而来的是闺蜜的背叛,让叶小玉落入人生低谷……
  • 书山堆起来的神

    书山堆起来的神

    这是个以书为尊的神奇世界,只要你能写出来,就有实现的可能。当写出人之初,性本善而得到天地认可的时候,他疯狂了!当因此而获得巨大力量的时候,他差点就成了精神病!带着一个盗版网站资源库穿越的风辰子,今生必定成为这个以书为尊的世界的神!俯瞰众生!
  • 宇芒

    宇芒

    谁说小人物不能成为人人仰慕的大英雄?从村子里出来的颜宇,拜师学艺,戏游江湖,闯古迹,探古堡,战魔神,书写一段传奇!
  • 神雕之龙洛潇潇

    神雕之龙洛潇潇

    身为神秘组织成员的凌洛,在一次重要任务中牺牲,意外穿越至神雕世界。置身乱世,拜师古墓。因为她的出现,原本神雕中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然而,与此同时,一个神秘的阴谋,正在悄然进行着。本书为百合文,不喜误入!
  • 重生之游戏都市

    重生之游戏都市

    作为一个品格高尚又崇尚自由的三好杀手,杨陌却在逃亡路上被雷劈了,还好老天还是有眼的,总算是没劈死,还劈到了小时候。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杨陌同学认识了神经大条的唐小猫同学,即将被拆除的孤儿院让两人踏上了流浪的旅途。面瘫的日本家族大小姐,命运多舛的京城小家族女孩,她们将会以怎样的形式与主角邂逅,命运的齿轮又会发生怎样的交错。流浪的路途上还会出现怎样形形色色的人?这是一个老练的小男孩和稚嫩的小女孩一起成长的故事……
  • 网王同人之寄梦人

    网王同人之寄梦人

    她因梦而入世,却迷茫于梦境和现实风雨雷电,她既定那是他在诉说离别的哀伤胸前一颗红痣,是为寻找前世不愿遗忘的那人梦中的你带着忧伤,流泪微笑我却因此掉进了你无尽的回忆……原来爱的伤痛,远比世上所有的快乐都甜美可是你到底是谁?你又在那里?如果你依然深爱,那么我已经来到了这里就让我们带着微笑相遇吧,因为微笑是爱的开始……如果那份誓言你已遗忘,那么取走你寄予的真情,别作纠缠若还有来生,喝下那碗孟婆汤,让这份情不再轮回……
  • 天灵之上

    天灵之上

    这是一片神土,被神兽们守护着。它们是:守护东方神土的神灵兽,青龙。守护南方神土的神灵兽,朱雀。守护西方神土的神灵兽,白虎。守护北方的神灵兽,玄武以及守护中土的神灵兽,麒麟。神兽们的使命:不让神土被毁坏。在神土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中土上分别伫立着由人类所创建的帝国:木之国,火之国,风之国,水之国以及雷之国。这些由人类所创建的帝国在神土上逐步强大。然而人类的贪婪,欲望却让这片神土战火连天。守护神土的神灵兽为了不让神土被毁坏,便现身平息战乱。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人类既然强大到可以与守护神土的神兽相抗衡。并且,人类竟然想捕获神兽,将神兽的力量用在战争上。所以,神兽被迫卷入到人类的战争之中。只是某一天,守护神土的神兽从神土上一并消失,再也没有现身。神兽为什么会消失?是神兽舍弃了这片神土了吗?还是,神兽被人类……扼杀了?等级:灵士,将灵,王灵,皇灵,尊灵,圣灵,帝灵,天灵,天灵之上。
  • 一颗神珠闯天下

    一颗神珠闯天下

    芸芸众生,不过十二生肖;万千修士,不过五行三奇。金木水火土,三奇冰风雷。可偏偏有一个小修士,超脱五行三奇,凭着一枚雾灵珠,闯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