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不慎,即易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时作时休,伴有面色不华,四肢乏力,舌淡脉濡。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各500克,白扁豆750克,白茯苓、人参、炙甘草、白术、怀山药各1000克,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枣汤调下。
温馨提醒
当急性胃炎发作时,可采取下列顺序进行刮痧治疗。项丛刮1-项三线2-太阳刮3-骶丛刮4-膻中5-中脘6-天枢7-关元8-内关9-神门10-合谷11-足三里12-三阴交13-公孙14-太冲15。以上穴位涂抹刮痧油,顺图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用力均匀、缓慢地刮。一般每处刮抹20次左右,以皮下渗出微紫红或紫黑色痧点即可。
(节选自《养好五脏不生病》)
预防急性胃炎,精致生活是关键
预防急性胃炎,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禁食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有些人并没有吃不洁变质的食物,而是因为狼吞虎咽地进食粗硬的食品或刚吃了热气腾腾的火锅,又吃下一盒冰淇淋,使胃黏膜难以承受,发生了急性胃炎。
第二,讲究饮食卫生。不吃变质的食品,隔夜的食物一定要蒸煮消毒后再吃,因为细菌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急性胃炎的最常见的原因。很多人都有吃了搁置太久的饭食后发生腹部不适、恶心,甚至呕吐的经历,这就是因为饭食搁置太长时间后有细菌繁殖,吃进胃中即引起了急性胃炎。
第三,避免大剂量服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都有损坏胃黏膜的作用。有些患者因为某种病不得不服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这时应经常注意自己的大便情况,如发现黑便,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第四,节制饮酒,不要饮过量的咖啡。这些物质都会损伤胃黏膜。急性单纯性胃炎要及时治疗,愈后要防止复发,以免转为慢性胃炎,久治不愈。
慢性胃炎,人体健康的“无声杀手”
急性胃炎如果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则会转化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而慢性浅表性胃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转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不积极治疗,就有转化为胃癌的可能性。据国内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化为胃癌的可能性为4%~7.1%,国外报道为8.6%~10%。而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引发尿毒症,小部分胃溃疡患者也可转化为胃癌。因此,面对慢性胃炎这一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我们绝不可听之任之,让其逍遥下去。
解码炎症,揭开慢性胃炎的面纱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症。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慢性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泛酸、饱胀、嗳气、纳差、大便不调等。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变薄。慢性胃炎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例如父母患有慢性胃炎,其亲生子女也容易患病,危险性为正常人的20倍。慢性胃炎的发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一家人常有几个人同时患有慢性胃炎。
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都有哪些方面呢?
第一,进食太快,食物咀嚼不充分(如有牙病时),摄取过于粗糙、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也会引起慢性胃炎。
第二,细菌、病毒及毒素感染。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成慢性浅表性胃炎。
第三,吸烟。烟草中的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
第四,刺激性药物。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都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
第五,刺激性食物。长期饮用烈酒、浓茶、咖啡,食用辛辣及粗糙食物,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第六,精神因素。由于心理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郁闷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会导致胃黏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使胃黏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黏膜屏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
多管齐下,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胃炎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范畴。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
根据胃“喜润恶燥”的特点,对胃病的治疗,《临证指南医案·脾胃》指出:“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中医根据不同的类型,提出了不同的食疗调治方:
食滞伤胃型:
常见症状: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
方用白术茯苓汤。即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每日1剂,水煎服。
胃阴亏虚型:
常见症状: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
方用蒲公英沙参汤。即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天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热邪犯胃型:
常见症状: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治疗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
方用败酱草佛手汤。即用蒲公英、败酱草各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
瘀滞伤胃型:
常见症状:胃脘刺痛或钝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
方用丹参半枝莲汤。即用丹参、蒲公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每日1剂,水煎服。
胃阴不足型:
常见症状:胃脘隐痛,嘈杂,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宜养阴生津、理气和胃。
方用养胃汤加味。即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白芍各10克,太子参、佛手各15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按摩疗法】
(1)按压肩井穴、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各30~50次,力度稍重,以胀痛为宜。脾俞、胃俞是胃病的特效穴,对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2)揉按章门、期门、脐中、气海、膻中、中脘、天枢各30~50次。力度轻柔平缓。其中章门穴对消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中脘是胃部中心的重要穴位,应反复刺激此穴。
(3)按压曲池、手三里、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上下巨虚各穴位5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其中手三里、足三里可缓解因胃病所带来的不适症状。
(4)掐按合谷、太冲各30~50次,力度适中,以胀痛为宜。
【刮痧疗法】
(1)背部:脾俞、胃俞、膈俞、肝俞、胆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
(2)腹部:中脘、天枢。
(3)下肢部:足三里、阴陵泉。
温馨提醒
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直至好为止。
白酒烧鸡蛋治胃寒痛: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胃吃。轻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
消除胃炎,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有人说:有病找医生,健康靠自己,生命是要靠我们自己来掌握的。因此,在健康之路上,我们一定要先做好预防工作,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初。那么,如何做好慢性胃炎的预防工作呢?
