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2200000013

第13章 士人风骨(2)

风声鹤唳的文字狱导致很多冤案的出现。有人跟别人结下仇怨,就诬告对方藏有禁书,或者写的东西犯忌。仅这一条,就足以下狱!思想控制如此严密,当时很多文人都不敢出书。郑板桥曾刊刻一部诗集,千叮万嘱说以后不准再刻它。有的人刻完书就把雕版砸烂,防止有人添加敏感字眼拿来对付后代子孙。有些书未必是禁书,大家却不敢看,害怕里面有敏感内容。看都不敢,遑论收藏!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有位朝鲜使臣记载:京师有位诗人送他一幅画,上面写着“石湖渔隐图”。这听起来挺诗情画意,大臣翁方纲[6]却在旁边警告说,千万不许再提,盛世安得有隐?天下太平,你要当隐士,可见别有隐情,是不是对当朝不满?

在那种氛围下,大家都不敢随便说话,互相欺瞒以求自卫。这些禁忌在大清律例里找不到一丝痕迹,却像无边无际的海洋裹挟着一切,连皇子都要自我压抑。乾隆没登基以前,虽贵为皇子也不敢随便议论本朝和明朝的历史。对于满汉之别,清朝出的很多书都在这个问题上语焉不详。国学大师钱穆说他年少时听老师讲皇帝是满洲人,我们是汉人,竟然大吃一惊,因为他以前读的书里根本就不敢碰触这个禁忌。

康乾盛世是满清最强势之时,为何这种时候文字狱反倒登峰造极?一般认为政府缺乏自信才会搞文字狱,难道当时清政府对自己没有信心吗?王汎森认为,禁忌措施有时候取决于政府有没有能力去执行,而不是政府有没有自信。正因为天下太平,国力昌盛,政府才更有能力去实施罗织文网的浩大工程。

(主讲梁文道)

《群经通论》

经学并非一方净土

周予同(1898-1981),浙江瑞安人,经学史专家。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复旦大学教授、《辞海》副主编。著有《经学和经学史》《孔子、孔圣和朱熹》等。

读“六经”不能只看表面文字。

今天有人叫嚷着复苏国学,比较大众化的是提倡读经。很多小孩跟以前上私塾一样,被家长送去某些机构读经。问题是,你读的是什么经呢?

关于什么经该读,什么经不该读,哪些经为真,哪些经为伪,在经学领域曾经充满争议。今天有必要重温经学史著作,比如周予同先生的《经今古文学》。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最近收录于《群经通论》一书。周予同先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学史家之一,师承钱玄同。编校者朱维铮[7]先生拿手本行也是经学史研究,师承周予同先生。

用历史的眼光去看传统经学,我们会发现原来有很多纠结。经学始于西汉初年,西汉末年出现今文学与古文学之争[8],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有200多年之久。1925年,周予同先生首创“经今古文学”一词,指明经学是一部争论史。

关于“六经”[9]的排序,今古文学家差异很大。古文学家依“六经”产生年代的早晚排列,今文学家则按内容程度的深浅排列。古文学家认为《易经》的八卦是伏羲画的,因此位列“六经”之首。与古文学家《易》《书》《诗》《礼》《乐》《春秋》的次序不同,今文学家的排序颇有教育家排列课程的意味。他们视《诗》《书》《礼》《乐》为普通教育或初级教育的课程,因此列在前;《易》《春秋》是孔子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的思想所在,乃专门教育或高级教育的课程,因此列在后。

两派对“六经”的排列不同,源于对孔子的看法有异。古文学家认为“六经皆史”,孔子只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将前代史料加以整理,传授给后人而已。在他们眼里,孔子是史学家。他们并不是蔑视孔子,因为民族的存亡与历史紧密相联,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不灭,乃因有详密而不绝的史籍在传承。而古代史籍的继往开来者,首推孔子。

今文学家则视孔子为“素王”,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他们认为“六经”大部分乃孔子所作,里面固然有前代的史料,但那只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孔子看重的不是文字事实,而是微言大义。因此,读“六经”不能只看表面文字。

《群经通论》还收录了一篇重要文章,很有时代意义。《〈春秋〉与〈春秋〉学》一文写于抗战时期,开篇写道:“中国儒教的经典里有两部怪书:一部是《周易》,一部是《春秋》。”周予同先生认为,《易经》内容五花八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曾大于《春秋》,后来沦为少数人研究的“史料”,而《春秋》至今仍被很多人利用。

周予同先生说:“近年来,有些莫名其妙的’儒教徒‘想建立’新的道统‘,他们硬将孔子套上了一套时装,要孔子一方面接受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衣钵,一方面做现代政论家和他们自己的先遣队。这不仅蒙蔽了孔子的真相,而且涂改了中国的古史。”

这种思想的来源就是《春秋》:“日本帝国主义者一面拿着犀利的现代武器,由中国的东北屠杀过来;一面又捧着发霉的古代经典,说这在提倡东洋文化,这在施行’王道‘。所谓’王道‘的来源是什么呢?又不是在《春秋》这部怪书里吗?同时,受日本帝国主义者所卵翼的汉奸们,如’伪满‘,如’冀东‘[10],他们所施行的奴化政策中的’读经‘是在读什么经呢?不也是以《春秋》大义为主吗?孔子的《春秋》竟成为汉奸们的理论,这真是使人有点’感慨系之‘了!”

