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同样具有双刃剑属性。风府既是祛风散寒的要穴,也是极易感受“虚邪贼风”的险穴。故在平时我们要注意风府穴的保暖,尤其在秋冬风寒隆盛的季节,风府穴易感风邪,临床宜针不宜灸,宜泻不宜补,恐火热入风穴,火助风势则走窜愈烈,犹炉灶之火,得风则旺也。本穴深部为延髓,针刺时要严格掌握操作规范,针尖以向下颌方向为宜,入针要缓,出现触电感并向四肢放射,应立即退针。
一穴通全身,一穴治百病——百会。穴名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位置:在头正中线与两耳连线的交点处,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临床简易取穴法,在头顶中央前后仔细寻摸,会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古人形容“百会可纳豆”,是说,人体在光头直立时,百会穴可以放一粒豆子,人随意走动,豆子掉不下来,说明这个凹陷很明显,容易找到。百会之“百”乃数量词,意谓多;“会”乃交会之意。百会是手、足三阳经、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之会穴,为回阳九针之一,又名“三阳五会”。督脉为“阳脉之海”,人体的阳气要汇聚到督脉中去,百会穴位于人体最高位置,人头顶天,天属阳,故百会可以通天气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部位。百会穴四周的穴位罗布有序,大有百脉仰望朝会之势,故又名泥丸宫、天满、维会。督脉并脊入脑,脑为髓海,脑之气血输注出入,上在白会,下在风府,所以,百会穴对脑髓有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百会的功效:开窍醒脑,回阳固脱,平肝息风,升阳举陷,宁神定志,调补中气。临床可治疗头痛、头风、头晕(高血压或低血压)、精神病、癫狂痫证、癔症、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脑血管意外、中风昏迷、久泻不止、小便失禁、健忘失眠、脑痴呆、脑萎缩、中风失语等。
因为百会穴位于人体最高处,穴性又特殊,针刺该穴不免有如《易经》所云乾元亢九之用,有时虽用泻法,而其治疗作用却是升提。这就是临床常用百会治疗低血压和内脏下垂的依据之一。通过刺激百会穴,可以调动人体百脉,有四两拨千斤,一穴通全身,一窍通而百窍通的临床功效。百会,是人体诸阳之气会聚之处,是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宜通不宜堵,百会穴畅通则全身百脉皆通,一穴可补诸阳,一穴可治百病。正因为百会穴为阳气最盛之处,又阳主动,动则生风,故百会穴不宜用重刺激手法,宜轻刺浅刺,得气即止。如果按揉百会也宜轻揉,尤其对肝火旺盛,虚阳上越的病人,比如高血压病人切忌重压、重按、重刺激,以免颠顶阳气运行受阻,轻者加重头痛、头晕,重者出现一穴堵而百经堵的不良反应。
我在临床特别喜用百会穴,不论是临床常见病还是疑难杂症,先用一针百会穴定乾坤、安神志、祛头风、明脑目。再依辨证配它穴,旨在让病人在安静、舒适、平衡的状态下接受治疗,能显著地提高疗效。一些疑难杂症,如子宫脱垂、胃下垂、中风后遗症、过敏性鼻炎、焦虑症、抑郁症、脏躁症等,依据病人的阴阳虚实分别采取轻刺、半刺、透刺、爪刺、刺络、火针、艾灸等轻灵舒缓的手法,目的是以轻祛实,以清取补,以下病而取上。正如《类经图翼》所说:“百会穴百病皆治,宜刺之二分,得气即泻。”
中老年朋友,每天在您休息时,睡觉前用手心劳宫穴顺时针轻揉百会穴5分钟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又可防治脑动脉硬化,还能益智健脑,有助于睡眠,防治健忘、失眠、夜尿频频。百会穴治百病,记住它的功效吧。
开窍启闭——人中。人中穴,原名水沟,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是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会穴。位置:仰卧或正坐仰头,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有醒脑开窍、息风止痉、清热醒神之功。此穴正当鼻下口上,犹天之下,地之上,人居其中,故名人中。该穴因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成为临床急救的第一要穴。日常生活中遇见突然昏倒或昏迷不醒的人,即使不是医生,你也会在第一时间内想到人中穴,同时会主动上前用手指掐病人的人中穴。由此可知,人中穴的急救功效已被普通百姓所熟知。除此之外,人中还用于治疗各种鼻炎所引起的鼻腔阻塞,不闻香臭,癫痫病人发作之牙关紧闭、四肢痉挛、抽搐,膈肌痉挛所致的呃逆,面神经麻痹所致的口眼歪斜、颜面水肿,癔症出现的失语、瘫痪、抽搐等症。对那些轻症的失眠病人用人中配承浆治之疗效较好。
我在临床上常用人中治疗颈椎病之肩背痛和急性腰扭伤。因为人中为督脉脉气所发,督脉循行过颈背腰,急性腰损伤以督脉经气受损为主。治疗时用0.5寸毫针快速刺入人中穴行雀啄法,边针边让患者活动腰部,一般3~5分钟即能缓解疼痛。用手指代针刺激人中穴,每天坚持5分钟,有助于改善脑供血,可防治头晕、嗜睡、失眠、健忘、精神不振等症状。近年来我尝试针刺人中治疗脑中风和耳鸣耳聋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掌握了任督二脉的循行,再熟知二条经脉的一些重要穴位和主治作用,您就会感受到任督二脉确实是治病养生的两大功臣。如果把这些常识运用到您的生活中,就能保持脏腑功能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从而提高您的抗病能力。那么,防病治病健康养生的意义自然也在其中了。
