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制定。
(1)大多发生在45—60岁的女性,尤以未婚或婚后未生育者多见。
(2)初期:乳房内有一肿块,多见于外上方,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逐渐长大。
(3)中期:经年累月,始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块形如堆栗或覆碗,与周围组织粘连,皮核相亲,推之不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乳头内缩或抬高。若皮色紫褐,上布血丝,即将溃烂。
(4)后期:溃后岩肿愈坚,疮口边缘不齐,有的中间凹陷很深,形如岩穴;有的高突,状如翻花,常流臭秽血水,患侧上肢肿胀。
(5)可在患侧腋下、缺盆上下凹处触到质地坚硬的肿块,或转移至内脏或骨骼。可出现发热,神疲,心烦不寐,形体消瘦等症。
(6)钼钯X线乳房摄片、液晶热图像检查、乳头血性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必要时作组织病理检查。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制定。
(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
(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橘皮样征、血性乳头溢液等;
(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等;
(4)病理:粗针穿刺或活检诊断。
(二)证候诊断
1.脾胃不和证
主症:化疗后痞满纳呆,食后腹胀或腹痛,恶心欲吐或呕吐,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腻,脉细弱。
次症:嗳气频作,面色淡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或排便无力。
2.气血两虚证
主症:神疲懒言,声低气短,活动后上述诸症加重,面白无华或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次症:自汗,口唇、眼睑、爪甲色淡白,月经量少色淡、延期或闭经。
3.肝肾亏虚证
主症: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而数;
次症:失眠多梦,脱发,爪甲变黑或不泽,形体消瘦,盗汗。
4.脾肾两虚证
主症: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次症:脱发,头晕目眩,小便频数而清或夜尿频,泄泻,完谷不化,粪质清稀。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中成药
1.脾胃不和证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主要成分:人参、白术、云苓、炙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
加减:食欲不振者,加炒麦芽、焦山楂、炒神曲等消食和胃;舌苔黄腻者,加藿香、佩兰健脾除湿;恶心呕吐者,加枳壳、竹茹等理气止呕;呕吐剧烈者,加旋复花、代赭石降逆止呕。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用参苓胃消胶囊(院内制剂)、养正消积胶囊、地榆升白片等。
2.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
主要成分:党参、茯苓、白术、当归、生地、白芍、黄芪、何首乌、山楂、大枣、甘草。
加减:气虚较重者,重用黄芪与党参;胃肠道反应重者,加用竹茹、半夏、砂仁等。在用药的过程中注意以调理脾胃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气血方能充沛。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芪贞扶正胶囊、黄芪片、生脉饮、地榆升白片等。
3.肝肾亏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生精养髓。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龟鹿二仙丹加减。
主要成分:熟地、怀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生龟甲先煎、枸杞、人参、鹿角胶烊化、阿胶烊化。
加减:腰痛明显者,加杜仲、桑寄生、川断等;失眠多梦者,加合欢花、夜交藤等;头晕头痛者,加天麻、钩藤;盗汗严重者,加五味子、旱莲草等;夜尿频数者,加乌药,益智仁等。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六味地黄丸、生脉饮、地榆升白片等。
4.脾肾两虚证
治法: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合四君子汤加减。
主要成分:黄芪、党参、白术、怀山药、云苓、山萸肉、丹皮、熟地、泽泻、枸杞子、炙附片。
加减:脱发重,加制首乌、肉苁蓉;夜尿频数者,加乌药、益智仁等;汗多者,加大黄芪用量,加防风、白术。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黄芪片、六味地黄丸、生脉饮、地榆升白片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亦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康艾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等。
(三)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
艾灸治疗乳腺癌(乳岩)围化疗阶段腹泻。
1.适应证
乳腺癌围化疗期腹泻,多见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等。
2.禁忌证
(1)凡属于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3.操作方法
一般使用温和灸,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其中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处,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无灼痛的感觉、皮肤稍有红晕,每个穴位施灸5—15min。病情较久者,可酌情在足三里穴位使用疤痕灸。
艾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天枢等。
4.注意事项
(1)艾灸火力应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以使病人逐渐适应;
(2)需采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3)直接灸操作部位应注意预防感染;
(4)注意晕灸的发生;
(5)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应用本疗法;
(6)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等物品。
5.不良反应和处理
灸后有时会破坏皮肤基底层或真皮组织,发生水肿、溃烂、体液渗出,甚至形成无菌性化脓。若感染发生,轻度发红或红肿,可在局部作消炎处理,一般短时间内可消失;如出现红肿热痛且范围较大,在上述处理的同时口服或外用消炎药物。
(四)化疗
1.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1)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或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以全身化疗为乳腺癌的第一步治疗,后再行局部治疗。