为什么呢?《春秋》是喜欢讲“托古改制”的今文学家最喜欢的一部经典。他们试图阐发《春秋》里面的微言大义,将古代的东西加以改造,成为以古制今的权威依据。

(主讲梁文道)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

天才的责任就是做自己

瑞·蒙克(RayMonk,1957-),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哲学教授,主要研究数学哲学、分析哲学史。著有HowtoReadWittgenstein(2005年),另著有哲学家罗素、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Oppenheimer)传记。

“天才”是一种要为之拼争的东西,需要你努力去发现,而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11],在总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时说:他出生,他工作,他死去。

我们关注一位哲学家往往只关注其思想,其他似乎不重要。然而有些哲学家的生平格外引人瞩目,比如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2]。他与海德格尔并称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宗师之一,有关他的传记、小说、影视等将近一万种。这些东西足以装满一座小图书馆,可以称为“维特根斯坦学”。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维特根斯坦家族[13]。这是奥匈帝国时期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至今仍是名门望族。这个犹太家族极力将自己同化成日耳曼人,某些家族成员甚至有反犹倾向。这个家族酷爱艺术,跟很多大艺术家来往,出过很多了不起的人物。

19岁的维特根斯坦跑到英国念新兴的航空工程,后来背弃家庭的冀望,转而研究哲学。1911年10月18日,他跑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拜访罗素[14],想搞清楚自己有无哲学天赋。听过几星期数理逻辑课后,他征询罗素的意见,却得到模棱两可的答复。1912年,他将手稿拿给罗素看,终于得到肯定。罗素一开始是他的导师,后来亦师亦友,甚至变成他的学生。后来罗素评价说,他“也许是我所知道的传统观念里的天才的最完美范例,激情、深刻、强烈和强势”。

一战期间,维特根斯坦作为志愿兵加入奥地利军队,后来当过战俘。战争结束后,他跑去小学教书,在农村待着,远离剑桥那种高等的学术文化氛围。像他这样的人物,任何国家都会像国宝一样捧着,不让他离开最尊贵的大学教席。然而二战期间,他曾放下剑桥大学的教学工作,跑去医院当药房勤务工和实验室制药技师。他放弃继承的财产,过着俭朴甚至穷困的生活,靠工作乃至体力劳动来养活自己。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吸引人?在维特根斯坦诸多传记之中,有一本独一无二。自1991年出版至今,英国哲学教授瑞·蒙克的《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一直是对此人生平最翔实、最深刻的解读。好的哲学家传记不多,好的译作更少。有一本书叫《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是维特根斯坦晚年与鲍斯玛[15]的谈话录。

这是相当重要的文献,可以一窥晚年维特根斯坦的思路。然而中译本的翻译问题不胜枚举,例如将得克萨斯州大学(UniversityofTexas)译作“坦萨斯大学”,将温室(greenhouse)直接译成“绿房子”。

译者有时对原文理解有误,例如有一次在山顶赏月,维特根斯坦说,如果只有月亮,将无法阅读和写作。听起来他似乎很喜欢阅读和写作,但事实上他不太喜欢阅读。原来这句话译错了,维特根斯坦原意是说,如果只有月亮就好了,那就不用阅读和写作了。

与之相反,单看《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的书名,就已经译得比谁都好了。英文标题为LudwigWittgenstein:TheDutyofGenius,副标题直译是“天才的责任”。大家都知道维特根斯坦是天才,这本书是讲天才对社会负有某种责任吗?不是。中文版译作“天才之为责任”,译得太漂亮了!我们一般理解“天才”是天生有某种才华,但本书重点是谈“天才”是一种要为之拼争的东西,需要你努力去发现,而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八九岁时,维特根斯坦第一次哲学思考的问题是:“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当时他未找到满意的答案,只好下结论说:在那种情况下,撒谎没任何错。他早年温良恭俭,是个听话、顺从的孩子,有时会牺牲真相。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出色,当时没人觉得他是天才。

