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企业以获得最大利润为宗旨,这是企业创业发展壮大的最终目的。随着公司的发展,难免产生各种矛盾。团队领导的核心问题就是能否将企业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如果能主动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就可以光明磊落地把一切问题放在桌面上来谈,大胆制止一切有损公司利益的事。
第三道坎
手握2亿,放言要花10多亿盖大厦
巨人集团成立之后,史玉柱决定修建自己的办公大楼。公司集体讨论决定将巨人大厦的楼层高度定为19层,后因史玉柱头脑发热一改再改,楼高从19层一直蹿至72层,准备建成当时中国第一高楼,不过,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巨人集团的资金能力。史玉柱亲手为巨人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坎里那些事儿
史玉柱承包的校办电脑部生意越来越红火,“M-6401桌面文字系统软件”经过几次研发之后,升级成为“M-6403巨人汉卡”。
1991年,史玉柱在珠海注册了巨人高科技集团。巨人集团的业务发展得很快,1992年资产规模已达到2亿元人民币。
史玉柱手里有钱了,胆子就开始大起来,不断探索其他行业,进行多元化发展。那段时间,史玉柱陆续做了电脑、多媒体教育软件、服装,以及脑黄金等保健品,其中脑黄金的利润十分丰厚。
珠海市政府为了扶持巨人集团继续做强做大,以极优惠的价格批给巨人4万多平方米的土地。这块地,史玉柱最初只是想盖一座办公大楼。
这座大厦如果只按照办公功能来设计的话,13~14层就足够整个巨人集团使用了。但是,动工之前,在公司管理层内部讨论时,有人建议将楼层建造为18层,因为18是个吉利的数字;而反对者却认为这个数字有 18层地狱的意思。所以,关于建造巨人大厦的第一次讨论,高度定为19层。
不过,大家一块儿讨论出来的方案在史玉柱的脑海中仅仅停留了很短的时间,很快他就说应该建一座38层的商业楼。
史玉柱为什么突然有了建设38层巨人大厦的想法呢?熟悉房地产行业的人们对于1992年应该是异常亲切而又敏感的。1992年可以被称为“房地产元年”,这一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了“第一次启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异军突起。
当时的投资商们,谁都不懂房地产,但谁都知道房地产是一个暴利行业,都拼命往房地产领域里挤。史玉柱当然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向房地产业进军,于是便把巨人大厦的19层计划改成了38层计划,史玉柱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座大厦不仅能满足公司自身的办公需求,还能为巨人集团带来巨额的投资回报。
1992年9月初,有媒体报道称另家一家软件巨头——金山公司将要建一座47层的大厦。史玉柱听到这个消息,产生了攀比的心理,头脑一热,就将巨人大厦的计划改为48层了。再后来,史玉柱像着了魔似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修改巨人大厦的计划楼层数,直到最后加到了72层。
据史玉柱自己回忆说:“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心浮躁,对自己期望值过高。”
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之下,史玉柱的想法一直处于变化中,最终使一座不用花多少钱就能盖起来的办公大楼计划,变成了需要花10多亿元才能盖完的摩天大厦计划。
方案是定下来了,但是现实情况是巨人的财力并不足以支撑摩天大厦的工程费用。当时史玉柱手中可以调动的资金甚至不到2亿元。更让人头痛的是,动工后,在实际建造过程中,从夯地基开始,巨人大厦的每个单项工程费用就已经远远超出了预算。史玉柱怎样才能筹到那么多钱呢?