第一,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进行腹部锻炼,以增强胃的蠕动能力,改善消化功能。这里要教给你的一招就是“摩腹散步法”,即散步时搓热两手,按摩上下腹部。在做的过程中,尽可能配合呼吸和意念,吸气的时候,微闭眼,用右手对着肚脐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而呼气的时候,去除杂念,意念注于肚脐,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感觉有一个小太阳越转越大,越转越炙热,这样就会使人体胎息慢慢得以启动。此法若能长期坚持,对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疾病大有益处。
第二,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慢性胃炎患者在病情发作或加重期间大多自觉注意饮食,不敢有所懈怠,然而一旦病情好转,就禁不住美食诱惑,导致胃炎的再次发作或加重。
第三,保持乐观的情绪。我们知道,长期紧张、精神抑郁或愤怒、恐惧或心情苦闷、忧思郁结,往往会引起或加重胃病。各种脾胃病的发生都与精神因素有关,所以做好心理调节、培养良好的情绪,对于脾胃病患者的保健非常重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只要常常保持情绪乐观、豁达大度、精神饱满,不要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闷闷不乐,生活节律不要过分紧张,在突发事件面前不要悲观失望、痛不欲生,也不要为某些事情思虑太过,辗转难眠,就可以使脾胃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免受胃病之苦。
第四,尽量避免服用解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如必须服用,则应在饭后服,并适当加服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以减少对胃的刺激。因为这些药物可破坏胃黏膜屏障,降低胃黏膜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第五,留心气候变化,尤其要注意腹部及下肢的保暖。腹部及下肢的温度影响胃部的血流,胃血流供应丰富,胃黏膜的营养充足,胃黏膜就会有足够强的抵抗力。
第六,及时治疗相关的疾病,如慢性咽炎、牙龈炎、副鼻窦炎等。当口腔、鼻子、咽喉有慢性炎症时,被吞咽到胃里的细菌和毒素能引起慢性胃炎。因此,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所以,中医养生上有“无犯胃气”之说。胃气是胃的功能体现。胃的接受、盛纳水谷和腐熟(初步消化)水谷,都是胃气的作用。其他脏腑必须获得水谷的精气,才能维持其功能。所以,在处方用药时,必须注意到不要损害胃气。例如,用苦寒药或泻下药过度,能损害胃气,使用时必须掌握分寸。但这是一般的原则。如果病邪足以损害胃气,必须使用苦寒药或泻下药时,那也应当放手使用,这也正是为了保护胃气。
胃下垂,让你想吃不敢吃
小品《牛大叔提干》中有这样一句精典台词: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了胃下垂。从养生的角度来讲,这句话还真蕴藏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过度食用寒凉及辛辣食物,长期或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导致胃黏膜损伤,减损胃的自我修复能力,引起胃下垂。那么,什么是胃下垂呢?它有哪些症状?导致胃下垂的因素都有哪些呢?如何防治胃下垂呢?