少年维特根斯坦与成年维特根斯坦判若两人,后者非常尖锐,绝不妥协,实话实说,经常暴怒。1913年,他在挪威闭门思考哲学问题时,罗素写信说看不懂他写的东西,想请他再解释一下。老师摆出一副虚心请教的模样,他却回信说:“我请求你自己思考这些事情;我无法忍受重写甚至第一遍时我也是怀着极度厌恶写出的文字解释。”

他曾经帮姐姐设计房子,锁匠问道:“工程师先生,一毫米对你真的这么要紧吗?”他没等锁匠说完就吼道:“是的!”与少年时期容忍不诚实相反,成年维特根斯坦身上有令人既钦佩又敬畏之处——不留情面的诚实。因此,很多人怕他,却又膜拜他。瑞·蒙克指出,维特根斯坦性格的转变源于一个信念,即危机的根源是他自己。他的一生仿佛是一场与自己本性的战斗,他一直在努力做真实的自己。

当有人说G.E.摩尔[16]孩子般的单纯值得赞扬时,维特根斯坦提出异议:“因为你谈的单纯不是一个人为之拼争的单纯,而是出自天然的免于诱惑。”他要的不是一种天然的单纯,而是要你努力与自己拼斗,不断认识和雕琢自己,然后成为你自己。率真、诚实乃至天才,都是他拼争来的。

维特根斯坦参战,并不纯粹因为爱国,主要是为了自己。他是为了直面死亡,在终极考验面前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然后改进自己。他不像罗素是公共知识分子,能对很多社会事务做出明晰判断,因为他觉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我是谁”“我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维特根斯坦早年深受魏宁格[17]的影响。在《性与性格》这本极度贬斥女性的书里,魏宁格提到男人与天才之责任的关系。魏宁格认为,天才是最高的道德,因此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男人具有天才的潜能,必须找到真实的、更高的自我,而通向自我发现的一种途径是爱:“在爱中,男人只爱他自己。爱的不是他的经验自我,不是软弱和粗俗,不是他外表显出的挫败和卑微;而是爱他想要成为的一切,爱他应该成为的一切,爱他的最真和最深的清晰本性-免于一切必然性的束缚和尘世的败污。”

魏宁格认为,男人应该爱的不是女人,而是他自己的灵魂。男人摆脱与女人的性关系,只是肉体生活的灭绝,取而代之的将是精神生活的完全发展。魏宁格提倡的是柏拉图式的爱,认为任何其他所谓的爱都属于感官王国。性的吸引随身体的接近而增加,爱则在爱人缺席时最强。

这些有点胡扯的话影响了维特根斯坦一生的人生态度。他一辈子都在追求苦行僧似的精神修炼,喜欢精神之爱。他是同性恋者,并非没有肉欲,但他鄙视肉欲,甚至感到愧疚。

贯穿维特根斯坦一生的两大主题,一是逻辑,一是罪。经过奋力挣扎的一生,他临终前托人转告朋友们:“告诉他们我过了极好的一生。”(TellthemI’vehadawonderfullife.)或许是因为,这位天才已尽到“对自己的责任”。

(主讲梁文道)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不戴面具的求真者

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Bernhard,1931-1989),奥地利作家,出生于荷兰,母亲未婚先孕生下他。高中辍学后,曾在食品店当学徒。年轻时就患有严重的肺病,在绝望中开始阅读和写作,涉猎诗、小说、散文等,一生获得诸多文学奖项。著有《严寒》《精神错乱》《历代大师》等。

他太讨人厌,因为他太要求真实。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个性和声名引得很多人围绕他进行二次创作,比如奥地利大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伯恩哈德是德语文坛最富争议的作家之一,是一个讨人厌的家伙。他固执、冷酷、尖锐,毫不留情地批判一切,可是他非常喜欢维特根斯坦,在作品中常常提及。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由三篇小说构成,其中《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一场友谊》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保尔正是伯恩哈德的好友。保尔·维特根斯坦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天才,对音乐拥有无与伦比的鉴赏力。年轻时他喜欢赛车,有点玩世不恭。他一生中常常处于疯癫状态,频繁出入精神病院。1967年,患有肺痨的伯恩哈德在一家肺病专科医院接受治疗,恰巧保尔住进了附近一家精神病院。两所医院位于同一座山上,两人的病房仅隔200多米远。

小说《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一场友谊》几无情节可言,行文却带有强烈的伯恩哈德特色。其中一个特色是不分段,可能让有些人读起来不耐烦,并且啰里啰唆,刚提到一个话题,转而又开始谈其他,然后再回过头来接续前话。可是很奇怪,这种写作风格让我想起另一位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18]。贝克特的语言奉行极简主义,简约得不能再简约。两人一个多言一个寡语,表现出来的气质却极为相似。他们洞察事物的眼神如此犀利,笔锋尖锐而深刻,展现出人世间的种种荒诞。

