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92700000007

第7章 协商民主及政党协商在中国的缘起及历史演进(4)

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参政员毛泽东、董必武、邓颖超等七人在《新华日报》联合发表《我们对于国民参政会的意见》,指出:“我们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参政会,诚恳地愿意在参政会内与国民党和其他各党派以及无党派关系的国民参政员同志们亲密的携手和共同的努力,以期能友好和睦地商讨和决定一切有利于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具体办法与实施方案,以便能够有效地打击与战胜日寇,并奠定使中华民国走向独立、自由、幸福的新国家的基础”。民主党派人士对国民参政会表示出无保留的拥护,认为它是“民主的曙光”、“民主政治的发端”。青年党曾琦认为国民参政会是国家对民主政治进行实验的平台,“与其决于枪杆,不如决于票数,与其决于疆场,不如决于议场”。第三党章伯钧希望通过国民参政会实现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和人民的民主政治愿望。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对参议员资格和数量作了具体规定,在首届国民参政会中,国民党和无党派人士参政员89名,占总数200名的44.5%,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占11%,还有部分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成员借文化团体和经济团体之名义参加国民参政会。在国民参政会中,参政员以平等地位开展政治对话,民主协商国家大政方针。武汉沦陷后,国民参议会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又迁至南京,至1948年解散为止,十年期间共举行四届十三次大会,对战时国家政策的制定起到积极作用。

国民参政会将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抗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各界代表聚集一会,作为全国最高国是咨询机关,该组织具备各党派、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蕴含显著的党派合作和协商国是的民主涵义,是抗战时期政党协商的重要平台。毛泽东等参议员评价说“我国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制度的一个进步”,是“我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域的团结统一的一个进展”。苏联《真理报》评价说国民参政会表明中国“联合反日统一战线之伟大力量业已形成”,是战胜日本侵略的保证。从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协商性质方面来讲,国民参政会是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雏型”和中国式协商民主及政党协商的实验平台。

以国民参政会为组织平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进行了形式多样的频繁协商,其方式如聚餐会、座谈会、茶话会、拜访、谈心和祝寿活动等。在第一届参政会召开前一个多月里,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就举行聚餐会和茶话会达九次之多,两次由中国共产党发起,七次由各民主党派发起,“极一时之盛”,议题皆为抗战及“参政会提案问题”,此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民参政会中的协商合作持续进行。据《黄炎培日记》所载的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5月到1945年12月,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中共领导人的各种形式的聚会就有一百二十次之多,各中间小党派和无党派参政员正是在参加国民参政会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政治联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还在国民参政会中推动国家民主宪政运动,以宪政期成会、座谈会和促进会等形式开展各种协商活动。

国民参政会本有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机制保障,但抗战结束不久,国民党为维护一党专政,抵制成立联合政府,在参政会内排挤进步人士,制造分裂、鼓动内战,国民参政会沦为国民党厉行独裁的工具。如此则致使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内爱国人士和民主党派产生强烈不满,遂拒绝参加国民参政会活动。失去各党派和民主人士的支持,国民参政会的政治地位陡落。1948年3月,国民党一手包办的伪“行宪国大”召开前夕,国民参政会被迫宣告解散。