经络穴位健身法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学习,有幸师从著名国医大师,针灸泰斗高立山先生二年多的时间。侍诊期间不仅跟随恩师学到了传统针灸疗法的精髓,还学到了先生一套对健康养生很有裨益的经络穴位健身法。二十年来,我一直坚持这套简单易学的健身法,从中获益良多,现在我能有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力,每天从事繁重的针灸临床治疗与持之以恒地锻炼这套养生法有直接关系。兹把这套经络穴位健身法介绍如下:
在前几篇经络养生常识中,已介绍了人体的十四条经络。首先从这十四条经络中找出五条较为重要的主导全身经络系统的经络循行线;其次是在全身三百多个穴中找到在这五条经络循行线上最重要、最敏感、临床治疗最有效、保健养生最关键的五个穴位,它们是: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气海,只要直接针灸或按摩这五个穴位,就能影响并激活全身经络系统最终达到通经络、行气血、健康养生的目的。同时,根据人体内有九条经脉贯穿在腹部的分布情况,用腹部的起伏呼吸动作来强化锻炼腹腔内的九条经络。从而使人体内在的精气神充沛。最后用双腿的屈伸运动带动全身的经络,防病治病、健康保健,以达到提高体力,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和防御机能.
具体方法:首先要找准穴位。合谷穴,该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第一、二掌骨间,在第二掌骨的中点,桡侧缘边,俗称“虎口”。该穴可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又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冬季预防和治疗感冒的特效穴。合谷作为手阳明经的原穴,经气旺盛能宣通气血促使阳气外发,止痛效果很好,可以治疗牙龈肿痛、头痛以及咽喉炎,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肿痛。冬季也是口眼歪斜即面瘫的多发季节,治此病合谷是特效穴。女性的美容养颜,清退面部色斑也离不开合谷穴。故有“面口合谷收”之说。针刺垂直进针1寸,对普通人不便针刺的可用按摩法,用右手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每分钟30次左右。力量由小到大,以穴位局部出现酸麻胀,甚至有窜到食指端和肘部的感觉,即“得气”现象,这样才能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要注意:对年老体弱和孕妇一般不要较强刺激合谷穴;足三里,该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膝关节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再往外一横指处,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大穴。从古至今一直被历代医家、养生家所重视。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出生以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相关,足三里穴就能激发这条经络使之气血旺盛,进而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重要器官的功能,最终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足三里最宜针灸,可垂直刺入1.5寸,由于该穴下面的肌肉丰满,指力不够的难以达到得气的效果,这时也不排除用一些辅助器械,比如,拔火罐法或者借助他人来按摩,手法尽量要重些,时间也要长些,以15分钟为宜。应用上述刺激法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进食欲、促使消化、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加快新陈代谢、调节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肥胖症、乳腺增生、习惯性便秘、腹泻等,所以针灸临床才有:“肚腹三里留”之说。
经络穴位健身法之二