伯恩哈德写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喜欢用黑体字强调某些东西。比如为了说明精神病对保尔来说是一种常态,他写道:“保尔在孩童时期,体内就埋伏下所谓精神病的种子,一种从未精确界定的疾病。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作为一个精神有毛病的婴儿出生到这个世上的,一开始就患有了那种后来控制、左右了保尔一生的所谓精神疾病。直到他去世这种精神疾患一直伴随着他,成为他生命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如同其他人不为这种病所折磨度过一生一样。他的所谓精神病的治疗过程,充分证明了医生和医学的无能为力,令人极其沮丧。”

同类推荐
  •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那时的爱情却似乎更加简单纯粹,也格外浓烈。那个时代的爱情,通常是源于手写的情书,一支笔,几张雅致的信纸,再将一股浓浓的深情流经笔端化作墨迹,化作一个个溢满爱意的文字,便造就了一封情意缠绵的情书。而五四时期的情书更是因其肆无忌惮的缱绻缠绵,让第三者读来要掉一地鸡皮疙瘩。其中的痴、傻、肉麻、撒娇是中国人压抑了两千年热情井喷般地爆发。历数中国文坛,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更是繁若星汉,鲁迅和许广平、巴金与萧珊的,徐志摩和数位红颜,沈从文和张兆和……这些情书或狂热直白、或真挚朴素、或诙谐幽默。它们记录这些爱人间真挚的情感,也一再提醒我们那早已模糊的爱情原本的模样。
  • 美国音乐文论集

    美国音乐文论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这不仅表现在表演艺术、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和音乐学的其他学术领城中,而且在现代音乐创作方面也举世瞩目。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现代音乐发展的重要中心之一;美国的流行音乐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 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

    本书是散文作品集,编为文学乱弹、浮生札记、书人书话等三篇,收:好梦中的隐忧、驳杂而无主调的变奏、怀念过去的“东方时空”、秋天的莫斯科、莫斯科墓园、学车、怀念丁一岚先生等作品。
  • 中国经典神话

    中国经典神话

    神话产生于文字之前,是经典前的经典、历史前的历史、文化前的文化、艺术前的艺术。近三十年来,中原神话经过学者们的努力搜集和不懈研究,已经蔚为大观,被国际上称作中原神话学派。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的根脉所在,是当之无愧的精神瑰宝,也是我们应该保存和发扬的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所选,既不是作者的原创,也不是某人的灵感,它们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和创造的产物。既重古籍可考,尤重口碑有传,是古史却比古史丰富、鲜活,是口传却又焕发出精金美玉般的色泽和质感!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
热门推荐
  • 当太妹遇到狂拽少爷

    当太妹遇到狂拽少爷

    在一次意外中,我受了伤,于是父亲把我送到郊区的一所封闭式学校来,一边让我学习,一边让我疗伤,还要我女扮男装,用了哥哥的名字。本以为可以在这里安静的生活一段时间,可惜……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说我是他的未婚妻,还当众吻了我。NND,这种情况还从来没在我韩冷月身上发生过。就算他长的好看了点,也不能这样啊……
  • 王俊凯你真的不爱我吗

    王俊凯你真的不爱我吗

    在夏语嫣的心里,他是她的全部,是她愿意用自己一切去交换的人,只因为她爱他,只因为她对他的初心从未改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三年之前

    三年之前

    三年前的日子,如今甚是想念,但总是回不去的..
  • 那一刻起

    那一刻起

    三股开辟世界和空间的力量,从第一次起化为实体成为最终的人类形态存活以来最终在现世界三个男孩身上觉醒导致最终各个空间位面崩坏的故事从开始到未来,他们经历的和冒险的一切。
  • 小栖霞说稗

    小栖霞说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悦之变

    悦之变

    咦?穿越了,好吧。咱有实力有颜值看起来不错。可是为毛我是一只召唤兽啊!这不公平!
  • 笑话集

    笑话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晦涩生湘

    晦涩生湘

    暗恋,是一个人最傻逼的自嗨~她之于他,媚色香骨,百般顺从;他之于她,淡漠疏离,趋近趋远;他之于他,聚之魑魅,挥若魍魉。生于如此尘世,她幽柔自如,穿行于各形各色人群之中,转化在似真亦幻的角色扮演。但她始终,逃不过那双清凉冷薄的眸,他一言,她生,他一语,她殁。颠沛,流离,情难自已。纵使她生命里,有他,亦有他,结果她还是逃不过,一个他。
  • 糖眠那时

    糖眠那时

    那些陪伴我们度过少年时光的可爱的人们,你是否还会恋恋不忘?在冬日温暖的阳光里,缓缓的闭上眼睛,想起他们那美好的脸庞的时候,是否会泪流满面?《棒棒糖睡着了》它将带我们回到那深埋记忆最底处的纯真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