国民参政会作为党派协商的政治组织,受到抗战时期国内政治发展的制约,国共间的合作与斗争,是其十年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国民参政会为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的政治合作,提供了公开、合法和稳定的平台,客观上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国民参政会并非是国民党所标榜的“民意机关”,更算不上民主政治的典范,然而同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和民国以来所谓的“民主政治”相比,抗战阶段的国民参政会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相当程度的进步性。国民参政会的演变记录了中国政党政治和政治民主化艰难前行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力量的中流砥柱,在担当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先锋队的同时,也在努力调整与国民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之间的复杂关系,领导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协商民主及政党协商的实验进程。对于政党协商性合作的原则,毛泽东在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曾指出:“在一切有意愿和我们合作的民族党派和民主人士存在的地方,共产党员必须采取和他们一道商量问题和一道工作的态度。”在1940年纪念抗日战争三周年所发表的《团结到底》文章中也提到“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协商民主实验,最典型和最具影响力的当属以“三三制”政权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政治建设。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边区民意机关和政府中按“三三制”建立了各级政权组织,即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赋予“三三制”政权形式以极大的普适性,要求不仅要将其运用于政权组织的上层机关,还要运用于政权的最下层组织——乡村政权,不仅要运用于议会,也要运用于行政机关;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还强调在“三三制”的各级政权中,要充分保证党外人士有职有权,要求在制定公共政策和实施管理过程中产生意见分歧时,不能简单地采取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处理争议,而是首先采取会外谈话、深入沟通的方式力求取得共识,最后再通过民主表决做出决定。

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三三制”政权属于民族统一战线性质,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政权,是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专政。“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以普遍的、平等的选举制度为基础的新兴政权模式,在选举民主的基础上增添协商民主要素,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充分保障各抗日阶级、阶层的广泛民主权利,实现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抗日党派真诚合作协商,它不仅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也开创了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先河。中国共产党实行“三三制”是非常必要的,正如毛泽东于1941年底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开幕会议所讲的“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三三制”调节了根据地各政派阶层间的关系,加强了抗日民主力量的团结,更大限度地调动起各阶层人士的参政热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毛泽东于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立即废止国民党一党专制,成立一个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和无党无派分子的代表人物联合组成的临时的中央政府,发布一个民主的施政纲领”。为尽快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中国共产党制定出先召开党派会议协商国是,再召开国民大会建立联合政府的“两步走”民主建国方案:“第一个,目前时期,经过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协议,成立临时的联合政府;第二个,将来时期,经过自由的无拘束的选举,召开国民大会,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第一个步骤中,毛泽东所言“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协议”的内容实质就是协商国是,这一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欢迎。针对“有些人怀疑共产党得势之后,是否会学俄国那样,来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及一党制度”的问题,毛泽东的回答打消了民主党派对联合政府建立后政党制度的疑虑,“中国在新民主主义制度期间,不可能因此就不应该是一个阶级专政与一党独占政府机构的制度,只要共产党以外的其他任何政党,任何社会集团或个人,对于共产党是采取合作的而不是采取敌对的态度,我们是没有理由不和他们合作的”。

为调解国共对立关系,促成党派会议的召开和联合政府的成立,黄炎培、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等7位民主党派参政员于1945年6月向国共两党共同提出要求,继续坚持以协商方式解决双方存在的分歧。在得到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和蒋介石的许可后,黄炎培、傅斯年、章伯钧等6人在王若飞的陪同下飞抵延安,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连续举行3次正式商谈,最终,民主党派人士和中国共产党在停止召开“国民大会”和迅速召开政治会议两个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并由中国共产党将会谈内容综合概括为《会谈纪要》。

三、政治协商会议的独特际遇

抗战胜利在即,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向各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民众允诺的结束训政而实施宪政的期限也即将到来。如何通过制定宪法、召开全民选举产生的国民大会,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以全面实施宪政的问题与思考提上了中国社会最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国共产党为召开党派会议和国民大会、建立联合政府做出最为积极主动的准备。1945年4月,中共七大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肯定了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是适合时宜的,也是深受广大人民响应和欢迎的。周恩来在七大上强调“我们的方针是,立即召开党派会议,成立临时的联合政府,战后召集国民大会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

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就抗战胜利后的局面发表了《中共中央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再次声明“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人物的会议,商讨抗战结束后的各重要问题”,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社会各界也呼吁国共双方进行政治谈判,组织成立联合政府,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呼声空前高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迫于和平与民主的舆论压力,同时为发动内战争取军事准备的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家大计”。