史玉柱的战术
卖“楼花”,回笼资金全力盖大厦
巨人大厦的建设后来演变为冒进,功能从当初自用改为商业开发,高度从原来的19层迅速增为72层,预算从2亿元飙升到了12亿元。史玉柱虽然知道这件事操作起来会非常难,但是既然已经夸下海口,而且已经做了部分广告投入以及预售工作,所以他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把大厦盖起来。
现在的预算已经超过了巨人公司资金实力的十几倍,但史玉柱仍然决定不用银行贷款,想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资金问题。
首先,史玉柱把之前卖巨人汉卡赚的钱,以及做其他行业赚的钱,全部都调到巨人大厦项目上了。
其次,史玉柱还采取了提前出售“楼花”,套取现金的方法。因为当时房地产市场十分火热,加上史玉柱使用了大规模的宣传战略,所以当巨人大厦的所有创意和设计都还停留在图纸上时,媒体却已经开始对72层的摩天大楼进行各种夸张美化和渲染,民众也对大厦充满了各种幻想,都想成为大厦的业主,争着掏钱预订。1993年,巨人大厦靠着卖“楼花”,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香港融得8000万港币,从内地融得4000万元人民币。
压住底牌,不见兔子不撒鹰
虽然史玉柱用了各种招数为巨人大厦筹集建造资金,但是工程用款速度非常快,没过多久,巨人集团便欠下2亿多元的债务。
其实到这个时候,史玉柱也并没有多少恐慌的情绪,因为他的手里还攥着一张底牌,那就是他准备推出一款可以获得巨额利润的保健品——脑白金。
史玉柱为什么对脑白金这么有信心?原来,一是因为负责研发的是史玉柱的大学同学袁彬,也就是开发脑黄金的工程师,所以史玉柱对产品的功效非常看好;二是因为史玉柱本人有出色的营销经验,再加上他曾经成功运作过脑黄金,所以史玉柱对脑白金的销售预期十分看好。
史玉柱的思想是比较超前的,正是因为超前,所以胆子也比一般企业家大很多,甚至敢将尚未投产的脑白金作为自己的底牌,希望用一个产业养活另一个产业。
坎外真经
正确决断莫冲动
巨人大厦最初建19层的方案是比较合理的,毕竟这个方案是充分结合了企业当时的实力。如果按照这个方案执行,也许史玉柱就不会经历后来刻骨铭心的寒冬,或者即使失败也不至于濒临破产的境地。但是,史玉柱因为自己浮躁的性格和对房地产的盲目自信,甚至是出于赌气式的攀比,冲动地更改巨人大厦的方案,为巨人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带有毁灭性的定时炸弹。
现代企业领导者要想驾驭全局,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就要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古人云:“只有无为之将,没有无用之兵。”作为企业领导必须要有主见,该“拍板”时就要大胆“拍板”,一定要敢于和善于决断。但在敢于决断的同时,也要防止冲动,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否则就会一错再错,一时的冲动,往往让你以失败告终。
量力而行莫贪功
盖高楼发展实力、提高声誉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好事,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大家熟知的丰田汽车,也曾经未能理性对待市场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为了追求全球销量第一,丰田汽车不顾自身能力和条件,大干快上,迅速增产,其结果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话:“萝卜快了不洗泥。”2010年,丰田车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8月23日,丰田在中国合资公司宣布,由于零部件出现缺陷,召回部分威驰、卡罗拉等车型,涉及车辆共计68.83万辆。
丰田汽车的这次遭遇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欲速则不达”,过于冒进就是倒退。
史玉柱也是在贪功心理的驱使下,冲动地做出了过于冒进的决策。因为已经对第一高楼巨人大厦做了天花乱坠的宣传,也通过前期的“楼花”销售募集了一部分社会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即使发现自己的决策过于冒进,也很难有挽回的余地。对社会做出了承诺,让史玉柱没有了任何的退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第四道坎
急于求成,数千万广告费打水漂
巨人大厦的建造事宜正式纳入集团规划之后,史玉柱为了企业规模能够迅速扩大,决定全面打响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大战役”。虽然巨人集团短时间内确实有一定的利润爆发,但是很快也因为揠苗助长而走向了深渊。
坎里那些事儿
1993年,巨人推出M-6405巨人汉卡、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电脑等,其中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销售额当年就达到3.6亿元。史玉柱这时正梦想着巨人集团能成为“中国IBM”。
1994年,巨人进入保健品行业,开始研发、销售脑黄金,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巨人一举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史玉柱本人也成为珠海市表彰的第二批重点知识分子。
1995年2月,为了使巨人集团加速发展,史玉柱宣布开始实施“百亿计划”,从大型企业向巨型企业跨步前进。
为了完成“百亿计划”,史玉柱立即启动了以三年为期的“三级火箭战略”。
第一年,以脑黄金进行市场导入和测试,并进行业务团队销售培训。第一级火箭阶段的完成,为巨人建立保健品市场的稳定地位和雄厚实力打下了基础,在积累经验、扩大队伍的同时,提高了巨人品牌的知名度,并为巨人保健品系列的推出提供品牌延伸和市场扩展。
第二年,全面扩大保健品的产品规模,加速拓展市场营销规模。第二级火箭阶段完成时,巨人已经成长为超大型企业,可比肩世界500强企业。在他的想象中,巨人俨然成为一艘航空母舰,而他则是骄傲的舰长。
第三年,规范、完善产品和市场,整个体系良性运作,在渠道建设方面形成直销和连锁两种方式为主导的网络。第三级火箭阶段完成时,巨人将是一个“没有工厂的实业,没有店铺的实业”的巨型产业集团。