接上篇续谈中医经络穴位健身法。三阴交,该穴位于足内踝上3寸,就是从内踝向上量四指,小腿后缘凹陷处,用手按时比其他部位敏感,有明显的胀痛感,三阴交是脾经、肾经、肝经三条经络相交之处,对针灸医生而言,三阴交穴是被特别重视的穴位,因为该穴俗称“女三里”,只要是妇科病,运用适宜的刺激方法刺激此穴就会有效果。一些针灸老前辈称三阴交是治疗妇科病的“百灵丹”。临床运用三阴交治疗妇科病时,发现它具有显著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意即该穴能对不同个体体质和不同致病因素而产生对机体向愈的作用。比如,当月经量过多持续时间过长,针刺三阴交能摄血止血,当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时针刺三阴交又能养血活血。通常把三阴交的治疗作用概括为:能治疗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慢性盆腔炎等诸多妇科病均有效。对胃阴不足,食欲不振也有效。这样好用的一个穴位,大家,尤其是女性患者一定要记住这个穴位呀!除了用针刺方法刺激三阴交效果最好,其他如,用艾条或用拇指中度力量揉按也有效。针刺一般1~1.5寸。可每天针刺一次,连续治疗10天,也可在月经开始前5天起,每天用艾条或按摩手法刺激该穴5分钟。即能起到不错的养生保健和治疗作用,持之以恒,定会有收获;内关,无论是针灸临床还是防病保健首推的当是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在前面经络养生的文章中,我把内关穴称为“保命穴”。该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的功效。历代医家把内关穴当成万能穴。此穴可用于治疗心慌、心悸、失眠,对于各种急慢性胃肠疾病患也有很好的效果,还可用于晕车、止呕。那么,如何取穴呢?手掌朝上,在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针刺垂直进针1.5寸,得气后使针感上传最好,如果按摩,和按摩合谷一样,一定要得气才行,用右手四个手指握住左手前臂,右手大拇指垂直按在左内关穴,指尖和两筋平行,以指腹有力有节奏地按压穴位每分钟20次,每次五分钟即可,内关穴对心律失常有很好调节作用,另外,对打嗝针刺按压此穴也会很快止住;气海,该穴属奇经八脉中任脉上的穴位,是补气的要穴,在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元气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元阳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针灸、按摩气海穴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所谓“气沉丹田”的“丹田”就是指的气海。丹田穴与人体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更是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该穴能刺激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动循环不息,生命因之得以维持,故气海又有“性命之祖”之称,又称之为“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又因为气海穴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所,而男性以气为本,女性以血为本,故中医认为气海为男性之“生发元气之海”,也就是说,气海穴是男性精气神的生化源泉。因此,气海穴如果充实,则百病可治,永葆青春活力。针灸临床针刺时与皮肤成45°角斜向下刺入一寸半,平时可以经常按摩此穴有助于健康保健。
经络穴位健身法三
接上篇谈中医经络健身法。今天介绍腹式呼吸的方法和功效。做一种腹式呼吸就是坚持一种最基本的气功锻炼,高先生给这种功叫内养功,或顺式腹式呼吸自然功。这种功法安全、无副作用,可以在平卧,也可在端坐姿势下进行,只是要求全身尽量放松,意念集中在气海穴(丹田),每天早晚做两次,每次15分钟即可。做时要尽量消除杂念,保持胸部不动,使呼吸频率尽量放慢,开始练习时把呼吸控制在每分钟10次,以后逐渐减少到每分钟4~5次为宜,吸气时用鼻慢慢吸,意想所收之气自然下沉至气海穴,这时腹部肌肉尽量放松,小腹逐渐膨胀,稍停片刻,再把气从口中慢慢呼出,呼气时,腹肌尽量收缩,小腹凹进去,呼气与吸气都要自然,不憋气,不紧张,最关键之处一定要使气沉气海穴。
为什么一定要气沉气海呢?古人认为“气海一穴暖全身”。是说,气海穴有显著地去寒、强壮全身的功效。验证于临床,该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对先天禀赋虚弱、后天劳损太过、大病新愈、产后体虚等证均可用气纳气海、气沉丹田的方法来补养身体。现在正值数九寒天,一些阳气不足尤其是女性会特别怕冷,因致病因素不同,怕冷的证型也不尽相同,有腰部怕冷的,有双下肢发凉的,也有双上肢恶寒怕凉的,但总以病变局部喜暖怕凉为主症。这些人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大多属于元阳不足、体质虚损、功能低下。阳虚必生外寒,再加上隆冬时节,她们身体的局部乃至全身就处于一种瑟瑟寒冷的状态,有时还出现因冷而致痛的现象,其痛苦会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这种病痛的出现,用上述气沉气海经络健身法会很有效。做完功法后再用艾卷灸治气海穴30分钟效果会更佳。气海一穴暖全身的功效也就自然而然地有所体验了。同时,气海穴也是补气的要穴,对于那些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慢性腹痛腹泻包括痛经的病人也可以用这种功法配合艾灸关元、天枢、足三里等穴以达温中散寒,补虚养元的目的。
腹式呼吸除了活跃腹部的九条经络充实先后天之本外,还增加了肺通气量从而提高了肺活量。呼吸的极限量是直接对腹腔脏器的自然按摩,故这种内功法不失为锻炼经络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