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于8月28日抵达重庆,同蒋介石就和平建国等重大原则进行多次商谈,双方的共识和分歧并存。国共两党经过反复商议最终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国共在协定中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人民自由、党派合法化、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地方自治、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奸伪、受降等12个方面阐述初步意见。国共双方在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的方针、结束训政、实施宪政、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政府应保证人民享有民主国家人民享有的一切自由、各党派在法律面前平等等诸多方面达成共识。双方的分歧主要存在于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国民政府须承认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国民党则坚持全国政令必须统一。中国共产党虽做出重大让步,但双方仍未达成一致协议,解决军队国家化和政治民主化问题成为国共两党政治合作的关键。

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重要的民主协商实践,《双十协定》规定国民党在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前“应先采取必要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立即召开各党各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双十协定》重要的内容,由此确定了以协商国是为主要内容的党派会议为“政治协商会议”。

《双十协定》签署后不久,《大公报》、《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等主要报刊发表社论高度评价重庆谈判取得的民主成果,对即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也给予厚望。中国共产党在尝试实践宪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推动召开政协会议的政治实践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重庆谈判以协商民主和政党协商方式推动民主建国,至此,中国政治协商的概念得以明确形成。

在国共重庆谈判期间及此后时期,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都对民主建国提出不同程度的政治见解,民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青年党、中国妇女联谊会和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等派别都发表对时局的认识与思考,在取消党治、实现宪政方面表达相同观点,召开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早在1944年9月4日,中共中央就向中共党籍的国民参议员发出《关于提出改组国民政府的主张及其实施方案给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的指示》,“要求国民政府立即召集各党各派各军,各地方政府,各民众团体代表开国事会议改组中央政府废除一党专制,然后由新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宪政,贯彻抗战政策实行反攻。”认为该主张应该成为此后中国人民的政治斗争目标,以反对国民党将来可能建立的一党专制及其所欲包办的伪国民大会与伪宪法,指示还建议最大程度争取弱小党派和进步人士的支持,尽可能将该主张上升为国民参政会正式提案,扩大提案的国内外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后期就开始准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商的国民大会,并为之付诸实际行动,主导着当时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实验的进程。

同类推荐
  •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该书共收集论文38篇。即《道德建设四题》、《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战线精神文明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等。
  •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观为指导,运用最新资料,在吸收后苏联时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俄国民粹主义产生、形成、发展和演进的历史,以及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理论特征、各种思想流派,按照历史编年顺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论析;也对过去由苏联意识形态屏蔽和时代变迁而掩盖的某些学术误区,做了拨乱反正的系统辨析和清理;同时,也对这一跨世纪、超国界的强大社会政治思潮在20世纪的影响,特别对其在俄罗斯、中国和非洲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做了重点考察。这对了解近年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民粹主义的争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 中国大热点(2013-2014)

    中国大热点(2013-2014)

    本书通过对2013年以来中央、省、市、县、百姓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全面梳理,精选出当今社会各界最受关注的前沿话题。全书分为战略篇、法治篇、社会篇、发展篇、数据篇等篇章。
  •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近20年来,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重新整合配置以求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最大化,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
  •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本书是由两位欧洲当代著名汉学家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汉学系廉亚明博士(Dr.Ralph Kauz)和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葡萄鬼博士 (Dr.Rodrich Ptak)撰写的关于元明时代中国与波斯湾口主要国家之一伊朗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史的专著。作者以中国元、明两朝记载中国与“西洋”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关系的第一手文献,尤其是明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日志和航海图为基础,结合西方历代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对这段重要的国际关系史进行了精辟的考证和诠释。
热门推荐
  • 心花如莲:一世离殇

    心花如莲:一世离殇

    废弃的古城,谜样的离歌。神秘少女的身上似乎隐藏着天使一族被摧毁的黑幕!偌大的圣地古城,被选中的伙伴们,少女的悲歌,以及末日城城门上,天使一族的最后求救!所有这些诡异事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即将在末日城上演的,究竟会是一场怎样的悲剧!少女的身世,天使一族背后的谜团,即将在末日城里拉开大幕!
  • 途灵