在“三级火箭战略”实际运作中,史玉柱把原计划6年才能完成的计划压缩到3年内(史玉柱要求巨人集团总产值1996年达到50亿元,1997年达到100亿元。而在此前,100亿元的年产值原计划是在2000年完成)。在实施步骤上,史玉柱把三步当成了两步走(把第一级火箭和第二级火箭一起实施,在1995年全面启动)。
1995年5月,在史玉柱的亲自挂帅领导下,巨人集团有关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大战役”全面打响。
首先是产品轰炸。巨人集团一次性推出了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的30款产品,其中保健品一下子就推出12个新产品。
其次是广告轰炸。巨人集团耗资7000万元,使巨人产品广告一个月内迅速覆盖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国50多家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广告内容里面有很多“飞机”“坦克”,充满着激烈的战斗气息。
最后是营销轰炸。巨人集团的产品在全国50多万个商场铺设的营销网点全面开售,各地公司甚至专门安排了200名财务人员加班加点为客户办理提货手续。
大规模的集团军战术确实创造出了奇迹:30款产品上市后的15天内,订货量就突破3亿元。其中销量最好的要数脑黄金保健品,从销售额来看,已经基本取代巨人汉卡成为巨人新的摇钱树。
巨人集团这部战车正加大马力往前冲的时候,狂风暴雨也悄然而至。出问题的也恰恰是销量最好的脑黄金。
1995年6月初,北京一家媒体刊出一则消息:某权威协会对市场上8种DHA产品的抽查报告中,巨人脑黄金的DHA含量排名倒数第二。随后,有关巨人集团的负面消息不断爆出。
7月,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媒体停止刊登巨人集团的保健品广告。广告一停,市场马上就出现了连锁反应,保健品销量开始大幅下降。事后统计,巨人集团耗资7000万元打了一个多月的广告,实际回款额仅4000万元,投入产出严重倒挂。
“三大战役”偃旗息鼓,史玉柱的“百亿计划”也成了南柯一梦。
史玉柱的战术
改变策略,曲线救国
虽然“三大战役”宣告失败,但史玉柱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马上改变了营销策略。
为了使产品保持曝光率,在消费者中有持续的关注度,8月中旬,史玉柱把保健品广告内容里的“飞机”“坦克”等符号换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儿童。没有了硝烟气息的保健品广告,在市场上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保健品的销量开始缓慢回升。
不过遗憾的是,此时巨人集团因为建造巨人大厦导致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史玉柱已经拿不出更多的钱进行大规模的广告轰炸了。
改变方向,聚焦房地产
巨人集团此时陷入了困境,巨人大厦正在建造中,每天需要大量资金;紧急刹车的保健品广告也耗资近亿,并且需要持续投入广告费用,而巨人集团的财务状况却已经捉襟见肘。
史玉柱一不做二不休,决定改变方向,主攻房地产。这时的史玉柱对巨人大厦的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他认为这个项目如果成功了,巨人集团肯定能摆脱当下的困境。他把有限的精力、财力、物力都聚焦到巨人大厦上来,力图创造局部优势兵力,攻下难关。
坎外真经
企业发展要尊重市场规律
年轻的史玉柱突然获得了同龄人很难拥有的成功,骄傲的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更高的舞台。但正是因为年轻,史玉柱才会过于自信,在决策上太过激进,制订了不符合实际的“百亿计划”和“三级火箭”构想。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制订未来的发展计划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发展计划会引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决定企业的发展结果。正确科学的发展计划能够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最快的发展速度,而违背客观规律和不科学的发展计划,轻则让企业无端增加成本,重则可能导致一个企业的败亡。
“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因此企业在制订未来的发展计划时应该率先审视企业自身的发展潜力。既不能高估了发展潜力制订出力所不能及的发展计划,也不能低估了发展潜力而使得很大一部分企业的发展潜力被闲置。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在制订未来的发展计划时,企业应当科学预计市场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以市场为导向,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量力而行,稳中求升
经历过失败的史玉柱,后来在把握企业的发展速度时显得十分谨慎。他说:“经营企业不求发展速度,但求安全第一。”企业规模的扩大很可能会使企业陷入“规模的诅咒”中,因此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一定要小心提防。
企业的经营成长与企业管理者的推动至关重要,但是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的经营成长还受到环境的制约。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可能完全符合管理者的初期预测。企业本身会有很多限制因素,比如资金、团队、渠道等,同时企业的发展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比如相关政策、消费者的心理、同行业的竞争等。这些制约因素说明企业的经营只有适应环境的要求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五道坎
资金链断裂,摩天大厦成烂尾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