摸清胃下垂的“底细”
胃下垂是指因为胃功能紊乱失常,导致胃的肌肉和韧带松弛而引起的胃下移。在正常情况下,胃对食物的完全消化即排空能力在4个小时左右,而患了胃下垂的病人胃部的排空能力变弱,排空时间大幅度延长甚至对沉积在胃底部的食物无法排空,严重者胃部会下垂到盆腔,从而引起排便不畅。除此之外,胃下垂患者还会有以下症状:
第一,胃下垂患者进食后发生腹部牵引感及腰痛;不能多吃,稍微吃一点东西就有饱腹感。
第二,胃下垂患者每次进食后有饱胀、压迫的感觉,腹部似有物下坠,经常嗳气,推腹可听见腹内有水振动的声音。
第三,由于胃下垂患者稍食即饱,食欲减退,运动使症状加重而不思活动,久而久之体质日趋虚弱,常伴有神经衰弱和便秘等。
第四,食后稍走快一点就会发生腹痛,但稍稍休息症状即可消失;吃饱以后,肚脐下面明显凸出,而肚脐上面原来胃的地方反而凹陷下去,躺平以后,腹部的不适感可大大减轻或消失。
第五,长期胃下垂患者,可伴有眩晕、乏力、直立性低血压昏厥、体乏无力、食欲差等症状。
研究表明,导致胃下垂的主要原因是暴饮暴食、饥饱失常、经常喝冰镇饮料或吃辛辣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穿非常紧的马甲或束很紧的腰带,以及常常压迫胸部和上腹部,也能造成胃下垂。长期服用泻下通便药物,破坏胃肠正常生理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遭到破坏,也会导致胃下垂。还有一些细菌感染、遗传疾病及药物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后,也会引起慢性胃炎、胃下垂。此外,气候的变化也容易引起胃下垂。尤其到了春秋季节,节气交换的时候,风寒会乘虚而入,引起腹痛、胃痉挛等,从而间接引起胃下垂。
治疗胃下垂,中医有妙方
下面我介绍两个治疗胃下垂的中医处方:
方1半夏长麻治胃下垂
半夏10克,升麻10克,干姜2克,党参30克,炙甘草3克,川三七3克,黄边6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饭前服,4周为1个疗程。此品具有升阳补气,调理寒热之功效。主治胃下垂。适宜于寒热夹杂,气虚阳陷者。
方2升麻石榴皮治胃下垂
升麻(研粉)适量与石榴皮(鲜品,数量不拘,以粘结成块为度)捣烂,制成1枚直径1厘米的药球,置于患者神阙穴(肚脐),胶布固定。患者取水平卧位,将水温60℃的热水袋熨敷肚脐,每次半小时以上。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本方具有升阳、发表、透疹、解毒之功效,主治胃下垂。使用此方需要注意的是,熨敷以饭前为宜,治疗期间不暴饮暴食,避免情绪波动。高血压、冠心病、甲亢、早期妊娠、咯血患者忌用本方。
科学养生的“八大注意事项”
田小姐最近经常感到胃部不适,并时有恶心、头晕、胃部下坠的感觉,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原来得了胃下垂。肠胃功能一向感觉自我良好的她感到非常奇怪,经医生诊断后才知道原来是与减肥过度有关。减肥怎么会导致胃下垂呢?其实,正常的减肥并不会引起胃下垂,但若是减肥过度,便会导致胃部功能的紊乱,进而引发胃下垂。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开始调理自己的饮食及起居习惯,现在她的病已经完全好了。细问其养生经,她总结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第一,营养均衡。
胃下垂患者要注意饮食中脂肪偏低一点,因为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在胃内排空最慢,从而加重胃的负担。而蛋白质食物应略有增加。
第二,饮食清淡、宜消化。
食物干硬或质地偏硬,进入胃内不易消化,还可能损伤胃黏膜而使胃炎发生率增高,因此胃下垂患者平时所吃的食物应细软、清淡、易消化。主食以软饭为佳,面条要煮透煮软,少吃又厚又硬的夹生面条;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应注意的是,鱼肉不可过熟,因为鱼肉在半生时最嫩、最易消化,对胃的负担最小。
第三,少食多餐。