    途灵

    一一一异能?穿越?一个个谜题飞蛾扑火般涌袭而来,一个从小无依无靠的少年,独自面对这一切,父母?亲人?“我不知道我的父母是谁,我也不知道我的身体发生了什么,我只想用自己的拳头来打败所有阻止我前进的人-!”一一一灵云天
  • 挑衅你的底线

    挑衅你的底线

    失而复得,距离有多近,思想有多远
  • 崩溃边缘

    崩溃边缘

    本书探讨了精神病的性质及其中隐含的生物学机制,精神病与创造性天才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发疯和创造性的想象力正是人类的进化之处。
  • 棋仙

    棋仙

    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被学校开除了,拿着退学通知书走在路上,陈华龙突然想起来父母已经不在了,回家以后再也没有人骂自己了,他终于流下了眼泪!不谙世事的陈华龙除了下棋好像什么都不会,他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办!他还能活在这个世界上吗?老天爷还是很垂怜他的,天玄冰镯把自己带到了虚拟的世界。更是有幸进入了奇丽棋校,虽然吃尽了苦头,可是在这个以棋力定高低的世界陈华龙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在这里他从一个窝囊废蜕变成一代棋仙,不过这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 暗黑狩猎记

    暗黑狩猎记

    开辟天地之初,混沌中诞生了两位主神,黑王与白帝。漫长岁月之后,主神们化作两个种族,黑洞一族与白洞一族。白洞一族天生神力,身怀无数种力量,并且能将自己的力量赐予别人;黑洞一族天生绝脉,无法修炼,却能吞噬别人的力量,迅速成长。人们恐惧黑洞一族的力量,所以将他们赶尽杀绝;人们敬畏白洞一族的力量,所以将他们当做圣者供奉。一个走投无路的少年,却因为不可思议的机缘而获得了黑王的传承之书……
  • 一眼定情之邪王,宠宠宠

    一眼定情之邪王,宠宠宠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杀手,一次穿越,穿到北国大将军府一位刚出生的孩子身上,半岁会说话,一岁会走路,三岁进太学,四岁会背诵所有诗经和会作诗,成为太傅的得意弟子,十岁就以逆天的成绩走出太学……最重要的还有爹爹、娘亲、爷爷的宠爱,就算在大街上横着走也没人敢说什么。而且还拜了三位师傅,学了一身好本领,更加没人敢说什么,直到她救了一位男子,她的命运就已注定……他,北国的战神,大名鼎鼎的景王,因寒毒发作又被杀手追杀躲入森林才得已解救,也因此遇见了她,也是只一眼心里的感情救涌了出来,深深的爱上了她,无法自拔……
  • 世界的现实

    世界的现实

    传说上千世纪前,当时人类并未盛行,世界上就有了一种超强物种---神羽。其形与当代人似,它们拥有特殊能力,也依据特殊能力来划分种族----自身形神羽--智慧形神羽--控制性神羽,三大神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起日落,花开花谢,神羽物种神秘消失,有传说种族拼杀,外来物种侵袭,不可抵挡的灾难。使其留下微弱血脉,或许用特殊基因来形容更合适。已而至今,亿万分之一或许都没有此基因,不过,只要有,凭借着当今技术未尝不可大量复制,可若如此,世界秩序还会正常吗?我们需要一个正常的世界,可神羽基因存在,异心者也存在,它们或许已经做此异事,诡异事件接连发生,世界秩序如何维持呢?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它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被赋予时代特质,是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保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长远性、全局性及战略性的根本任务。"
  • 宠妻计划:老板二少你别笑

    宠妻计划:老板二少你别笑

    什么?自己喜欢的歌手居然问她要不要做助理?!天掉馅饼啦!什么?自己的老公居然是大老板!?为什么好事一件接着一件,难道是自己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已经习惯了自己老婆经常花痴的望着自己发呆,伸过手去帮她接口水“亲爱的,你的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