(2)新辅助化疗的适用人群:(1)一般适合临床III期及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患者;(2)原发肿瘤大,肿瘤缩小后为行保乳手术。
(3)新辅助化疗的意义:(1)新辅助化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或III期乳腺癌的规范疗法,可以使肿瘤降期以利手术,或变不可手术为可手术;(2)新辅助化疗是可靠的体内药敏试验,为术后辅助化疗提供指导;(3)若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则预示远期生存率高。
(4)部分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初始治疗方案不敏感。每2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若肿瘤无变化或反而增大时,需要更换化疗方案,若仍无效,即行手术治疗。
(5)接受有效的新辅助化疗之后,即使临床上肿瘤完全消失,也必须接受既定的后续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并根据手术后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辅助治疗的方案。
(6)化疗方案选择:推荐含蒽环类的联合化疗方案,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1)首选含蒽环类的联合化疗方案,蒽环类与紫杉类联合方案,或蒽环类与紫杉类序贯方案,常用的有:FEC(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PE(紫杉醇、表柔比星)、TP(多西他赛、顺铂)、PP(紫杉醇、顺铂)、NP(长春瑞滨、顺铂)等等;(2)其他可能对乳腺癌有效的化疗方案。
2.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化疗
(1)浸润性乳腺癌术后应用化学药物辅助治疗,可以改善生存率。乳腺癌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最有效的肿瘤之一,化疗在整个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2)化疗方案选择与注意事项:(1)首选含蒽环类的联合化疗方案,蒽环类与紫杉类联合方案,或蒽环类与紫杉类序贯方案,常用的有:FEC(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PE(紫杉醇、表柔比星)、TP(多西他赛、顺铂)、PP(紫杉醇、顺铂)、NP(长春瑞滨、顺铂)等等;(2)老年、低风险、蒽环类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用非蒽环类联合化疗方案,常用的有CMF方案(C环磷酰胺、M氨甲喋呤、F氟脲嘧啶)或TC方案(T多西他赛、C环磷酰胺)。(3)术后首程化疗,一般在术后尽快开始,不同化疗方案的周期数不同,一般为4—8周期。(4)辅助化疗一般不与内分泌治疗或放疗同时进行。(5)育龄妇女应妊娠试验阴性并嘱化疗期间避孕。(6)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化疗同时注意卵巢功能的保护。(7)所有化疗患者均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
3.晚期乳腺癌的姑息解救化疗
晚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目的不是治愈患者,而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治疗手段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手术或放疗等其他方式,需要根据原发肿瘤特点、既往治疗、无病生存期、转移部位、进展速度、患者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因时致宜、因人致宜,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手段,特别强调个体化用药。
4.化疗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
消化道反应是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副反应,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腹痛、腹泻、便秘等。化疗前预防性给予格拉斯琼、地塞米松等,可减少呕吐反应。甲羟孕酮口服,能增进食欲,增加体重,促进蛋白同化作用,还能减轻癌性疼痛,降低化疗药物对骨髓及胃肠道的毒性作用,全面提高癌症患者化疗期的生活质量及对化疗的耐受性。
(2)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造成白细胞的减少是化疗中最常见的症状,联合用药更加明显,此时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化疗期间,检测患者血常规,出现骨髓抑制,停止化疗,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并注意隔离,紫外线消毒病房,注意病房通风换气,减少探视。
(3)脱发
化疗药物可使毛发根部细胞群的有丝分裂受到抑制,引起脱发。化疗结束后3—6个月能长出新发。化疗前向患者告知,打消患者顾虑。
(4)变态反应
有些化疗药物可引起变态反应,如紫杉醇、多西他赛等,在使用前给予预防性用药,使用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预先备齐急救药品。特别是在患者第1次使用时。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症候评价:参照WHO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及我国1990年制定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标准制定。
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脘腹不适、食欲、口淡无味等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疗前/疗后)。(积分计算方法见评价方法)
(1)临床缓解:症状完全消失
(2)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2/3
(3)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3,<2/3
(4)无效:症状无减轻或减轻<1/3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参照KP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评分情况比较。(评分详表见评价方法)
(1)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20分以上
(2)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0分以上
(3)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不足10或没有变化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方法
(整理:马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