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4300000018

第18章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后口鼻青紫为典型的临床表现。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情志刺激及劳累而诱发。

(3)两肺可闻及干湿罗音。

(4)胸部X线检查、血常规、心电图有助于诊断。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6)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体征。

2.西医诊断: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修订版》进行诊断。

任何患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多痰的患者,并且有暴露于危险因素的病史,在临床上需要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表1)作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之后FEV1/FVC<0.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即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如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进一步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下线索并不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必须的,但如果符合越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性越大。确诊则需有肺功能检查结果。

(二)症候诊断

1.实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1)风寒壅肺证

主证:咳喘气逆,呼吸急促,胸部张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粘。

兼证:头痛、鼻塞、无汗、恶寒、发热。

舌像:舌苔薄白而滑。

脉象:脉浮紧。

(2)表寒肺热证

主证:喘逆上气,息促、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粘。

兼证:胸胀或痛,形寒,身痛,无汗。

舌像:苔薄白。

脉象:脉浮数或浮滑。

(3)痰热郁肺证

主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粘色黄,或有血痰。

兼证: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咽干,面红,尿赤便秘。

舌像:苔薄黄、黄腻。

脉象:滑数。

(4)痰浊阻肺证

主证: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

兼证:呕恶纳呆,口粘不渴。

舌像:苔白厚腻。

脉象:滑、濡。

(5)肺气郁闭证

主证:每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

兼证:精神抑郁,失眠心悸。

舌像:苔薄。

脉象:脉弦。

2.虚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1)肺气虚耗证

主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白。

兼证:自汗畏风,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

舌像:舌质淡红。

脉象:脉软弱。

(2)肾虚不纳证

主证: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

兼证: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形瘦神疲,汗出肢冷,面唇青紫,或有跗肿。

舌像:舌淡苔薄。

脉象:沉弱。

(3)正虚喘脱证

主证:咳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动则喘剧欲绝;心慌动悸,烦躁不安。

兼证:面唇青紫,汗出如珠。

舌像:舌绛红无苔。

脉象: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实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1)风寒壅肺证

治法:宣肺散寒。

推荐方药:麻黄汤合华盖散。主要成分:麻黄、紫苏、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

加减:表证重者,加桂枝、白芷、细辛;寒痰阻肺、痰白清稀量多泡沫,加细辛、生姜、白芥子、陈皮;咳喘重、胸满气逆,加射干、前胡、厚朴、紫菀。

(2)表寒肺热证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主要成分:麻黄、黄芩、桑白皮、石膏、苏子、杏仁、冬花、半夏。

加减:表寒重,加桂枝;痰热重,加栝楼、贝母;痰鸣息涌,加葶苈子、射干。

(3)痰热郁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白皮汤。主要成分: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鱼腥草、公英、双花、连翘、杏仁、贝母、半夏、苏子、知母、射干、栝楼皮、地龙。

加减:痰多粘稠,加栝楼、海蛤粉;喘不得卧、痰涌便秘,加大黄、葶苈子;痰黄有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蒲公英、冬瓜子;身热甚,加石膏、知母、金银花。

(4)痰浊阻肺证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主要成分:陈皮、半夏、茯苓、生姜、甘草、乌梅、苏子、莱菔子、白芥子。

(5)肺气郁闭证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推荐方药:五磨饮子。主要成分:槟榔、沉香、木香、枳实、乌药、苏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

加减:肝气郁滞重,加柴胡、郁金、青皮等以增强疏肝理气之功;气滞腹胀、便秘,加大黄以降气通腑(六磨汤);心悸失眠、加百合、酸枣仁、合欢花(皮)、远志;精神恍惚、悲伤欲哭,合甘麦大枣汤以宁心缓急。

2.虚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1)肺气虚耗证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主要成分: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桑白皮、紫苑、干姜、半夏、陈皮、厚朴。

加减: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干、面色潮红、舌红苔剥、脉细数,加用沙参、玉竹、百合、诃子;咳逆、咯痰清稀,加紫菀、冬花、苏子、钟乳石;痰粘难出,加贝母、栝蒌、桔梗、百部、桑白皮。

(2)肾虚不纳证

治法:补肾纳气。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主要成分: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肉桂、人参、蛤蚧1对、制附子。

加减: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滋阴纳气);兼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水蛭、僵蚕。

(3)正虚喘脱证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推荐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主要成分:人参、黄芪、炙甘草、山萸肉、五味子、蛤蚧1对、龙骨、牡蛎。

加减:呼吸微弱、间断难续、或叹气样呼吸、汗出如洗、烦躁内热、口干颧红、舌红无苔、或光绛而紫赤、脉细微而数,加生地、山萸肉、西洋参;汗多,加煅龙牡;阴竭、阳脱,加附子、肉桂。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

1.椒目“劫喘”

《丹溪心法》、《丹溪手镜》、《脉因证治》在哮喘门均提及“诸喘不止”,用椒目以劫喘,“劫”者,“强取”之义。

用法:将椒目研粉,每次服3克,每日3次,吞服或装胶囊,也可柞油制成胶丸,每丸含200mg,日服3次,每次3—5丸。

2.敷贴疗法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共为末,加麝香,和匀,在夏季三伏、冬季三九中,分三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约1—2h去之,每10日敷1次。

3.膏方调养

组方:白芥子包、炙苏子包、炙麻黄、射干、鹿角片先煎、仙茅、菟丝子、莱菔子包、生赭石先煎、黑丑、沉香后入、细辛、干姜、槟榔、桂枝、炙半夏、仙灵脾、生熟地、蛤蚧1对、鹿角胶、木糖醇、黄酒1瓶。

熬成浓汤,低压制膏,每日10g口服,早晚各1次,45天为1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一)中医证候积分分级量化:

1.发热:0—3分(无发热—高热)

2.咳嗽:0—5分(不咳嗽—总是咳嗽)

3.咳痰(痰量及咳痰性质):0—4分(无咳痰—咳大量黄黏痰或咳有痰声,但痰粘无力咳出)

4.胸闷:0—5分(没有胸闷感觉—有很重的胸闷感觉)

5.喘息:0—5分(在爬坡或爬一层楼梯时,不感觉喘不过气来—当爬坡或爬一层楼梯时,感觉非常喘不过气来)

6.活动受限:0—5分(任何活动都不受影响—任何活动都受影响)

7.睡眠质量:0—3分(能安睡—夜间惊醒2次或以上)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积分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整理:潘磊)

同类推荐
  • 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

    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

    中医临床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临床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中医临床教学的重要?容。临床技能培训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中医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融会贯通的本质?涵,这是中医本科生进入临床实习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的?容包括中医四诊基本要求、病历书写规范、体格检查、针炙推拿技法与治疗。书中?容编写符合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切合临床实际,简明实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 中医针炙与按摩

    中医针炙与按摩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十年来,针灸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非药物的保健方法,诸如针灸、按摩、饮食疗法等,因安全可靠,疗效持久,适应面广,无任何副作用,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 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作者以讲座的形式,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运用中医辨象的思维模式,紧密结合临床,通过具体的临床病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一气周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病证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破解中医治病秘码:临证辨象》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明快,讲解深入浅出,非常便于中医初学者入门学习,也可作为临床中医师的参考用书。
  •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本书分为新生宝宝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营养失衡性疾病、婴幼儿常见心理性疾病四个章节,讲述针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宝宝常见病,如何观察症状、了解病因,并进行家庭护理和饮食调养。宝宝常见病的种类介绍全面,而且大部分饮食调养都列出了相应的调养菜谱,让妈妈们全面了解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它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抗拒死亡、抵御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中国医学奠基性经典。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
热门推荐
  • 将军万福

    将军万福

    林猫儿穿越了,还被某人利用了,耍的没心没肺,无家可归。最后只能死活赖进军营里,美其名曰,老娘要当将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某一天,林猫儿跪在地上哭嚎:“活着太累了,给我个痛快吧。”某王爷严肃脸:“亲,救命之恩还了吗?”林猫儿疑惑脸:“不是说替你办件事就可以了吗?”继续严肃脸:“那好,一件事,带本王看尽这万里山河。”继续疑惑脸:“万里河山不是你的吗?”“看尽日升日落。”“太阳就在那挂着呢,早就看腻了!”“………”某人气结,我就是想求个亲,咋就这么难?!
  • 黑暗大脑

    黑暗大脑

    两个女生旅游途中偶遇一个失忆的乞丐,由此揭开不为人知的世界黑暗秩序。
  • 重生归来:盛世嫡妃

    重生归来:盛世嫡妃

    国破,家亡!她虽为一国皇后,但在破国逃亡时,却被自己夫君杀害!当重生归来,这一世,她要为自己而活!
  • 芈月传

    芈月传

    她是千古太后第一人,太后专权自她而始,太后称谓亦始见于她;她的名字来自于兵马俑上的残字,她的名字曾见于阿房宫筒瓦上的陶文;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她从一介庶女,历经种种磨难,步步杀机,最终涅槃重生,在至高处把持朝政、呼风唤雨……她就是芈月,一身传奇的秦宣太后!
  • 千古红尘

    千古红尘

    一次重生,一次回归,前世颠覆,今日重修。
  • 小熊茜风

    小熊茜风

    这是讲述一只白色小熊寻找她父亲和哥哥的经历。算是一篇故事。虽然与这儿有点格格不如,但希望所有的人不要觉得我很幼稚,也不要恶意评价它。毕竟,谁没有一个充满幻想的童年,谁又不是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下渐渐长大的
  • 最牛老师是阎王

    最牛老师是阎王

    包正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年纪轻轻、刚从大学毕业当上老师,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地府的新一任阎王?好吧,既然如此,那我一定要大干一场!一边教书育人,一边管理地府,还得和天庭搞好关系!包正的爆笑阎王生涯,就此开始!
  • 腹黑萝莉:天才炼药师

    腹黑萝莉:天才炼药师

    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用在上官幽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以武为尊,成王败寇的天辰大陆,处处都是危险。而她,以一个“柔弱”、“呆萌”小姑娘的身份站在了人人羡慕的最顶端。还记得曾经那些懵懂的时光,她说:“既然是命运改变了两人之间的灵魂,那我就以我的能力为她重启光芒、再创辉煌。”
  • 残王溺宠绝色毒妃

    残王溺宠绝色毒妃

    帝后新婚之日,她目睹着他和自己的亲妹妹夫妻恩爱伉俪情深,她心灰意冷,泪如雨下。一场计谋,她内力尽散,一道赐婚圣旨,她如坠地狱,心如刀绞,她生意已绝……再睁眼时,曾经情深不再,独有那万丈锋芒。这世上,敢惹她沉若羽的人都死无葬身之地了!曾经身负天命的南辰国不败战神王爷傲孤寞宸,一朝廖城落败,双腿残疾,身中无解奇毒。南辰国残王质子温润如玉,人畜无害,赐婚东璃女将孟若羽。世人皆笑谈,废物残王娶得东璃丑颜女将,天赐良缘,可喜可贺!...
  • 不悔仙缘

    不悔仙缘

    一个普通的放牛小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遇到了一个仙子救下了自己的性命。然后一个修仙的念头便在心中生了根再也无法抹去,后路上发生的种种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修仙的世界。我欲逆天而上,踏上巅峰,却缘起那初初动心的情和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